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個世界是怎樣形成的?《聖經》上的話是不是真理?當你看了這叁個問題,一定認爲我幼稚好笑,連上帝造萬物的思想都沒有弄清楚。吳先生,你說是不是?但是我研究上帝造人的原理,根據《舊約.創世記》第二章說:「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裏,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第七節)真是這樣簡單嗎?吳先生,你如對于生理學稍微有些知識,應當不能忘掉人身上還有血液和熱量,難道當初的上帝,自有他的一套化學原則,是否如今失傳了?那麼我們倒希望萬能的上帝再來一次示範哩!吳先生自己替自家捧場說:「科學家大多是基督教徒、天主教徒。」(六頁)但是生物學算不算科學?又有幾個生物學家,曾經聽信《聖經》的話,說人是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的?請你舉出一個名字來,我不像你說的,出一千元新臺幣,等你領賞,但你不要使我過分失望,行嗎?吳恩溥,我越看閣下的高論,越覺得替你難受,你說:「歐美是基督教國家……想要學科學,還得跑到『基督教國家』的歐美學。」粗眼看來,似乎你是說對了,但是請你讀一讀西洋史,當你尚未開始讀之先,我倒可以告訴你一些的,請你留神:
科學的萌芽,是由于英人羅哲培根(Roger Bacon)提倡了實驗方法,以求真理,而不是上帝造人的原質給了科學家的啓示。同時義人哥白尼(Copernicus)提倡地球繞太陽運行之說,又義人伽利略(Galileo)于公元一六一○年以他所發明的望遠鏡聞名于世,而對太陽行星有了更多的發現,後來又有英人法蘭西培根(Francis Bacon)主張新哲學采用歸納法。由此可見科學的發明,並不等待《新約》、《舊約》的溫故而知新了。在這裏,吳恩溥可能又要插嘴辯護,因爲哥白尼就是一個天主教的神父,但是我也要問:哥白尼的天靜地動學說,不與《聖經》抵觸嗎?同時伽利略的發明公開以後,基督教會爲什麼要把他關起來,並且迫使一個六十九歲的老伽利略,在獄中昧了良心宣誓說:「以太陽爲宇宙中心的說法是邪說。」才讓這位一代偉人又在世上多活了九年,其實站在教會的立場,像伽利略這種聳人聽聞的學說,是該燒死他的。吳先生,我想你一定是個因噎廢食的人物,爲了曆史指出了你們的錯誤,你就壓根兒憎惡曆史了。可是我還要摘錄伽利略的兩句名言:「科學除自身外,不依賴任何權威」、「一切推論必須從觀察和實驗中得來」。吳先生:尊見以爲如何?你是不是懷疑我在捏造證據?要不要我摘錄他的原文?
其實你們基督教才不要科學哩!《舊約.創世記》第一章,敘述上帝造萬物的程序,簡直幼稚到可以笑痛所有人類的肚皮。「神稱光爲晝,稱暗爲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第五節)「神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做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並要發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這樣成了。于是神造了兩個大光,大的管晝、小的管夜,又造衆星……有晚上,有早晨,是第四日。」(第十四至十六、十九節)請問聰明的讀者:在日月星辰尚未出現之前,竟會先有晝夜之分嗎?我真不知道吳恩溥先生對這問題,應該做何解答?
《聖經》不但不科學,甚至反科學,而且還是一部最沒有理智的書籍呢!如〈馬可福音〉第十一章,有這樣一段記載:「耶稣餓了,遠遠的看見一棵無花果樹,樹上有葉子,就往那裏去,或者在樹上可以找著什麼;到了樹下,竟找不著什麼,不過有葉子,因爲不是收無花果的時候;耶稣就對樹說:從今以後永沒有人吃你的果子。」(十二至十四節)請問這是什麼話?耶稣不承認自己的無知,反去咒詛無花果樹,真是豈有此理!同時我也懷疑一個能以五餅兩魚吃飽數千人的耶稣,竟不能哄出一只無花果樹的果子或什麼來。
從這裏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基督教因爲沒有理智,所以也沒有科學。亞理斯多德(Aristotle)認爲所有特殊的科學,都可說是「部分的哲學」(Partial Philosophy)。尼采(Nietzsche)又說:「一個哲學家……須是一個懷疑者,又是一個獨斷者。」從這兩位哲學家的言論中,便可知道科學是淵源于哲學,而哲學又是一門不怕懷疑的學問。我們再看《新約》、《舊約》是不是這樣的呢?不,絕對不,它不許人家懷疑和考證的,即使它的理論再荒誕再無稽,也不許可人家說上一個不字,〈啓示錄〉第二十二章中,有著這樣可怕的預言:「我向一切聽見這書上預言的做見證,若有人在這預言上加添什麼,神必將寫在這書上的災禍加在他身上,這書上的預言,若有人刪去什麼,神必從這書上所寫的生命樹和聖城,刪去他的分。」(第十八、十九節)這無異是一種恫嚇和威脅了。像這樣專製的思想之中,會萌芽出科學思想來,恐怕鬼也不敢相信的罷!
說到這裏,吳先生也許還要問我:「基督教既然不科學,科學爲什麼又是萌芽和盛行于基督教國家的西方呢?」這我可以答複你的,要知道形成歐美文化的因素,除了猶太人的基督教,應該還有希臘(Greece)羅馬(Rome)的兩大文明。基督教卻又是這兩大文明的摧殘者,如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因爲說了他有他自己的神,竟以一個七十高齡的老學者,還被判爲死刑;其次如十七世紀的哲學家斯賓諾莎(Baruch Spinoza),他本來是學神學的,後來因爲露出了自由的哲學思想,便于公元一六五六年,被猶太教會驅逐出境。但是這位大哲學家的思想,後來竟又影響了歌德的思想,黑格爾也說:「要做哲學家,須先做一個斯賓諾莎的讀者」呢!可見他在西洋哲學史上,應該占有多大的地位了。
依照通常的說法,《聖經》是被認爲有神聖來曆二十七種經書之一。可是基督教徒除了自己的《新約》、《舊約》,對于其它的典籍,卻一概加以否定,基督徒最愛說「曆史沒有《聖經》可靠」這句話了。比如一般查經家總喜歡說,摩西的年代遠在公元以前四、五千年的論調,但是曆史的記載,僅只一千五百年,由于這種緣故,基督徒便不得不否認曆史了。實際上,基督徒的誇大,除了顯出好笑,又有什麼好處?誰都知道,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中,並沒有以色列的字樣呀!如說公元前四、五千年,以色列就已有了起草《舊約》的文字(相傳《舊約》記載始于摩西),誰敢相信。無怪乎十八世紀,由狄德羅(Diderot)和達朗拜(D, Alembert)編輯的《百科全書》(Encyclopedia)幹脆就把《聖經》否定了。美國百科全書也是一樣。
當身爲基督徒的吳恩溥先生看到這裏,應該有點感想罷!爲什麼科學家、哲學家、曆史家,都要跟基督教作對呢?
吳先生,現在你可以答複我了,《聖經》是不是真理?真理爲什麼禁不起時代的考驗?或者你會說《聖經》是一部了不起的書籍,其中真理之所在,尚待數萬年以後,宇宙再經過上帝重新創造之時,才能兌現?
吳先生,你可知道佛經中有「叁千大千世界」的宇宙觀嗎?近代的天文學告訴我們,星球之衆,的確如此。我們再查查曆史,耶稣出生到現在,不過一千九百多年,釋迦牟尼到現在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爲什麼耶稣就忘了說出這種境界?致使你們這班信徒面對現實,受人家的冤枉氣,是不是耶稣死非其時?死得太早,所以沒有說到這一部門,那麼吳先生,你們最愛說耶稣死而複活的神話,硬是真的,不妨請出那位複活以後的耶稣,再來一次補述。
「連根被拔起,四腳朝天。」(前言二頁)吳先生,我不想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因爲看在你俱人形的情分上,不忍侮辱你,但我講到這裏,你也應該將這兩句話,提前收回了。
七、沒有道理的道理
吳恩溥的思想和言論,矛盾極了,他想排斥佛教,他說:
「佛教在中國已淪爲一個迷信的宗教。」(四叁頁)「世人不但公認基督教爲宗教,而且越看佛教越不象樣。」(一四頁)
「佛教除非能帶領人認識上帝,尋找上帝,否則……她的前途只有日加『退步,衰落。』而已!」(四叁頁)但他卻又恭維佛教的教理:
「說佛經中若幹理論是正確的,是智信的,有科學思想的,那還可以。」(五頁)
「佛陀經過多年的勤苦修持,修學菩薩道,說他對人生事理有極深的參究,極透徹的認識就可。」(四叁頁)
可是吳恩溥出爾反爾,他又認爲:
「佛教爲什麼日趨退步衰落呢?照我的觀察,第一,因爲她不是人生的宗教,與社會遠離。」(四叁頁)
「《封神榜》是一部神怪小說,裏面若幹武器,已從幻想成爲事實,這究竟不足爲奇。」(六頁)
吳先生,我真佩服你的雄辯,一張嘴,兩層皮,什麼話都給你一個人說盡了。現在我倒想跟你將這幾段話,再做進一步的討論呢!我先問你,你對這篇駁文的著手撰寫,是不是出于自動的,還是職業性的、不得已的?如果你說是被動,我就不再向下寫了,因爲你的處境就值得我們同情。可惜你沒有在篇首或篇尾注上一筆,所以令人難以捉摸,尤其你在駁文中的語氣之盛,簡直可以吞牛。然而吳先生,你對佛教所站的角度,何以如此的不穩?借用閣下自己的話,就是「閃爍其詞」了。
要是你不承認,那麼請你睡在夜裏仔細揣摩揣摩,「迷信的宗教」、「越看越不象樣的佛教」、「前途只有日加退步衰落而已」的佛教,何必要你給她按上:「若幹理論是正確的,是智信的,有科學思想的」呢?又何必承認佛教「對人生事理有極深的參究,極透徹的認識」呢?同時吳先生既已首肯佛教是智信的、正確的、科學的,何必又要拿神怪小說《封神榜》來比說佛教的科學思想?難道吳先生以爲《封神榜》也是智信的嗎?請問吳先生,你可知道,研究佛教的學者,如康有爲、梁啓超、胡適之等學者,是不是跟看《封神榜》的販夫走卒,抱著同樣的趣味與願望?吳先生,我實在不忍心說你「自掘墳墓」,這是你在前言中…
《比較宗教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