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習氣,性德,解脫門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卷叁講記 - 十二 主空神衆——空,才能發揮妙用

  十二 主空神衆——空,才能發揮妙用

  

  

複次,淨光普照主空神,得普知諸趣一切衆生心解脫門;普遊深廣主空神,得普入法界解脫門;生吉祥風主空神,得了達無邊境界身相解脫門;離障安住主空神,得能除一切衆生業惑障解脫門;廣步妙髻主空神,得普觀察思惟廣大行海解脫門;無礙光焰主空神,得大悲光普救護一切衆生厄難解脫門;無礙勝力主空神,得普入一切無所著福德力解脫門;離垢光明主空神,得能令一切衆生心離諸蓋清淨解脫門;深遠妙音主空神,得普見十方智光明解脫門;光遍十方主空神,得不動本處而普現世間解脫門。

  

  

經文在此處談到主空神。「空」是指內心沒有意識形態,這樣才能發揮它的妙用。

  

  

小時候家附近有一大戶人家,房子的建築非常氣派,所有建材都是一流的,連木板上的漆都會閃閃發亮呢!當時那家的主人誇口說:「再過一百年,這房子裏的東西都是骨董!」我和他們的小兒子很要好,常去他家玩,坐在大廳裏,相當涼爽舒適。那大廳的氣氛極爲甯靜幽雅,擺設著神桌、八仙桌和太師椅,旁邊再放一只熱水瓶。有客人來訪時,就拿起熱水瓶倒水,客人一杯、主人一杯地對飲,感覺十分舒服。

  

  

大概十年前,我再去拜訪時,看見客廳中塞滿了現代化的設備。坐下後一聊,那個小兒子談到准備將房子敲掉重蓋。當年他父親所說的話,雖然言猶在耳,可是現在意識形態一變,所有情勢完全改觀。那時我建議他:「就算房子不保留,那建材也要保留。」結果他說:「啊!那沒幾個錢啦!」你看!連對那房子的看法都完全改變了!本來那老人家的心中沒有太多意識形態,對那房子的想法那麼純真;現在身處工商業社會ide惡性競爭之下,太多意識形態一再加入,一再地汙染,下一代對于那房子的評價就完全不同了。所以經文在此處所說的「空」字,大家可以體會一下。

  

  

「空」本身所能顯現出來的德能及妙用非常廣大。印度人秉持在思惟感受上一貫的專長,將空性的德能濃縮爲十個現象和十個法門。可是我們在修學過程中,能否將自己生活周遭的事物整理出一套屬于自己的性德,同時讓這德能自你生命中顯現出來?那麼你的法門就現前了。當你的心量一再擴大時,真正的出世間無漏福田與功德就從此處一再滋長,從此便不會墮落到叁惡道了。因爲你的心性及生命質量已完全改善,不再起惑、造業,也不會受苦了。即使生在人間,也很喜樂安詳;或是發心行菩薩道,願代衆生受一切苦,那種苦也不會令你産生逼迫感了。所以,希望各位從法門的修學中好好體會,學佛就是必須從這關鍵點上去突破。

  

  

「淨光普照主空神,得普知諸趣一切衆生心解脫門。」「諸趣」是指六道衆生。說真的,我們連人心如何都不得而知了,更何況其它五道衆生心?通常我們在描繪其它五道衆生時,都會予以擬人化而將之畫成人形,實際上他們的容貌身形並非如此啊!其實,六道衆生的形相是由其心性而産生的。譬如印度的「天」字,翻譯成中文是光明之義,因爲人類的對立之心比天人強烈,所以在我們的世界中白晝與黑夜劃分得十分清楚,但在天上沒有這種情形。因此,我們就很難感受到天人的心性是什麼樣子了;好比我們人道中,窮人不知富人生活,富人不解窮人痛苦。

  

  

有時,我們連自己的心都無法了知。例如在路上看到別人發生車禍,覺得十分不忍;可是換作是你發生車禍,那時你心中做何感想?你能知道嗎?這就是平常沒有建立正念,沒有去自我訓練如何移情,所以一産生狀況,就完全不知所措了。連自己的心性都不曉得,更何況是衆生的心性呢?現在,若從此處下手,就可以得解脫了。

  

  

「普遊深廣主空神,得普入法界解脫門。」「法界」有兩層意義:一、衆生心念所及,二、衆生心性之本體。我們能否普入衆生心性的本體?能否感受到每個人心念所及的又是些什麼?當衆生在受苦受難時,我們是否願意代衆生受苦呢?

  

  

有一則公案:當一位老和尚在講經時,門外的狗叫了起來,小徒弟走到門外提棒打了小狗叁下,結果老和尚竟叫著「哎喲!哎喲!」然後從法座上摔下來。聽衆大驚,忙問何事?老和尚指著小徒弟說:「他打了我叁下!小徒弟一臉茫然地愣在門口,說:「我打狗,哪有打你?」老和尚伸腿示衆,說:「你看!剛才你打的叁下,這兒還有痕迹在!」

  

  

這是因爲老和尚能將衆生的處境及心情轉移到自己的身上,亦即「衆生受苦,就是自己受苦」啊!可是我們呢?也許你平常看到衆生高興,你也會移情,跟著高興一下;但是當衆生正在受苦時,你能否也如此移情設想:「他爲了什麼事在受苦?苦的程度有多深?換作是我,我怎麼辦?」這也是一個法門哦!衆生的心性無量無邊,假如你都能深入了解並體驗融入,就能「普入法界」了。

  

  

「生吉祥風主空神,得了達無邊境界身相解脫門。」「身相」即是體相。想把無邊境界的本體銷歸自性,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但是,無邊境界的相,就不太好掌握了。

  

  

滿清末年,有位留學生看到清廷每戰必敗,覺得國家沒救了,氣憤之下回國對師父說:「我看破紅塵,想剃度出家!」師父好言勸慰:「出家很苦,非常人所能爲,想清楚再說吧!」這留學生說:「我什麼苦都吃過了,一定能接受師父的磨練與教誨。」師父只好試一試他:「你這個人分別心太強,不適合修行……」話還沒說完,他就開始頂嘴:「我哪有分別心?我出家並不是因爲分別心在作祟。」師父又試:「不是啦!你這種人的是非心太強了,沒有一點善根,不可能修行。」這下他更無法忍受,講話愈來愈大聲:「我要是沒有善根,怎會想出家?」你看,只不過稍微試驗一下,我執馬上就跑出來了。所以當境界來臨時,我們都沒有警覺性。

  

  

平常沒事時,我們都認定自己是完美的行者;但是當境界一起,卻會說:「不是我的錯,是你錯了!」這就是我執。外緣的境界尚可承受,倘若是直接攻進內心時,要承受更是難上加難,我們會防護得更厲害。因爲我們的心不只像猿猴,更像鳗魚般捉拿不定,有著強韌的自我保護;它會自我解釋、自我安慰、僞裝,對自己會合理化,然後醜化別人。所以每次境界過後,所有事相煙消雲散,只剩下我執如須彌山般,終不傾動。

  

  

平常我們常聽人言:「破我執容易,破法執難。」其實破我執也沒這麼簡單,所以阿羅漢能破除我執,就已經很殊勝了。當境界來臨時,你那像鳗魚般的我執會産生種種變化來自我保護,不但不會趁機趕快將自我瓦解掉,還會找另一個理由讓自我更堅強起來,卻絲毫沒有察覺到,表面上還以爲是在破我執呢!這真是很麻煩的事。

  

  

「離障安住主空神,得能除一切衆生業惑障解脫門。」惑由心生,業爲身造,所以會産生種種煩惱障,來障礙我們的正道,這叫「業惑障」。一切衆生都有此惑障,唯有空性能將之除滅,這是「離障安住主空神」名號的由來。由此可知,證得空性,是學佛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基礎。

  

  

「廣步妙髻主空神,得普觀察思惟廣大行海解脫門。」「思惟」兩字,如果從文字相來看,有推理的意味,但是這裏指的是「念」。「念」是今心,也就是指你現前當下的這個心,對于外面的一切境界相是否感受得到。「廣大行海」也是一樣,若從文字相上來看,是指行的境界相;但從法義上來講,「廣大行海」就是指根本*輪。學佛只要抓住根源,由根源無盡衍生的枝末就能輕而易舉地掌握到了。

  

「無礙光焰主空神,得大悲光普救護一切衆生厄難解脫門。」「大悲光」是指在大悲的精神中有智慧的展現。衆生的厄難,無非是受生死輪回及因貪、瞋、癡所造成的苦業,如何令衆生免除這些苦厄呢?就需要用「大悲光」來照耀衆生了。大悲從何而來呢?是從救護衆生的責任感所産生的,假如沒有這種救護衆生的責任感,我們就會變成上班族一樣,當衆生有所求時卻聽到電話錄音機說:「對不起!今天已經下班,明天請早。」那就不能算是大悲了。大悲是有使命感的,衆生的苦就是我的苦,衆生有叩(call),我必須馬上去應(in)。

  

  

「無礙勝力主空神,得普入一切無所著福德力解脫門。」若將這句話的語詞順序更動爲:「普入一切福德力無所著」,這樣來解釋就比較清楚了。「普入一切福德力無所著」,指一切福德境界現前時,我們不執著。這也是修行的方法。

  

  

《習氣,性德,解脫門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卷叁講記 - 十二 主空神衆——空,才能發揮妙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