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比較宗教學▪P38

  ..續本文上一頁如果說上帝是母體,耶稣是子體的道理可以成立,問題又來了,因爲耶稣道成了肉身(聖靈),住在信徒的中間,信徒也就等于是耶稣的代表,耶稣雖只一個,耶稣的信徒卻有千萬。上帝既以耶稣爲兒子,也就應該承認所有的基督信徒,都是上帝的兒子。這裏既稱耶稣爲獨生子,豈不等于否定了所有主的信徒?因此,「獨生子」叁個字,又將叁位一體的原則推翻了。

  現在請吳恩溥先生注意,同時也請我的讀者做見證:基督教的「叁位一體」,推翻了上帝的權威思想,權威的「獨生子」,又否定了「叁位一體」。這就是基督教所說的「真理」。像這種矛盾百出的東西,要說它是真理,能說不是白日見鬼!

  一二、基督教算不算宗教?

  我想以吳恩溥先生爲基督徒的代表,來商討一下宗教非宗教問題,希望吳先生打起精神看下去。

  吳先生說:煮雲和尚對于「宗教」問題,更是「妙語如珠」,令人歎爲觀止。他說:「世間的宗教,大家公認的有四種:1.佛教,2.天主教,3.基督教,4.回教。」(一二頁)吳先生又說:「照這樣說,不但基督教、天主教、回教算不得宗教,就是儒教、道教……都算不得宗教。」(一叁頁)

  很顯然的,從這兩段文字中看來,煮雲法師首先即將基督教列爲宗教,繼而又在宗教之中否定了基督教,無怪乎身爲基督徒的吳先生,要罵人家「神經出毛病」了。事實勝于雄辯,讓我們靜下心來看看,究竟是, 那一個出了毛病。

  儒家對宗與教的解釋很恰當,謂「開宗明義」,謂「修道之謂教」,簡潔明朗,痛快已極。

  合起來說,宗教,乃是有所宗而必有所教的意思。如果某一個單位團體或組織,只有所宗而沒有所教,那只能稱之爲同祖,卻不能稱爲宗教。像中國的廣東人,他們的宗族觀念特別深,不同的兩家宗姓,每因細微小故,常會引起械鬥的流血事件;但他們只是同祖,同祭一個宗姓的祖先,卻不能因了同一個祖先而有特殊的文化思想拿來教人。「修道之謂教」應該怎麼講?這句話出自《中庸》的篇首,它上面還有兩句「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根據總統對這叁句話的解釋是這樣的:天命就是宇宙自然推演的生命,論其本體,就是天性天理,也就是自然運行的道理,論其迹象,則是一切動植飛潛繁衍無窮的生命;率是順的意思,率性就是順天應性,所謂道,就不外順應著人人本身之天性而已;能修明這一個本乎天性之道,或是指正不合乎道理的事物,使它合乎道理,這就是所謂教。

  宗與教的解釋,到此爲止,且看看基督教,是否尚能合乎宗教的標准。

  基督徒宗于一神的上帝,上帝開宗而說信者得救,宗字勉強成立。上帝教人信他者必得永生,多少尚有一些訓誨的意味,所以教字裏面,基督仍能帶到一只角。但是教字的內容應該在于修道,道是順應天性推演出來的天命,天命又是宇宙間自然運行的常理,凡爲自然界的常理,必定是順應著人人本身的天性,這種天性又必然是合乎道理的,合乎道理的事物,便是真理。說到這裏,問題便來了,請問基督教的教義是不是真理?上帝造人的人生觀與偏窄的世界觀,是反科學的,上帝居天國而獨霸宇宙的權威觀念,是反民主的,權威思想與叁位一體又是自相矛盾的。像這種反科學、反民主,矛盾百出的基督教義,是不是合乎自然,循乎常理呢?不自然、不合理的東西,怎麼可以稱它是道,又怎麼可以用來教化人類?

  再說那位被基督教所宗的上帝,是權威的,權威不能成立,上帝也就變成了子虛,所以也就沒有什麼好宗的了。

  由于如此的分析,便知道煮雲法師所說基督不是宗教,並非無理了。至于吳先生說:「照這樣說,……就是儒教、道教……都算不得宗教。」(一叁頁)這幾句話的確讓你說准了,但是這不能代表你的博學,相反地只是說明了你對中國思想的陌生。中國本身根本就沒有宗教,因爲宗教必定有創教的教主,創教教主的教理,教主所說教理的自然性與合理性。儒家思想雖由孔子引發,但是孔子自己說,他是「述而不作」,所以孔子並不就是儒家思想的創始人,他是引述堯舜而憲彰文武,因此孔子不能稱爲教主,只能尊爲聖人,儒家之不能稱爲儒教,沒有一個創教的教主,便是主要原因之一。至于道家,老子與莊子,他們的思想淵源,也是來自古人,比如以人生爲本位的觀念,就是中國傳統思想的特征,像儒家的希聖希賢,是人生的理想境界,道家的神仙觀念,也是美化了的理想人生。同時老莊二子,也沒有以宗教家的心腸去組織團體,四散傳布他們的教義。道教一詞是由張良的九世孫,漢末的張道陵建立,以方士術士的思想與組織,剽竊了老莊的片段而成。所以老莊只是道家非道教。至于張道陵請出李老君來當他們的教主,即使老子本人,恐怕也會覺得好玩呢!

  再看佛教,教主是釋迦牟尼,所創教理的重點是「緣起緣滅」,緣起緣滅的因緣論,乃是攻不破的真理,科學越進步,越能證明緣起緣滅是宇宙萬有的基本原理。所以佛教可以稱爲宗教。如果說基督也能稱爲宗教,那麼佛教就不是宗教而是超宗教的了。至于世人皆以基督列爲宗教,而且成了公認,那也是偶像問題,因爲幾千年來基督徒對內對外一向皆以宗教自命,所以人家也就跟著人雲亦雲了,好像中國人喜歡給自己的兒女取名爲「金山」、「銀根」、「珍珠」一樣,他們的兒女,雖不就是「金山」、「銀根」與「珍珠」,但是外人仍然以此呼之。事實上,也有少數的基督徒在否認他們的信仰是宗教哩!他們的理由是:宗教乃是形式的東西,而基督只講住在信徒裏面的那個聖靈,有了聖靈,便等于有了一切,因爲聖靈有權威,權威便是一切。所以基督徒不講道理也不談智慧,只是一味的盲從和徹底的迷信。至于基督算不算形式的東西,該請明眼的讀者去判斷,他們不講道理,不談智慧,更說不上以自己的力量去修身養性,他們只靠禮拜與禱告,祈求上帝的恩賜。像這樣的信仰,究竟是內在的工夫,還是外在的形式?其實宗教的條件,也不在于這兩點上區別。

  一叁、上帝造人與人造上帝

  筆者沒有拿佛教的津貼,但我站在中國人的立場與科學的觀點上,總覺得佛教的教理要比基督教高明得多,比如基督教講宇宙萬物,都是上帝造的,但是〈羅馬書〉第八章第九節說:「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這實在是個絕大的笑話,試問吳恩溥先生:上帝造的人,不屬于上帝,應該屬于誰呢?難道上帝是受雇于魔鬼,而替魔鬼造的嗎?那麼那個出賣了我們的上帝,還值得誰去信仰呢?實際上,基督徒將「人造上帝」說成了「上帝造人」,根本是個無稽的笑談,否則我們打開人類的曆史,爲什麼不將《舊約.創世記》的記載,加以引證或肯定呢?其實基督徒是不信曆史與考證的,就以耶稣出生的年代來說,曆史的考證,是在公元前四年,但是基督徒就不敢承認。

  再看佛教對宇宙萬物的生滅現象,怎樣解釋呢?佛經上說:「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它的意思是說假借各種原子元素或因素的聚集,而産生的任何事物,如以分析的態度去看它,實在並無任何事物的存在,因爲存在的事物,只是仰仗許多因素的聚集而産生的假相或假象。好像同爲一種晶體石粉所溶化的玻璃溶質,做了玻璃板,是玻璃板,做了玻璃杯,又是玻璃杯,若將玻璃磨成細粒,再加膠質塗在牛皮紙上,卻又變作砂紙了。可見同爲一種晶體石粉,因了各種不同的使用,便成了各樣不同的名稱。佛教講因緣,那個晶體石粉,可稱爲因,即是製造各種玻璃東西的因素,那個「使用」,就是緣分了。科學家的發明,認爲化學的元素,不外乎九十二種(參考《辭海》元素表)。這就是說,所有化學物質的形成,都是屬于九十二種元素的範圍,像H2O是水的分子式,H2SO4是硫酸的分子式,H2遇上了O便是水,H2遇上了SO4卻變成了硫酸了,這就是「因緣所生法」的最好說明。講到人的完成,也離不了因緣的範圍;人的肉體是物質的,物質的東西,當然也跟其它的東西一樣;但是物質的元素不能代表精神元素,人的精神雖附屬于物質的肉體,但是肉體並不就是精神,所以佛教對人生的解釋,講十二因緣:

  (一)無明──是指無始以來的煩惱。

  (二)行──是指依煩惱而作爲的善行或惡業。

  (叁)識──是指我人當時受胎的一個念頭。

  (四)名色──是指我人在胎中逐漸發育的胎兒。

  (五)六入──是指我人的五官再加上身體和意識的具足,而將要出胎時胎兒的胎位。

  (六)觸──是指我人剛出生以後初與外界接觸。

  (七)受──是指我人接觸了外界的事物,而有所感受的意思,如苦樂等等。

  (八)愛──是指我人對于所感受的東西,有所愛欲也。

  (九)取──由愛欲而進于求取也。

  (一○)有──即是因了愛欲的取求,便造成了現前的業因,于是有因必有果,也就有了未來的業果。

  (一一)生──依照現在業因(今生所下的善種或惡子),就要接受未來世的生(即是果報)。

  (一二)老死──我人生了以後,老死是必然的定律。

  從這十二因緣的敘述,不但說明了人是怎麼來的,且已說明了生死流轉的前後關系。也許那位不懂佛學的吳恩溥先生又要問我:「人生既然是生死流轉,輪回不已,那麼當地球完成以後的最初人類是從那裏流轉過來的呢?」這我可以告訴你,人的本性,並不是在有了地球以後才有,也不是到地球毀滅的那天終了;人的本性或真性,便是各自的佛性,佛經上稱爲「如來藏」,乃是無始無終的。現代的科學家推測,太空的其它星球上,可能有高過人類智慧以上的生物,那麼我們能說在地球未完成之先,就沒有其它的星球,或其它星球上的人類嗎?(當然,你們眼睛有了神網的基督徒是不會相信的)但這對于物種進化論並不違悖,佛教講一切衆生皆有佛性,盡管在原始人類以前的生物不是人類,但也推翻不了佛教的觀…

《比較宗教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