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宗源流與修持法▪P8

  ..續本文上一頁慧忠國師故居,參究多時,一日芟除草木,偶抛瓦礫,擊竹作聲,忽然省悟,遽歸沐浴燒香,遙禮沩山曰:“和尚大慈,恩逾父母,當時若爲我說破,何有今日之事(出傳燈錄)。”由此觀之,禅宗不立文字,惟重參證之所以被尊爲明心見性之良方,而能風靡一時,席卷中土者,豈偶然哉!

  五、禅之類別

  禅爲佛門修行主要方法,大小乘各宗,皆有專門禅法,外道邪師,亦各有建立,紛纭雜沓,魚珠交錯,故研究宗門禅法者,必先明了各宗禅法,辨別其邪正真僞,然後方不至黑白不分,誤入歧途,昔人錯下一轉語,五百生墮野狐身,可不慎哉!茲將內外各家禅法,分爲叁類以敘述之。一、禅宗之禅,二、內學各宗之禅,叁、外道之禅,現先述禅宗之禅。

  甲、禅宗之禅

  一、最上乘禅

  修行者證悟之後,胸中七通八達,隨拈一法,皆是佛法,橫說豎說,不離真如,從自己胸襟流露而出,蓋天蓋地,自世尊拈花示衆,以至祖師之喝棒怒罵,無非直示真如,和盤長出,瞥然見者,不隔絲毫,其或沈吟,迢迢萬裏,此即最上乘禅是也。

  二、如來禅與祖師禅

  如來禅是證悟佛性本體,祖師禅是發揮佛性妙用,古人有一事證明,香岩和尚證道後,說一偈送沩山雲:“一擘忘所和,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處處無蹤迹,聲色非威儀,諸方達道者,鹹言上上機。”沩山聞得,謂仰山曰:“此子徹也。”後仰山勘過,更令說偈,香岩說雲:“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貧猶有卓錐之地,今年貧錐亦無。”仰曰:“如來禅許師弟會,祖師禅未夢見在。”香岩後有頌雲:“我有一機,瞬目視伊,若人不念,別喚沙彌。”爺乃報沩山雲:“且喜閑師弟會祖師禅也。”

  乙、禅那禅與般若禅

  禅那禅乃修六度之第五度禅法,般若禅是已明心見性後所發揮者,如拈花示衆等是也。

  丙、一鼓掌禅與五味禅

  打破無明窠臼,明心見性,頓超佛地,入不二境界,名一味禅,琅玡代醉篇叁十二曰:“有僧辭歸宗雲:往諸方學五味禅去,歸宗雲:我這裏有一味禅,爲甚不學。”法華經藥草喻品雲:“如來說法,一相一味”,涅槃經又雲:“又解脫者,名爲一味”,一味者指真如佛性之絕對不易也。五味禅得,一、外道禅,二、凡夫禅,叁、小乘禅,四、大乘禅,五、最上乘禅,禅源諸诠集都序雲:“禅則有淺有深,階級殊等,謂帶異計,欣上厭下而修者是外道禅;正信因果亦以欣厭而修者,是凡夫禅;悟我空偏真這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我空法二空所顯之現而修者,是大乘禅;若頓悟自心本來清淨,元無煩惱,無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畢竟無怫,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禅宗所修也。

  丁、叁淨觀禅

  (一)奢摩他,不起雜念,單用寂靜一念,往肉直看去,看到山窮水盡,因緣時至無明窠臼的打破,便可看見佛性。(二)叁摩缽提,用意根統率五根往內看去,直至無始無明境界,不可放舍,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無明一破,便見佛性。(叁)禅那六根互用,向內看去,工夫純熟,觸著機緣,無始無明打破,便可悟道。圓覺經:“善男子,若諸衆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靜,不起思念,靜極便覺,如是初靜,從于一身至一世界,覺亦如是,善男子,若覺遍滿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衆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複如是,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善男子,若諸衆生修叁摩缽提,先當憶想十方如來,十方世界一切菩薩,依種種門,漸次修行勸苦叁昧,廣發大願,自薰成種,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純利潤不可取。善男子,若諸衆生修于禅那,先取數門,心中了知生住滅念分劑頭數,如是周遍四威儀中,分別念數無不了知,漸次增進,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猶如目睹所受用物,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是名叁觀初首方便,若諸衆生遍修叁種,勤行精進,即名如來出現于世,若後末世鈍根衆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業障,當勤忏悔常起希望,先斷憎受,嫉妒谄曲,求勝上心,叁種淨觀,隨學一事,此觀不得,複習彼觀,心不放舍,漸次求證。”

  戊、枯木禅

  五燈會元雲:“昔有婆子,供養一庵主,經二十年,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飯給侍,一日令女子抱定,曰:正恁應時如何?主曰:枯木倚寒岩,叁冬無暖氣。女子舉似婆,婆曰:“我二址年祗供養得個俗漢,遂遣出,燒卻庵。”又唐石霜諸禅師會下有禅客坐而不臥者,天下謂之枯木衆。宋僧十二慶諸傳曰:“如是二十年間,堂中老宿,長坐不臥,屹若榴杌,天下謂之石霜枯木衆是也。”枯木衆與枯木禅不同。

  己、野狐禅

  五燈會元載百丈上堂,常有一老人聽法,隨衆散去,一日不去,丈乃問立于前者何人?老人雲:某甲,于過去迦葉佛時,曾住此山,有學人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否?某甲答他道:不落因果,後五百生墮野狐身,今請和尚代某甲下一轉語,使脫野狐身,丈曰: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

  庚、老婆禅

  老婆者,以前慈悲心,謂善智識誨導學人,親切叮咛,有如老婆之愛其子女,故名老婆禅,海會演禅師上堂雲:近日太平院,禅和多聚散,參底老婆禅,吃底籼米飯,知事失照顧,主人少方便,雖然沒滋味,要且緩緩燕。

  辛、叁關禅

  普通謂破本參,破重關,破末後磁爲透叁關也。宗六直指人心,本無階級,一悟更悟,不悟更不悟,本參,重關,末後關之說乃僞造,非正法也。至于出自祖師公案者,有黃龍叁關,高峰叁關。楞嚴叁關,兜率叁關。黃龍叁關如問學人:“人人盡有生緣,上座的生緣在何處?”正當問答交鋒,卻複伸手曰:“我手何似佛手?”又問諸方參請宗師所得,卻複垂腳曰:“我腳何似騾腳?”是爲黃龍叁關。高峰叁關如問學人:“大澈底人,本脫生死,因甚命根不斷?”又“佛祖公案只是一個道理,因甚有明有不明?”又“大修行人,當遵佛行,因甚不守毗尼?”是爲高峰叁關,叁關者,叁轉語以勘驗學人。又有巴陵叁轉語,趙州叁轉語皆接引後學之拙格語句也。

  楞嚴叁關見佛祖統紀十慈雲傳雲:“慈雲法師遵式居天竺日,有貴宦注楞嚴求師印可,師烹烈謂之曰:閣下留心佛法,誠爲希有,今先申叁問,若答契理,當爲流通,若其不合,當付此火,宦許之。師曰:真精妙元性淨明心,不知如何注釋?叁四四叁宛轉十二,流變叁疊一十百千,爲是何義?二十五聖所證圓通,既雲實無優劣,文殊何獨取觀音?其人罔措,師即舉付火中,是爲楞嚴叁關。

  壬、嫩融禅

  又名牛頭禅,以牛頭山法融禅師爲祖之禅派也。初法融禅師入金陵牛頭山幽棲寺北岩石室枯坐,有百爲銜花之祥,唐貞觀中,四祖著信聞之,往尋訪,因附法。自是法席大盛,法融下智岩,慧方,法持,智威,慧忠,六世相付,慧忠下有維則,則下有雲居智,又智威之門有玄素,素下有道欽,欽開徑山,受宗之信仰,賜號國一,欽門有鳥窠道林,與白居易問答有名,牛頭門風,雖有一時振于唐代,而末遂不盛,宗密之中華傳心地禅門師資承襲圖曰:“牛頭宗之意,體諸法如夢,本來無事。”

  六、參禅錯用功易犯的病

  一、止病

  將一切思想勉強止住不起,如海水不起波,無一點浮漚,小乘斷六根,道家清靜寡歡,絕聖棄智,皆此病也,佛性非“止”而合。

  二、作病

  舍妄取真,將一個壞念頭改爲一個好念頭,背塵合覺,背覺合塵,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老子“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孔子“正心誠意”,宋儒“去人欲之私,存天理之正”皆此病也,佛性非“作”而得。

  叁、任病

  思想起也由他:滅也由他,不斷生死,不求涅槃,不執著一切相,不住一切相,照而常寂,寂而常照,對境無心,儒家“樂天知命”,道家“返自然”“歸嬰兒”,皆此病也,佛性非“任”而有。

  四、滅病

  將一切思想斷盡,空空洞洞,如同木石一般,中乘破一念無明,老子“惚兮恍兮,窈兮冥兮”,莊子“坐忘”,宋儒“我心宇宙”,以及印度外道六師,皆此病也,佛性非“滅”而有。

  參禅錯用功夫,犯了以上四病就錯認“四相”分別闡明于下:

  一、我相

  即我執,小乘人斷六根時,“小我”已滅,入于“大我”境界,此時心量擴大,有充滿宇宙之象,清淨寂滅,宋儒所謂“我心宇宙,”莊子所謂“坐忘”出大宗師篇,希臘哲學家所謂“大我”“上帝”,老子所謂“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皆是“我相”境界。

  二、人相

  即法執,起後念以破前念,譬如前念有我,乃起後念“不認我”以破之,繼而複起一念以破此“不認我”之念,如是相續,以至無我,破見仍存,悉爲“人相”,莊子所謂“吾今喪我”即人相也。

  叁、衆生相

  亦是法執,凡我相人相所未到之境界,是衆生相,所謂前念已滅後念未起,“中間是”是也,儒家謂“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書經“惟精惟一,允執劂中”,此“中”字即衆生相境界。

  四、壽者相

  即空執,一切思想皆已停止,一切善惡是非皆已忘卻,其中空無所有,如同命根,六祖說是無記憶空,二乘誤認爲涅槃境界,其實即“無始無明”,禅宗稱爲“無明窠臼”,“湛湛黑暗深坑”,道家所謂“無極”,即此境界。

  以上“四相”皆是有爲法,皆非究竟,故金剛經雲:“若取法相,即著我人衆生壽者”,圓覺經雲:“末世衆生,不了四相,雖經多劫,勤苦修習,但名“有爲”,終不能成就一切聖果。”金剛經雲:“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乃指此四種境界俱非正法也,淺識之流,每謂“叁教同源”,若能明此四相精義,則知叁教隔不啻天淵也。

  因犯“止作任滅”四病便錯認見聞覺知爲佛性。

  南陽慧忠國師問禅客:“從何方來”?禅客曰:“南方來”。師曰:“南方有何知識”?曰:“知識頗多”。師曰:“如何示人”?曰:“彼方知識,直下示學人,即心是佛,佛是覺義…

《禅宗源流與修持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月溪法師成道碑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