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經系列》成觀法師(二)▪P5

  ..續本文上一頁愛情、求名、求利、求學位、求功名利祿……求不到的時候,實在是好苦啊!常常令人熱血贲張、緊張兮兮,飯不思、茶不飲,輾轉反側。而在這世間,我們一定都會有所追求,但所追求的卻偏偏常不易得到滿足,所以一定會有“所求不得苦”。佛道難求,修行難有成就,涅槃難證,菩提難得,因此佛所謂的“所求不得苦”主要亦是指此而言。

  8、五陰熾盛苦

  這是八苦中的最後一項,此爲總說“一切苦”,故一切苦都叫做“五陰熾盛苦”,或稱“五盛陰苦”。五陰是什麼?五陰就是五蘊,最古的翻譯稱爲“五陰”(“陰”也是“集”之義),因爲一切苦都是這五蘊所産生的,事實上,衆生的“色受想行識”五蘊的運轉(working),生、住、異、滅,十分劇烈,以致會産生種種苦,總稱之爲五陰熾盛苦。色身方面例如冷、熱、饑、渴、失眠等等,心方面的苦如:煩悶、焦燥、焦慮、擔憂、懊惱、失望、絕望、嫉妒、憤恨、緊張、畏懼等等這些由生理及心理(精神)所産生的苦,都是五陰熾盛苦。此外,生、老、病、死這四種苦很明顯地,也都是五蘊的變化現象,至于“愛別離”、“怨憎會”、“所求不得”,也都是依五蘊身心而說,故都是屬于“五陰熾盛苦”。爲何說“熾盛”?以貪愛執取熾盛,故生熱惱,名爲苦。若得涅槃、菩提、般若、禅定,則如得甘露,便得清涼,止息熱惱,五陰不熾燃,便得離苦。

  以上所談的是八苦,此外還有叁苦”,即苦苦、壞苦、行苦。

  1、苦苦

  一種東西其本性就是苦的,謂之苦苦,例如八苦中的生、老、病、死、所求不得等這些事,其本性就是苦的,稱爲“苦苦”。此外,如:失敗、受傷、貧窮、低賤等也都是“苦苦”。

  2、壞苦

  有些事物本身原來並不苦,然而因爲它可樂的時間不能持久,它會改變、變壞、或消逝,因而變成一種苦,這種由于改變而成爲我們的苦惱的,稱爲“壞苦”。例如:得到東西時固然很快樂,但失去時就很苦;然有“得”一定有“失”,失去所得的東西,而産生的苦便是“壞苦”。好的東西變壞時、相愛的人移情別戀、要好的朋友反目成仇、龐大的事業破産了,都是“壞苦”。

  3、行苦

  行苦即變遷不定,也就是“無常”所産生的逼惱之苦。因爲世間一切法都變動不居,令人無法把握,爲其所捉弄,這種苦叫做“行苦”,而“行苦”其實是包括一切苦的,因爲一切苦都是由無常之行而起。

  因此總說世間一切法,處處都是令人生苦惱的!只有得到般若大智,才能夠度脫這一切苦厄。以上是解釋“苦”,接下來講“厄”。

  “厄”是什麼?厄就是災難,世間有水難、火難、空難、船難……等等,這些災難,叫做“厄”。自然而生的叫做“苦”,不是自然而生的,也就是accident(意外事件),謂之“厄”。《藥師經》中講有“九橫”:一、得病無醫,二、王法誅戮,叁、非人奪精氣,四、火焚,五、水溺,六、惡獸啖,七、墮崖,八、毒藥咒咀,九、饑渴所困。另外,佛法中有“八難”,亦屬于厄難,因爲衆生由于造種種惡業,而戚生種種障難,不得見佛,不聞正法。八難是:

  一、在地獄難——受苦

  二、在畜生難——受苦

  叁、在餓鬼難——受苦

  四、在常壽天難——受樂

  五、在北俱盧洲難——受樂

  六、聾盲瘖啞難——身殘

  七、世智辯聰難——我慢妄想

  八、佛前佛後難——不見佛、不聞法

  這“八難”都是依學佛修行而說的。衆生依業所受的報身,太苦不能修,太樂也不好修行,時間不對(佛前佛後)修行正法也困難。是故,能得人身、有正知見、又得善知識教授,修行如來正法,這種因緣實在甚爲難得。

  現在來解說一下如何以般若之觀智“超越”五蘊、或超越一切痛苦之義。以靜坐盤腿來說,盤腿會不會痛?初學者都會很痛。但你有沒有去觀察過那個“痛”,還是只是“很投入”,而把全心的注意力都放在那個“痛”上?若是那樣的話,則會痛上加痛的!你若不要那麼投入于痛受中(整個心爲痛苦所吸引、占據),而想到“入乎其中,出乎其外”這個道理,便可立刻減少痛苦。其次,痛的時候就抽身出來,正眼來“觀”那個痛,以一種有如科學家的精神,拿著顯微鏡仔細觀察、尋找:“痛在那裏?痛是在身?還是在心?或是在腿?若是在身,而身是物,本無知覺,怎會覺得痛?故知“痛在身”實爲虛妄。若說痛是在心,而盤起來的卻是腿,心又不盤腿,怎會說“盤者在腿、痛者是心”?故知兩皆虛妄。以痛處全身求之不可得,故知“痛處”虛妄,“痛處”虛妄不可得故,“痛受”也就一樣是虛妄不可得,如是觀了,即能超越“痛受”,如此即“度”了痛受之苦。”“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因爲以智眼觀察覺了一切五蘊法皆空,故能超越一切苦厄。“五蘊”其實也就代表了一切法,如上所說:“五蘊皆空”換句話說也就是“身心皆空”。以上經文整個來講,即是:“觀自在菩薩在很努力、且深入地修行大智慧的時候(大智慧到彼岸),當下就照見、徹悟了身心都沒有自性,因此而度脫、超越了一切苦厄。”

  

  

《《心經系列》成觀法師(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