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而已,室內裝潢公司,你一定這個結構體要完成,結構體就在于置心一處這個地方。
所以普賢菩薩章爲什麼會拖到第53參才有,他可以在第一章,第一參,他爲什麼在最後一參,你要記得,第一參是吉祥雲比丘,八十華嚴叫德雲比丘,這個吉祥也好,德也好,那個翻譯的人翻的不一樣,吉祥就是德,爲什麼叫德雲比丘,講德的時候是基本的功德,基本的第一項叫德雲,你第一項要有的,他不是教念佛法門,他只是贊歎,那麼有人說德雲比丘教的是念佛法門,不是,他是最後叫善財童子去找海雲比丘,不是找我,你不要找我,他去找海雲比丘,要問他說怎麼念佛,念佛什麼,念佛法門,這些我不懂,你要去問海雲比丘,很遺憾,你看經文你也找不到,海雲比丘沒有教他二十一個念佛法門,他只告訴他說,他參因緣法,他觀大海甚深的因緣。
所以這個地方告訴我們,第一個是佛,覺悟,德雲比丘是覺悟第一,第二個是講真理,十二因緣法是真理,第叁個是妙住比丘,叁個,佛法僧叁寶,這個地方一路走下去。
他都告訴我們,只選一個法門就是置心一處。那五十一參,彌勒菩薩這邊完成了,完成了以後,五十二參是彌勒菩薩叫他回去,善財童子回他老師那裏去,就是回到文殊師利菩薩那裏,文殊菩薩說你不要回來,你直接去找,找你大師伯,就是普賢菩薩,你不要來找我,你就直接去找普賢菩薩好了,普賢菩薩做一個結論,那五十二參是一個過程,五十叁參才是一個完整的,最後的完成階段。
換句話說,五十二參他存在的價值跟意義,就等于是把結構體做個驗收,是不是這樣?因爲他本師嘛,本師是文殊師利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告訴他說可以了,這沒有錯,這個結構體完成了,現在要進行內部的裝修,這個五十叁參是做這個工作。
所以,當你置心一處完成以後,那你來的就是疑情的推動,你看,你假如一開始一直帶疑情跟置心一處一直帶到這個時候,那你一次就完成了。
現在我們在修行中,這些所謂教學體系沒有,沒有人指導你,我們有一個佛學院,傳統叫佛學院,我們叫佛法苑,是跟他做區別。
是要把這個行法的部分告訴大家,你去實踐,所以佛法院的本質裏頭,他需要的就是一個屋子外面的地方,你才能夠去行。
那我們很榮幸,就是林師兄提供這塊地,剛好具備這個條件,那邊有河,有一條小溪,小溪那真是太美了,因爲那個落差很大,水流不斷,所以溪聲跟那個風吹樹的潮聲相應,那真的是此方清淨在音聞,耳根圓通那邊可以成就。
在屋子裏面我們是教你方法,你要到樹下,林間,溪邊,那邊全部具足,好像還有原始森林一樣,那樹上面那個蔓藤很多,那你去坐在那邊,那裏應該會有蟒蛇,你不要怕,猴子也不少,你不要帶便當去那邊打坐,猴子會替你把他吃掉,那個地方打坐非常好,那個地方來參禅非常好,那你帶著疑情到那邊去一心不亂,當下就可以成就了。
成就的時候不要大聲小叫,坐在那邊就好了,你不要“我開悟了”結果忘了下面是水溝。環境是很好,有這樣的福德因緣,這個就是衆生的福報,這不是我,跟我無關,有林師兄他們一家人的發心,才有大家好清淨跟成就的機會,這個關鍵就在這裏。
所以我們說菩薩願力跟衆生業力來共同成就這樣一個世界,原因就在這裏,所以我們希望各位不要忽略你的權利,因爲我們的投入才有這一會的成就,這裏要告訴各位的是你要懂得去進行。
這兩個都有方法,置心一處有方法,提疑情也有方法,那麼置心一處有一個過程,你要知道那個過程才是重要的,你不要兩下子一步要登天了,那個一蹴可及,老是有人說一“就”可及,真想把他踢下去,那腳怎麼丟掉了,一蹴可及是不可能的,但是你這兩個過程都擁有的話,到臨門一腳,那就一蹴可及了。
可以到達那個標的,那你這個過程沒有,不可能,所以,置心一處的功夫一定要自己去實踐,透過實踐才能兌現,生命的境界,那美好的世界,不管你叫極樂世界也好,我們叫做華藏世界也好,你要兌現他,你一定要在這個地方實踐。
置心一處有他的過程,你一定要去實踐,提疑情也有他的過程,你一定要去實踐,當你實踐到功夫成熟的時候,他自己就兌現了,沒有爲什麼。這是當然的事,法爾如是,我們朝著這樣的一個方向去進行,那就對了。
疑情,一定要有,怎麼提,每個人的事情,我們給各位後面的一個藍圖,那個藍圖就是普賢菩薩章,我跟各位提供的是這個部分,你假如要願意來深入,我們也很樂意,我本來我們這邊剛開始還沒弄好,我們是我坐那邊向這邊大家在聽,聽的很高興,那時候是講彌勒菩薩章,我想說彌勒菩薩章講完就要講普賢菩薩章,講到現在還沒講,我們也是希望趕快這個因緣成就,能夠把這個部分講一遍,這是一個真正的關鍵處。
這在禅修的過程裏,不管是禅修是密法的過程裏,他都是很重要的一會,第五十叁參的這個部分,當然,你假如從次第來講,這是最後的部分了,可是從禅修來講,從普賢的行法,華嚴的行法來講,一即一切的時候,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很重要,但是這一會的殊勝他是來自于你置心一處的基礎上,假如你沒有置心一處的這個基礎,談不到這裏,所以我們還是期望各位,行法在實際上你還是要實踐,去找到那個方法,去走過那個過程,目標就到了,沒有什麼。
你沒有方法,也沒有過程,你就想師父阿彌陀佛念十聲就到極樂世界了,你還是要問了,你一定會一直問下去 ,向西邊向東邊,師父還要問你早上的還是下午的,你要算清楚,你要早上走還是下午走,你要是每天早上七點向西邊念,那你要記得你走的時候要早上七點出發,你到晚上七點出發,剛好是反方向,而且你要設定好,你是哪一年要走,因爲每一年角度都在轉變。
這個是什麼?因爲你沒有基礎,沒有方法,也沒有過程,所以你就會停在那個地方一直問,永遠都在門口那裏,永遠都在門口沒有進去。
所以這個地方就講一個生命的信心,這個真實生命他從信心來定位,定位以後,疑情會推動你,他的目標自然就會兌現,而那一個生命的信心來自于你的置心一處,你必須掃除生命中的雜草,這些雜草不除掉,你沒有辦法定位,這個就是修行的。
赤裸裸的一種生命的原型,必須先看清楚,你自己你才能看清楚,別人跟你講沒有用,我再怎麼跟你講,你都會遮遮掩掩的,你會隱藏,你會掩飾,你必須很坦然的面對你自己,因爲你跟我講清楚了也沒用,要的是你去實踐,不是你跟誰講清楚,你跟佛講的再清楚也沒用,因爲他是木頭刻的,你是活的人,你不是木頭人,你既然是活的人,那你就向自己負責,看清楚自己的生命,現在的形狀,現在的原型,就是你現在生命存在的狀態,然後我們才能進行生命的改造。才能夠進行轉凡成聖的這一項工程。
那這個就是我們所謂的心靈工程跟所謂的修行。那各位看看,你要修行怎麼修行?很多方向都可以,但是你找不到定位,你找不到那個信心,對生命的信心,一個生病的人恢複健康以後,他好像重拾生命的信心對不對?重新撿回生命的信心,那個是假的,我不是叫你沒有信心,那一種信心是有爲法的信心,我們要跟各位談的是無爲法的信心,那你一定要透過置心一處,到那個時候,止住妄想,把所有的雜草都除掉以後,你才會看到生命的真面目。
那麼那個時候呢,普賢菩薩章的疑情一帶,你就進去了,你進去了,就是像彌勒樓閣一樣的殊勝,那一種金華園的境界,或者是我們所講的,通俗的話講的就極樂世界的境界,這是你第二生命象限現前的狀況。
再來才要進行第二個階段的工作。第二階段的工作,我跟各位講這個地方叫象限轉移,生命象限的轉換,你能夠從第一生命的象限轉入到第二生命象限裏,那麼當你進入第二生命的象限以後,有一個問題了,這一次不小心轉進去,第二次,還是轉不進去,你就要反複的去訓練,訓練讓他熟練,所以我們跟各位講,成功以後要能夠成就,成就以後要能夠成熟,成熟以後你才能成佛,不是成功一次,你第一次轉進去可能是叫做不小心,因爲你根本沒注意就撞進去了,撞進去頭暈腦脹,怎麼會這樣,就像香格裏拉電影,咚,怎麼跑進去了,等他跑出來要再進去,進不去了,陶淵明也發生這個東西,他從桃花源出來以後,做了種種記號出來,要再進去都找不到了,因爲那個方法他不熟,我們現在也是一樣,你那個方法要熟悉,熟了以後你要再進去就進去了,象限轉移就會進去了。
就像飛機要飛到中正機場就中正機場,你不要飛到臺灣海峽裏面去了,你要停下來,不然不停在這邊你要停在那邊去,你一定要很准的,要進去就能夠進去,不要我要到極樂世界去,一轉轉錯,轉到地獄去了,你要轉到極樂世界去,每一次都要到極樂世界,是這樣的一種狀況,每一次都要能進去,這個才叫修行,當你每一次都能進去,都進到那個境界以後,那你會很快的出現。
那個境界就不是我現在跟你講的,佛已經跟我們講很多了,你去看的經典,通通通通都是誤會,都弄錯了,因爲你只是從文字上面來看,你沒有辦法去了解那個領域,因爲那個世界你沒進去,你沒進去過嘛,你進去以後所看的就不是你想象的那個樣子,那你講出來的東西一定會像經典所講的一樣,但是,那個時候從你內在講出來跟你從眼睛看進去想象的是不一樣的,你真正修行你才能體會,你不修行你沒有辦法體會。
你會講你們還在講什麼?我現在又在講什麼,你聽不懂,你必須要走進去你才能知道,經典在寫的那些文字,絕對不是你腦筋知識裏頭文字所形容的狀況。
我們常跟各位講,無量壽經上面講,到極樂世界你看有多美,你要吃什麼他就來什麼,你吃完也不必洗他就收走了,你去餐廳吃飯不就這樣嗎,極樂世界怎麼變餐廳了,那不是無聊嘛,那你就知道當初的人在記載這些東西,當時的那個時代沒有現在這種餐廳,所以那些人,你看那些講無量壽經,你看他講無量壽經,那個形容的都是餐廳裏面的境界,那你會說夭壽,極樂世界那裏變成西餐廳了,那你就完了,因爲他那個時代沒有這種的生活環境,你想象不到啊,所以他在形容那個世界的狀態,絕對不是現代人用語言用文字去表達的狀態,你不要搞錯。
那是你透過修行以後而到達的,所以我們說你要能進入那個境界,還要把那個技巧學好,到成熟以後你就知道,第二生命跟第二世界以後,往第叁生命,第叁世界,第四生命,第四世界,到N+1個生命,N+1個世界的領域裏頭,對不起,此方世界不作答,因爲那是那個裏面,第二世界裏面,我們在第一世界跟你講,你怎麼會懂嘛。
等我們到了那個時候,唯佛與佛始能知之的時候那再告訴你,其實那個時候已經不要我們講了,你自己已經長大了,已經成熟了,因爲從第二生命到N+1個生命,從第二世界到N+1個世界,沒有我們這個世界的那麼多障礙,因爲我們這裏有物理現象,那個世界裏頭沒有物理現象,你是完全超越的,那就不要我啰嗦了,我要啰嗦只在這裏啰嗦而已,到那個時候你再來問我,我一腳就把你踢過去了,那就很簡單了。
還要再聽嗎?有時候想起來也很好玩,大衆都很好騙,講到這裏大家竟然都可以不要下課了,還要再聽下去,要聽的話明天再聽。
《華嚴禅行法之《華嚴六科-華嚴禅行法》第四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