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眼看世間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卷二 - 八 善化天王衆——不沈湎于過去,不妄想未來▪P2

  ..續本文上一頁來,令對方感受到學佛受益無窮。

  

  所以我們可以在任何時、地,對任何不同品類的衆生,以任何言語、方式,傳遞世尊所教導的佛法大義,而不一定要提到一個佛字或菩薩聖號,只要潛移默化地幫助衆生進入覺悟的目的就好。亦即以佛法,很快就能掌握衆生根器,開啓他的智能,達到覺悟的目標,此爲「舒光疾滿十方虛空界」。

  

  「喜慧天王,得一切所作無能壞精進力解脫門。」「一切所作」是指我們在因地所行的因。「無能壞」,即是功不唐捐,包括所作白業、黑業都無能壞。試觀我們日常所行,可能有白業、黑業間雜,但只要進入修行,黑業可能轉成白業。

  

  譬如「善財童子五十叁參」,參到勝熱婆羅門時,他是個瞋心很重的人,要善財上到山頂,見下有火坑,命其跳下。善財猶豫之際,聽到空中有聲音要他聽從善知識,而當他縱身跳下,快接近火苗的那一刹那,突然悟得空性,頓時火焰花紅蓮,重重火苗變成清涼甘露水。這種訓練,是要你接觸自我不敢觸碰的那最尖銳、最根源的部分;當你勇于面對它,你的自我就瓦解了。現代的衆生不容易修得這個法門,在講求人權、愛的教育之下,要覺悟很難;佛門中的訓練與學院式的教育不同,「覺悟」就是要你把自我放下!

  

  「華光髻天王,得知一切衆生業所受報解脫門。」「衆生業所受報」指白業、黑業所做的果報。一般觀念,認爲白業得善報,黑業得惡報,但有時在福報的情況下也會造業,形成隔世冤。譬如有人布施,得到了來生富有的福報,但他可能用此福報去造業,由于金錢的使用不當,所造下輩子的果報必然不同;又如果你修慈悲喜舍,廣結善緣,此福報可能使你下輩子當有權勢之人,若你將此福報用在爲人關說,不法牟利,就因此造了黑業。

  

  若是主修慈悲喜舍,副修四攝法,或主修六度波羅蜜,助行爲慈悲喜舍,這樣的搭配修行,所得的福報便不同。因此,我們發現到周圍親人朋友中,有人很有福報,人緣好又樂善好施,也有人有福報卻人緣不好,或舍不得布施;有人不但福報大又有智慧,也有人空有福報卻無智慧受用……這種種差別境遇,乃是他過去所種的因,造成這輩子種種不同的因緣果報組合。

  

  因此,學佛人要懂得觀察、思惟,論事不應從單一角度,凡事有其綜合因緣,不能一言論江山,而要以宏觀的視野,觀察衆生,才能知悉一切衆生業所受報,了然于心。由此不只看到個人,也能清晰地得見整個時代的趨勢,乃至整個族群的共業所在。

  「普見十方天王,得示現不思議衆生形類差別解脫門。」人心各如其面,而「不思議衆生」有哪些形類差別呢?衆生相的劃分法裏,六道輪回是一個劃分法,乃至叁條件七種人,社會人及邊緣人,都是一種劃分法。而我們所講述在衆生的四個階段劃分法中,已經相當清楚了:有些人讀書時在繁榮期,談戀愛時在衰退期,結了婚之後夫妻兩在繁榮期,有了子女之後可能掉到蕭條期,如此幾乎四種階段都經驗到了。加上各人事業、健康、親族關系……種種生命因素的構成不同,而形成了各種「行類差別」的衆生相。

  

  爾時 善化天王承佛威力普觀一切善化天衆,而說頌言:

  世間業性不思議 佛爲群迷悉開示

  巧說因緣真實理 一切衆生差別業

  世間一切業的變化力不可思議,唯有透過覺悟的境界才能體會到。因緣所生法 有種種狀況,如何去體會?我們肉眼所見的衆生相皆是現前的部分,至于隱藏著的「因」,有多少人能了解?常聽到有人如此抱怨:「這輩子沒做壞事,爲什麼生活如此歹命?」這樣的人大概是處在複蘇期第二階段,他想改善生活,十分辛苦地工作,卻一直在還債。

  

  因緣法在世間的部分大都是有爲法,應做之事舉凡布施、持戒、忍辱;而無爲法的成就乃從有爲法而來的,故我們不應忽視有爲法。現實中的事務要將它做得圓滿,離開世間法而去求菩提,是得不到的。觀看了衆生各自所造的差別業而有不同的果報,我們能否徹底了解而覺悟?

  

  種種觀佛無所有 十方求覓不可得

  法身示現無真實 此法寂音之所見

  覺悟是什麼?以世間法來看是很抽象的,任憑你如何去求也求不到。法身是真實的,但示現出來給你的是不真實的。正如人是真實的存在,但現在鏡中的像是不真實的;月亮是真實的,現在水中的月亮卻是如幻似真。換言之,法身正如天上的月亮,水中月乃法身示現;真正的法身在鏡子外面,鏡子裏的像爲法身示現。同理可證,覺悟是本體,但你要觀覺悟是觀不到的。所以法身是真實,但它示現給衆生看的相是無真實的。

  

  佛于劫海修諸行 爲滅世間癡暗惑

  是故清淨最照明 此是力光心所悟

  佛于過去長時間的種種修行,是要幫助衆生息滅世間的愚癡暗。因此,如何修得內心清淨,來照明除暗呢?當我們看到世間有癡暗,就是我們的內心不夠清淨所致;因爲外面境界的好壞,就是我們自己內心的投射。當大家面對外境而做各種不同反應時,便可觀看每個人的心裏境界各在何種層次,這時你就可以看到叁世間——器世間、有情世間、智正覺世間叁種層次的投射。會修行的人是叁世間同時成就,《華嚴經》經首的部分就是叁世間炳然齊現,因爲我們無法掌握此點,所以不是智正覺世間,而是五蘊世間。

  

  讀誦經文時要多加思惟,自己多去體悟,注意覺悟的方法。思惟模式如何建立呢?若只知一句經文解說,則會陷入狹隘的思惟空間;讀經要懂得用宏觀的思惟,真正的法義就會呈現。

  

  世間所有妙音聲 無有能比如來音

  佛以一音遍十方 入此解脫莊嚴王

  世間所有音聲再怎麼美妙,都不能與我們內在的清淨聲相比。因爲世間音聲是對立、分裂的,自性的清淨音是圓融統一的。正如贊佛偈所說:「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佛是統一的,世間的對立不能與總體相比,佛已圓融故能窮盡一切時空。

  

  世間所有衆福力 不與如來一相等

  如來福德同虛空 此念光天所觀見

  世間的福德力均屬相對,如來的福德則圓融而統一,故能廣遍如虛空。

  

  叁世所有無量劫 如其成敗種種相

  佛一毛孔皆能現 最上雲音所了知

  過去、現在、未來,所有的成、住、壞、空種種現象,佛從極細微處就能體察示現。衆生的觀察力不夠深細,無法到達核心的部分,因此成就有限。

  

  十方虛空可知量 佛毛孔量不可得

  如是無礙不思議 妙髻天王已能悟

  十方虛空是相對的世間法,佛是絕對的圓融體,即使它只是一點點,也是包含全體的。在相對來講,再大也是有限,在絕對的立場來看,再小也是無限,以無限的最小還是大于有限的最大。這裏的佛不是指喬達摩世尊,而是指覺悟的境界,它是絕對的圓融體。

  

  佛于曩世無量劫 具修廣大波羅蜜

  勤行精進無厭怠 喜慧能知此法門

  佛于過去無量劫以來,具修廣大無邊波羅蜜,精進修行,永無疲厭。此法門一般世間人較能接受,就文字上也似乎能理解,實則不然。現代的衆生生活太過優裕、講求自在,信息發達而複雜,很難符合當時世尊的教法,無法精進修行。我們要適應工商社會的修法,得思考如何超越,才能有成就。

  

  業性因緣不可思 佛爲世間皆演說

  法性本凈無諸垢 此是華光之入處

  業性與因緣的組合不同,所展現的也就相異。譬如造了殺業,必須還報,但因緣不同,還報的情狀亦不同。忏悔的有無,使得業報的輕重、遲早亦不同此即因緣的不可思議。法性則是絕對的清淨,但如同清澈的河水中,只見河床卻不見河水,這是法性的清淨使我們不易見到本體,必須藉外境才看得到。遺憾地是,一般凡夫只能見到「相」卻見不到「體」,而佛法的訓練就是由相知體。佛用種種世間法來令我們了解,引導我們産生智慧進入覺悟。

  

  汝應觀佛一毛孔 一切衆生悉在中

  彼亦不來亦不去 此普見王之所了

  「佛一毛孔」是絕對的整體與無限,毛孔能包含叁千大千世界。衆生是有限的極大,但包容在絕對的無限中,仍無有障礙,所以能不來不去。

  

《淨眼看世間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卷二 - 八 善化天王衆——不沈湎于過去,不妄想未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