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默默耕耘,不問收獲▪P2

  ..續本文上一頁以我們怕受到傷害、怕不清淨,這就是我們不清淨的根源。根在這裏呀,總是害怕自己受到傷害,總是感覺我要不能成就怎麼辦?還是算了,做個自了漢行了,這樣的人肯定不能成就。須陀洹他還沒有超越六道輪回,在證果的位子上,就是證得小乘須陀洹。他是什麼一個境界?就是“我執我見”破了一分,不再執著這個身體是自己了,這麼一個人,小乘叫“須陀洹果”,大乘叫“初信位菩薩”,這個時候才叫真信佛。我們現在感覺我們很信,我們對佛很虔誠,信心都很堅定,這是自己的標准,不是佛菩薩的標准。佛菩薩的標准是你有沒有證得“須陀洹果”,有沒有證得“初信位菩薩”。初信,二信,叁信到十信,你初信位都沒有證到說明你這個信,名字信不是真信啊!所以我們害怕自己受點損失,害怕自己受點傷害,沒進門呢,還有個“我”在嘛,小乘你都沒入門嘛,所以我們的業障忏不掉。什麼時候我們這個大心發了,古德常講的一句話:大心一發,道業堪成。你的大心發出來以後,你的道業已經成功了一半了,如果我們單單爲了自己去消業而消業,你這個業永遠也消不掉,這個業是什麼?業就是你的這個妄念呀。“罪從心起將心忏”,心滅了,罪從哪裏找啊,滅罪了不可得,沒啦,因爲“你”沒有啦,這個罪就沒有了,你這個妄念沒有了。

  爲什麼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就越修障礙越多,越修越執著,越修自己越進入了個怪圈了,嚴重地執著:哎呀,我這些業障呀,嚴重得消不掉,消了十年二十年還是消不掉。爲什麼?方法錯了,觀念錯了,就會消不掉的,如果你真正明了了以後,你這樣用功,很快地業障就沒了,這個沒有了是什麼?佛門裏面常講的一句話:轉煩惱成菩提。煩惱轉成菩提了。本來是一個自私的心,是處處“我”要消業障,處處“我”要做點功德彌補我的罪過,換成了菩提心:我沒有自己了,我應該去誦經念佛,是爲了虛空法界一切衆生;我應該去護生放生,我是爲了真正救護這些生命。沒自己,這個時候的你,最低限度,都是須陀洹了,那時候須陀洹證果叫“位不退”,“圓證叁不退”,他就證得第一個“位不退”。這個“位不退”就是,永遠不會再墮叁惡道。你這個利益就大啦,永遠不會墮叁惡道了,所以你說你吃虧了嗎?你這個便宜占大了,叁惡道跟你絕份了,是這個道理。

  我們再能夠念念行菩薩道,念念爲一切衆生,這叫“行不退”,利益衆生啊,能夠身體力行,我們那叫真的菩薩了。所以能夠把自己提到行住坐臥念念是衆生,這個意識念頭出發點全是衆生,一起心動念全是衆生了,那個時候你就證得“念不退了”,這個“念不退”就成大菩薩了,不是小菩薩了,你的叁不退圓滿證果了,你就成圓滿的佛道了,成就了。

  爲什麼現在我們修行那麼多年不得力,修行那麼多年還有那麼多的障礙?方法錯了,永遠在原地踏步,反而生了煩惱。真正的佛弟子是灑脫的,是自在的,爲什麼?沒有“我”了,當然是灑脫自在的了,不是斤斤計較的,今天跟家人吵個架,明天跟家人鬧個不愉快,這是錯誤的,你沒有恒順嘛,你沒有“我”了就是恒順,有你有他,才有對立,你對立就幹仗,就有是非了,那你沒有了,誰跟你對立,你跟誰對立?你說這個矛盾還會有嗎?自然就化解了。久而久之這些人都變成你生命的一部分,他被你給化解了,他也沒有對立了,這是解決家庭矛盾最好的辦法。

  不能夠說你信佛了他們不信佛,你拿著這個東西,天天去說別人,你要下地獄啦,你看看你將來要做惡鬼的,還貪嗔癡不斷,人家說這個學佛學癡啦。這是完全錯誤的!我們要有一個大的心量,去把他們給融化了,就沒有一點障礙了。因爲凡夫無量劫以來,之所以是凡夫,有執著啊,你要破他的執著,比殺他還難受啊!有的人比如喜好一個東西,非常地愛好,他就會說到“哎呀我命不要不要緊,我這個東西不能丟”,就是這個東西比他的命還重要,你要硬給他來硬的,你這個東西我非給你扔了,非給你怎麼樣了,他不得跟你玩命嗎?跟你拼命嗎?你說你何苦呢?是這個道理啊。我們如果能夠明白了,他所求的,所執著的這個東西,他真正地得不到,樂極生悲啊,他將來肯定是走上痛苦的一條路,肯定會痛苦,因爲他這個意識的對象是錯誤的,將來得到的果報肯定是錯誤的。你喜歡這個東西,這個現象不是實在的。他有現象,有成,有住,有壞,有空,這樣他就會痛苦了,那個時候他得度的因緣就來了。所以我們要化解。佛門裏面叫圓融,左右逢源嘛,那你要硬跟他硬著幹,那就不圓了,肯定是兩敗俱傷。

  佛菩薩是慈悲的,不能夠說:哎呀他造了那麼多業障,會不會影響到我?你看你又沒放下,還怕影響到你,不管別人。那個心量就不對呀,出發點就錯誤了,他能不能影響到你呢?不會。你能受到別人的影響,那是你對佛法不認識,任何一個人影響不到你,能夠影響到你,說明你功夫不夠,認識不清楚。

  往往我們衆生就像佛說的,見色生心,通俗一點講觸景生情:哎呀我看到一個現象,我們這個內心深處這個畫面就産生了,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這個人是怎麼一回事?我們就開始在我們的大腦裏演電影啦,就把自己用自己的這個意識嚴重地捆綁起來了。那到底這個人是好人是壞人?那不一定啊,是我們自己沒有主觀地去認識一件事物,變成我們意識的俘虜了,所以佛告訴我們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就對啦。那這個時候,你再看這個世界,你界還有煩惱嗎?你再看這個世界還有業障嗎?沒有業障也沒有煩惱了,都是大菩薩在這裏遊戲神通啊,生死自在啦!這是佛菩薩的境界,這是真的。

  有的時候佛菩薩也隨順衆生,哎呀你看衆生多可憐哪,多苦哪,但是在佛菩薩境界裏邊沒有,因爲不生不滅呀,苦難是生滅的,哪來的苦難呀,沒有這個道理。但是衆生不覺悟,在衆生份上,真苦啊!真的是痛不欲生啊,生不如死的痛苦,爲什麼呢?迷得太深,造就自己那麼多的苦難,這就是生死的根本問題。

  我們壽命有多長呢,是我們的業力有多長,壽命就有多長,這個壽命是我們煩惱的壽命,哪一天回歸到圓滿成佛了,連壽命這個詞都沒有了,你談壽命這個詞都無話可談了,你回歸到整個宇宙,壽命在那裏呢?不能加一點,不能減一點,那就對了。所以我們現在所謂的壽命,所謂的時間,你到底能夠有多大的壽命?感應,你在這個人間能夠感應多長時間,是你和這個人間的因緣、福報有多長時間。或者你的福報大了,你會生天,人間這個福報沒那麼大,你享更大的福報生天了,那大惡之人呢?人間也沒有那麼多苦行。就像當年釋迦牟尼佛的母親,摩耶夫人一樣,她生了一個兒子是佛陀,將來能夠普度一切衆生,幫助一切衆生破迷開悟,指導一個光明的大路,這個功德不可稱量,佛一出生,那他母親的功德就太大了,直接被忉利天徒迎請到天上,享天福去了。這個福報太大了,我們人間沒有啊。

  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在人間還有多少苦難要受?不要問別人,我們什麼時候能成佛?不要問別人,我們的信心會不會動搖?也不要問別人。你動搖的時候就動搖了,有的人說在佛菩薩面前發願,哎呀我一定要行菩薩道,我一定要怎麼樣怎麼樣,求佛菩薩給我見證。佛菩薩會不會給你見證呢?佛菩薩不會給你見證,誰給你見證呢?時間給你見證,你看你這個心能夠堅持幾天,還是堅持幾年,還是堅持幾個月?你忽然退了,佛菩薩只是笑笑,這小孩還沒有玩夠,又出去玩了,算啦,玩夠了再說。你的菩提心本來具足,我們現在這個所謂的發心,所謂的發菩提心,只是把我們真心本來具足的把他引出來而已,我們現在忘了,本來是有的,本來我們的這個真心像大海一樣是圓滿的,不過就是隔了一層,我們把這一層障礙去除掉,首先我們要知道,這整個大海是圓滿的,是自己啊,我們現在的不覺悟是暫時的,把這一塊捅開我們就覺悟了。在修行的路上,自己是自己的主人,不是別人怎麼樣地來主宰你,而是自己要把握好。你適合修哪個法門,你適合做什麼,這是很主要的。

  正法之所以正,不會牽著任何一個人的鼻子走:你一定要跟我學,你一定要怎麼樣,怎麼樣。佛不是這樣說的。佛是把這個因、果、事、理、現象給你擺明白了,你要怎麼走,自己隨自己的意。佛菩薩只是把這個道理講明白了,衆生怎麼順著自己不堅定的信心退轉了,總有一天他會回來的,是這個道理的。

  在這個時代我們爲什麼選擇彌陀淨土?爲什麼淨宗大德講經弘法,真是處處指歸淨土?因爲佛在世的時候也明確地指示,這個時代的人心靜不下來啊,只有帶業往生。一萬個人,難得去一兩個啊,你就可見得這個事情多麼複雜多麼麻煩啊,修其他的根本談都談不到。

  但是這不代表淨土法門是個小法,是個小乘,而是看明白了佛陀的慈悲,佛陀的偉大,看明白了阿彌陀佛是多麼的了不起,真正地在末法時期還能抛出一個法船,所謂的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當之無愧啊!其他的佛也都有願啊,藥師佛也有願,其他的佛也有願,但是惟獨阿彌陀佛的這個願力,超越十方諸佛。所以阿彌陀佛一現光,那十方諸佛都贊歎,彌陀經上講十方諸佛出廣長舌相,幹什麼?來證明啊:哎呀釋迦佛你說得太對了,太及時了,這個時候就需要這些,諸佛來護持啊。所以原因在這個地方,這叫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才能夠在自己修行的路上有一點點體會,因爲心是清淨的,就是不亂。

  爲什麼我們將來這個團體要清淨,法門要純正,就是他有一個自然的吻合,很容易能夠把大家的心思、各個方面的力量集中,更容易成就,不容易亂,是這個道理。現在大家的心思都太亂了,本來沒有學佛之前在社會上已經亂得夠糟糕了,才想在佛門裏面找點清淨啊。哪個人不是亂得差不多了,感覺到佛門是塊淨地,來躲清淨來了,所以本來你們就帶著很多的習氣,很多的煩惱…

《默默耕耘,不問收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