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经经首 第一集▪P2

  ..续本文上一页悟的境界怎么样,就是这个地方,下面所讲的。

  

你问了老半天,你看《华严经》,你绝对看不懂,因为你会问不会看,看了看不懂你才会问嘛。别人来问,因为他没有看过《华严经》,看任何一部经的《经首》他都看不懂,所以他问没关系;但是你是华严弟子,这个我们讲过多少遍,你不可能再问,你只能提疑情自己去参。而这里面你要从哪里入,你要记得,不管你从哪里入,那就是你生命性德显现的地方。这整段一千多个字,你提着疑情一直在那边参,参来参去,不知道从哪里摔进去了,砰!跌进去了,那个地方有所获。有所收获的时候,你口里就会一直讲,会一直讲那一句话,在跟同修们论道的时候,你会从那一句话常常讲。譬如说:常放光明、金刚所成、无边显现等等,类似这种。你会一直讲那一句话的时候,那就是你生命性德要显现的地方,你从那里切入,这是不可思议的。你不要以为这样:你什么地方、怎么开悟、生命因素是什么,你不知道,但是你从那里下手就对了。

  

我们在讲《法华经》的时候有个公案,有一个法师在讲经,有一只鸡老是跑进来,蹲在那边听,听听听,他讲到,譬如说二十八品,他讲到第六品,那只鸡就往生了。往生了以后,往生很快嘛,三年后就有一个小孩子来,也坐在那个地方。法师在讲他都听懂,六品经的地方都懂,讲到第七品经他就跑去玩了,因为他听不懂。你就知道,一只鸡听人讲话听得懂吗?根本听不懂,但是它的习惯就是坐在那里听,听不懂没关系,那福报就是那么大,下辈子来就做人了,做人就听懂了。听懂吗?我告诉你也听不懂,但是听得住,知道吗?听得住,不是听懂,只是听得住而已。第七品以后因为听不住,所以小孩子又跑出去玩了。小孩子出去玩很正常,可修行人在看不一样,怎么听到这个地方,他一想:喔!以前那只老母鸡,就听到这个地方往生了。对不对?当然他不会到这个时候往生,但是他的福报给它这辈子来就当人了。畜生转为人道,听经有功德。你问他听懂吗?他当鸡的时候他也听不懂,当小孩子的时候,他也听不懂,但是那摄受力在,那是不可思议的地方,大脑没办法去想象的。不要说三岁小孩,那母鸡怎么会乖乖蹲在那里,不可能,这就是不可思议。因缘成熟自然如此。

  

所以一个人要是到三恶道去,想要再投胎转世做人。我跟你讲,真的阿弥陀佛,因为他是畜生道最后一生,最后一生,所以他有这个因缘,他要抓住这个因缘,你问他大脑起作用吗?不会起作用,但是他因缘就到。这只鸡就是过去生中做了不该做的事,也是在佛门中,他也是修行人,在家出家我不讲了,他也是佛门中很精进的人,就从道场里偷了什么东西,重要的法宝啊,就是盗僧祇物,那不是愚痴吗?所以堕三恶道,到畜生道去,那你就知道结果是怎样。那个鸡光是骨头堆起来都比须弥山还高,只是到了最后一生他有这个机会,仗着《法华经》的力量他转生,假如没有这个因缘,他就是继续再当老母鸡,继续再下蛋,因为他要还债,他要把债给还了,知道吗?

  

你不要做错事,因果有多重你不知道!你到书店去偷一本书,是要还一本书,但在道场偷一本书,不是还一本书,你要知道。在书店偷一本什么烹饪书,那简单;偷一本佛像的书或佛经的书,那个要还,同样是书店,那个还的业也不一样。你看不懂,同样一本书,知道吗?一般的烹饪书或者琼瑶小说,那很简单,但是佛经、佛画的书就是不一样。你偷一本书,其它书大概等于偷了十块钱,你再还十块就好;你偷一本佛经、佛画的书,那可能就是一万块。同样都是一张而已,都是一本而已,那就是不同。你不知道,你真的是不知道,你看明明是一样的一本书,为什么差别那么多,这就是不可思议的地方。你今天大脑里头所装的东西是你认为的那些东西,你没看到的,你不知道的,你不认为的,那还很多,还很多。

  

所以这个地方,透过你有为法的事相,一定要转过来才会入法身。你不要说,那个心佛众生始终同,既然始终同,“试将心比佛,与佛始终同”,那我就不要修,你光坐在那边就会开悟,会进去,那你搞错了。你看《经首》第一句就告诉你,你此生还得百千万劫,尘沙劫劳苦修行,你不要放弃,以为你多聪明。刚才坐在椅子上的,不想坐在地上听的那就是这一类人。你都不知道你要造什么业下什么果报,你不知道,你以为你就比人高一等,你就不用修就可以了,没有那回事。释迦牟尼佛多少恒河沙劫以来,勤苦修行,才有那么最后一刻。“一时,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这个身心的劳顿,勤苦修行一定要进行,你不要以为说修行不必那么辛苦,该辛苦的你一定要辛苦,一点都躲不掉。

  

好,再来就是进入那个境界:“其地坚固,金刚所成;上妙宝轮,及众宝华,清净摩尼,以为严饰;诸色相海,无边显现”。这个部分我们就要看图(极乐世界图)了,它从地开始讲起,这个地,金刚所成,佛成佛的境界是这个境界,你的肉眼所看的是菩提树下的那个境界。这个我们有四张,本来这个柱子上面要用的那个四个浮雕的佛像,那里面讲的是你眼见,眼睛所见到菩提树下成道的样子。可是我们不谈那个样子,我们要讲成就的时候心理那个境界,这不是心灵的问题而已,是实际上所存在的境界,你所感受外在的世界是这种状况,知道吗?我们不能讲心理上,因为心理上是抽象的,是你里面有但你感受不到啊,有没有?

  

我相信每个人家里都有,家里很好,设备非常不错。不信你想想看,去买个餐具组不知道要怎么挑,挑了老半天才挑回来,尤其是bed,沙发组一堆,不知看过多少家。省二号公路所有的家具店你都跑过了,你才挑那么一组回来,可见那个都是很美的。可是大概是第一天用,一个月以后你就再也不美了,为什么,因为物理现象你很容易惯性化,所以那个东西即使在你心里,你也感受不到,你绝对感受不到。那个不算,心理的是虚幻的,你要留意到。而这个东西是指你一天二十四小时,每小时六十分钟,每分钟六十秒,秒秒之间你都能够感受到,你是泡在那里头,佛成佛以后一直到他入涅槃的状况,他一直在这个境界里,你要留意到,一直在这个境界里啊。

  

我们是不一样,你是受到外缘的情绪影响,你的六识有分别,好的你就很高兴,不好的你就很窝囊,有没有?你可能不会,你是平等平等,我是不可能,所以你送饭来给我吃的时候,我吃得饭要口味够重,那平淡的我就吃不下,所以它有分别。你叫我说白米饭把它吃成像麻辣锅这样的,我想象不出来。它是白米饭就是白米饭,你要辣一点就看是酱油,胡椒都不要紧,总是要有。你就说我就想象有胡椒,那个秀才说吃饭没鸡肉,就画鸡肉挂在墙壁上,看着鸡肉一直吃,这个本事我没有。

  

因为你会受到情境的影响,外缘的影响,识性在起作用。佛是不受识性起作用的,所以他恒在定中。进入这个境界里面,这是大定。怎么进,那你就要透过《心要法门》来不可了。现在只告诉你说,他有这种行法,他现在完成了,进去了这个境界。今天你不了解这个境界,所以你不会投入在这里。这一段,我们看的是他个人的部分,就是说智正觉世间成就的部分。

  

那么“其地坚固,金刚所成”的这个部分在下面,下面的这个地方,这是全图的底部。我们通常看是从这地方看,为什么我说通常看是从这地方看,因为经文是从这个地方讲起。“其地坚固”,你看,“金刚所成;上妙宝轮,及众宝花;清净摩尼,以为严饰;诸色相海,无边显现”。这个地方叫什么,七宝池,七宝池只有这么小吗?才这么大而已吗?七宝池不是啊,可是你要画一定要画这个样子,你记得一个状况。

  

昨天跟各位讲说,闻至法师他有舍利子四千多颗,是没错,到底四千几百几十几颗,算不出来,你的大脑不要去想说一定要把它算出来。这个圣物,没办法算,尤其是佛舍利,根本没办法算,在你算的同时它又长出来了,知道吗?你假如说用科学家的态度、怀疑的态度要去检视它,去算,你在算的时候它就减少,它自己会消失掉,因为你不诚心。你以绝对的虔诚心、恭敬心去,那你越算它就越多。你即使算过去那边、它也会长出来,你不用算,你根本没办法算。圣物怎么生出来,怎么消失的,你的大脑跟你的物理无法解决,无法解答。

  

所以同样的,这是圣地,七宝池有多大,你没有办法丈量。要这么大,那请问有多深?我去投胎的时候,在那边出生的时候,万一撞到旁边,我要买保险,要不然我投胎到那边去又撞死了,又要投胎哪里去?它没有距离,空间能够丈量是物理现象。在这种圣地里头,它的空间都是无限量的,你要留意到。所以他这里讲,所形容的就是指这个地方。

  

这一张从这里看,你比较看不出来,我们看另外一张(西方三圣图)。这个地方他画得就是这种“诸色相海无边显现”的部分。你看,他用摩尼珠上面所喷出来的这种光影啊,一条一条的,显示重重无尽;他一直显现那些鸟一直围着他在飞,这就是“诸色相海无边显现”的表达方式。光是这个时候是讲整体的,不只是这里而已,从“其地坚固”一直到上面…

《华严经经首 第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