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心经系列》成观法师(二)▪P4

  ..续本文上一页位者,就立刻能任运自在,也就自在无碍,达“自他”、“物我”都没有障碍的境界。故佛之所以说“空性”,不是没有因缘而说的——是为了令众生悟法性、证解脱而说的。

  另外,“空”是相对于“有”的。因此,在比较低的层次来讲,“空”是属于“对治门”,以其为对治“有”之病,对治众生对种种境界(“有”)的贪着。这不单是对凡夫众生而言,乃至也可对治二乘行人对于涅槃与禅寂的贪着。因为我们众生执着“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境界都是有自性可得,故贪取其“性”,而二乘则执着涅槃的寂静之性,而贪取之。这里所说的“可得”是什么?是指“可让我受用”,因为肯定这“色声香味触法”具有自体性,因为有自体性,故我可以取得到;我在取得而且受用之后,便生一种感受,而且那个“感受”我确定也一样是有自性可得,不管是苦受、乐受都是有自性可得。若能信解了达佛所说:“一切法皆无自性”,就不会去贪取任何物、及贪取任何受。然而众生,都不能见此“无自性”之空性,故不离贪着,若离六尘贪着,即离凡夫位,而入贤圣流。然而并非圣贤就能完全离一切贪着,因为像二乘之人,他离了“色声香味触”等世间的贪着以后,却又执着有涅槃可得,因此涅槃也变成有自性;因为有自性,涅槃就好像变成了一样东西,是可以取得的一样,因此二乘人才会取着涅槃。唯有大乘菩萨的智慧方能照见,连涅槃亦无自性可得,故连涅槃亦不住,是故“不取生死,不住涅槃”就是大菩萨的境界。《心经》是大菩萨的法门,乃至于诸佛成佛也是依此法门,其道理在此。

  壹、心经显说——第三节

  【度一切苦厄。】

  “度”与“渡”同音同义;度过、度脱之义。不过这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譬如你划船,从此岸渡到彼岸一样,也就是横渡(Traverse)的意思,它的抽象意义就是“超越”(Tranecend)。如此说来,“度一切苦厄”,就是超越一切苦厄。

  “苦厄”代表一切苦,“厄”是指灾难,什么是灾难呢?

  一、最大的灾难就是生死轮回。

  二、其次有“九横”,此为种种横死,都是灾难。《药师经》中即讲有此九横。

  三、佛法中又有“八难”。

  现在首先讲“苦”,苦有二大类:一类是八苦,一类是三苦。“八苦”就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所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以下解释“八苦”:

  1、生苦

  “生”是一种苦,但是我们众生通常都把生当作是一种“快乐”,所以佛说:“众生颠倒”,以苦为乐,即是此义。“生”有什么苦呢?生人家的人(母亲)很苦,被生的婴儿也很苦。母亲之苦显而易见:十月怀胎、害喜、行动不便……等,还有,须多吃营养品,一个人要吃两个人受用的份量,所以就很累啊!睡、坐、卧、都诸多不便。还有,母亲最苦的时候是临盆之苦,也不知道会死还是会活,尤其是以前,难产很多,即使现在还是有难产之事。再者,母亲很担心孩子生出来时,能不能五官完整、四肢俱全?以前的人,孩子刚一出生,母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快检查看他二十个指头是不是都完整的?看有没有兔唇?眼睛、鼻子、耳朵……六根有没有俱全?很害怕缺了一两件,故“生”人者是很苦的。其次,依科学家的实验与统计,人的“痛”感,若依最高为十级来讲,则分娩时的“产痛”是十级的痛,其它的痛受的强度,都没有这么大——人间唯有生产最痛!至于被生的孩子有什么苦?若不是佛开示,我们都不会有此智慧了解到——孩子实在很苦:十个月被关禁闭,昏天暗地的,“气候”又阴湿,又闷热;母亲如果是没有什么特殊嗜好的人,则还好,如果是有特殊嗜好的,如喝酒、抽烟……那可惨了:胎儿天天抽二手烟,喝二手酒、不抽也要呛、不喝也会醉:母亲醉熏熏,他也跟着醉,至于如果母亲常吸大麻、吃麻醉剂、或镇定剂,胎儿就倒霉了。还有,母亲如果喝滚烫的东西时,佛云:此时胎儿有如在热地狱里一样;母亲如果喝冰冷的东西的时候,胎儿便有若身在寒冰地狱一般。母亲如果走动稍快时,胎儿就像受到地震一样。还有,最严重的是,有的人怀了孕以后还行房,佛说,那时胎儿有如万针穿身一般痛苦!所以如果是佛教徒的话,应该怀了孕以后,以慈悲故,就不要再行房!怀孕以后不行房的好处,以下是我在家时的一位同修的亲身经历:那时我住在达拉斯(美国德州之大城),有一位同修女众,她很信佛,而且非常笃信佛所教示的“孕后不行房”这一条开示,她并且常诵《地藏经》。她说她到了要分娩之前的十分钟,才从停车场悠哉游哉地走进医院,进了病房才躺下来三分钟后,孩子就生出来了,她说:“好像大个便一样,一点痛苦都没有”。而且生出来的时候,医生好讶异地说:“这孩子怎么这样干净啊!”因为一般孩子刚生出来时,都是血肉模糊,乱七八糟,很难看,而且全身表皮都是皱巴巴的;然而那个孩子就不是这样,身上一点血块都没有,并且皮肤光润光润的,这就是因为她没有行房,所以没把孩子的环境污染了,孩子的本身也没被糟蹋折磨。至于生产的过程很快,而且母子都没有经历什么痛苦,就生下来,这一点是跟诵《地藏经》有关系。生的时候母亲固然痛苦,孩子也很痛苦!他要从一个很窄的门——比他的头、身体都窄的门——挤出来,那是比在台湾考大学还要难。孩子出来以后,会哭一声,有些哲学家就讲了很多原因;而佛说那是因为温度不对,母体体内很热,而外面空气较冷,孩子一出来骤然碰到冷空气很难过,他没有办法表达,就只有哭了。所以应知,“生”实是一个巨大的苦难,其中毫无乐趣可言,而我们众生颠倒,却一直把生当作一种快乐,还拼命地庆祝、恭喜!每年还要办庆生会,庆祝生日,“祝你生日快乐!”殊不知那一刻才是生死大难的时候。有一些不信佛的人犹能知生日那一天是“母难日”,其实应是“母子受难日”,所以,那一天其实应该好好的在佛前忏悔,诵经礼佛,作如是念:“我怎么这么糟糕,又来了。”故那一天不要买大蛋糕,更不要吃猪脚面线,应该是要难过的,而不是大肆欢庆的,因此佛教徒不应作庆生会,反而应该好好受持八关斋戒一天,好好的禁语、禁足,修行一整天,看看能不能早点离生死苦,证得佛果菩提,这样才是佛弟子,受持佛法。

  2、老苦

  以上谈“生”苦。接下来谈“老苦”。老,是件很苦的事,这没问题,很容易了解。老了以后,身体衰弱,多病,因为这部机器用了几十年,也磨得差不多了;老了,“身”衰退了,“心”也因为积的业障太多了,所以便有所谓记忆力减退等等的现象,其实那根本不是记忆力减退,是因为里面的垃圾(业)太多了,所以运转不灵光,而且新的东西都灌不进去了,所以学新东西比较慢;凡夫之人不解,便把这种现象称作“记忆力减退”。然而如果是念佛的人,就不会有这种问题。尤其现在有很多所谓的“老人痴呆症”,精勤念佛、修行佛法的人就不会犯老人痴呆症。因为念佛可以消业障,故心中的“业”不会积得那么多,不会多到遮盖心中之明,令人变成痴呆,甚至也不会变成“老蕃”。事实证明,大多数念佛的老人家,常常都能一直保持耳聪目明。所以依我所知,唯一可以避免老人痴呆症的方法,就是念佛、学佛。再者,如果经常拜佛的话,筋骨也不会老化:人老化时最明显的征状,就是膝盖及腰骨弯不下去:而拜佛一定要弯腰,也要弯膝盖,所以拜佛之人骨头关节不易老化——拜佛的老人家,虽然年纪大了,也仍筋骨柔软,如果再加上打坐,则更是常常精神奕奕。因此学佛的人其身、心都不容易老。其次,老了还有一种苦恼就是“寂寞”:子女都长大了,各自成家立业去了,丢下年老的爹娘;然而学佛的人就不太会寂寞,因为你能到道场去,有师父、同修,可以共同砥励道业,而且天天念佛、念经、作功课都忙不过来了,哪还有时间寂寞?所以学佛最好,可度“老苦”,可度老时之身苦与心苦。

  3、病苦

  生病当然很苦,这不消说,而人一生中总要生些病,如果不幸的话,有的人还经年缠绵病塌,当药罐子,那真是很痛苦。有的人则一生要被开刀好几次,在生死边缘挣扎多次。然而病苦却是谁也逃不了的。

  4、死苦

  死是很苦的:然而有的人又生颠倒见、邪见,说:“死了最好,你看他死时的样子,好安祥!”其实大谬不然:人临死的时候,神识必须要离开这身体,而神识是遍布全身的,要抽离的时候,是从每一根毛孔、每根神经、每个细胞、纤维里面抽拔出来,然后才走得掉的。佛说:“神识抽离身体时,也是跟万箭穿心一样的痛苦。”不说别的,你有没有拔过牙?一颗牙只有一根神经:光是一颗牙出问题,就令人痛得要命,而且拔牙前还得打麻药,否则无法忍受,更何况神识要从全身几千万根的神经中抽离出来,你说痛不痛?人临死前,除了肉体上的痛苦及挣扎外,还有心理上的恐惧、怖畏、以及贪爱、舍不得,放不下亲人、眷属、事业、责任、家财、田产等,所以死实在是一件唯有痛苦,而毫无一点快乐的事;因此若说死是快乐,则是愚痴的人颠倒之见。

  5、爱别离苦

  相爱相悦的人要分别,这是件很痛苦的事,然而人生之中, “生离”或“死别”之事总是难免,因此人生处处有苦恼。我们众生所爱之物很多,然而我们所最爱的,莫过于我们自己这个色身,因此佛所说的“爱别离苦”,主要的是指:我们此生寿命欲尽之时,必须舍去此“爱得不得了的”身体所产生的痛苦。

  6、怨憎会苦

  讨厌的人却偏偏要聚会在一起,冤家路窄,这的确是非常苦的一件事。而我们众生最怨憎的莫过于堕于三恶道,成为三恶道之身,因此佛所说的“怨憎会苦”主要也是指此而言,而不只是指你碰到你讨厌的人。

  7、所求不得苦

  你所要求取的,常常很不容易得到,这种苦也是相当恼人的;不管是求…

《《心经系列》成观法师(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