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絕對論▪P2

  ..續本文上一頁也失去依止存在的地方了。

   但空間和時間是人類用思想感覺建立的房子,如果沒有思想和感覺,這間房子就不能成立。當思想感覺被否定,空間和時間也就被否定,空間和時間被否定,那一切物質和精神也要被否定,一切科學和哲學當然也被否定了。如此,則一切時間萬物都失去了立足的地方。

   因爲思想感覺是相對的,所以空間時間也是相對的,因爲空間時間相對,因此物質精神也是相對,科學及哲學當然也是相對的,以次類推,那麼宇宙萬物一切都是相對的。

   相對是互相對立,互相否定,總而言之,整個宇宙萬物都是各各自我否定,但當你跨進絕對境界時,你所見的是茫茫無邊,無始無終,無窮無盡,那就是絕對的存在。此時,不能想象什麼是時間空間,什麼是物質精神,但是上述種種各各安住在自己的本位上,圓滿完整地永遠存在與它們絕對的國土中。

   在絕對的國土中,物質和精神是平等的共體,同在而不能分開,那是永遠存在的美麗花朵,從不會凋謝,此地永遠沒有唯心論和唯物論,唯心論和唯物論的足迹亦不能涉足進入此地,因爲覺得的鐵門用思想和感覺是無法打開的。

   現代科學和哲學所走的路線,只是趨向相對的荒蕪沙漠,推理和辨證的船正漂流在無明的海上,永遠不能到達絕對的岸邊。思想感覺是一念無明的化身(注十)。無始無明是一念無明的窩臼(注十一)。

   當一念無明尚未出世時,空間和時間就不能被腦筋感覺到,也不能計算到,當一念無明一生起時,空間就被假立了,時間被計算了,生命得到承認了,自我也被貪戀了。

   空間時間的開始也就是生命的開始,也是自我的開始,也是萬事萬物的開始,也是一切矛盾的開始。總而言之,就是整個宇宙相對的開始。

   當一念無明靜靜地回到無始無明的窩臼時,則自我跟著消滅,萬事萬物也跟著消滅,整個宇宙時間空間當然也跟著消滅,一切矛盾隨之消滅,只留下一片茫茫黑暗荒蕪的無始無明,也就是相對者的窩臼。

   無始無明好像一幅黑色的布幕,遮住一切真實的體相,它是絕對和相對的邊界,這邊界隔在真假的中間。

   當一念無明從黑暗的布幕裏出現,則一切善惡是非、悲歡離合的戲劇就開始上演,一切狂風暴雨開始,變換不定的命運也開始,一切矛盾、沖突、鬥爭、流血等等......都從此開始了。

   但上訴的一切都是幻術、虛妄。只有釋迦佛看透事實,用般若(注十一)的手拉開無始無明黑暗的布幕,刹那之間,悲歡離合一切相對的戲劇立刻消滅,狂風暴雨恢複平靜,田地突然大放光明,當下絕對就開始,真我自現(注十二),眼前都是絕對宇宙,一切圓滿,不多不少,以至一粒微塵也都現出真實的形象。

   “絕對”的生活是無窮豐富、安樂和美滿,無法可比。次地沒有生死,沒有善惡,沒有貧富,沒有階級,沒有愚智,沒有是非,沒有好壞,沒有矛盾,沒有一切相對的形式和名字,這裏只有完整平等無相的絕對,真正自由,安樂無窮,究竟達到不生不滅,也是絕對永遠的存在。

   這個絕對的時間即是十方諸佛(注十四)同聲贊歎的涅**淨土,釋迦佛用“常、了、我、淨”四個字來贊歎涅**美麗的境界。

   ——此地不生不滅,不是由誰創造而是本然的,那是絕對的“常”字。

   ——此地無苦無樂,沒有束縛和解脫,那是絕對的“樂”字。

   ——此地無我無人無佛無衆生,不是超勝而是本住,那是絕對的“我”字。

   ——次第無垢無淨無罪無福,不用修習而是本來清淨,那是絕對的“淨”字。

   把一切相對的經濟都放棄即是解脫,那是唯一進入絕對的方法,所以叫做不可思議的法門。不可思議即是絕對真如,意思是不能以思維感覺來達到,不能用語言文字來表達,只有否定相對才可以進入自由平等的絕對國土。

   釋迦佛傳授的方法是把一切相對都還原成爲絕對,因此一切都是自因早晨,除了自因外,就沒有別的原因了,所以叫做“無余涅**”(注十五),也叫做“無漏解脫”(注十六)。宇宙有本來沒有別的原因,本來就是完全自主、完全平等自由,沒有階級和沖突。

   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說:“歡喜和悲哀的種種感覺,不是由“感覺”以外的影響而生起,它是由每人本身的感情自生出來的。當一個人感到歡樂時,別人可能感到怨恨,一個人因爲愛情而痛苦時,他的情敵欲會感到快樂。每人的感情本來不同,而要希求一種同一的感覺,那是無可能的。若由此而生出爭論,豈不是愚癡嗎?照此看來,這個世界上哪件事不是相對?有什麼真正的標准?因此,相對的安樂同時也是痛苦。”

   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che)認爲:“人類每每給自身製造一個“人牢”,如果想要出離就要做超人,但是超人又變成人牢,因爲一個人牢好像惡魔一樣,僅僅貼住在人們的身上。但人民只知道打破別人的人牢,欲卻不肯回頭來打破自身的人牢。于是,任由你逃到天涯海角都不能脫身。若能找出脫離的辦法來恢複人類的自由,那就是康德的功勞。”

   當你明白一念無明的作用時,你就會知道一切都是“二”(相對)。當你明白佛性絕對的作用時,你就會明白爲什麼一切都是“不二”,但欲有“二”的種子,當一念無明從無始無明的窩臼走出來時,就一切都成“二”了。

   當一切都變成“二”時,就算在你眼前的事物,你也沒辦法知道它的實相,可是當一切都“不二”時,雖然遠在地球以外的事物,你也能夠完全知道。你知道現在如此,過去也應該如此,未來也應該如此,因爲你自身即是絕對,絕對即是你,那時你已經超越空間和時間了。

   釋迦佛曾說:“十方叁世的事物,我完全知道。”如果你明白這個絕對的道理,你舊會承認釋迦佛的話很正確的。這生命永遠不會死亡,真理永遠不會變遷的正確性,哪有什麼可以相比?又哪有其他什麼意義可能超越?

   從古至今還未曾有過任何一位哲學家走到“絕對”的門口,他們只注意那些相對的事物,如:是非、善惡、過去、未來、生長、毀滅、權力、生命等等......,結果沒有一種失望不被沈沒在相對的大海中,依佛眼中(注十七)觀察,那些人真是愚笨得太可憐了。思想感覺的效果,不過是“開眼的夢”(注十八)中一種顛倒的評判。由于他們的昏迷和錯誤的認知,使得全人類都落進悲慘的命運。

   因爲哭和了是相對不能分離的,所以人民的臉上可能出現歡樂的毫光,也可能塗上憂愁悲慘的黑雲。又由于苦樂兩字總是連接在一起,所以誰要想得到最高的安樂,就一定要准備忍受最高的痛苦。反過來說,已經承受過最大的痛苦,就可能感受到最大的安樂,因爲安樂和痛苦是相對的,沒有痛苦,安樂也不能成立了。

   其實,苦樂都是一念無明的化身,而一念無明又藏在無始無明的窩臼裏。那就是“阿賴耶識”(注十九)深奧秘密的倉庫。當一念無明走出這秘密的門口時,立刻變成喜怒哀樂各各不同的感情,並滲入你的心智來支配你,那時你就變成一個傀儡了。

   如果你不願意做一個傀儡,就應該利用“般若智”來參“話頭”(注二十),緊緊跟住一念無明的蹤迹,找到一念無明的隱身窩臼,並跟著立刻把它破毀,當下無始無明的布幕立刻被拉開,控製傀儡的絲線就被割斷,自性的本來面目突然出現,那時,一切喜怒哀樂都變成絕對的佛性。一切都由絕對自身的本能來作主,以前被無明支配的人現在立刻解脫,一切都歸于絕對真實。

   當一切進入絕對,就是苦和樂平等,形式和名譽平等,“絕對的本能站在司令臺上發出絕對的命令,使整個宇宙都變成完全絕對,只有在絕對的國土上才有真正的解脫,才有真正的自由,才有真正的平等,它不是由誰建造而本來就是如此的。

   衆生的自性本來是絕對自由和平等,這種自由和平等假使得到了就永遠不會失去,因爲它是從無始就自然如此的。

   現在有一些人自以爲思想很高,他們站在時代的前端,大聲呼叫口號,爭取自由平等,其實他們還未能明白真正自由平等的意義,自由平等在他們的心裏不過是一種相對有界限的自由平等罷了,因爲他們已經受盡了許多痛苦、壓迫和束縛,所以才想到需要和看重自由平等,也是因爲他們的認識有限量,因此,才把相對的自由平等當爲滿足的目標來爭取而已。

   釋迦佛已經超越了相對而到達絕對自由平等的地方,他認爲相對的自由平等會被空間和時間所限製,不能夠維持長久,這種相對的自由平等並不究竟,還不能超出輪回的苦海,所以,他引導大衆爭取絕對。

   雖然我們不能不承認這個世界是相對的,而且比較起來,相對的自由平等是好一點、進步一點,也值得贊歎,但是當我們已經知道有一種絕對的自由平等可以得到,那就應該爭取絕對,放棄相對。如果得到了絕對,相對的爭取和放棄就不再存在了。

   自由平等這句話最初是由釋迦佛的口中說出來的,他是一位最先引導人類爭取自由平等的人,但是在今天人們已經忘記,反而認爲他是一位神,一位主宰,甚至是一個迷信的怪物,那實在太不平等,他們也實在太愚癡忘本了。

   請大家記得,絕對的自由平等是佛法的中心思想。大乘經裏面發揮說:“得大解脫,得大自在,以至定慧平等(注二十一),一切平等”,都是這個意思,這不是空話而是實在可以達到的,更是永遠不變的道理。

   如果我們依照菩薩(注二十二)救世的精神來實行,就應該把佛法打進世界的哲學潮流裏,讓它有機會自發起作用。雖然人們看它…

《大乘絕對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六祖惠能與壇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