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他的獨生子耶稣,向童貞女瑪利亞借了一條出生人間的道路(說起來,這種苦心太幼稚了,與中國人比較一下,實在太愚笨,不如像孫悟空,幹脆就是石頭縫內蹦出來的好,不僅徹底否認父母,且能更神秘化),所以耶稣是絕對否定瑪利亞的地位的。事實上,耶稣爲什麼要這樣說呢?第一,耶稣是私生子,爲了洗刷這一私生子的恥辱,他不得不去借用神話來提高自己的身價。第二,耶稣否定了人間的生身母親,說成是上帝的兒子,那麼他的地位就可以高于世人而使世人聽從他的權威領導了。
由此可見,耶稣是位獨裁主義者,爲了自己的地位,不惜否定他的母親,像這樣的人物,要說他是孝子,那麼世界上就不會再有不孝的兒子了。
(叁)中國人的孝道
孔子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爲政》)像耶稣問:「誰是我的母親?」稱母親爲「婦人」,對母親說:「我與你有什麼相幹!」語氣中還有絲毫敬重的成分嗎?既然不敬,他就是將自己的母親當作狗子和牛馬一樣看待了。
中國漢代的羅集人才,有一句格言:「求忠臣于孝子之門」且以「孝廉」並舉。可見中國人講孝,除了「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還有更大的意義。《孝經》上說:「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今日當以國家爲君),終于立身。」所以秦漢儒家,要以孝爲一切道德的根本了。我們從「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的叁句話中,可以明白除了父母尚有國家與個人。國家是代表全體同胞,個人是說明克己修身。
講到這裏,我又要給吳先生解答一個問題了。吳先生說:「煮雲和尚自你削發受戒,斷絕六親,遁迹空門以後,如果上有雙親的話,誰去敬養雙親?」(二四頁)從這一段文字裏面,告訴了我們,基督徒的心地,何等的不夠坦白!不說耶稣否定父母(基督徒說耶稣爲童女所生,木匠約瑟,當然不會被耶稣承認是父親的了),反指和尚六親不認,這算是什麼態度?
不過我可以站在第叁者的立場,給吳先生做一次義務解答好了。佛教講叁世因果與六道輪回,叁世是指過去世、未來世與現在世。又有過去叁世、未來叁世與現在叁世,這樣推演下去,叁世這個名詞,便代表了整個所有的時間與空間,也就說明了無始無終與無極無限的生命觀。吳先生問:「究竟這個輪回從何道開始?」其實這等于小孩子問我們:「圓圈圈的起頭在那裏?」同樣的天真,因爲六道既然稱爲輪回,那麼輪回,就是循環不絕的意思了。因爲佛教的宇宙觀中,地球僅是大千世界中的一個小世界而已,輪回的六道,卻是遍及所有大千世界的,所以當地球尚未形成之先,或者在地球毀滅以後,六道的因果,依舊不受限製。我知道吳先生問這句話的用意,他以爲佛教贊同生物進化論的科學理論,他就想以這句話來推倒人家,因爲進化論對于生物進化解釋,是由單細胞動物而演變到人類的。那麼六道的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應該是從畜生以下的生物開始向上演進,而不是輪回的流轉了。事實上,吳先生的手法確是不夠高明,他以爲人家的宇宙觀,也跟基督教一樣的褊狹哩!我在前面已經說過,地球上的生物尚未進化到人類階段的時候,那些必須獲得人生果報的衆生,很可以不來地球上訪問,他們可以去他方世界報到,同樣也在輪回的範圍之內。至于輪回的始末,六道之中,任何一道,都可能是起點,也可能是終點。假如人在人道中,做了應得畜生果報的惡事,人便直接墜入畜生道;人若有了天大的功德,便可死後進入天堂,享受天人的福報;人若能夠發菩薩心,修菩薩道,便可脫離輪回生死,直接由人道而超出六道之外,進入不生不死的菩薩境界。這種道理,實在非常淺顯,吳先生不懂,奈何!
至于「菩薩道」叁個字,我想加以解釋一下,《維摩經》說:「衆生之類,是菩薩佛土。」(《大正藏》一四.五叁八頁上)所以修菩薩道,就是入世救世的精神;換言之,服務社會人群,就是菩薩道的修行方法。
由于叁世因果與六道輪回的道理,我們便不難推知,自從無始以來,不知已經有過多少次的生死輪回,而在每一生死輪回之中,都有一父一母,那麼我們想想看,我們該有過多少父母了。問題至此,也就馬上解決,就是說,和尚出家,宗旨在于上求佛道,下化衆生,衆生之中,卻有著過去無量數的父母,爲救無量無數的父母,才去出家求道,道成以後,再爲累生的父母說法,使得父母超出叁界,脫離生死苦海,這種行爲實在是無上的孝道,比起墨子「視人之父若己父」又不知超過幾千百倍哩!
這與中國的「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非常相近,爲救無量數的父母,才出家學佛,學成後就爲父母說法,其中便有了克己修身的「終立于身」,與孝敬父母的「始事于親」;出家人弘揚佛法的對象是一切衆生,度一切衆生,乃是「中于事君」,乃是國家觀念的擴大。
最後我要反問一個問題:國家的青年國民,入營服役,是不是違反了孝養父母的原則?我想凡是本書所有的讀者,都會給我一個滿意的回答──「不是」。因爲當兵的目的,是在爲國家盡忠,爲民族盡孝,中華民族是我們的父母之邦,民族是家族的擴大,佛教呢,則是將現在的父母,推念到了叁世六道的父母,這種觀念,該是多麼偉大!
(四)究竟那個自由
吳先生在駁文中引了兩段《新約》: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翰福音〉第八章第叁十二節)見于駁文叁二頁。
「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你們就真自由了。」(〈約翰福音〉第八章第叁十六節)見于駁文叁二頁。
吳先生以爲這就是基督教講自由的證據了,其實,我們仔細想想:「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天父的兒子若叫你們自由」,到底屬于自由還是他由?「真理」,前面已經說過,基督的真理,即等于權威,權威就是基督的真理,那麼由于權威的力量,叫人家自由,不是成了他由?而以天父兒子的身分,給信徒自由,那就等于不自由。自由的意思,是由己而不是由他;基督教由于權威和由于天父兒子的自由,能算是自由,實在可笑!
中國人的自由思想,爲時很早,像孟夫子在兩千多年前,便敢說出「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的話來。如在中古時代的西方,誰敢說出「教民爲貴,君王次之,教皇爲輕」的話來,那就必死無疑了。
佛教之中,主張向我自己心中求解脫,求悟境,不仰人家送人情,所以佛教是徹底的由己,是絕對的自由。
(五)不是平等的平等
我再摘幾段吳先生的引錄:
《聖經》又說:「所以你們因信基督耶稣,都是上帝的兒子,並不分猶太人,希利尼人,自由的,爲奴的,或男或女,因爲你們在基督耶稣裏,都成爲一了!」(叁二頁)
「我是耶和華,在我以外並沒有別神,除了我以外,再沒有神。」(〈以賽亞書〉第四十五章第五節)──(一八頁)
「以色列啊!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申命記〉第六章第四節)──(一八頁)
這二段話中,分得非常明顯,就是說信徒與信徒之間是平等的,信徒與人類全體卻是不能平等的,信徒與上帝之間,更是階級性的,而且這種階級是屬于永遠性的,這該是多麼不合理呀!不過我還沒有忘記吳先生請問煮雲法師的話:「照煮雲和尚的說法,人不能做上帝,就是不自由,那麼全國人人都要做皇帝、做總統。」實際上,這種話不該由你們基督徒說的,皇帝的專製思想,固然跟上帝的權威觀念同樣要不得,但總統是民選的,人人都有競選的機會,要不然,請你去圖書館,借一部中華民國的憲法回來看看,第四章第四十五條,是不是印著:「中華民國國民年滿四十歲者,得被選爲總統、副總統。」請問吳先生:在你們基督教的教條上,是不是可以加進一條這樣的文字呢?「一切世人凡德高望重者得被選爲天國的候補上帝。」否則的話,你們就別再標榜平等兩個字了,免得人家說你們基督徒的思想封建。
一六、最後的審判
這篇文字到這裏,本當可以結束了的,但我沒有看到煮雲法師的原著《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這本書,很覺得遺憾,因此,便去拜訪了一次煮雲法師。我問煮雲法師:吳先生駁文的篇首,公開了煮雲法師一封致XX居士的信,信中既然說「有時間再寫一篇對付他」(前言二頁)爲什麼直到現在還不寫呢?他對我微微一笑,他說:「我不想說什麼了,所要說的,那封信裏已經有了。」他說:「他是對我個人的責罵,而未敢對佛教,我是對基督徒整個的教義和行爲批評,他不懂佛教,也只能在字裏行間,找說話的小毛病,我出此書是爲的國家民族,只要對國家人民佛教有利益,我的目的已達到,他罵我個人與旁人沒有關系。所以我也不想再寫什麼了,因爲吳恩溥那位先生,除了玩弄幾個粗淺的文字,毫無內容可言。至于我那封致某某居士的信,乃是他們基督徒冒充了佛教徒的名義,向我寫信騙去的,他們沒有得到我的同意,竟然替我公開發表,實在是一種卑劣的行爲,也是明確的犯法。但我還是感謝那位姓吳的先生;因爲經他這樣一來,有了我的信,也就省得我再去另文表白了。還有一件事,我要告訴你的,當吳先生那篇駁文出來以後,《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這本書,推銷的數量,倒反大大地增加了,叁版已經賣完,四版也在付印中了。以弘法衛國的觀點來說,吳先生實在是我的宣傳員呢。」
臨走,煮雲法師送了我一冊《佛教與基督教的比較》,回家細讀了兩遍以後,卻又引起了我的感觸,我奇怪爲文批駁的吳恩溥先生,爲什麼只是駁而不答,煮雲法師所提出的還有許多問題,駁文中既不辯護,也不解釋,我想這就是代表了基督徒的默認罷?可是這種態度,並不等于基督徒的涵養或坦白,吳先生的駁文告訴我們,基督徒非但自己不坦白,相反地,倒是專攻他人坦白處的能手。比如煮雲法師講…
《比較宗教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