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能不能跟衆生說話?我們衆生到底能不能看見佛?

  問:雖然我信佛多年,但是佛門的知識還是懂得很少,有些事情蒙蔽我們,有點不懂,所以我提的第一個疑問是:佛能不能跟衆生說話?我們衆生到底能不能看見佛?

  師父:因爲我們的本師乘願來到世間設教,就是爲了教化我們在迷的衆生,使令我們返迷爲悟,走出苦得樂的道路。昨天我跟大家說了,佛者覺義。不能錯解佛義。覺,是指心上說的,指心覺悟淨化說的,我們心覺悟淨化起來了,能夠淨化了,就稱爲佛。佛是覺悟的人,不是神,也不是鬼,鬼神正在生死之道,所以佛不是鬼神,而是覺悟的人,所以我們不要錯解佛義。佛不是指形相說的,是指心覺悟淨化說的,心覺悟淨化了就稱爲佛,如果要是指形相說的,天魔鬼神具足五神通,也能變現佛的叁十二相,來說種種法要,但是他的心是迷惑的,是濁惡染汙的,所以我們不能說它是佛。

  那麼,我們的本師乘願來到世間設教,說了經藏、律藏、論藏叁藏十二部大法,佛說的法都是真實不虛的宇宙人生的真實谛理,都是事情的本來面目,都是我們本師金口宣揚的,真實可信。所以我們所說信佛,就是說我們對佛說的宇宙人生的真實谛理深信不疑,心裏認可,愛樂隨順,如果叁世諸佛要不能發明、宣說宇宙人生的真實谛理,那麼我們憑什麼信佛呢?所以佛說了叁藏十二部教典,我們聽聞了佛的開示,使我們返迷爲悟,心開意解,心明眼亮,我們才能夠對宇宙人生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能夠按照事情的本來面目去認識事物,才能正確對待,才能夠得出正確的結果。

  昨天我跟大家說了,佛法是解脫法,是安心法;不是生死法,不是系縛法,不是逼迫法,所以佛所說的叁藏十二部教典是對我們法界衆生的最好安排,除此以外,佛沒有一字一句的另外安排,所以我們修學佛法不要到叁藏十二部教典之外去另找理論依據。佛說的法都是佛的心地法門,佛要把人生的意義道理全部說之,所以佛在經裏說"四依菩薩"。恐怕我們在迷的衆生錯亂地依據,一會依據這個,一會依據那個,所以佛說"四依菩薩"。依,就是依據、依靠的意思。我們修學佛法要依靠什麼呢?要依靠佛說的叁藏十二部教典,佛說的叁藏十二部教典都是我們成佛的道路,我們只有按照佛指引的道路去行持,去修行,最後才能夠從因地到果地,到達寶所,究竟成佛。所以佛在經裏說(四依菩薩的第一個,)要"依經不依人",我們發心皈依叁寶了,受戒了,要修行了,以什麼作爲我們修學的依據呢?就是要依靠佛說的叁藏十二部教典,作爲我們修學佛法乃至成佛的理論依據。也就是我們一念、一言、一行的指導思想。依經不依人,因爲經是佛金口宣揚的誠實之語,真實可信,是聖人設教,真實不虛,所以我們對佛說的叁藏十二部教典要通達明了,深信不疑,這樣我們就能方向明路子不錯,越走越寬廣,越走越光明,直至走出這個生死苦輪。所以依經不依人。

  我們的本師既然這樣教誡了,我們要深信佛語,除此之外,我們什麼也不依據。天魔鬼神,外道外仙,狐仙黃仙的一切言說都是凡夫的妄想發明,因爲它們正在生死,都是妄情、妄心用事,若是相信它們的,只能把我們引入歧途,招惹災難,導致苦輪。佛法是安心法,是解脫法,就是讓我們心裏無事。心裏無事,我們的無明妄想才能相應地歇下來。因爲這個心是生滅性、躁動性,這個心是怎麼生起來的呢?就是因爲衆生貪著這個世間,妄想執著這個世間,內之身心,外之世界,就是攀緣、妄想、執著這一切事物,建立種種虛妄心行,這個虛妄心行建立了,這一念心生起了,那麼這就是業相,罪業之相。在這一念心的力量作用下,我們就要說種種話,身體就要種種造作,身、口、意叁業熾燃而起,這就是業,也就是因。那麼業成就了,就得循業受報,所以就輪回生死。有生死就得有苦,就得受衆苦的逼迫,所以苦不堪言。惑業苦叁,妄心起了,就爲惑,迷惑之心;口去說,身去造,這就叫業;有業了就得循業受報,就得有生死之苦。惑業苦叁,如"惡刹聚",不相舍離。

  佛在《楞嚴經》裏說兩種根本,一個是生死的妄本,就是我們現前這個生滅心是,就是大家聽我說話的這個心,我跟大家說話的這個心。這個心就是我們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攀緣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生起的六種妄心就叫六識,這個生滅妄識就是生死的妄本,無邊的生死、罪業、痛苦就依據這一念心而得建立。所以我們修學佛法就是要降伏其心,就像《金剛經》所說的:"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就是要降伏這個生死妄本,減損它,最後使它徹底歇滅。所以這一念心是生死的體、苦的體、罪惡的體,只要這一念心生起來了,我們整個身心就燥動不安,身心不得安甯,那麼四大不調,地、水、火、風互相淩害,氣血不能周運,所以陷入病態。身心病苦是我們罪業最深重的時刻,此時此刻我們就不能夠提起正念,就會嗔恨、煩惱、危害,所以這個心可以這樣說:此心不可用,用即成禍害。我們無邊的生死、罪業和痛苦,乃至天災人禍,都是由它而得建立的,這個心要歇滅了,一切生死、罪業、痛苦雲消霧散,無所依據。所以我們就是爲了降伏妄心。所以要依經不依人。佛是這樣說的,我們就應當這樣正念觀察,發起我們的正思維,我們就應當隨順佛語,去降伏其心。

  怎樣才能降伏其心呢?我們本師在菩提樹下,得成無上覺道,第一句話就開示,告訴我們在迷衆生:"奇哉!奇哉!大地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這句話就是我們的本師告訴我們,不是說我今天成佛了,在菩提樹下得成無上覺道了,我才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大地衆生本自具有如來的智慧德相,如來的智慧德相就是佛在經裏說的,一切衆生皆有佛性,都具有本覺佛性,這個本覺佛性就是我們的本覺妙心,叁世諸佛所共證的本覺妙心。這個本覺妙心無始劫前就沒生,盡未來際也不滅,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是誰使令它這樣,也不是誰使令它不這樣。這個本覺妙心就是我們的本來佛,也就是我們的本來心,所以我們應當悟明,要識自本心,見自本性,悟明本具之心性。所以佛是本具的,不是經過修行以後才生成的。如果有生就得有滅,正因爲佛是本具的,所以無始劫前就沒生,盡未來際也不滅。就是因爲衆生不能悟明本具之心性,所以向外攝求,貪著這個世間,建立種種無明妄想,就是建立我們的生死妄想,無明妄想覆蓋、糾纏了我們的本覺佛性,使我們心地陰暗,無所明了,就釀成無邊的生死。

  另外,佛在《金剛經》裏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不但我們叁界六道的一切事物虛妄不實,不可得,無我我所,就是出世間的一切事物,四聖的一切法也不可得,我們也不可以攀緣、妄想、執著。佛在《金剛經》裏不說麼:"佛說叁十二相,即非叁十二相,是名叁十二相。"從我們修學佛法來說,佛法是解脫法,是安心法,叁世諸佛乘願來到世間設教,就是要使令我們衆生從貪著世間、妄想執著這一切事物上解脫下來,使我們身心安定,所以諸佛菩薩不會一會兒在我們耳邊說這個話,一會兒又說那個話;一會兒現這個相,一會兒又現那個相,使我們生心動念,說災說異,身心不得安定。因爲心生了就是苦,就是業,也就是生死。所以佛設教是讓我們降伏其心,佛法是解脫法,安心法嘛,諸佛菩薩怎麼一會兒給我們說這個,一會兒說那個,一會現這個相,一會現那個相,令我們身心不得安定呢,這是不可能的。

  因爲衆生對佛法不能悟明,就是不認識,不知道,所以用世間的生死感情去貪著,就是不愛世間愛出世間,知道世間的錢財名利這些生死惑亂不可得,所以貪著出世間。但是不愛世間愛出世間,愛是共同的,愛是生死的體,所以以愛舍愛,因爲愛出世間嘛,所以舍了世間的愛,但是愛是生死的體,所以種種攀緣,種種妄想執著。佛在《楞嚴經》裏是這樣說的,檢驗魔的標准--佛說,因爲修學佛法的人,禅定越深入,我們的心就越清淨,隨著心淨則國土淨。我們的本覺佛性就像一面明鏡似的,因爲被無明妄想遮蓋,所以愚癡暗昧,現在我們修學佛法,無明妄想能夠相應地得到降伏,所以我們的心也就清淨起來,那麼自然就能照了世、出世間的一切事物,我們在禅定中能看到街市全景,甚至能看到周圍的鄰居在做什麼,甚至能看到諸天的境界,就是我們的心能周遍法界,這本來是自然的,就是我們的心清淨了,能照了這一切事物,一切事物在我們心裏現了,這本來是自然的,但這一切事物並不是我們的本覺佛性,並不是我們的清淨心體,因爲衆生不知道這個道理,所以種種攀緣,種種妄想執著,所以著即成魔。對于在禅定中所見到的這一切境界,種種攀緣,種種妄想執著。因爲起了妄想,所以著即成魔。《楞嚴經》裏說:"天魔鬼神,飛精附人。"飛精就是派遣鬼神、外仙來附我們的體,主宰我們的身心,表達它們的意志,破壞我們的修行,使我們起惑造業,起種種妄心,造惡業,將來墮入叁途道,這是佛在《楞嚴經》裏說的。所以《楞嚴經》裏說五十種魔境,檢驗魔的標准就是:現則是魔,而非是佛,佛則不現。這是一個標准。凡是顯現種種虛妄之相的,你比如說外仙鬼神,在白天或夜晚在我們耳邊不停地言說,甚至讓我們頂仙看病,現種種虛妄之相來迷惑我們。現則是魔,而非是佛,佛則不現,這是檢驗魔的標准。因爲佛法是解脫法,是安心法,佛不會現種種相,說種種話,令我們生心動念,起惑造業。

  另外,末法時期,佛在經裏說,諸佛派諸大菩薩和諸大阿羅漢來住世,來弘揚教化。那麼諸大菩薩和諸大阿羅漢住在我們這個世間,助佛弘揚教化。諸大菩薩和諸大阿羅漢和我們世間人一樣,有的現比丘身,有的現居士身,有的現宰官身,有的現淫男淫女、小偷屠販身,反面人物也現,正面人物也現。但是諸大菩薩、諸大阿羅漢住世也有個標准:泄則不住,住則不泄。如果要…

《佛能不能跟衆生說話?我們衆生到底能不能看見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