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精要·耳悅前行引導文》之上師瑜伽

  講解者:上師普巴紮西活佛

  聞法者:比丘、比丘尼及男女居士各數名

  時 間:2002年5月29日下午

  地 點:四川省白玉縣昌臺區亞青寺上師普巴紮西仁波切房內

  頂禮大恩根本上師!(記錄者)

  願充滿虛空之際有情父母,脫離六趣痛苦及痛苦之因,捷徑證悟大覺果位,而發心講授此上師瑜伽。

  首先,我們在修法過程中,必須要得到上師的加持,才能依捷徑快速證悟到上師的密意功德,而要獲得上師的加持,最根本的就是修持上師瑜伽。

  “瑜伽”就是具德及清淨之義,這裏指祈禱並修持具德上師,而獲得清淨密意之見解。通過修持上師瑜伽,我們的信念會逐漸的生長,自然就能獲得上師的加持及密意中的一切功德,無勤而成就。因爲要證悟佛果,必須圓滿如經論中所說的叁種殊勝——在外境中具備兩種,在自心中具備一種。若能圓滿具足,就稱爲“殊勝”。

  第一、傳承的加持圓滿。

  清淨的傳承才具有加持力。因此,我們應當觀察所依止的上師及法的傳承曆史,是否有中斷:如傳承上師與弟子之間是否已破根本誓言等等。這是相當重要的!對于那些沒有傳承,以及來曆不明、半途出現的一些法,大家一定要慎重觀察。

  亞青寺是蓮花生大士與移喜措嘉佛母授記的“亞青邬金禅修聖處”,此處具有龍欽派與龍薩派兩種傳承。從法身普賢王如來到蓮花生大士,是這兩種傳承的共同祖師,之後,曆經藏地諸祖師,一直以清淨的方式遞傳至今。其中,由龍欽繞降(無垢光尊者)開創的傳承,稱爲龍欽派;由蓮師意之化身,大伏藏師龍薩娘波開創的傳承,稱爲龍薩派,皆被大恩上師妙音龍多加參尊者(喇嘛阿秋)完美無缺的繼承。尤其很多大成就者都認定:喇嘛阿秋爲無垢光尊者和龍薩娘波的化身。所以我們的傳承非常清淨,亦極具加持力。尤其是喇嘛阿秋的上師昌根阿瑞(仁珍汪修)仁波切給喇嘛阿秋授記:龍薩派是極其清淨的傳承,對衆生有很大的利益,你以後攝受具備根器的弟子時,一定要把龍薩派無間斷地傳下去。現時我們所講授的《金剛精要 耳悅前行引導文》不共同前行中的上師瑜伽,正是甯瑪巴龍薩派的傳承,它的加持是圓滿的,此爲第一種殊勝。

  第二、上師的功德圓滿。

  依諸多經論所言,具德上師應當具有見道以上的功德。

  此見道指證悟初地,已圓滿對上師的信心與對衆生的慈悲心等功德。並且,登地菩薩已斷絕墮落(輪回)與煩惱(輪回之因),已經具備救度輪回中的衆生的能力。此義如無垢光尊者所言:“證悟(任)何時(候亦)無有變化相,彼若證得具有諸功德:自心恒具無常出離心,呈現無有偏袒之誠信,大慈大悲等顯諸功德。”我們的根本上師喇嘛阿秋已即生證悟普賢王如來之密意,且已成就最極稀有之虹光身,如同大悲觀世音怙主,“上與十方諸佛同一慈力,下與六道衆生同一悲仰”,即生顯現無量無邊的利生事業,度化盡虛空際之如母有情。因此,上師的功德是圓滿的,加持也自然是圓滿的,此爲第二種殊勝。

  第叁、自己的信心圓滿。

  外境中,傳承和上師的加持雖然圓滿,但要納入自相續,必須要具備信念。

  “信爲道源功德母”。往昔的一切諸佛菩薩、印藏兩地各宗各派的祖師、漢地曆代的高僧大德,如禅宗二祖之于達摩祖師,不都是因圓滿的信心而獲得加持與證悟的嗎?可是有的人不去培養自己內在的信心,僅僅把一切放到外境上,以爲上師給自己摸個頂、按個手印、念幾句咒語、給一點加持品,就是真正的加持了。上師的這些方便诠示當然有加持,但是否對你有很大的利益,主要還是取決于你是否有圓滿的信心。如果弟子是上品根器,對上師的信心極強,不要說摸頂,弟子僅僅見到上師,就能開悟證道,如那諾巴谒見谛洛巴,以及慧能大師初聞五祖尊名即生信心,這樣的勝例也是有的,但太少了。尤其在末法時代,衆生信念薄弱而煩惱沈重,這樣的利根者如同白天的星星,實在少之又少。所以,我們應當勤修上師瑜伽,不斷地培養和生長自己的信心。達到一定的時候,信心自然會圓滿,成爲第叁種殊勝。

  往昔善星比丘對釋迦牟尼佛生起邪見,做了誹謗,結果墮入地獄之中。業報現前時,他無法承受地獄的痛苦,方知佛語不虛,于是一心祈禱釋迦牟尼佛:他現在真正知道佛陀講授的才是正法,所以他願意修持正法,以解除痛苦,祈請佛陀賜予加持。于是釋迦牟尼佛現前,對善星比丘說:我給你講授皈依的修法,至于是否依教奉行,還得看你自己。

  從中我們看到,即使佛陀本人也無法象把石頭扔到樓上一樣,將善星比丘遷轉到清淨刹土之中,而是以講法的方式使弟子精進修持獲得加持。所以,上師給弟子講經說法,就是上師在賜予真正的加持,弟子能否納入自相續生起功德,就靠弟子對上師的信心以及修法中的精進。這種加持可以分爲上中下叁品。並不是說上師的加持力有強弱,而是弟子的信心和精進有強弱,才呈現叁品的區別。弟子要是具有上品的信心和精進,他就能夠獲得上師上品的加持;要是信心和精進爲中品、下品的話,所得到的加持也就爲中品、下品。要是沒有信心,又不去精進修法,那麼永遠也得不到加持。上師的加持猶如漁鈎,弟子的信心猶如魚口,這兩種因緣不和合的話,漁鈎在大海裏放上一萬年,也無法釣上一條魚。弟子若能以信心獲取上師的加持,就如魚口咬上了漁鈎,一刹那就能被釣起來脫離無邊輪回深海。

  不知道這種含義的人,天天東奔西跑,這邊受個灌頂,那邊求個傳承,到處朝拜,總是不能安定身心,認真聞思修習上師傳授的法。如果像猴子掰包谷一樣的依止上師,信心會生長嗎?長年累月把時間花在路途上,精進會具足嗎?

  藏族人有句俗話:“狗到處跑肯定會挨石頭,人到處跑肯定會遇麻煩。”

  昨天來了一個居士,對我講他在藏地的“流浪記”。我覺得這樣一個漢族居士,千裏迢迢來到藏地,人生地不熟的,實在不容易,誰能說他對佛法沒有信心呢?但另一方面,他又不知道怎樣保護和增長自己的信心,不能善加利用。這讓我想起我在漢地期間,也遇到過許多佛教愛好者,有的對密宗很感興趣,想了解,但是找不到合適的善知識;有的對密法具有信心,也想修持,卻又不知道怎樣入門。在末法時代裏,人心龐雜,物欲橫流,而漢地還有這麼多善根深厚的叁寶弟子,真是值得贊歎。可是有些虔誠的佛教弟子沒有遇到明師指點,未能踏上實修之道,不知道怎樣運用自己的信心去求取解脫,以至于空過此生,未來依舊流轉輪回,這又實在令人感到惋惜和悲憫。好比一個人擁有一輛汽車,本來可以幹一番事業,但卻沒有開車的技術,只好用牛和馬來拉著車走。我們如果通曉了上師瑜伽,就可以極快地圓滿自己的信心以及一切功德,如同掌握了駕駛技術,就可以開著汽車飛跑。

  因此,我就對他說:你要是對于佛法真正有信心,想在今生獲得解脫的話,何必這樣到處周遊呢?往昔的一切佛菩薩沒有哪個是跑破了鞋子而成就的,而是坐破了墊子才成就的。釋迦牟尼六年住山洞,也是以安住于禅修爲根本。以前我對漢族弟子也說過:漢地也並不是完全沒有善知識,只是由于環境的染汙,證悟者稀少。你們發心到藏地求法很好。然而已經知道如何修法之後,再長期居留藏地,我不一定會贊歎。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你依據諸大聖教言,作爲一個修行者,最主要最根本的就是安定下身心,一心修法。

  有人說:藏地有殊勝的聖地,到聖地修法可以得到加持。加持的含義上面已經講過,姑且不論。諸佛菩薩的加持難道不是周遍法界嗎?我想諸佛菩薩不可能只加持藏地,不加持漢地吧。所以最關鍵的還是信心。藏地有蓮花生大士以及許多大成就者居住過的聖地,而漢地也有很殊勝的聖地,例如,峨嵋山是普賢菩薩的聖地,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聖地等等。漢傳佛教曆史悠久,各地有許多名山古刹,都是高僧大德曾經居住過的地方,按說也是具備加持力的聖地。所以,掌握了修法的方式,尤其是具足出離心與信心以後,在任何地方修持都是一樣的。

  從上我們主要講了爲什麼要修上師瑜伽,其中介紹了圓滿叁種殊勝,以及何爲上師的加持,如何獲得加持等等。

  以下我們主要講如何選擇和依止具德上師。

  首先,我們要知道修持密法的根本爲上師,如龍薩娘波尊者在《金剛精要 耳悅前行引導文》中說:“上師身爲僧、語爲法、意爲佛,具足外叁寶;總集加持之根本、賜勝成就之來源、一切事業之主尊,爲內叁根本;(具備)密意不動之法身、無遮顯相之報身、事業無勤之化身,爲密叁身。上師爲九至寶之本體,故應起信念也。”面對如此殊勝的上師,弟子若做少許損害乃至令師不悅,都會成熟沈痛的果報;弟子若做少許的供奉乃至令師歡喜,都將圓滿福慧二種資糧,最終獲得解脫。因此,上師乃害利之重要對境。

  在依止上師以前,我們先要謹慎地觀察和選擇。

  爲什麼要謹慎地觀察上師和選擇上師呢?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在喇嘛仁波切的教言《甘露妙音》中說得很清楚:“濁世魔王及邪魔,融入騙子師相心,欺騙諸衆愚癡者,彼是邪魔惡知識。不觀導師而依止,則如弟子飲劇毒。”如是所言,此教證特別爲我們指出濁世之中有許多“騙子師”、“惡知識”。如果不幸依止了這些“邪魔”,“則如弟子飲劇毒”。有的惡知識特別善于僞裝成善知識,說自己是某某如來、某某菩薩的化身……這些大家一般都能識別,因爲哪有自己說自己是佛菩薩的善知識呢?

  現在有很多虔誠的叁寶弟子,出于對法王如意寶和喇嘛阿秋等高僧大德的信心,專程到雪域藏地朝拜、供養。回到漢地後,宣揚他們的功德,介紹五明佛學院和亞青寺等等。有的還利用先進的傳播媒體,把這些內容放在互聯網上,這是非常好的。可是我們也看到了一些不負責任、令人費解的“簡介”,不知道到底是在宣揚善知識的功德,還是在宣揚他自己的…

《《金剛精要·耳悅前行引導文》之上師瑜伽》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