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指什麼樣的妙定解呢?就是“證悟等性無賢劣,此爲殊勝之定解。”要證悟一切萬法大平等、輪涅大平等,無賢無劣、無好無壞、無高無下,“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的離戲定解;也就是,輪回涅槃完全打破、無有二谛的分別、完全是純一的大空性,這樣的一種微妙定解。所以,沒有善妙的觀察,就沒辦法産生善妙的定解。
沒有善妙的定解,會有什麼樣的過失呢?如果沒有善妙的定解,怎麼會滅盡一切的增益呢?!增益就是指:本來沒有的,我們把它捏造上去。定解一旦增上的話,就能夠把這些增益滅除。在《定解寶燈論》當中說,定解和增益是相違的。所以,一旦有定解的時候,增益就能斷除。所以,我們就必須要依靠定解的力量,把這些增益法打破。我們爲什麼會對這個世界看錯了呢?就是因爲我們沒有了知它的真相,一旦了知真相的時候,就不會去捏造事實。本來沒有的東西、捏造出來的東西,只要一看到真實以後,你就不會再執著這些捏造的東西了。所以,增益法也是這樣的。增益法是哪些呢?從最究竟來觀察,常和無常等十六行相、以及非十六行相的相反的側面,這些就是增益,也就是叁十二增益,這在《淨水如意寶》中提到過。此處所說的“劣增益”,就是從究竟而言的。
沒有滅盡劣增益,會産生什麼樣的結果呢?如果沒有滅盡劣增益,怎麼能夠滅除惡業的風呢?!“惡業風”是指什麼呢?“惡業風”是指我們相續當中不清淨的分別心的業力。爲什麼稱它是“風”呢?因爲,就像外境的風,能夠把樹葉等吹得四處飄蕩一樣,我們無明習氣的惡業力,能使一個人不由自主地轉生到輪回當中。我們在輪回當中,不要說在六道當中去看,就像我們這一輩子,實際上,不管你今天走到這兒走到那兒、今天幹這樣幹那樣、今天想這樣想那樣、今天吃這樣吃那樣、穿這樣穿那樣……其實都是通過你的業而讓你做出這些行爲,這些行爲都並非聽你的,而是完全聽業力的。業力就像一陣風一樣,把我們卷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去鬼混一樣的,在裏面閑逛一樣的,讓我們毫無意義地浪費暇滿人身。這就是我們的業力,像一陣風一樣的。這是由于我們相續當中有不清淨的分別心,它能夠産生這些業的力量,讓我們隨著惡業的風不斷地飄到每一個地方。
如果沒有滅除“惡業風”,會産生什麼樣的結果呢?如果沒有“滅除惡業風”,我們怎麼能夠“斷除惡輪回”呢?!輪回就是由惡業所形成的。業力像高山,就會形成我們這個世界的一切顯現,所以,我們的這一切都是由業力所形成的。我們的身體是業力所形成的,我們的世界是由業力所形成的,我們心的種種顯現也是業力所形成的。所以,只要有惡業的風,就會有邪惡的輪回,這個輪回,就是你所到的地方。由業風一吹,你就處處都去,每一個地方都是你的輪回。
如果沒有斷除輪回的話,又怎麼能夠滅盡一切難以忍受的痛苦呢?!叁苦:苦苦、壞苦、行苦,還有八苦交煎,還有變異生死的這些苦,這些生離死別的一切痛苦,只要你在輪回當中,只會苦水滲透,只會苦無盡期!
所以,就是這樣一連串的反應。最初沒有通過善妙的觀察,就無法産生善妙的定解;無法産生善妙的定解,就無法把這一切增益滅除;無法滅除增益,就會枉受惡業之風的吹拂;一旦受惡業之風的吹拂,只能待在地獄當中;一旦待在地獄當中,只能在地獄當中受苦,而無法享樂,最終只會苦無盡期。就像上師曾給我們講的,我們現在爲什麼沒有遠離痛苦、遠離輪回呢?就是因爲我們從來沒有生起過這種定解。假如,我們在修行中首先能生起這種大空性的定解,那麼我們早就不在輪回當中了。就是因爲沒有定解,所以我們才輪回。我們現在沒有解脫、沒有成就,就是因爲沒有定解。所以,我們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定解。而定解怎麼樣形成呢?就是要有觀察!所以,我們學習《中觀總義》就是要學會觀察;不僅學習《中觀總義》需要這樣去觀察,而且像學習《淨水如意寶》、《入中論》等一切中觀的法,都是要通過觀察引生定解的。只要有了定解就好辦,有了定解就能修行;只要能修行,就能解決一切輪回、痛苦的問題。所以,離苦得樂,需要有空性的力量,就像《般若品》當中說:“故欲息苦者,當起空性慧。”空性的智慧怎麼開啓呢?就要通過觀察引生定解,依靠觀察引生定解後,通過修行絕對能夠息滅一切輪回的痛苦。
【應如是修習。】這就是跟我們交代,應當這樣去修行。我們只要能這樣去修行,就能夠成辦一切離苦得樂的事業。我們自利的離苦得樂,可以通過如此完成;我們利他的離苦得樂、讓一切衆生離苦得樂,也可以通過如此之妙道而完成。所以,通過正理來觀察、引生定解,是學修中觀的關鍵之處。我們學習了前面的這些正理之後,要反複地去運用,以後要學的中觀妙理,也要反複地去運用。上師要求我們背誦《般若品》的頌詞,就是想讓我們觀察起來方便。因爲像前面所說,引生定解,需要時時處處、持續不斷地去反複觀察。對于你背熟背透的東西,隨時隨處一想到它的時候,就能起觀察。一觀察就會起效果,觀察一次,就會堅固一次定解的力量。這樣,你的修行就會自在起來。自在起來,就能遠離一切成幻的輪回痛苦。那麼,我們就會成爲幸福的、了不起的大乘修行人。大修行人只有這樣才能産生。
【中觀總義終】,也就是說《中觀總義》就學到這兒了。但願每一位道友都能夠成爲中觀方面辯才無礙的大修行人(我們研討班每個道友都叫“辯才無礙”),但願每一位道友以後都能夠受用中觀,而成爲十方法界當中最爲讓人羨慕的大修行人!今天《中觀總義》到此圓滿結束,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劄南潘協將 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 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願度有海諸有情
《中觀總義 第十六課 應成派不共四大應成因》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