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虽然我信佛多年,但是佛门的知识还是懂得很少,有些事情蒙蔽我们,有点不懂,所以我提的第一个疑问是:佛能不能跟众生说话?我们众生到底能不能看见佛?
师父:因为我们的本师乘愿来到世间设教,就是为了教化我们在迷的众生,使令我们返迷为悟,走出苦得乐的道路。昨天我跟大家说了,佛者觉义。不能错解佛义。觉,是指心上说的,指心觉悟净化说的,我们心觉悟净化起来了,能够净化了,就称为佛。佛是觉悟的人,不是神,也不是鬼,鬼神正在生死之道,所以佛不是鬼神,而是觉悟的人,所以我们不要错解佛义。佛不是指形相说的,是指心觉悟净化说的,心觉悟净化了就称为佛,如果要是指形相说的,天魔鬼神具足五神通,也能变现佛的三十二相,来说种种法要,但是他的心是迷惑的,是浊恶染污的,所以我们不能说它是佛。
那么,我们的本师乘愿来到世间设教,说了经藏、律藏、论藏三藏十二部大法,佛说的法都是真实不虚的宇宙人生的真实谛理,都是事情的本来面目,都是我们本师金口宣扬的,真实可信。所以我们所说信佛,就是说我们对佛说的宇宙人生的真实谛理深信不疑,心里认可,爱乐随顺,如果三世诸佛要不能发明、宣说宇宙人生的真实谛理,那么我们凭什么信佛呢?所以佛说了三藏十二部教典,我们听闻了佛的开示,使我们返迷为悟,心开意解,心明眼亮,我们才能够对宇宙人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够按照事情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才能正确对待,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果。
昨天我跟大家说了,佛法是解脱法,是安心法;不是生死法,不是系缚法,不是逼迫法,所以佛所说的三藏十二部教典是对我们法界众生的最好安排,除此以外,佛没有一字一句的另外安排,所以我们修学佛法不要到三藏十二部教典之外去另找理论依据。佛说的法都是佛的心地法门,佛要把人生的意义道理全部说之,所以佛在经里说"四依菩萨"。恐怕我们在迷的众生错乱地依据,一会依据这个,一会依据那个,所以佛说"四依菩萨"。依,就是依据、依靠的意思。我们修学佛法要依靠什么呢?要依靠佛说的三藏十二部教典,佛说的三藏十二部教典都是我们成佛的道路,我们只有按照佛指引的道路去行持,去修行,最后才能够从因地到果地,到达宝所,究竟成佛。所以佛在经里说(四依菩萨的第一个,)要"依经不依人",我们发心皈依三宝了,受戒了,要修行了,以什么作为我们修学的依据呢?就是要依靠佛说的三藏十二部教典,作为我们修学佛法乃至成佛的理论依据。也就是我们一念、一言、一行的指导思想。依经不依人,因为经是佛金口宣扬的诚实之语,真实可信,是圣人设教,真实不虚,所以我们对佛说的三藏十二部教典要通达明了,深信不疑,这样我们就能方向明路子不错,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光明,直至走出这个生死苦轮。所以依经不依人。
我们的本师既然这样教诫了,我们要深信佛语,除此之外,我们什么也不依据。天魔鬼神,外道外仙,狐仙黄仙的一切言说都是凡夫的妄想发明,因为它们正在生死,都是妄情、妄心用事,若是相信它们的,只能把我们引入歧途,招惹灾难,导致苦轮。佛法是安心法,是解脱法,就是让我们心里无事。心里无事,我们的无明妄想才能相应地歇下来。因为这个心是生灭性、躁动性,这个心是怎么生起来的呢?就是因为众生贪著这个世间,妄想执着这个世间,内之身心,外之世界,就是攀缘、妄想、执着这一切事物,建立种种虚妄心行,这个虚妄心行建立了,这一念心生起了,那么这就是业相,罪业之相。在这一念心的力量作用下,我们就要说种种话,身体就要种种造作,身、口、意三业炽燃而起,这就是业,也就是因。那么业成就了,就得循业受报,所以就轮回生死。有生死就得有苦,就得受众苦的逼迫,所以苦不堪言。惑业苦三,妄心起了,就为惑,迷惑之心;口去说,身去造,这就叫业;有业了就得循业受报,就得有生死之苦。惑业苦三,如"恶刹聚",不相舍离。
佛在《楞严经》里说两种根本,一个是生死的妄本,就是我们现前这个生灭心是,就是大家听我说话的这个心,我跟大家说话的这个心。这个心就是我们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攀缘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生起的六种妄心就叫六识,这个生灭妄识就是生死的妄本,无边的生死、罪业、痛苦就依据这一念心而得建立。所以我们修学佛法就是要降伏其心,就像《金刚经》所说的:"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就是要降伏这个生死妄本,减损它,最后使它彻底歇灭。所以这一念心是生死的体、苦的体、罪恶的体,只要这一念心生起来了,我们整个身心就燥动不安,身心不得安宁,那么四大不调,地、水、火、风互相凌害,气血不能周运,所以陷入病态。身心病苦是我们罪业最深重的时刻,此时此刻我们就不能够提起正念,就会嗔恨、烦恼、危害,所以这个心可以这样说:此心不可用,用即成祸害。我们无边的生死、罪业和痛苦,乃至天灾人祸,都是由它而得建立的,这个心要歇灭了,一切生死、罪业、痛苦云消雾散,无所依据。所以我们就是为了降伏妄心。所以要依经不依人。佛是这样说的,我们就应当这样正念观察,发起我们的正思维,我们就应当随顺佛语,去降伏其心。
怎样才能降伏其心呢?我们本师在菩提树下,得成无上觉道,第一句话就开示,告诉我们在迷众生:"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这句话就是我们的本师告诉我们,不是说我今天成佛了,在菩提树下得成无上觉道了,我才具有如来智慧德相,大地众生本自具有如来的智慧德相,如来的智慧德相就是佛在经里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具有本觉佛性,这个本觉佛性就是我们的本觉妙心,三世诸佛所共证的本觉妙心。这个本觉妙心无始劫前就没生,尽未来际也不灭,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是谁使令它这样,也不是谁使令它不这样。这个本觉妙心就是我们的本来佛,也就是我们的本来心,所以我们应当悟明,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悟明本具之心性。所以佛是本具的,不是经过修行以后才生成的。如果有生就得有灭,正因为佛是本具的,所以无始劫前就没生,尽未来际也不灭。就是因为众生不能悟明本具之心性,所以向外摄求,贪著这个世间,建立种种无明妄想,就是建立我们的生死妄想,无明妄想覆盖、纠缠了我们的本觉佛性,使我们心地阴暗,无所明了,就酿成无边的生死。
另外,佛在《金刚经》里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不但我们三界六道的一切事物虚妄不实,不可得,无我我所,就是出世间的一切事物,四圣的一切法也不可得,我们也不可以攀缘、妄想、执着。佛在《金刚经》里不说么:"佛说三十二相,即非三十二相,是名三十二相。"从我们修学佛法来说,佛法是解脱法,是安心法,三世诸佛乘愿来到世间设教,就是要使令我们众生从贪著世间、妄想执着这一切事物上解脱下来,使我们身心安定,所以诸佛菩萨不会一会儿在我们耳边说这个话,一会儿又说那个话;一会儿现这个相,一会儿又现那个相,使我们生心动念,说灾说异,身心不得安定。因为心生了就是苦,就是业,也就是生死。所以佛设教是让我们降伏其心,佛法是解脱法,安心法嘛,诸佛菩萨怎么一会儿给我们说这个,一会儿说那个,一会现这个相,一会现那个相,令我们身心不得安定呢,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众生对佛法不能悟明,就是不认识,不知道,所以用世间的生死感情去贪著,就是不爱世间爱出世间,知道世间的钱财名利这些生死惑乱不可得,所以贪著出世间。但是不爱世间爱出世间,爱是共同的,爱是生死的体,所以以爱舍爱,因为爱出世间嘛,所以舍了世间的爱,但是爱是生死的体,所以种种攀缘,种种妄想执着。佛在《楞严经》里是这样说的,检验魔的标准--佛说,因为修学佛法的人,禅定越深入,我们的心就越清净,随着心净则国土净。我们的本觉佛性就像一面明镜似的,因为被无明妄想遮盖,所以愚痴暗昧,现在我们修学佛法,无明妄想能够相应地得到降伏,所以我们的心也就清净起来,那么自然就能照了世、出世间的一切事物,我们在禅定中能看到街市全景,甚至能看到周围的邻居在做什么,甚至能看到诸天的境界,就是我们的心能周遍法界,这本来是自然的,就是我们的心清净了,能照了这一切事物,一切事物在我们心里现了,这本来是自然的,但这一切事物并不是我们的本觉佛性,并不是我们的清净心体,因为众生不知道这个道理,所以种种攀缘,种种妄想执着,所以着即成魔。对于在禅定中所见到的这一切境界,种种攀缘,种种妄想执着。因为起了妄想,所以着即成魔。《楞严经》里说:"天魔鬼神,飞精附人。"飞精就是派遣鬼神、外仙来附我们的体,主宰我们的身心,表达它们的意志,破坏我们的修行,使我们起惑造业,起种种妄心,造恶业,将来堕入三途道,这是佛在《楞严经》里说的。所以《楞严经》里说五十种魔境,检验魔的标准就是:现则是魔,而非是佛,佛则不现。这是一个标准。凡是显现种种虚妄之相的,你比如说外仙鬼神,在白天或夜晚在我们耳边不停地言说,甚至让我们顶仙看病,现种种虚妄之相来迷惑我们。现则是魔,而非是佛,佛则不现,这是检验魔的标准。因为佛法是解脱法,是安心法,佛不会现种种相,说种种话,令我们生心动念,起惑造业。
另外,末法时期,佛在经里说,诸佛派诸大菩萨和诸大阿罗汉来住世,来弘扬教化。那么诸大菩萨和诸大阿罗汉住在我们这个世间,助佛弘扬教化。诸大菩萨和诸大阿罗汉和我们世间人一样,有的现比丘身,有的现居士身,有的现宰官身,有的现淫男淫女、小偷屠贩身,反面人物也现,正面人物也现。但是诸大菩萨、诸大阿罗汉住世也有个标准:泄则不住,住则不泄。如果要…
《佛能不能跟众生说话?我们众生到底能不能看见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