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念,因爲佛教講因緣果報,當地球上的人類尚未發現之前,應該接受人生果報的衆生,大可以不來地球上多走冤枉路。佛教的宇宙觀,特別廣大,世界的數字,除了地球,尚有無量無數的大小世界呀!
現在請讀者們評評曲直是非好了,基督教的「神造萬物」,佛教的「因緣假合」,到底那一種說法比較合理?
基督教愛講神,神有一切的權威,神是萬能,所以神也是宇宙萬物的主宰。這種說法究竟可靠不可靠,我們很可以討論一下。
在英文的神是God,這個字的意思和Deity相通,同爲神、神性、上帝、造物主的意思。至于有沒有這麼一個神的存在呢?這我要抄兩句《聖經》了:「就在你口中,在你心裏。」(〈申命記〉第叁十章第十四節)這是屬于原始人類,或人類原始意識中的一個觀念,人在萬不得已而瀕于絕望的時候,總覺得冥冥之中,有一個大能者操縱著自己的命運,同時希望這個不可知識的大能者,是有人性而超乎人性的,希望他會以仁慈的態度來憐憫自己或拯救自己,像這種仁慈、憐憫與拯救的想象,便是神性的幻想了。所以一個人的信仰神性的存在,並不就是真的有神,而是出自我人的心理作用。 國父將人類社會的演進,分爲神權、君權、民權叁個時期,神的觀念,便是産生于神權的思想。說到以色列的耶和華上帝,他的形成,和其它的神話並不兩樣。西方的神話共有二十七種,有希臘神話、羅馬神話、埃及神話,以及法國的神話等;不過除了猶太教的神話,都是相信多神的,像希臘的神話中,有大神宙斯、宙斯的兒子太陽神和音樂神阿波羅、宙斯的女兒勝利和文藝女神阿西娜、歌舞女神特普西可裏、結婚女神喜曼等。他們以爲任何一樣東西,都有專門的神祇在職掌著。但是猶太教自摩西開始,便將多神歸爲一神,以一神而統率一切的權威思想,由此可見,並非像〈出埃及記〉第叁章第十四節說:「神對摩西說:我是自有永有的。」而是自摩西開始才有的。
說到這裏,我們就不難解釋「人造上帝」的話了。不過我也並不否認,對于上帝的迷信,在某些人的精神方面,是有幫助的,因爲心理作用,在于心理學上,同樣講得過去。
一四、中國要不要基督?
「人民有信仰宗教之自由」,中華民國憲法上有明文規定,佛、基兩教的信徒,同爲中國國民,對于彼此的所宗與所信,誰也不能幹涉誰,我用「中國要不要基督」來作爲我和吳先生研討的論點,乃是站在中國人的本位上,向吳先生請教,請將基督教變成中國化,是不是可以辦到?因爲耶稣基督的時代,歐洲文化還很低落,民衆的知識水平,更不消說,所以耶稣傳道,都說權威,不說實理,只說霸道,不說王道;耶稣是對當時的猶太人說教,而不是對現代的中國人說教。致使基督教進入中國,與中國國情格格不入,引起了牧師教士們,要將中國固有文化徹底摧毀的危險思想。實際上只是當時的耶稣,沒有看到佛經,也沒有見到孔孟老莊的學說,而不是東方思想不能容納耶稣基督。由于東西方的交通阻絕,文化各不相通,所以耶稣的思想,繼承了西洋的傳統,耶稣對于人生境界與宇宙看法的褊狹,症結便在于此。
說到這裏,我們又不得不把東西方的思想關鍵找出來研究研究。
西洋思想中最特出的,便是神的觀念與戰鬥色彩,整個的民族性格與民族精神,都是外向的,講權威與神力的。神的觀念,本于希臘傳說的神話,一切小神都由大神宙斯(Zeus)生出,例如勝利與文藝之神阿西娜(Athene),便是從宙斯的頭中生出。自耶稣基督出來,便將多神歸爲一神(God),這在西洋思想史上的統一,基督不能不算是有點功勞。但是人類進化史的演變,乃始自神權社會,耶稣當時的猶太,神權的色彩仍很濃厚,所以耶稣說教,都是用權威的方法。由于神的觀念,便形成了西洋思想的傾于自然,因爲上帝不像中國老莊所說的神人與真人,是從人生本位到達神仙界。上帝高高在上,霸然宰製一切的思想,乃是在人生之外而不在人生之內。因此西洋人求真求理,都向人生之處的自然界中發展,所以自然科學之萌芽,也是始于西方。(我想煮雲法師所說佛教是科學的老祖宗,乃是指佛陀的境界合于科學而又超自然科學之上的意思,並不是說佛陀就是自然科學的從事者。)同時由于思想的外傾,人民便時時都想征服人家,想將人家的財貨掠爲己有,所以西洋的第一部史詩──荷馬的《伊利亞特》與《奧德賽》就是初有記錄的戰爭史。有人說,西方的戰鬥思想,源于《舊約.創世記》第四章,因爲亞當和夏娃生了該隱與埃布爾兩個兒子,該隱就把他的弟弟埃布爾殺了。這種說法能否成立,且不去管他,至于西方思想中的戰鬥意識,卻不能不說這也是有力的說明。從這些曆史的事迹看來,我們就不難明了,基督教之傳入中國,何以要從摧毀中國文化著手了。因爲他們不適于中國,所以要征服中國!
再看看耶稣的年代,相當于中國兩漢之間,去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距離,已經好幾百年,可是耶稣就不知道當時的中國思想,早已從神權中求了解脫,度過君權而走上了民權的路線,像孟子的:「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盡心〉下)何等民主。又說:「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爲者亦若是。」(〈滕文公〉上)他這種「人皆可以爲堯舜」的主張,很似佛教的「一切衆生皆有佛性」的平等觀。孟子主張仁政,所以說:「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梁惠王〉下),否則「民欲與之偕亡」。孔子主張禮教,所以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又說:「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爲政》)孔子不主張以嚴刑峻法治民,而用道德禮儀誘導。孟子乃力主民主與平等,所以儒家思想是王道,是仁道,而不像西洋的神道與霸道。聖經《舊約.出埃及記》中的法律,就是最好的說明,如吳恩溥先生認爲是代表基督孝道的幾段話,便是一例。「打父母的,必要把他治死。」(〈出埃及記〉第二十一章第十五節)
「咒罵父母的,必要把他治死。」(〈出埃及記〉第二十一章第十七節)
「主耶稣還斥責當時不孝的人:『神說當孝敬父母,又說咒罵父母的,必治死他。』」(〈馬太福音〉第十五章第四節)
以上叁段經文,均見于吳恩溥先生駁文二十八頁。這裏面充分地說明了神道與霸道的精神,耶稣唯恐人家不孝,便以神的權威來威脅他們;但是孝敬父母爲倫理問題,是內在問題,如果一味用暴力作爲鎮壓,實在只能叫人從,而不能叫人服從。這比起儒家思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倫理觀念,實在是不得要領。因爲父母與兒女之愛,本爲天性,天性便是人的本性,既是人的本性,何必又要麻煩上帝來多管閑事?然而耶稣就不懂這種道理,耶稣的中國信徒,更是胡裏胡塗。我想,要是耶稣生在中國,他絕不會這樣的。
以上講到中國的倫理觀念,是從我人內心發出來的,是由內向外的,其實這就是中國思想的特征。無論尋求什麼事理,都由人生本位著手,像《大學》的基本思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便是說明治國平天下,首先要從格物開始,格物的意思,是窮究萬物的性理,這種性理,該從人生本位上開始探討。說到這裏,我要附帶解答吳恩溥先生的一個問題,將吳先生的原文抄錄于後:「至唐宋祖師有『當時我沒有看見釋迦佛,不然的話,我一棒打殺他給狗子吃!』煮雲法師大贊他是何等口氣。基督教出了一個加略人猶大,我們稱他爲叛徒,因爲他出賣了恩師,但他還不敢打殺恩師給狗子吃。想不到佛教祖師卻有人恨生也太晚,不能及見佛陀,把他殺給狗子吃,說他何等口氣,何等狂妄則可,若以此證明佛教是何等自由、恁般自由,若用得著,蒼生亂矣!」
吳先生從這段話裏,更能證明你是一個道地道地的外國人了,你懂得中國思想嗎?你若不懂,又何必如此地鬥膽放肆,閉起眼睛瞎批評!告訴你,這就是佛教和中國思想的吻合處。中國思想,向人生本位求真理,不向上帝的口中討唾沫吃,佛教也是如此,佛教的依法不依人,便是不依佛陀而依佛法,佛陀已經說出來的佛法,固然是真理,佛陀還沒有說過的一切事物,一樣也有真理,所以佛經中常有「不可思議」與「不可說,不可說」的句子,因爲佛陀的境界,「唯佛與佛乃能知之」。至于叁藏十二部的佛典,只能引發我人潛在的佛性,不即等于佛的最高境界。這與中國思想,從人生本位中求真理,該是多麼相近。
說到吳先生所舉的那個例子,只怪吳先生不解佛理,不知中國,才會發出如此好笑的問題。要懂得「我一棒打死他給狗子吃」的真理,吳先生除了先去研究中國思想,同時還須看看佛教禅宗祖師們的語錄。現在我不妨提前把這個問題的所以然,告訴你好了。
「一棒打死他給狗子吃」這句話是唐朝時代的禅宗雲門祖師說的。因爲中國在魏晉以後,佛學非常盛行,一般讀書的學者,向往于佛法的博大精深,希望在祖師門下學得一點佛理,他們卻不知自己本身有佛性,反去祖師面前請問「西方來的佛法是什麼?」祖師爲要斷絕他們的所知障,否定知識論的偶像觀念,不得已而說出「將佛陀打死給狗子吃」的話來,以便打消他們向心外求佛的錯誤思想,叫他們向自己的心性中去尋求。這乃是說明了佛教「即心即佛」的真谛,並沒有謗佛罵佛的意思。說到中國一貫的傳統思想,我們不妨再找出個把例子:王陽明說:「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傳習錄》卷一)王陽明最初以爲「格物」是向心外格的,所以首先去格竹子的道理,格了好幾天,甚至格壞了身體格出了病,仍然沒有格出什麼名堂。後來他才突然開悟,曉得格物是應該從內心裏討求的,所以他才有上面的叁句話。這與佛教的「即心即佛」或「一切唯心造」,實在是差不多的。如今總統把王陽明的這一哲學,判斷爲心物合一論了,也就是叁民主義的…
《比較宗教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