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默默耕耘,不问收获▪P2

  ..续本文上一页以我们怕受到伤害、怕不清净,这就是我们不清净的根源。根在这里呀,总是害怕自己受到伤害,总是感觉我要不能成就怎么办?还是算了,做个自了汉行了,这样的人肯定不能成就。须陀洹他还没有超越六道轮回,在证果的位子上,就是证得小乘须陀洹。他是什么一个境界?就是“我执我见”破了一分,不再执着这个身体是自己了,这么一个人,小乘叫“须陀洹果”,大乘叫“初信位菩萨”,这个时候才叫真信佛。我们现在感觉我们很信,我们对佛很虔诚,信心都很坚定,这是自己的标准,不是佛菩萨的标准。佛菩萨的标准是你有没有证得“须陀洹果”,有没有证得“初信位菩萨”。初信,二信,三信到十信,你初信位都没有证到说明你这个信,名字信不是真信啊!所以我们害怕自己受点损失,害怕自己受点伤害,没进门呢,还有个“我”在嘛,小乘你都没入门嘛,所以我们的业障忏不掉。什么时候我们这个大心发了,古德常讲的一句话:大心一发,道业堪成。你的大心发出来以后,你的道业已经成功了一半了,如果我们单单为了自己去消业而消业,你这个业永远也消不掉,这个业是什么?业就是你的这个妄念呀。“罪从心起将心忏”,心灭了,罪从哪里找啊,灭罪了不可得,没啦,因为“你”没有啦,这个罪就没有了,你这个妄念没有了。

  为什么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就越修障碍越多,越修越执着,越修自己越进入了个怪圈了,严重地执着:哎呀,我这些业障呀,严重得消不掉,消了十年二十年还是消不掉。为什么?方法错了,观念错了,就会消不掉的,如果你真正明了了以后,你这样用功,很快地业障就没了,这个没有了是什么?佛门里面常讲的一句话:转烦恼成菩提。烦恼转成菩提了。本来是一个自私的心,是处处“我”要消业障,处处“我”要做点功德弥补我的罪过,换成了菩提心:我没有自己了,我应该去诵经念佛,是为了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我应该去护生放生,我是为了真正救护这些生命。没自己,这个时候的你,最低限度,都是须陀洹了,那时候须陀洹证果叫“位不退”,“圆证三不退”,他就证得第一个“位不退”。这个“位不退”就是,永远不会再堕三恶道。你这个利益就大啦,永远不会堕三恶道了,所以你说你吃亏了吗?你这个便宜占大了,三恶道跟你绝份了,是这个道理。

  我们再能够念念行菩萨道,念念为一切众生,这叫“行不退”,利益众生啊,能够身体力行,我们那叫真的菩萨了。所以能够把自己提到行住坐卧念念是众生,这个意识念头出发点全是众生,一起心动念全是众生了,那个时候你就证得“念不退了”,这个“念不退”就成大菩萨了,不是小菩萨了,你的三不退圆满证果了,你就成圆满的佛道了,成就了。

  为什么现在我们修行那么多年不得力,修行那么多年还有那么多的障碍?方法错了,永远在原地踏步,反而生了烦恼。真正的佛弟子是洒脱的,是自在的,为什么?没有“我”了,当然是洒脱自在的了,不是斤斤计较的,今天跟家人吵个架,明天跟家人闹个不愉快,这是错误的,你没有恒顺嘛,你没有“我”了就是恒顺,有你有他,才有对立,你对立就干仗,就有是非了,那你没有了,谁跟你对立,你跟谁对立?你说这个矛盾还会有吗?自然就化解了。久而久之这些人都变成你生命的一部分,他被你给化解了,他也没有对立了,这是解决家庭矛盾最好的办法。

  不能够说你信佛了他们不信佛,你拿着这个东西,天天去说别人,你要下地狱啦,你看看你将来要做恶鬼的,还贪嗔痴不断,人家说这个学佛学痴啦。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要有一个大的心量,去把他们给融化了,就没有一点障碍了。因为凡夫无量劫以来,之所以是凡夫,有执着啊,你要破他的执着,比杀他还难受啊!有的人比如喜好一个东西,非常地爱好,他就会说到“哎呀我命不要不要紧,我这个东西不能丢”,就是这个东西比他的命还重要,你要硬给他来硬的,你这个东西我非给你扔了,非给你怎么样了,他不得跟你玩命吗?跟你拼命吗?你说你何苦呢?是这个道理啊。我们如果能够明白了,他所求的,所执着的这个东西,他真正地得不到,乐极生悲啊,他将来肯定是走上痛苦的一条路,肯定会痛苦,因为他这个意识的对象是错误的,将来得到的果报肯定是错误的。你喜欢这个东西,这个现象不是实在的。他有现象,有成,有住,有坏,有空,这样他就会痛苦了,那个时候他得度的因缘就来了。所以我们要化解。佛门里面叫圆融,左右逢源嘛,那你要硬跟他硬着干,那就不圆了,肯定是两败俱伤。

  佛菩萨是慈悲的,不能够说:哎呀他造了那么多业障,会不会影响到我?你看你又没放下,还怕影响到你,不管别人。那个心量就不对呀,出发点就错误了,他能不能影响到你呢?不会。你能受到别人的影响,那是你对佛法不认识,任何一个人影响不到你,能够影响到你,说明你功夫不够,认识不清楚。

  往往我们众生就像佛说的,见色生心,通俗一点讲触景生情:哎呀我看到一个现象,我们这个内心深处这个画面就产生了,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这个人是怎么一回事?我们就开始在我们的大脑里演电影啦,就把自己用自己的这个意识严重地捆绑起来了。那到底这个人是好人是坏人?那不一定啊,是我们自己没有主观地去认识一件事物,变成我们意识的俘虏了,所以佛告诉我们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就对啦。那这个时候,你再看这个世界,你界还有烦恼吗?你再看这个世界还有业障吗?没有业障也没有烦恼了,都是大菩萨在这里游戏神通啊,生死自在啦!这是佛菩萨的境界,这是真的。

  有的时候佛菩萨也随顺众生,哎呀你看众生多可怜哪,多苦哪,但是在佛菩萨境界里边没有,因为不生不灭呀,苦难是生灭的,哪来的苦难呀,没有这个道理。但是众生不觉悟,在众生份上,真苦啊!真的是痛不欲生啊,生不如死的痛苦,为什么呢?迷得太深,造就自己那么多的苦难,这就是生死的根本问题。

  我们寿命有多长呢,是我们的业力有多长,寿命就有多长,这个寿命是我们烦恼的寿命,哪一天回归到圆满成佛了,连寿命这个词都没有了,你谈寿命这个词都无话可谈了,你回归到整个宇宙,寿命在那里呢?不能加一点,不能减一点,那就对了。所以我们现在所谓的寿命,所谓的时间,你到底能够有多大的寿命?感应,你在这个人间能够感应多长时间,是你和这个人间的因缘、福报有多长时间。或者你的福报大了,你会生天,人间这个福报没那么大,你享更大的福报生天了,那大恶之人呢?人间也没有那么多苦行。就像当年释迦牟尼佛的母亲,摩耶夫人一样,她生了一个儿子是佛陀,将来能够普度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指导一个光明的大路,这个功德不可称量,佛一出生,那他母亲的功德就太大了,直接被忉利天徒迎请到天上,享天福去了。这个福报太大了,我们人间没有啊。

  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在人间还有多少苦难要受?不要问别人,我们什么时候能成佛?不要问别人,我们的信心会不会动摇?也不要问别人。你动摇的时候就动摇了,有的人说在佛菩萨面前发愿,哎呀我一定要行菩萨道,我一定要怎么样怎么样,求佛菩萨给我见证。佛菩萨会不会给你见证呢?佛菩萨不会给你见证,谁给你见证呢?时间给你见证,你看你这个心能够坚持几天,还是坚持几年,还是坚持几个月?你忽然退了,佛菩萨只是笑笑,这小孩还没有玩够,又出去玩了,算啦,玩够了再说。你的菩提心本来具足,我们现在这个所谓的发心,所谓的发菩提心,只是把我们真心本来具足的把他引出来而已,我们现在忘了,本来是有的,本来我们的这个真心像大海一样是圆满的,不过就是隔了一层,我们把这一层障碍去除掉,首先我们要知道,这整个大海是圆满的,是自己啊,我们现在的不觉悟是暂时的,把这一块捅开我们就觉悟了。在修行的路上,自己是自己的主人,不是别人怎么样地来主宰你,而是自己要把握好。你适合修哪个法门,你适合做什么,这是很主要的。

  正法之所以正,不会牵着任何一个人的鼻子走:你一定要跟我学,你一定要怎么样,怎么样。佛不是这样说的。佛是把这个因、果、事、理、现象给你摆明白了,你要怎么走,自己随自己的意。佛菩萨只是把这个道理讲明白了,众生怎么顺着自己不坚定的信心退转了,总有一天他会回来的,是这个道理的。

  在这个时代我们为什么选择弥陀净土?为什么净宗大德讲经弘法,真是处处指归净土?因为佛在世的时候也明确地指示,这个时代的人心静不下来啊,只有带业往生。一万个人,难得去一两个啊,你就可见得这个事情多么复杂多么麻烦啊,修其他的根本谈都谈不到。

  但是这不代表净土法门是个小法,是个小乘,而是看明白了佛陀的慈悲,佛陀的伟大,看明白了阿弥陀佛是多么的了不起,真正地在末法时期还能抛出一个法船,所谓的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当之无愧啊!其他的佛也都有愿啊,药师佛也有愿,其他的佛也有愿,但是惟独阿弥陀佛的这个愿力,超越十方诸佛。所以阿弥陀佛一现光,那十方诸佛都赞叹,弥陀经上讲十方诸佛出广长舌相,干什么?来证明啊:哎呀释迦佛你说得太对了,太及时了,这个时候就需要这些,诸佛来护持啊。所以原因在这个地方,这叫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够在自己修行的路上有一点点体会,因为心是清净的,就是不乱。

  为什么我们将来这个团体要清净,法门要纯正,就是他有一个自然的吻合,很容易能够把大家的心思、各个方面的力量集中,更容易成就,不容易乱,是这个道理。现在大家的心思都太乱了,本来没有学佛之前在社会上已经乱得够糟糕了,才想在佛门里面找点清净啊。哪个人不是乱得差不多了,感觉到佛门是块净地,来躲清净来了,所以本来你们就带着很多的习气,很多的烦恼…

《默默耕耘,不问收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