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恩普紮上師傳講的《龍欽心髓 大圓滿普賢智慧界續》之前行(錄音整理版)
上師普巴紮西仁波切 傳授
今天,我們講一下《大圓滿普賢智慧界之續》,這是我在唐山時翻譯的。因爲對我們現在修持禅定者,這部法是相當重要的。爲什麼重要呢?從此以後凡是修持者時時刻刻都要向自己問個“爲什麼”,此“爲什麼”相當重要!修持者在修法過程中用“爲什麼”去反問自己一些理論問題,對修法有極大利益,通達理論就不用所言了。
《大圓滿普賢智慧界之續》主要講解的是:從原始基位中形成衆生的過程和從原始基位中成佛的過程,即一基現二道。在《大圓滿普賢智慧界之續》中,一基中如何顯現二道,講得相當詳細。
在沒有講解《普賢智慧界之續》前,先講解一下平常修法須要具備的條件:
在講什麼法時,都要講解一些共同外前行的修法。以前講法時也提醒過,爲什麼要修法?這對行者有極大利益。比如,在漢地,多數修者覺得,我修持顯宗之法,或作一些善事就可以了,何必還要修持打坐呢?等等,就出現一些疑問,象有些所言,他平常修一些念誦等,還需要去打坐嗎?那麼還需要打坐的原因是什麼呢?
先要知道,我們作爲一個相信佛教者,我們修法的目的和我們的理想是什麼呢?都知道要成佛!那到底佛在何處?這是相當相當重要的!!!因爲多數修者不知其中的道理,有些人在打坐一段時間後,覺得昏沈和掉舉越來越多,因此就不想打坐了。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念誦阿彌陀佛,說是可以依此成佛,何必還要天天打坐呢?按顯宗的說法,在西方有一極樂世界,是佛的真正刹土。具體所言,西方極樂世界是真的在西方有個物質性的地方嗎?比如,現在亞青寺和五明佛學院真是一個物質地處,若想去是可以去的。那麼,西方極樂世界是真的在西方有一個實實在在的國土嗎?不是的!那要是不是的,顯宗爲什麼還要講解西方極樂世界呢?要知道,顯宗所言的一切都內含密意,叫“方便法”。它是引導下品者進入上品,而講授的一個方便法門,真正的西方極樂世界還是在于“心的本體”之中!若要是在實實在在的外境上有個西方極樂世界的話,何必還要去修持呢?那麼就只能樹立科學越發達,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人越多,往生西方就不是樹立在修法中了(修法越好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就不必修持了。如果真是這樣,就會産生矛盾的現象了。
要知道,釋迦牟尼佛講述的八萬四千之法,要支分爲“密意”和“真言”。密意此中代替方便之意;真言是真實的含義。比如現在說:“我(上師)在亞青寺。”但是,你們都知道,我現在不在亞青寺(上師在此地講法)。爲什麼還要說我在亞青寺呢?因爲我早晚有一天會到亞青寺是肯定的。爲此方便而講解現在我已到亞青寺,此中具備密意,即我有此心念,最終可到亞青寺,這就叫密意,具有方便之意。真言是什麼呢?到了亞青寺就說到了亞青寺,在漢地時就說在漢地,心裏有一種想法就是想法。所以,這兩個含義要支分開。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說的一種密意。比如,亞青寺是一個真正佛的刹土,有十個人要到亞青寺去,十個人的根器不同,十個人的理想不同。有些一聽說亞青寺距離那麼遠,還在高原4000多米左右的地方,下品和中品者就覺得受不了,就不想去了。那麼,佛陀講授八萬四千法中,就樹立一個方便法,說是成都就是亞青寺。等到了成都時,離亞青寺更近了一些,其根器也必然有所增上,這才慢慢講解以上的亞青寺,這就叫有密意。對下品和中品者直接講授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心的本體”,對他們來說是很難接受的,覺得心的本體中有個西方極樂世界,何能證明?就産生出很多疑問。爲此,在下品者前講授西方有一個沒有一切煩惱的清淨的刹土,你想什麼就能得到什麼,這就是真正的佛果等等。在下品者面前講解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具有實質性的世界,這是以下品所言,此中具有密意。其實,真實的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心之本體”。
爲什麼說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心的本體呢?西方極樂世界也好,佛也好等等,這些都只不過是不同的名詞而已,其真正含義就是:就要從痛苦中得到解脫,而證得永不變化的幸福。這才是真正的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佛!佛只是個名詞,它的真實含義:就是要達到“認識”和“自在”,以及剛才所說的,從痛苦中得到解脫而證得一種永不變化的幸福。這就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因此,真正的西方極樂世界不在外境上!爲什麼呢?我們先看看,痛苦是怎麼呈現的!?如果一切痛苦都樹立在外境上,我們與外境已成爲二,我們怎麼還會有痛苦呢?比如,我在亞青寺有痛苦,離開亞青寺到了漢地,沒有亞青寺的外境了,痛苦就應不存在了。但是,並非如此!所以,痛苦並非樹立在外境之上。那麼,痛苦是否在身內呢?現以叁門分開講解:首先,單單在身體上不能樹立痛苦。要是痛苦樹立在身體上,人死了以後,也應樹立一種痛苦,但屍體之中是不能樹立痛苦的;語言中也不能樹立痛苦,若樹立痛苦的話,我面前的錄音機能發出聲音,都應具備痛苦的,但錄音機能感受痛苦是不可能的。可見,“心”才是一切痛苦之源!也就是說,不去調整心永遠調整不了痛苦。爲此,在出世間修持過程中要調整心、證到心之本體,才能得到永不變化的幸福。爲什麼呢?心一刹那一刹那都處于變化之中,比如,第一刹那中歡樂,但第二刹那中就會産生出痛苦。比如,今天上午你很快樂,但是,到了下午,如果受到打擊,當下成爲痛苦之境。也就是前面爲快樂,後面成爲痛苦。因此,心的規則是:時時刻刻都在變化之中。所以,“心”不是佛,也不是西方極樂世界!心不是西方極樂世界,那心是什麼呢?心是産生痛苦的來源,也是輪回的來源!必須調整心,才能證到西方極樂世界,才能成佛——心之本體。現在,我們知道,佛就是“認識”和“自在”,從心(痛苦)之中得到解脫而證悟心之本體,得到一種永不變化的幸福才是真正的佛。現在爲什麼要修持禅定,原因就在于此上。
心之本體中沒有思維改造,即一種清淨心。必需靜下心修持,才能得到一棵真正的清淨之心。所以,必須從現在就開始,在念誦以及平常修持善法過程中,配合著“修持靜心”去打坐,修持禅定的含義就在此上的,這是相當相當重要的!!!其他地方之修者有一些這樣的疑問:在顯密都修習一些念誦文等,何必天天去打坐呢?這是對真正佛教之教言不理解,而産生出的過失。
顯宗和密宗都是釋迦牟尼佛講授的教言,但在修法過程中,都有不同的層次的修持。八萬四千法要支分爲叁乘之見:小乘、大乘和密乘。顯宗就樹立在大乘之中。僅僅靠修顯宗法可以成佛嗎?當然可以。但是,究竟中還要經過密宗之禅定才能成佛。因爲此叁乘法是依叁種不同根器中而樹立。小乘在修法過程中要經過大乘和密乘才能成佛。大乘的弟子還是如此,必須經過密乘才能成佛。原因何在呢?密乘究竟中的含義就是要“證悟到智慧”。在講解西方極樂世界之中,不調整心,沒有證悟到智慧之前可以成佛,在任何經典中都沒有講授過。爲此,現在必須打坐的原因也在此上。這些道理都必須了解!若是不知道的話,修法中就會出現盲從,有人說念誦好,就去念誦,過幾天,有人說打坐好,又去打坐等等。這就是你對佛教的道理不了知而産生的過失。
我們平常修持中,相似按禅定方式修持,雖然沒有完全赤裸出本體之見,但少許與本體之見相似行持,就叫“根本調整根本”,在根本當中調整。依此之外的修持方式就叫“支分調整根本”。因爲“心之本體”才是真正的佛,故在本體中行持的一切法就叫根本調整根本;以其它的法來調整心的本體,就叫支分調整根本。比如,你要回家,按照直路走大約須幾分鍾就可到家,但繞個圈走的話,可能須幾個小時,從外地走繞個大圈,就可能需要十幾個小時,再繞到國外走的話,可能要幾個月……最終可以到家,但須要的時間就會很長。這就是說,按照本體當中調整的方式去行持,成佛的時間就要短一些;要是用支分方式去調整根本,成佛的時間就會更長一點。所以,以打坐配合著其它修持的方式去修持,成佛的時間就會短一些,因爲是在根本上調整。以支分的方式調整,並不是沒有因果的關系,有因果關系但成佛的時間就會更長一點。這就是“根本調整根本”和“支分調整根本”,它們的區分就在此上。
第二,在平常修持過程中,還要按照往昔所講的方式,觀想人生難得和壽命無常等共同外前行。不要把它當作次要的法,它是最主要的法。其它地方有些謠傳說:在了解正行見解之後,前行部分的修持一概不需要。還有一些修禅宗者對禅宗的含義又不太了解,只是按詞句方式樹立口禅,說前行修持的方式一概無利益,就把心安住在平靜狀況中,因爲心的本體中沒有修與無修,也沒有什麼善和惡等等,那要是一切都是平等的話,何必還要去修持呢?這些都是狂言!!!爲什麼呢?若要是從凡夫角度一切都是平等的話,釋迦牟尼佛何必還要講授八萬四千之法呢?要是按禅宗觀點,那從初祖達摩祖師直到現今,還要講述那麼多禅宗的經典,還有什麼利益呢?說是在衆生的角度,一切都在平等之中,這是不可能的!因此,任何修持者,前面必須具備前行的條件,是相當相當重要的!!!凡是具備意念當中,必定具備因果緣起之法,因果緣起必須要成立,而且不得不成立。打個比方說吧,前面放一碗飯和一個石頭,你會不會不吃飯而啃石頭!?如果你真是啃石頭,那時候,我覺得你就不樹立前面的法,或許可以吧。但是,還沒有達到此層次之前,還沒有完全證悟之前,因果緣起之法不要去誹謗,決定不能去誹謗!!!不要成爲佛陀的敗類哦!我們作爲一個修行者,如果修不出功德來,但也不要成爲整個佛教的敗類。什麼是佛教的敗類?就是不信任因果,說什…
《《龍欽心髓 大圓滿普賢智慧界續》之前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