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在當代▪P3

  ..續本文上一頁想到不管社會怎麼進步,苦難的人始終是占的比重很大。要想每一個人都能過上幸福圓滿的生活,那始終是人類追求的一個最高的目標,這個目標有沒有可能實現呢。看到有許多的發達國家,全世界許多人都向往那些發達國家,發達國家還有沒有受苦受難的人呢,有的是。我們在座的可能有很多人都到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去過,像美國、英國、法國、德國這些國家,老牌的這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受苦受難的人一樣有很多很多。即使是那些有錢的人,依舊不能說他有錢就沒有痛苦,有飯吃就沒有痛苦,房子住得大大的就沒有痛苦,不是。痛苦具有普遍性,痛苦不分貧富貴賤。也有人說,錢越多的人越痛苦,地位越高的人越痛苦。咱們隨便說說而已,官做得越大的人越不自由,我們平民老百姓,吃了晚飯可以到處轉一轉,哪個地方涼快,就可以到哪個地方去乘涼,那些地位很高的人都不敢離開他那個住所,那應該說他心裏也還覺得不是滋味。爲什麼呢?這個人生的真正意義啊,被他種種外在的東西限製住了,扭曲了。所以這個社會要真正地安甯,那就是像古人所說的要夜不閉戶,道不拾遺,那才是一種真正安靜的社會、安甯的社會。我們社會是在發展,是在進步,但是看起來房子有多高,這種防範的措施就有多高,窗子要做上護窗,門要做上保險門,不管你多高的房子,保險門不能沒有,那就說人類,人啊,總是生活在一種恐懼當中。有恐懼,有恐怖,就有煩惱。要遠離顛倒夢想,遠離一切恐怖,才能是無憂無慮、清涼自在的涅槃境界。所以人生有痛苦,社會有缺陷,那就是一切創造人生解脫,文明進步的這些思想學說也好,宗教派別也好,它們的任務沒有完成,它們還有很廣泛、很廣大的空間和市場。

  馬克思主義曾經預言,人類只有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人類才真正的自由了,人類才真正的可以自己當家作主,不需要上帝了,不需要宗教了。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看,人類走過的路程,人類走過的曆程,從考古學家的意見來看,已經有一百萬年以上,人類未來還有多少的路程,因爲不管算命先生有多麼高明,人類的未來他算不准。人類的未來靠什麼來決定我們要走的前途和方向呢,那就是要靠一切先進的文明、先進的思想、智慧的文明、智慧的思想來決定人類未來的命運和前途。人類是不是還有一百萬年的命運,還是有一千萬年的命運,如果說我們整個世界不反省,整個世界還像這個二十世紀最後這五十年左右的和平環境的這樣的一種開發的方式來說,人類的未來,最後它不是說有什麼天災人禍,而是人類自己把自己致于死地了。我們國家現在提出來科學發展觀,這個就是因應我們過去有一段時間的發展,沒有遵循科學發展的規律,所以造成資源的浪費、國土的破壞。資源的浪費、國土的破壞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我們國家或者說我們這個地球總有一天沒有水喝,沒有糧食吃,甚至連空氣都不行了。現在我們一切的問題都是圍繞著人的衣食住行,在想種種的措施,想種種的辦法,能夠讓我們這個地球繼續地沿著它應該正常運行的軌道來運行。如果說人類都不能夠珍惜這個地球,有科學家提出來,地球不能再生,人類要無限製地來破壞這個地球,那麼我們未來的歲月會是非常非常的不幸。

  佛教希望我們能夠以十善治國,要每個人都知道,來節製自己的欲望,來維護人與自然的一種良好的友善的關系。佛教將我們人叫做正報,是我們每一個人多生多劫的因緣果報正式所取得的這樣的一個身體、生命現象。這個生命現象,它不是孤立的,它還要有它所依托的環境,所依托的環境是什麼呢,就是山河大地、宇宙空間,這個佛教叫做依報。佛教有一句話特別特別的重要,說依正二者,依報和正報,也就是我們人的個體生命同這個山河大地、宇宙空間,它不是兩個東西,它是一個東西,叫“依正不二”。佛教喊了兩千多年了,希望我們永遠保持這個國土的清淨、莊嚴。在有些國家它做到了,一些很小的國家,比如說像有一個完全以佛教作爲國教的一個島國——斯裏蘭卡,它是以佛教的五戒十善治國。有許多的外國人就說,你們這個國家應該要開發,你們有很多的資源,這不開發很可惜。斯裏蘭卡的人說,我們現在生活得非常好,很安定,很自在,這個人與自然的關系非常和諧,爲什麼要開發呢。你們那些地方開發得很好,沒有大自然了,沒有森林了,沒有淨水了,你們都還到我們這裏來旅遊,爲什麼到我們這裏來旅遊呢,因爲我們這裏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的。這是我五年前到斯裏蘭卡去,斯裏蘭卡的人跟我講這個話。五年前我們已經感覺到我們國家的這種開發過量,感覺到,但沒有今天感覺得這麼迫切,很可怕啊!再過二十幾年,把河裏的水喝幹了,把山上的樹吃光了,把石頭都吃光了,地底下吃空了,怎麼辦?很可怕!這就是因爲我們這種超標准的消費、超標准的需求使得這個國家資源過度的提前把它消耗掉了。我想我們子孫後代還吃什麼,河裏沒有水了,地下沒有水了,山上沒有樹了,地下沒有煤炭、沒有石油了,怎麼辦呢?這個日子怎麼過?現在的人如果說有一天,大家汽車都不要動了,汽車都放到車庫裏不准開出來,這一天這個日子就沒法過了。所以人類這個抵禦自然的力量削弱了,生活的能力削弱了,過分地倚賴工具這種習慣已經不可改變,所以說我們一定要體會佛教的所謂莊嚴國土、莊嚴國度,利樂有情,依正不二,這樣的一些理念來好好地體會我們人類過了這個二十一世紀的一百年,二十二世紀是一個什麼樣的環境。我想那些幹枯了的河流不會再有流水,而且現在保有一點點水的河流,馬上就會幹枯。過去曾經說過無論如何不會讓黃河的水斷流,現在已經成爲現實,黃河的水到了枯水季節就會斷流,這是多麼恐怖的事情。水資源總是有限的,南水北調的問題只能是解決一點點應急的小問題而已,大問題還是解決不了。解決大問題就靠我們這個心了,佛教講一切唯心造,一切唯心造,心要追求過分的消費、過分的享受,是這個心的作用,如果說我們每個人都能反省,想到明天,想到後天,想到十年,想到二十年,想到一百年,想到自己的兒子,想到自己的孫子,想到自己第幾代、第幾代的人以後,可能我們會好一點,會把這個貪欲的心,憎恨的心,愚癡的心慢慢改變過來,成爲一種智慧的心、慈悲的心。所以佛教在今天的弘揚有空間,在明天的弘揚,我覺得更有空間。因爲人生有苦難,這個苦難不是說僅僅靠一種優良的社會製度就能夠解決的了,還要靠許多有智慧的理念、先進的理念、先進的文明來輔助這種先進的社會製度,才能夠真正挽回、挽救我們的人心。禅在當代的弘揚,在今後的弘揚,不能離開現實人生的苦難。禅要用它的超越的智慧,用它洞察人生的理念,來爲我們提供一種深層的選擇、生活的理念、前進的一種動力,我想禅在當代的弘揚和一切先進文化的弘揚具有同等的重要,而且它還能夠起到其它的先進文明所無法代替的作用。我今天就講到這裏。

  

  ①出自梁啓超論涅槃的境界

  ②錢穆先生:《六祖壇經》大義,收入錢氏著《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卷四),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頁131-132

  

  

  

《禅在當代》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