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華嚴經經首 第一集▪P3

  ..續本文上一頁,你看上面這一張的表達,它跟其它的部分,跟其它的極樂世界圖來比較的是一致的。到最後它用雲層,寶蓋上面的霞光,這都是表達這種“無邊顯現”的狀況。好,我們再回過頭來,這些概念跟印象你都有了。

  

原來我們跟各位做解釋的,因爲這個部分原來我們講過。它是從教義上解釋,但是現在跟你講圖文件的部分,圖像的部分,它是從密法的曼陀羅上來作解釋,那你不能體會,這個就很難了。曼陀羅我們爲什麼有一個佛曼?我們通常就一尊佛。你想想看,這一尊可以吧?彌勒佛擺中間,這個叫傻瓜相,你怎麼觀呢?對不對?那就這一尊大日如來可以吧?至少精彩一點嘛,比較有內容嘛,其實都還不夠。佛曼就要這個狀況,整個的;因爲從雕刻上面來看很難表達清楚,所以通常佛曼最喜歡的還是要用畫像,不管剛才的極樂世界圖,或這一張的這種極樂世界圖都可以。佛曼,在你的壇城布置裏有一尊雕像,因爲我們人總是這樣,尤其是現代人,沒有一尊雕塑的像,好像佛堂裏空空的;那挂是挂起來,佛像你可能挂起來,你需要一尊塑像,沒有關系,重點不在塑像,重點是畫像上面它有各種表法的東西,可以表達得很清楚。爲什麼?現代人可以畫極樂世界圖,畫得比古人畫得更好,而現代人一張作品都沒出來,關鍵就在這裏,他不懂得表法。古人工具有限,但是他懂得表法,因此他的畫特別有價值,原因在這裏,就在這個地方。

  

你看這麼抽象的東西,“清淨摩尼,以爲嚴飾”,摩尼都在這上面;這都是摩尼,這個上面都一再地表達。這個珠子在這裏,都是摩尼,用來嚴飾諸色相海無邊顯現。這麼抽象的東西他怎麼表達呢?我們再回過來看前面,第一張還是第二張那裏。這一張好,這一張比較清楚。你看下面的這個部分,你看這個寶蓋的上面,有沒有?這些都是莊嚴的東西。我們的人現在之所以做不好事情,就是我做好就算了,這個畫家也可以說我畫完就算了,寶蓋爲什麼向下莊嚴又向上莊嚴呢?這就是說你在處世的時候要窮盡它,不要一直以爲我做好就算了,做好就要再想,我應該怎麼做會更好?這才是修行人。我做好,做好了開始休息,這種修行不會成就的。

  

這是一個,我們再往下看,佛叁聖的地方,中間這個柱子這邊都是“清淨摩尼,以爲嚴飾;諸色相海,無邊顯現”的地方,都在這柱子上面,撐起來的部分都是寶,這是叁根柱子,跟你現在四根柱子的涼亭完全不一樣的概念,有沒有?中間是兩根柱子而已,各種寶都在這裏裝飾,這個都是修行來的。你要積極精進,像我們講的要窮盡,你就會有這種寶出現;你要弄完了就開始要納涼,我要休息,我那麼辛苦休息一下又怎樣?會死呀?那你這個寶就都沒了,這就是修行來的,不能浪費生命!生命的存在是要給你充分運用的,不是上供諸佛就是下化衆生。真的跟各位講,修行人沒有休息這種東西。當你一直想說,我這麼辛苦,我應該要休息,你錯了,你絕對不是修行人。

  

這有兩種東西,第一個是不休息,不是虐待自己。因爲你在工作的時候就在休息。你在服務衆生的時候,你就沒有上求佛道,上求佛道就在休息;你在上求佛道的時候,你就沒有在教化衆生,所以教化衆生是在休息,所以你一直在休息,你不要再有休息了啊,因爲你休息太多了,這是第一個,上求下化。

  

第二個,他不但沒有休息,你要留意到這個問題,修行人沒有休息、沒有放假,有沒有?你去留意看看,他不放假。第二個問題真的要談的是,修行人在服務衆生的時候是沒有代價的,他只有付出,付出啊,他就要感恩,感恩啊,你給我機會,我可以跟你服務。你要留意啊,你要是沒有機會爲衆生服務,你的菩提不增長。“恒順衆生”上面講的很清楚,菩提屬于衆生,你必須以大悲水饒益衆生,菩提樹才會成長,智慧花果才會成就。你不以大悲水饒益衆生,你的諸佛菩薩智慧花果如何成就?所以我們在協助衆生的時候,是不談代價的,你要留意到這一點。

  

衆生發心供養,那是他種福田,你不要以爲說,我做得要死,你紅包也不會包,修行修這個樣子?你一直給衆生,衆生得利那就對了,因爲你是無限公司董事長,他那邊會一直給你,給的不是money那個東西,所以你在服務衆生的時候,不能以名與利作爲觀察點,這個就是修行。

  

所以在修行的過程中,他有第叁個特點,不講成就。你不要迷信,處世他有一定的標准,你要修行一定要下功夫,不然你不要想說,人家觀世音菩薩坐這個樣子,我將來也要坐這個樣子,這叫白日夢。人家阿彌陀佛坐這個樣子,我將來一定要比他更莊嚴,發那種廢話願,發很多。你將來會比他莊嚴嗎?那是看你用功,不是看你用嘴巴講的,腦筋想的沒有用。

  

因爲你現在實際上下功夫多少,它有一個東西就是你浪費生命的比例多少。不能浪費生命的,所以他才沒有假期,知道嗎?他沒有收入,全世界只有佛教這種笨單位沒有月薪的、沒有薪水。佛教裏頭法師沒有薪水的,而且又二十四小時服務,還要千處祈求千處應,不能夠說“已經下班,明天請早”。電話來的時候還要唱個“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海會佛菩薩”給你聽。你要知道這爲什麼,沒有爲什麼,生命就是這樣,這叫大滿貫,現在叫大滿貫,對不對?那是拉斯維加講的,以前叫大圓滿。

  

你必須這樣做,你生命裏頭不能浪費。不浪費在哪裏?你一定要一直分分秒秒都在道上前進,這個是修行啊,跟上班不一樣。你不要以爲到道場裏頭來上班,不是上班,都是來修行的。你一定要朝這個方向看,所以你不要說人家這麼莊嚴是怎麼來的,是他用他的生命換來的。那我們修行人也應該跟他一樣,這樣來換,交換。可是你不是,你的生命是每天上班八小時,一個月要休息兩天,一個禮拜要休息兩天,現在周休二日,然後又要離家近,工作輕松、待遇高,那是世間上班,不是修行。

  

我們同修們到道場來發心,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那個法情很重,對法的情很重。所以很多同修在這裏發心不眠不休,尤其我們那個燒焦的媽,晚上都不知道做到幾點,還一直做一直做,叫她休息也不休息,只是早上也不知睡到幾點才起來就是了。這個就是一種法情,對法的一種感情,所以你會完全投入,沒有代價,對不對?那你爲什麼這樣投入呢?就是讓你的生命完全融入,這是可貴的地方。這個法情是很可貴的,但是我們假如這個法情,再帶一點效率的話那就不得了了。問題是我們的法情都沒有效率,所以感情豐富,很多人就在這裏浪費生命。不好,那時候你就像這樣平平白白的,你沒有辦法像這樣“樓閣莊嚴”,一定要“樓閣莊嚴”,這個一定要有這個部分。所以這裏我要跟各位談的是,修行人不要浪費生命,這個是絕對的先決性條件,而且你的投入不要看這輩子的這種效益,它不是看這種效益,它是看你在生命的成長過程裏,你到底累積夠了沒有?

  

我跟各位舉個例子,在打坐的時候,有個地方過不去。那個過不去你要一直去扣那個過不去,一直要去撞那個過不去。之後失敗,但是你沒有第二條路走,過不去又一定要過怎麼辦?你只有一直撞、一直撞。那時候就笃定,就這樣過不去,我也要撞到死,盡形壽,我一定要過這一關,一定要過這一關。當你這樣想,一定要過這一關的時候,不然我到死,就是一定要把這一關弄過去。就這樣一個念頭起,下了坐,喝個水,上個廁所,看看情況不對,等一下還要再沖。滿頭大汗也不是辦法,沖個澡,准備好,你給我記住,一定要沖過去,坐下去,咻!過去了,咦!剛才那個呢?那個障礙呢?不見了。這是一個經驗告訴各位,你不要以爲這個不行不行,然後大腦就開始去想,大腦不想。

  

我們現在那龍王哪裏去了?我們雕的那個龍王,在這裏,這龍王是怎麼樣?我在古董店買的,他是在龍宮裏頭,那個老板跟我講,我請不出來,你能不能請出來我不知道,但就是這個樣子。他小小的一個,我說,弄不出來,也看不到,汙七八黑的,你要賣多少?他說,九萬,我說,爲什麼那麼貴?他說,成本九萬,我說,那你沒賺,他說,沒辦法,因爲拿不出來,總不能賠錢吧,有人要就照九萬賣。我說,打個折。就好像那龍王跟我眨眼睛一樣。我說,看到鬼了,木頭刻的你也會眨眼睛。好吧!九萬給了,既然你眨眼睛了,放在家裏。那時候我還沒有出家,放了好幾年。後來出家了,我想一想,我們要個龍王。我就那天想了,你該出來了,可是搞了老半天就搞不出來。因爲想到就把他弄一弄就弄不出來。那一天想一想,好!洗完澡,今天不幹任何事,不把你請出來,我們打賭看看;我就這麼一坐,我就自己持咒,就持咒持咒持咒……那個龍宮開了,好大好大,那個龍王就請出來了。請出來以後,我想既然請出來了,我就把你塞進去看看,反正我有辦法把你請出來,又塞進去了,然後又很渴,就喝杯水,完了!又關在裏面了。心想,這不趕快弄出來,弄幾尊複製品,那以後就麻煩了。還是一樣,臉洗一洗,再一次,你乖乖的給我出來,出來就不給你進去了,就這樣再請出來,才給黃師兄叫他仿製出來,是這樣來的。後來921大地震把那龍宮摔壞了,所以他也沒地方住了,所以他就到處跑了,原因就是這樣。

  

所以你一定用自己的生命下去,對方一定讓路,你知道嗎?在修法中你要用生命下去。碰到那個老大哥,你就不要那麼笨,因爲他有槍,子彈會飛,你不要跟他用生命賭下去。但是在修法中,你是一定要用生命賭下去。能夠死,死在修法中,那個好像還沒有記錄過。你可以在曆史上、佛教史上弄一個記錄不要緊。不會死的了,不會死的。

  

所以你要留意到,這一種殊勝的産生是有它的原因,不是沒有原因。你不要自己用你的大腦去處理,所以你只要用大腦,保證你不會成就。你要用生命這樣賭下去,保證你一定成就,關鍵就在這裏。問題是遇到困難的時候,你的大腦會告訴你,叁十六計走爲上策,那就沒辦法了。你要溜就沒辦法,你就在那關鍵點上,你一定要賭下去,這一關不過去甯死不退,你要有這種情操啊,這叫做行者本色。你沒有這種情況,遇到事情,哎呀,餓了,四肢發軟、冒冷汗啊,那你怎麼成就啊!這是一個最大的一個關鍵,我們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講。

  

《華嚴經經首 第一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