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来,令对方感受到学佛受益无穷。
所以我们可以在任何时、地,对任何不同品类的众生,以任何言语、方式,传递世尊所教导的佛法大义,而不一定要提到一个佛字或菩萨圣号,只要潜移默化地帮助众生进入觉悟的目的就好。亦即以佛法,很快就能掌握众生根器,开启他的智能,达到觉悟的目标,此为「舒光疾满十方虚空界」。
「喜慧天王,得一切所作无能坏精进力解脱门。」「一切所作」是指我们在因地所行的因。「无能坏」,即是功不唐捐,包括所作白业、黑业都无能坏。试观我们日常所行,可能有白业、黑业间杂,但只要进入修行,黑业可能转成白业。
譬如「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到胜热婆罗门时,他是个瞋心很重的人,要善财上到山顶,见下有火坑,命其跳下。善财犹豫之际,听到空中有声音要他听从善知识,而当他纵身跳下,快接近火苗的那一刹那,突然悟得空性,顿时火焰花红莲,重重火苗变成清凉甘露水。这种训练,是要你接触自我不敢触碰的那最尖锐、最根源的部分;当你勇于面对它,你的自我就瓦解了。现代的众生不容易修得这个法门,在讲求人权、爱的教育之下,要觉悟很难;佛门中的训练与学院式的教育不同,「觉悟」就是要你把自我放下!
「华光髻天王,得知一切众生业所受报解脱门。」「众生业所受报」指白业、黑业所做的果报。一般观念,认为白业得善报,黑业得恶报,但有时在福报的情况下也会造业,形成隔世冤。譬如有人布施,得到了来生富有的福报,但他可能用此福报去造业,由于金钱的使用不当,所造下辈子的果报必然不同;又如果你修慈悲喜舍,广结善缘,此福报可能使你下辈子当有权势之人,若你将此福报用在为人关说,不法牟利,就因此造了黑业。
若是主修慈悲喜舍,副修四摄法,或主修六度波罗蜜,助行为慈悲喜舍,这样的搭配修行,所得的福报便不同。因此,我们发现到周围亲人朋友中,有人很有福报,人缘好又乐善好施,也有人有福报却人缘不好,或舍不得布施;有人不但福报大又有智慧,也有人空有福报却无智慧受用……这种种差别境遇,乃是他过去所种的因,造成这辈子种种不同的因缘果报组合。
因此,学佛人要懂得观察、思惟,论事不应从单一角度,凡事有其综合因缘,不能一言论江山,而要以宏观的视野,观察众生,才能知悉一切众生业所受报,了然于心。由此不只看到个人,也能清晰地得见整个时代的趋势,乃至整个族群的共业所在。
「普见十方天王,得示现不思议众生形类差别解脱门。」人心各如其面,而「不思议众生」有哪些形类差别呢?众生相的划分法里,六道轮回是一个划分法,乃至三条件七种人,社会人及边缘人,都是一种划分法。而我们所讲述在众生的四个阶段划分法中,已经相当清楚了:有些人读书时在繁荣期,谈恋爱时在衰退期,结了婚之后夫妻两在繁荣期,有了子女之后可能掉到萧条期,如此几乎四种阶段都经验到了。加上各人事业、健康、亲族关系……种种生命因素的构成不同,而形成了各种「行类差别」的众生相。
尔时 善化天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善化天众,而说颂言:
世间业性不思议 佛为群迷悉开示
巧说因缘真实理 一切众生差别业
世间一切业的变化力不可思议,唯有透过觉悟的境界才能体会到。因缘所生法 有种种状况,如何去体会?我们肉眼所见的众生相皆是现前的部分,至于隐藏着的「因」,有多少人能了解?常听到有人如此抱怨:「这辈子没做坏事,为什么生活如此歹命?」这样的人大概是处在复苏期第二阶段,他想改善生活,十分辛苦地工作,却一直在还债。
因缘法在世间的部分大都是有为法,应做之事举凡布施、持戒、忍辱;而无为法的成就乃从有为法而来的,故我们不应忽视有为法。现实中的事务要将它做得圆满,离开世间法而去求菩提,是得不到的。观看了众生各自所造的差别业而有不同的果报,我们能否彻底了解而觉悟?
种种观佛无所有 十方求觅不可得
法身示现无真实 此法寂音之所见
觉悟是什么?以世间法来看是很抽象的,任凭你如何去求也求不到。法身是真实的,但示现出来给你的是不真实的。正如人是真实的存在,但现在镜中的像是不真实的;月亮是真实的,现在水中的月亮却是如幻似真。换言之,法身正如天上的月亮,水中月乃法身示现;真正的法身在镜子外面,镜子里的像为法身示现。同理可证,觉悟是本体,但你要观觉悟是观不到的。所以法身是真实,但它示现给众生看的相是无真实的。
佛于劫海修诸行 为灭世间痴暗惑
是故清净最照明 此是力光心所悟
佛于过去长时间的种种修行,是要帮助众生息灭世间的愚痴暗。因此,如何修得内心清净,来照明除暗呢?当我们看到世间有痴暗,就是我们的内心不够清净所致;因为外面境界的好坏,就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投射。当大家面对外境而做各种不同反应时,便可观看每个人的心里境界各在何种层次,这时你就可以看到三世间——器世间、有情世间、智正觉世间三种层次的投射。会修行的人是三世间同时成就,《华严经》经首的部分就是三世间炳然齐现,因为我们无法掌握此点,所以不是智正觉世间,而是五蕴世间。
读诵经文时要多加思惟,自己多去体悟,注意觉悟的方法。思惟模式如何建立呢?若只知一句经文解说,则会陷入狭隘的思惟空间;读经要懂得用宏观的思惟,真正的法义就会呈现。
世间所有妙音声 无有能比如来音
佛以一音遍十方 入此解脱庄严王
世间所有音声再怎么美妙,都不能与我们内在的清净声相比。因为世间音声是对立、分裂的,自性的清净音是圆融统一的。正如赞佛偈所说:「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佛是统一的,世间的对立不能与总体相比,佛已圆融故能穷尽一切时空。
世间所有众福力 不与如来一相等
如来福德同虚空 此念光天所观见
世间的福德力均属相对,如来的福德则圆融而统一,故能广遍如虚空。
三世所有无量劫 如其成败种种相
佛一毛孔皆能现 最上云音所了知
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成、住、坏、空种种现象,佛从极细微处就能体察示现。众生的观察力不够深细,无法到达核心的部分,因此成就有限。
十方虚空可知量 佛毛孔量不可得
如是无碍不思议 妙髻天王已能悟
十方虚空是相对的世间法,佛是绝对的圆融体,即使它只是一点点,也是包含全体的。在相对来讲,再大也是有限,在绝对的立场来看,再小也是无限,以无限的最小还是大于有限的最大。这里的佛不是指乔达摩世尊,而是指觉悟的境界,它是绝对的圆融体。
佛于曩世无量劫 具修广大波罗蜜
勤行精进无厌怠 喜慧能知此法门
佛于过去无量劫以来,具修广大无边波罗蜜,精进修行,永无疲厌。此法门一般世间人较能接受,就文字上也似乎能理解,实则不然。现代的众生生活太过优裕、讲求自在,信息发达而复杂,很难符合当时世尊的教法,无法精进修行。我们要适应工商社会的修法,得思考如何超越,才能有成就。
业性因缘不可思 佛为世间皆演说
法性本凈无诸垢 此是华光之入处
业性与因缘的组合不同,所展现的也就相异。譬如造了杀业,必须还报,但因缘不同,还报的情状亦不同。忏悔的有无,使得业报的轻重、迟早亦不同此即因缘的不可思议。法性则是绝对的清净,但如同清澈的河水中,只见河床却不见河水,这是法性的清净使我们不易见到本体,必须藉外境才看得到。遗憾地是,一般凡夫只能见到「相」却见不到「体」,而佛法的训练就是由相知体。佛用种种世间法来令我们了解,引导我们产生智慧进入觉悟。
汝应观佛一毛孔 一切众生悉在中
彼亦不来亦不去 此普见王之所了
「佛一毛孔」是绝对的整体与无限,毛孔能包含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是有限的极大,但包容在绝对的无限中,仍无有障碍,所以能不来不去。
《净眼看世间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卷二 - 八 善化天王众——不沉湎于过去,不妄想未来》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