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家派的四明知禮示寂,壽六十九歲。
1032 (宋明道元年)慈雲遵式入寂,壽七十歲。
1037 (宋景佑四年)惟淨等完成《景佑新修法寶目錄》。
1057 (遼清甯叁年)房山的四大部石刻經典完成。
1059 (遼清甯五年)遼之《契丹大藏經》刊行。
1061 (宋景佑六年)南山律會正派的允堪入寂,壽五十七歲。
1064 (宋治平元年)戒珠的《往生傳》完成。
1080 (宋元豐叁年頃)福州東禅院的沖真等,著手《大藏經》的刊行。
1112 (宋政和二年頃)福州開元寺的本悟等,企畫另一《大藏經》之出版。
1116 (宋政和六年)南山律資持派的靈芝元照入寂,壽六十九歲。
1119 (宋宣和元年)因爲宋徽宗信仰道教,故將佛菩薩及僧尼的名稱改定。
1132 (宋紹興二年)由王永從等施財,于湖州思溪圓覺禅院,刊行《大 藏經》。
1143 (宋紹興十叁年)法雲的《翻譯名義集》完成。
1162 (金大定二年)金之燕京,敕建大慶壽寺。
1189 (金大定二十六年)此時完成《金刻大藏經》。
1231 (宋紹定四年)平江府碛砂延聖禅院,著手《大藏經》之刊行。
1260 (元中統元年)元世祖召八思巴爲帝師。
1269 (宋鹹淳五年)大石志盤的《佛祖統紀》著成。
1270 (元至元七年)元朝建造護國仁王寺,保護喇嘛教。
1279 (元至元十六年)杭州白雲宗大普甯寺,著手出版《大藏經》。
1280 (元至元十七年)設置功德使司。
1291 (元至元二十八年)依據此年宣政院之記錄,全國有寺院四萬二千 叁百一十八所,僧尼二十一萬叁千一百四十八人。
1306 (元大德十年)慶吉祥等,製作《至元法寶勘同總錄》。
1331 (元至順二年)元朝于天下設置廣教總管府十六所。
1335 (元順帝至元元年)德輝重修《百丈清規》。
1341 (元至正元年)念常的《佛祖曆代通載》完成。
1354 (元至正十四年)覺岸的《釋氏稽古略》撰成。
1368 (明洪武元年)明朝于金陵的天界寺,置善世院,統管天下佛寺僧尼。
1372 (明洪武五年)明朝頒布周知冊于天下寺院。明之《南藏》,亦于 此時開始刊行。
1382 (明洪武十五年)改善世院爲僧錄司,齊備了中央以至地方的僧 官。分天下之佛教爲禅、講、教之叁宗;製定叁宗僧尼的服色。
1386 (明洪武十九年)對天下佛寺置砧基道人。
1418 (明永樂十六年)姚廣孝(道衍)謝世。
1440 (明正統五年)明之《北藏》雕印結束。
1567 (明隆慶元年)雲谷法會入寂。
1589 (明萬曆十七年)嘉興楞嚴寺的方冊本《大藏經》開始刊行。
1602 (明萬曆叁十年)屠龍的《佛法金湯錄》完成。
1603 (明萬曆叁十一年)紫柏真可寂,壽六十一歲。
1615 (明萬曆四十叁年)雲棲袾宏寂,壽八十一歲。
1617 (明萬曆四十五年)如惺的《大明高僧傳》完成。
1638 (明崇祯十一年)幻輪的《釋鑒稽古略續集》完成。
1655 (明永曆九年)蕅益智旭寂,世壽五十七歲。
1735 (清雍正十叁年)清之《龍藏》著手刊行,經四年而成。
1759 (清乾隆二十四年)滿蒙漢蕃四譯對照的《大藏全咒》完成。
1773 (清乾隆叁十八年)開始《大藏經》的滿洲語譯,經十八年而成。
1796 (清嘉慶元年)彭紹升居士往生,壽五十七歲。是年發生白蓮教之亂。
1841 (清道光二十一年)龔定庵居士往生。
1850 (清道光叁十年)洪秀全的太平天國之亂發生。
1911 (清宣統叁年)楊仁山居士往生,壽七十五歲。是年發生了辛亥革命。
1912 (民國元年)清朝滅亡,成立了中華民國。八指頭陀寂于北平。
1913 (民國二年)在北京組織中央佛教公會。
1920 (民國九年)南京創立支那內學院。《海潮音》雜志亦于是年創刊。
1922 (民國十一年)太虛創設武昌佛學院。
1924 (民國十叁年)太虛等組織中國佛教聯合會。是年在廬山召開世界佛教聯合會。
1928 (民國十七年)中國國民黨完成北伐。此年頒行寺廟登記條例十八條。
1929 (民國十八年)在上海召開中國佛教會第一次大會。
1930 (民國十九年)公布監督寺廟條例。
1934 (民國二十叁年)在上海發行每日刊的《佛教日報》。
1935 (民國二十四年)刊行《宋藏遺珍》。朱錦門等重修敦煌千佛洞。
1936 (民國二十五年)中國佛教會根據中國國民黨的指示改組。
1940 (民國二十九年)印光圓寂,享壽七十九歲。
1943 (民國叁十二年)發布寺廟興辦公益慈善事業實施辦法。歐陽漸于是年去世。
1946 (民國叁十五年)太虛寂于上海玉佛寺,享年五十八歲。
《中國佛教史概說 中國佛教史年表》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