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人從不掉眼淚,不過突然間也會有一股心酸,捏一下,做做善事,編個自己認爲非常強壯又有力的理由,然後說我不是迷信的,我就是要救人,捐個五百塊。好大的膽子,一輩子從來沒浪費過,買個冰淇淋吃,在那邊繞了叁天,想一想,這是多余的卡路裏,還是不要吃,其實是因爲太貴了,不是多余的卡路裏,不過理由就是卡路裏太高,所以不要吃,事實上是,假如打對折他就買了,但是他能捐五百塊,已經非常難得了,對他來講。爲什麼,那是一種生命的呐喊,那他呢,他有感受,但是那一個架子,世間的那個習氣使他下不來。你要留意啊,那種硬撐的人是很可憐的,很可憐的。每個人都有這一種雲音在呼喚,都有哦。講到那裏好像太那個,太過文學化了,可是佛法裏本來就是講生命的東西是這樣的,只是說把它寫成小說會美一點,講經好像……有沒有聽到,這是指“雲音”的部分。
另外“海光”,海光其實跟雲音一樣,它不是用聲音,就一個耳根,一個眼根。眼根你比較知道,也比較常用,它其實就是智慧,它是智慧。這智慧是般若智慧,它也是一樣,無形無狀。光有多大,因爲海最大,用海來形容。所以它的情況,表達的是用耳根、眼根,來告訴我們這一種生命覺醒的基本能力,基本能力。這個地方講的叫做欲力,前面講的是因力,因的能力。這欲就是一種欲望,但是這個欲望,不是我們那個欲望,它是一種企圖心——生命有一種本然的能力,企圖向上攀爬的能力,就好像向日葵,它會朝著陽光的方向。生命有一種能力,它要向上爬,它有這種本能。這雲音跟海光都是一樣。那我們在感受這個部分,你是非常有限,非常有限,因爲你被無明蓋住了,那個聲音發出來的時候,你自己感受不到,偶爾感受到,也知道很感動,自己也會莫名其妙的想要做做善事,有沒有?
在座各位我想有很多人有這種情況,什麼情況?突然間一想,“啊!發個大願好,今天來吃素。”發個大願今天來吃素,不知道爲什麼,問他爲什麼,沒有,我想今天還是吃素好,爲什麼呢?沒有爲什麼,他講不出來,這個就是有一種生命在跟他呐喊,但是他無法表達,因此在行動上,對他來講,他已經做了他這一生中,最不可思議的一件事。爲什麼要吃素?那個沒有肉吃就不行的人,怎麼會去吃素呢?所以,好,吃素!一看,素火腿,素牛肉……吃飽了,說我沒有吃,我吃素。你要知道他也有那種本能,但是他受到很多無明的覆蓋,他聽不准,但是他會起那股沖動,這個是每個人都有的,只是你沖動不一樣,那是你因地的現象啊,所以你善根多少好壞,就看你這個發心的狀況了。
有一次一個小朋友來,一見到說:“師父,我要做功德。”我說:“要做什麼功德?“你看呢?” “印經好了”,我說“你在讀書是嗎?”“是,我在政大。”我說:“好,那就印經吧。”“我出……”我說:“好吧,多少沒關系。”登記了以後一看,五十塊,發心來,從政大搭車過來……我一看:“你公交車費一共多少?”“叁十二塊。”公交車叁十二塊再加五十塊,八十二塊也很多了。我說:“你一餐飯吃多少?”他說:“我吃五塊。”他捐了十餐飯的錢,相當大了,相當大了哦。你不要看哦,他能夠發起這種心。我問他:“爲什麼要做功德?”他說:“我想……”反正講不出來,就做功德就對了。這個就是一種生命的覺醒,內在的生命在跟他呐喊,在呼喚,然後他會自動的去做,他也不知道要怎麼做。我相信這個情況很多,各位也都有,只是你現在記不得了,因爲你無明太多了,重重疊疊都把你遮住了,使你看不到,忘了過去是怎麼樣有過那麼感人的一幕,這是因地的人。
果地的人就不是了,無垢藏,有沒有,“雲音海光無垢藏”,我們是雲音海光重重垢藏。你都有,雲音海光你都有,不是沒有,但你能不能捕捉到,從那地方一直擴大,一直擴大,這就是修行啊!可是你要來問的是:“師父,你看我修哪個法門?”我跟你講,這個法門這樣就灌頂了,整個都跟你灌了,那你通不通,你通不通?我沒有跟你拿灌頂的錢啊。可是你不通啊,不是沒灌,灌了要通,灌了不通沒用啊。這個已經都交代很清楚了,從因地到果地差別就在無垢藏,它果地是無垢藏,因地就有垢藏。我們應該來講因地是有夠髒,果地是無垢藏,你是重重疊疊的障礙。
無垢的寶藏,弄清楚,它這個雲音海光都是寶藏,但是它不受無明覆蓋,所以這寶藏就像那個發射臺一樣,它頻頻的發出,這就菩薩的能力,每個人都有,當你到八地以上啊,這些就全部翻出來了,翻出來了。八地以後的菩薩是怎麼樣,像這個圓明寶珠,越抛越光,一地比一地越光,我們現在不是圓明寶珠,我們找都找不到,偶爾它閃一下,你要摸根本就不知道,到底在哪裏,這叫衣裹明珠啊,你的明珠不知道藏在衣服哪個地方,找不到,是這個樣子。
第叁個,“功德寶髻智生菩薩摩诃薩”,這個“功德”是指價值意義,也就是我們常跟各位講說,你要確認,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是什麼。寶髻是指最高的地方,當你開始追求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人生存在,生命的真相,開始在做這樣追求的時候,你就會産生智慧,而這個智慧,你從這裏下手是最高的,最高級的,所以它叫寶髻。假如用我們中國文法來講的話,叫做寶髻功德智生菩薩摩诃薩,寶髻弄在前面,它現在把功德弄在前面,這個是文法修飾的問題,就是你在追求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的同時,你就會産生智慧,而是最高級的智慧,知道嗎?這個智慧是灌溉一切,寶髻嘛,就在頭頂上,比頭上的智慧更高。
“功德自在王大光菩薩”,一樣,功德是直接追求生命存在的智慧,直接追求生命的存在。它這個存在,它這裏是用自在,生命的存在是悠遊的。我們要到美國去要辦簽證,對不對,那海鷗要飛過去,要不要辦簽證,不要,生命存在本來就很自在,現在怎麼弄得這樣支離破碎,對不對,你要留意到。
我們到那個昆明去,雲南那邊最南部是跟緬甸交界,一條路這樣開過去,現在我們到緬甸了,停下來,現在你就停在緬甸國土上,再開回去,你又回到中國來了,它那一個村莊走過去,兩個國家,你怎麼繞,要不要去,很好玩呐。我們明年潑水節要去,要去的人要先報名了。它一個村落就兩個國家,包括兩個地方,在那邊就講中文,在這邊就講緬甸文,就這個,那是自在。人與人相處應該這麼自在,這就是生命的存在。我們現在生命的存在是不自在,有種種的限製跟挂礙,所以你不得解脫。因爲不自在就被束縛了,被關住了。
自在王的意思我們跟各位講過,它就是普賢的賢,但是它這個地方是指,你在追求生命存在、最終目標的時候,你會産生大智慧,所以這一個跟前面是一樣,你從廣義來講,兩個是一樣。你從比較微觀的區分來講,這兩個是一個追求生命的存在,一個是追求生命的價值與意義。追求生命存在,那就有生命存在與真相兩個部分,這個都是重點。
第五個,“善勇猛蓮華髻”,這個是指精進,善勇猛就是會精進。有的人不會精進,是很勇猛,他不叫精進,他叫忙碌,更貼切講,他叫到處跑,有沒有?我們這裏很多到處跑,剛剛從外面才助念完,現在跑回來這邊要聽經,聽完經還有下一場,這個叫到處跑,他不是不精進,他不知道怎麼精進,所以弄到最後就把自己忙昏了。
善勇猛啊,它是真精進,真精進。蓮華髻,蓮花是清淨,它是花果同時,就因果同時。髻也是寶髻的意思,那寶髻是可用,蓮華髻的意思是清淨。善勇猛它主要是強調精進,這精進呢,沒有附帶其它目標,所以它用蓮華髻,它不用寶髻,善勇猛蓮華髻,不是用善勇猛寶髻。關鍵就是,精進它本身就是精進,而這個精進是很殊勝的。我們修學的法門,有沒有人是學精進這一法的?精進這一法的人不太通人情。那個來果禅師就修精進法,怎麼精進呢,有時候走路走錯了,把對方撞倒了他都不知道,因爲他一直“念佛是誰”,所以往前沖,常常把人家沖倒了。有一次那麼大的樹,他走過去那樹就斷了,他這個是精進,有啊。我們還沒有看過有這麼精進的人,我們只見過很計較的人,沒有很精進的人。
“普智雲日幢菩薩”,這個地方十個當中,只有這個有普,它“普”當然是窮盡的意思。智就智慧雲,這個智雲日幢,那智慧,般若智慧,是直接講智慧的作用,這個智雲日幢,它的講法就是大般若的意思,大般若。你用這樣來解釋你就知道這一個般若智慧的通透跟妙用。
“大精進金剛臍”,金剛臍是個核心,這個臍是肚臍的意思,一個人的核心,中心點,金剛臍就是堅固的中心點。這個地方撐起來,那個整體架構就拉起來了,就像我們撐帳篷一樣,從中間撐起來,那個叫金剛臍。大精進呢,就是抓住重點,其它不管,枝末的事不管,但根幹的部分我抓好,其它部分讓它順其自然,其它部分發生什麼作用,我一概不理,這就叫做大精進金剛臍。每一個人所抓的生命重點不一樣,所以他所成就的性德也完全不同。你留意到,他這個地方所展現的這個部分。
“香焰光幢”,香焰,焰是火焰,火焰不會香,它用香焰的意思,那我們可以這樣講,香是一種作用,這個作用像火焰一樣可以散開。這個香的意思主要講的就是講戒律。戒律呀,我們跟各位定義,就是組織製度跟經營管理,不是捆人的鋼索。這個組織製度、經營管理運作的好,它不但對內部的人會産生很高的效率,它影響外面的作用,那會非常的廣泛。所以一個正法想要永續經營,它必須要有良好的組織跟製度,假如沒有良好的組織跟製度,這個正法很快就到末法,就産生這種現象。所以我們鼓勵大家說,你從組織與製度上面,從經營與管理上面來看待戒律,你不要從這個犯戒,這個背因果,這個下地獄,不要從這裏看,那是你把戒律給解釋錯誤。那麼當你這個組織製度非常具有積極性跟光明性的時候,它所産生的作用就叫做香焰,叫香焰,知道嗎?不是燒了很多香,香的火這樣像火焰燒,這個叫香焰,不是。光幢,也就是這一個良好的組織製度,它會發揮跟般若智慧一樣的本體性的作用,非常高幢。那麼人本身,你的生命因素裏,你會有這一種生命因素,你可以架構,你也會遵循,那個組織製度跟經營管理。那一個人要是不能遵守組織製度跟經營管理的話,這個人本身人格不健全。所謂人格就是遵守族群公約、道德律與法律的能力,你假如沒有遵守族群公約的能力的人,本身人格有問題。那在這裏就告訴我們,我們的生命因素裏,本來就具有這樣的一個因素。好,我們休息一下,等一下再繼續講。
《華嚴經經首 第十八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