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月溪法師講念佛法門▪P7

  ..續本文上一頁,慈雲忏主教令念佛,舉家宗奉。圩至心念佛二十五年。崇甯元年,小疾,易衣坐逝,有氣如青蓋出戶,騰空而去。家人皆夢圩往生上品。

  ○鍾離少師

  宋,鍾離瑾,提刑浙西日,遇慈雲忏主,遂笃信淨土。後知開封,出則盡瘁國事,入則不寐念佛。忽夜,促家人起,索浴更衣,坐逝。舉家見瑾乘青蓮,仙樂迎引西去。

  ○閻邦承務

  宋,閻邦榮,池州人。二十年持〈往生咒〉念佛。將終,家人夢佛光迎榮。及曉,榮西向趺坐。忽起,行數多立化。

  ○王衷朝散

  宋,王衷,嘉禾人,結社西湖,不問賢愚貴賤僧俗,但願往生者,普請入社。有〈勸修文〉行世。後無疾,西向坐化。

  ○鍾離景融大夫

  宋,鍾離景融,官朝請大夫,常誦《觀經》,念佛不辍。挂冠結茅儀真東園側,嘗曰:“不識彌陀,彌陀更在西方外;識得彌陀,彌陀只在自己家。”一夕,命僧妙應誦〈普賢行願品〉,炷香敬聽,兩手作印而化。

  ○錢象祖郡守

  宋,錢象祖,號止庵,守金陵日,以淨土真修爲念。常于鄉州建接待十處,皆以淨土極樂等名之。創止庵高僧寮,爲延僧談道之所。自左相辭歸,益進淨業。嘉定四年二月,微疾。書偈曰:“菡萏香從佛國來,琉璃地上絕纖埃,我心清淨超于彼,今甘遙知一朵開。”後叁日,僧有問疾者。公曰:“我不貪生,不怖死,不生天,不爲人,唯求生淨土耳。”言訖,跏趺而逝。後有人夢空中雲:“錢丞相已生西方蓮宮,爲慈濟菩薩。”

  ○梅汝能縣令

  宋,梅汝能,常熟人。仕至縣令,有志淨業。忽夢僧授紙百幅,鑿破爲二八字,以問東靈照師,曰:“二八十六也,豈《十六觀經》之謂乎。”適一僧以經與之,忽不見。由是誦經念佛,自名爲往生以見志。因邑中生公,造丈六彌陀像,乃施財百萬爲之妝飾,殿前池中,遂湧一雙白蓮,其花百葉。當年冬,無疾而終。

  ○咎定國學谕

  宋,咎定國,號省齋,爲州學谕。常念佛,讀淨土諸經。每月叁八,集僧俗諷經念佛。嘉定四年,夢青衣童告曰:“佛令召君。叁日當生彼國。”至日,沐浴更衣,念佛坐化。

  ○馮濟川谏議

  宋,憑揖,字濟川,遂甯人。由太學登科,初訪道禅林。晚年專崇淨業。作〈西方文〉、〈彌陀忏儀〉,後以給事中出師濾南,率道俗作系念會,及知邛州,于後廳設高座,望阙肅拜。著僧衣,登座謝官吏,橫柱杖按膝而化。

  贊曰:《傳燈錄》載公初參龍門遠,次參妙喜,各有證悟。臨終刻期升座,拈柱杖按膝,脫去。其自在顯赫,宛有宗門諸大老操略。然都不言念佛往生,何也?良由著述家,彼此立義,爲門不同,各隨所重而已。彼重直指人心,自應專取了明心地而略淨土。如懷玉金臺再至,圓照蓮[芷/(止止)]標名,皆不錄是也。此重指歸淨土,故詳其生平念佛,報盡往生,而了明心性自在其中。如所謂“既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是也。喻如重德,則顔子列德行之科,而不言政事;重才,則顔子具王佐之器,而不言德行,亦爲門不同耳,淨業人願笃信無惑。

  ○王敏仲侍郎

  宋,王古,字敏仲,東都人,官禮部侍郎,慈仁愛物,深契禅宗,又悟淨土法門之勝,著《直指淨土決疑集》叁卷。平生精勤念佛,數珠未嘗去手,行住坐臥,悉以西方淨觀爲佛事。有僧神遊淨土,見古與葛繁同在焉,往生有明驗矣。

  ○吳信叟進士

  宋,吳子才,字信叟,致仕之後,預作一棺,夜臥其中。令童子擊棺而歌曰:“吳信叟,歸去來,叁界無安不可住,西方淨土有蓮胎,歸去來。”自從而和之,後無疾而化。

  ○白居易少傅

  唐,白居易,官中大夫太子少傅,舍宅爲香山寺,號香山居士。晚歲患風痹,出俸錢叁萬,繪《西方極樂世界》一部,依正莊嚴。悉按《無量壽經》,靡不曲盡,頂禮發願,以偈贊曰:“極樂世界清淨土,無諸惡道及衆苦,願如我身老病者,同生無量壽佛所。”

  贊曰:“人傳蓬萊有樂天名,樂天辭以偈曰:“海山不是吾歸處,歸即須歸兜率天。”今複舍兜率而求淨土,豈所謂披砂揀金,愈擇而愈精者耶?”

  ○張掄都總

  宋,張淪,官浙西副都總管。期生淨土,刻勵念佛,阖門長幼,靡不從化。鑿池栽蓮,日率妻子課佛萬遍。孝宗皇帝,親書“蓮社”二字賜焉。

  ○蘇轼學士

  宋,蘇轼,號東坡,官翰林學士。南遷日,畫彌陀像一軸,行且佩帶。人問之,答曰:“此絨生西方公據也。”母夫人程氏殁,以簪珥遺赀命工胡錫,繪彌陀像,以薦往生。

  贊曰:“老泉爲薦先亡,曾于極樂陀造六菩薩像,而子由往來法門亦甚密通,蓋蘇氏之皈心叁寶素矣。世有刻西方公據者,增以俚語,謂出自坡公,此誣也。具眼者,勿因僞而並棄其真。”

  ○張無盡丞相

  宋,張商英,初以夫人向氏激發,留神內典,號無盡居士。嘗著〈發願文〉雲:“思此世界,五濁亂心,無正觀力,無了因力,自性唯心,不能悟達,謹遵釋迦世尊金口之教,專念阿彌陀佛,求彼世尊,願力攝受,待報滿時,往生極樂,如順水乘舟,不勞自力而至矣。”

  贊曰:“無盡悟禅宗于兜率悅公,而拳拳乎安養是念,其爲計審矣。自香山至此四公,雖西方瑞應史未詳錄,而據因以考果,不生西方,將奚生哉?”

  尼俗往生類

  ○尼大明

  隋,尼大明,每入室禮佛,先著淨衣,口含沈香,文帝後甚重之。將終之日,衆忽聞沈香滿室,俄而,光明如雲,隱隱向西沒焉。

  贊曰:“一尼道《法華經》虔敬類是,後感報靈異。而二僧冥府誦經,致禮遇有殊,無怪其然矣。今時念佛,有幾人似明者乎?使人人如是念佛,而千不千生,萬不萬生者乎。弗信也!”

  ○尼淨真

  唐,尼淨真,居長安積善寺,衲衣乞食,誦《金剛經》十萬遍,笃志念佛。一日,語弟子曰:“五月內,十度見佛,兩度見寶蓮花上童子遊戲,吾已得上品生。”言訖,跏趺而化,祥光滿庵。

  ○尼悟性

  宋,尼悟性,居廬山念佛,虔願往生。忽聞空中音樂,謂左右曰:“我已得中品生,見同志念佛精進者,皆有蓮花待之,汝等好自努力,言訖而逝。”

  贊曰:“上中品位,二尼能決諸己者何?一則內觀自行之淺深,二則外稽瑞應之勝劣耳,可誣也哉?”

  ○尼能奉

  宋,尼能奉,錢塘人,專修淨業。嘗夢佛光照身,及聞空中善言開慰。一日無疾,告其徒曰:“吾往生時至。”少頃,聞奉念佛聲甚厲,奔往視之,則合掌面西,坐逝矣。異香滿室,樂音西邁。

  ○尼法藏

  唐,尼法藏,居金陵,勤志念佛,夜見佛菩薩來,光明照寺,奄然而化。

  ○隋皇後

  隋文帝後獨孤氏,雖處王宮,深厭女質,常念阿彌陀佛,以八月甲子命終。時永安宮北,種種音樂,自然震咨,異香滿室,從空而至。帝問阇提斯那,是何祥瑞?對曰:“淨土有佛,號阿彌陀,皇後業高,超登彼國,故現斯瑞耳。”

  贊曰:“舍宮中之貴寵,志淨土而往生,古有韋提,今見之矣。”

  ○姚婆

  唐,姚婆,因範行婆者勸令念佛。後臨終見佛菩薩來迎,婆告佛言:“未與範行別,請佛暫住空中。”範至,姚婆立化。

  贊曰:“臨行別範,不背本也,佛在空中。恒順衆生也,卓立而逝亦奇矣!”

  ○溫靜文妻

  唐,溫靜文妻,並州入,久患在床,靜文勸令念佛。一日,忽睹淨土,告其夫曰:“我已見佛,後月當去。”囑父母雲:“今得隨佛往生,願專心念佛。他日西方相見耳。”言訖而逝。

  ○胡長婆

  宋,胡長婆李氏,上虞人。夫喪後,日夜高聲念佛及誦《彌陀經》,凡十余年。一日,見有僧覆以绯蓋,曰:“汝十五日子時往生。”問師何人?曰:“是汝所念者。”婆遂會別諸親。至期,有異香光明,端坐而逝。七日焚化,齒如白玉,舌如紅蓮,晴如葡萄,皆精堅不壞,舍利不可數計。次日,焚處生一花,如白瞿粟雲。

  贊曰:“諸根不壞,舍利無數。世譏女人五漏之體,無乃不可乎!”

  ○鄭氏

  宋,鄭氏,錢塘人,日課《觀音經》,念佛不辍。後病中索浴,浴畢,西向坐。問家人雲:“聞聲聲乎?淨土諸聖且至。”已而,合掌喜躍曰:“佛菩薩來,觀音手執金臺,如來接我登座。”遂奄然而化。

  ○陳氏媪

  宋,陳氏媪,錢塘人,從靈芝律師受菩薩戒,專心念佛。日課千拜,曾有舍利散于經案。臨終見佛來迎,顧語旁人,未及半,已凝然不動矣。

  ○黃氏

  宋,黃氏,明州人,早喪夫,因歸父舍,精修淨業。臨終見佛來迎,結印徐行,俨然立化。家人篩灰于地以驗生處,見蓮花一朵生灰中。

  贊曰:“燒灰之說未考,但其見佛來迎,結印立化,高登蓮品必矣。”

  ○王氏夫人

  宋,荊王夫人王氏,專修淨業,曉夕勤至,給侍之人無不則效。惟一妾懈慢,夫人責人,遂悔悟精進,忽無疾而逝。致夢他妾雲:“蒙夫人誨,已生安養。”夫人未信也。俄而,夢與妾同遊寶池,見一花天衣飄揚,題曰“楊傑”。一華朝服而坐,題曰“馬汗”。複見金臺,光明晃耀,妾指曰:“此夫人生處也。”既覺,彌加精進。年八十一,慶誕之晨,秉燭然香,望觀音閣而立,左右方具儀獻壽,已立化矣。

  贊曰:“集至此,女人立化蓋叁人焉。金臺晃耀,亦上品之流矣。孰曰閨閣無人哉!”

  ○馮氏夫人

  宋,廣平郡夫人馮氏,少多病,慈受深禅師教以齋戒念佛,谛信力行,十年不怠。忽厭世,人怪之,曰:“清淨界中,失念至此,支那緣盡,行即西歸。適我願兮,何怪之有?”臨終,氣絕複蘇。謂家人曰:“吾已歸淨土,見佛境界,與《華嚴》、《十六觀經》所說不異。”已而長逝。叁日後,舉屍如生,異香芬馥。

  ○王氏女

  宋,吉安王氏女,日誦《彌陀》、《金剛》、《觀音》諸經,念佛求度。母死,既殓,惡血滴瀝。女發誓雲:“若我孝心,願臭氣不作。”言訖,流血即止。父娶後室,與同修淨業。後得疾,請僧說淨土觀法。忽索衣,吉祥而臥。攬觀音手所執幡,寂然不動。母篩灰于地以驗受生,見灰中出蓮花數朵。

  ○周氏

  宋,周氏妙聰,周元卿之女也。因感其母華臺往生之瑞,笃志念佛,期生安養。病中請僧行忏,自見其身著新淨衣,在樓閣上作禮念佛。謂家人曰:“勤修淨業,西方相待。”右脅西向而逝。

  ○周行婆

  宋,周行婆,太平人。早年念佛,精專弗替。一夕,胡跪念佛,泊然而化。鄰人見數僧引婆騰空西去。

  ○陸氏宜人

  宋,宜人陸氏,錢塘人,朝請王玙妻也。嘗誦《法華》,笃意淨土,禮忏一會,念佛萬聲。凡叁十年,因微疾,忽聞天鼓自鳴,人方驚異,即面西端坐,雙手結印而逝。

  贊曰:“結印而逝,不獨僧中有之,在女人亦屢見焉。皆心不散亂,身不放逸之祥征也。嗚呼!爲女人者,能仿此每日至誠禮忏一會,念佛萬聲,叁十年不異其心,吾爲伊保任決生淨土。”

  ○龔氏

  宋,錢塘龔氏,晝夜念佛。誦《彌陀經》。後有疾,請清照律師指示,陳說未終,端坐而化。老妾于氏,亦念經不辍。一夕,夢冀氏告雲:“我已生淨土,汝七日當生。”至期而逝。

  ○朱氏

  宋,霅川朱氏,念佛叁十年,忽斷食四十日,唯飲水念佛。夢叁僧各執蓮花謂曰:“吾先爲汝種此花,今當往生。”既宿,請僧助念,端坐而逝。

  ○項氏

  宋,項氏,名妙智,鄭縣人,寡居,二女悉令爲尼,精勤念佛。一日忽曰:“我欲坐脫,錯與作棺。”女曰:“佛用金棺,無嫌也。”母喜,俄而,異香滿室,西向結印,微笑而逝。

  ○裴氏女

  宋,汾陽裴氏女,專志念佛。報盡日,索火焚香。言:“佛以蓮臺迎我,我當往生。”已而,天花飛墜,安坐而化。

  [月溪首頁][頁首][上一頁]

  本版本依大乘精舍叢書A-8《月溪法師講念佛法門》版本及菩提印經會菩提叢書叢七十四版本登錄,並參考了圓明出版社之《參禅與念佛修法》版本、萬佛寺之原版本。附錄部份則與明.古杭雲棲寺沙門袾宏輯之《往生集》核對。部份傳略也參考了《淨土聖賢錄》及《續高僧傳》等。歡迎引用流通。

  各種不同版本之異同:

  大乘精舍本主要是景印萬佛寺版本,故兩版內容幾近完全相同;另一方面,圓明版本則依據菩提印經會版本,再重新標點而成,故後兩版本,內容亦是十分接近。

  原書一些編排上的問題:

  由于萬佛寺原版之《月溪法師講念佛法門》,編排十分之混亂。例如:書中出現兩份內容差異甚大之目次,且與原書之實際編排之目次也多有不能配合。很多在目次上出現的標題,在書中找不到,反之亦然。更甚者,應屬不同類別之內容,亦常互相穿插,形成閱讀上之極大混淆。[詳細]

  由菩提印經會重新編排之版本:

  菩提印經會版本將原版作重新編排及歸類整理,並補充了《大乘八宗修法》及《月溪法師問答錄》有關淨土宗之內容,使原書得以較完整的面甩呈現。

  本網路版之編排方式:

  本網路版盡量保留萬佛寺原本之風貌,也依菩提印經會版本理念,使內容編排減少了混亂。本網路版與菩提印經會版本最大不同是:沒有將《大乘八宗修法》及《月溪法師問答錄》額外之內容加入而已。

  

  

《月溪法師講念佛法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