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冤親債主回向。回向心裏面也不要說,不能說我給冤親債主回向了,怎麼樣怎麼樣,他就該高興了。他高興也好不高興也好,都不要去說,默默地去做,這樣你的這個功德才能夠深,你的心清淨的純度才能更加的純,不受夾雜了,否則的話就很夾雜,你不能幫助到他。
這是我們修行當中一個很關鍵的關口。如果你真正心念轉過來了,正了,這些冤親債主自自然然也就正了,他就不會來找你麻煩了。他找你麻煩,他也得不到好處,他也生煩惱,何必呢?他爲什麼來找你麻煩?因爲你天天在想他嘛:哎呀我這個腿疼了,是不是冤親債主來了?哎呀手疼了,是不是冤親債主來了?錯了。來了也好不來也好,沒有關系,你認真念佛他得到功德了自自然然就走了。你天天恐懼他害怕他,不能起到作用。
所以,尤其我們修行那麼多年了,更應該明白這個道理:人的這個身體四大和合,像個機器一樣,活幾十年有一點腿不舒服腳不舒服那是正常的,血脈不通了嘛,因爲機器老了嘛,不要天天想著冤親債主來找到你了。你一想,他就真的來找你了。不要去想,好好念佛!該調理的,該吃點藥的,去調理一下。
所以沒有絕對的,不要以爲修行的人就不要吃藥了,這是錯誤的。爲什麼呢?因爲你執著那是藥。就好像修行的人不應該吃飯一樣,你要把藥當作飯一樣的,你這個身體需要這個元素了,你就補充一點,你不能把它想的很另類:藥是什麼一個東西?那就錯了。要用平常心,身體需要就吃幾片,不需要就不吃,這樣我們在修行路上才能夠持久。
因爲現在我們沒有達到一心不亂,我們身體的能量被妄想給消耗掉了,被煩惱給消耗掉了。消耗掉以後你的身體就有故障了,有故障就要去修複。吃飯是補充能量,是修複你身體裏所耗的能量,吃藥就好像要給你加一點其它的,補充一下你身體的需要而已,不要把它當作“哎呀,這個不是真修行或怎麼樣”,不是這個道理。
佛在世的時候還有四事供養,其中就有醫藥。我們要明白一個總原則:諸行無常。藥也是無常的,如果你去執著它,你的心不是被它給轉了嗎?我們保護這個身體,這個身體是無常的。本來是“無我”的,那爲什麼還要自己這個身體啊?要從日常生活當中把它給觀空,問題就解決了。真正能做到念佛念而不念,吃飯吃而不吃,那你就和“一心不亂”很相應了。這樣講有可能高深了一點,要功夫到一定的程度才能體悟到。
真正一心不亂的人對于吃飯這個酸甜苦辣吃得很清楚,他有沒有分別?沒有分別。有沒有執著?沒有執著。吃飯沒有離開佛,睡覺也沒有離開佛,在佛堂也沒有離開佛,打成一片了。那我們現在做不到啊,我們吃飯是吃飯,喝水是喝水,睡覺是睡覺,念佛是念佛,是有隔閡的,是我們的心有夾雜,沒有到那個功夫。所以這是我們的下手之處,真正吃的時候知道這是甜的,那是鹹的,有沒有執著?沒有執著。這是我們下手之處。
一切衆生皆有佛性,萬事萬物它的法性是同一個性,所以我們只有這樣念佛,這個心才能夠清淨。念佛的人有佛性,惡人他也有佛性。念佛的人的佛性不斷在彰顯,惡人的佛性也在彰顯,只不過是扭曲了而已。所以我們要清楚地面對我們的生活,面對我們的修行,你才不至于走冤枉路,否則的話我們菩提路上障礙非常多。
要記住,我們修行的一個總原則,就是清淨。修行到最終就是佛告訴我們的寂靜,也叫涅槃。有了目標就可以不斷不斷地讓我們往上提升。我們在沒有做到的情況之下,還需要不斷地往上努力。
我們每一個人在這個修行路上,遇到了這些境緣的時候,要想不被這些環境幹擾,唯一的一個方法,就是我們看得破、看得淡,就沒問題了,否則的話我們遇境這個心生得很快。遇到好的境心生得很快,遇到壞的境心生得更快了,不斷地把我們的這個心搞得亂七八糟,心不能淡定下來,不能淡定那禅定你哪能得到啊?
在日常生活當中,一定要有個大原則,尤其我們在家的同修們,要家庭和睦,孝順父母。這不妨礙你念佛,不能夠說我一做家務了、我去幫別人了,就妨礙自己做功課了,妨礙自己念佛了,那就錯了。你去幫助你的父母、幫助你身邊的人,那是在落實功課。我們在佛堂念的經,是我們在聽佛菩薩的教導,我們落實在行動上幫助大家,是你在修菩薩道,在落實,它們之間沒有沖突。不能說我去做這件事障礙我去誦經了,障礙我去做功課了。其實你真正去做,那才是你實踐的功課,所以我們要聽清楚、聽明白了以後,你去做了,你在這個菩提路上才會不斷有進步。
因爲時間的關系,今天就分享到這裏。大家都很辛苦!祝願大家福慧增長,業障消除!願以此功德回向我們每一位同修冤親債主解冤釋結,家庭和睦,增加福慧!願我們的國家繁榮昌盛,世界和平,風調雨順!每個人都能夠身心和諧,身心愉快!阿彌陀佛!
(選自2011年3月1日開願法師在遼甯興城的開示。)
《學佛要正心、正信、正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