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绝对论▪P2

  ..续本文上一页也失去依止存在的地方了。

   但空间和时间是人类用思想感觉建立的房子,如果没有思想和感觉,这间房子就不能成立。当思想感觉被否定,空间和时间也就被否定,空间和时间被否定,那一切物质和精神也要被否定,一切科学和哲学当然也被否定了。如此,则一切时间万物都失去了立足的地方。

   因为思想感觉是相对的,所以空间时间也是相对的,因为空间时间相对,因此物质精神也是相对,科学及哲学当然也是相对的,以次类推,那么宇宙万物一切都是相对的。

   相对是互相对立,互相否定,总而言之,整个宇宙万物都是各各自我否定,但当你跨进绝对境界时,你所见的是茫茫无边,无始无终,无穷无尽,那就是绝对的存在。此时,不能想象什么是时间空间,什么是物质精神,但是上述种种各各安住在自己的本位上,圆满完整地永远存在与它们绝对的国土中。

   在绝对的国土中,物质和精神是平等的共体,同在而不能分开,那是永远存在的美丽花朵,从不会凋谢,此地永远没有唯心论和唯物论,唯心论和唯物论的足迹亦不能涉足进入此地,因为觉得的铁门用思想和感觉是无法打开的。

   现代科学和哲学所走的路线,只是趋向相对的荒芜沙漠,推理和辨证的船正漂流在无明的海上,永远不能到达绝对的岸边。思想感觉是一念无明的化身(注十)。无始无明是一念无明的窝臼(注十一)。

   当一念无明尚未出世时,空间和时间就不能被脑筋感觉到,也不能计算到,当一念无明一生起时,空间就被假立了,时间被计算了,生命得到承认了,自我也被贪恋了。

   空间时间的开始也就是生命的开始,也是自我的开始,也是万事万物的开始,也是一切矛盾的开始。总而言之,就是整个宇宙相对的开始。

   当一念无明静静地回到无始无明的窝臼时,则自我跟着消灭,万事万物也跟着消灭,整个宇宙时间空间当然也跟着消灭,一切矛盾随之消灭,只留下一片茫茫黑暗荒芜的无始无明,也就是相对者的窝臼。

   无始无明好像一幅黑色的布幕,遮住一切真实的体相,它是绝对和相对的边界,这边界隔在真假的中间。

   当一念无明从黑暗的布幕里出现,则一切善恶是非、悲欢离合的戏剧就开始上演,一切狂风暴雨开始,变换不定的命运也开始,一切矛盾、冲突、斗争、流血等等......都从此开始了。

   但上诉的一切都是幻术、虚妄。只有释迦佛看透事实,用般若(注十一)的手拉开无始无明黑暗的布幕,刹那之间,悲欢离合一切相对的戏剧立刻消灭,狂风暴雨恢复平静,田地突然大放光明,当下绝对就开始,真我自现(注十二),眼前都是绝对宇宙,一切圆满,不多不少,以至一粒微尘也都现出真实的形象。

   “绝对”的生活是无穷丰富、安乐和美满,无法可比。次地没有生死,没有善恶,没有贫富,没有阶级,没有愚智,没有是非,没有好坏,没有矛盾,没有一切相对的形式和名字,这里只有完整平等无相的绝对,真正自由,安乐无穷,究竟达到不生不灭,也是绝对永远的存在。

   这个绝对的时间即是十方诸佛(注十四)同声赞叹的涅**净土,释迦佛用“常、了、我、净”四个字来赞叹涅**美丽的境界。

   ——此地不生不灭,不是由谁创造而是本然的,那是绝对的“常”字。

   ——此地无苦无乐,没有束缚和解脱,那是绝对的“乐”字。

   ——此地无我无人无佛无众生,不是超胜而是本住,那是绝对的“我”字。

   ——次第无垢无净无罪无福,不用修习而是本来清净,那是绝对的“净”字。

   把一切相对的经济都放弃即是解脱,那是唯一进入绝对的方法,所以叫做不可思议的法门。不可思议即是绝对真如,意思是不能以思维感觉来达到,不能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只有否定相对才可以进入自由平等的绝对国土。

   释迦佛传授的方法是把一切相对都还原成为绝对,因此一切都是自因早晨,除了自因外,就没有别的原因了,所以叫做“无余涅**”(注十五),也叫做“无漏解脱”(注十六)。宇宙有本来没有别的原因,本来就是完全自主、完全平等自由,没有阶级和冲突。

   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说:“欢喜和悲哀的种种感觉,不是由“感觉”以外的影响而生起,它是由每人本身的感情自生出来的。当一个人感到欢乐时,别人可能感到怨恨,一个人因为爱情而痛苦时,他的情敌欲会感到快乐。每人的感情本来不同,而要希求一种同一的感觉,那是无可能的。若由此而生出争论,岂不是愚痴吗?照此看来,这个世界上哪件事不是相对?有什么真正的标准?因此,相对的安乐同时也是痛苦。”

   哲学家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che)认为:“人类每每给自身制造一个“人牢”,如果想要出离就要做超人,但是超人又变成人牢,因为一个人牢好像恶魔一样,仅仅贴住在人们的身上。但人民只知道打破别人的人牢,欲却不肯回头来打破自身的人牢。于是,任由你逃到天涯海角都不能脱身。若能找出脱离的办法来恢复人类的自由,那就是康德的功劳。”

   当你明白一念无明的作用时,你就会知道一切都是“二”(相对)。当你明白佛性绝对的作用时,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一切都是“不二”,但欲有“二”的种子,当一念无明从无始无明的窝臼走出来时,就一切都成“二”了。

   当一切都变成“二”时,就算在你眼前的事物,你也没办法知道它的实相,可是当一切都“不二”时,虽然远在地球以外的事物,你也能够完全知道。你知道现在如此,过去也应该如此,未来也应该如此,因为你自身即是绝对,绝对即是你,那时你已经超越空间和时间了。

   释迦佛曾说:“十方三世的事物,我完全知道。”如果你明白这个绝对的道理,你旧会承认释迦佛的话很正确的。这生命永远不会死亡,真理永远不会变迁的正确性,哪有什么可以相比?又哪有其他什么意义可能超越?

   从古至今还未曾有过任何一位哲学家走到“绝对”的门口,他们只注意那些相对的事物,如:是非、善恶、过去、未来、生长、毁灭、权力、生命等等......,结果没有一种失望不被沉没在相对的大海中,依佛眼中(注十七)观察,那些人真是愚笨得太可怜了。思想感觉的效果,不过是“开眼的梦”(注十八)中一种颠倒的评判。由于他们的昏迷和错误的认知,使得全人类都落进悲惨的命运。

   因为哭和了是相对不能分离的,所以人民的脸上可能出现欢乐的毫光,也可能涂上忧愁悲惨的黑云。又由于苦乐两字总是连接在一起,所以谁要想得到最高的安乐,就一定要准备忍受最高的痛苦。反过来说,已经承受过最大的痛苦,就可能感受到最大的安乐,因为安乐和痛苦是相对的,没有痛苦,安乐也不能成立了。

   其实,苦乐都是一念无明的化身,而一念无明又藏在无始无明的窝臼里。那就是“阿赖耶识”(注十九)深奥秘密的仓库。当一念无明走出这秘密的门口时,立刻变成喜怒哀乐各各不同的感情,并渗入你的心智来支配你,那时你就变成一个傀儡了。

   如果你不愿意做一个傀儡,就应该利用“般若智”来参“话头”(注二十),紧紧跟住一念无明的踪迹,找到一念无明的隐身窝臼,并跟着立刻把它破毁,当下无始无明的布幕立刻被拉开,控制傀儡的丝线就被割断,自性的本来面目突然出现,那时,一切喜怒哀乐都变成绝对的佛性。一切都由绝对自身的本能来作主,以前被无明支配的人现在立刻解脱,一切都归于绝对真实。

   当一切进入绝对,就是苦和乐平等,形式和名誉平等,“绝对的本能站在司令台上发出绝对的命令,使整个宇宙都变成完全绝对,只有在绝对的国土上才有真正的解脱,才有真正的自由,才有真正的平等,它不是由谁建造而本来就是如此的。

   众生的自性本来是绝对自由和平等,这种自由和平等假使得到了就永远不会失去,因为它是从无始就自然如此的。

   现在有一些人自以为思想很高,他们站在时代的前端,大声呼叫口号,争取自由平等,其实他们还未能明白真正自由平等的意义,自由平等在他们的心里不过是一种相对有界限的自由平等罢了,因为他们已经受尽了许多痛苦、压迫和束缚,所以才想到需要和看重自由平等,也是因为他们的认识有限量,因此,才把相对的自由平等当为满足的目标来争取而已。

   释迦佛已经超越了相对而到达绝对自由平等的地方,他认为相对的自由平等会被空间和时间所限制,不能够维持长久,这种相对的自由平等并不究竟,还不能超出轮回的苦海,所以,他引导大众争取绝对。

   虽然我们不能不承认这个世界是相对的,而且比较起来,相对的自由平等是好一点、进步一点,也值得赞叹,但是当我们已经知道有一种绝对的自由平等可以得到,那就应该争取绝对,放弃相对。如果得到了绝对,相对的争取和放弃就不再存在了。

   自由平等这句话最初是由释迦佛的口中说出来的,他是一位最先引导人类争取自由平等的人,但是在今天人们已经忘记,反而认为他是一位神,一位主宰,甚至是一个迷信的怪物,那实在太不平等,他们也实在太愚痴忘本了。

   请大家记得,绝对的自由平等是佛法的中心思想。大乘经里面发挥说:“得大解脱,得大自在,以至定慧平等(注二十一),一切平等”,都是这个意思,这不是空话而是实在可以达到的,更是永远不变的道理。

   如果我们依照菩萨(注二十二)救世的精神来实行,就应该把佛法打进世界的哲学潮流里,让它有机会自发起作用。虽然人们看它…

《大乘绝对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六祖惠能与坛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