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精要·耳悅前行引導文》之上師瑜伽▪P2

  ..續本文上一頁名聲?本來像法王如意寶和喇嘛仁波切這樣的聖者,無論從哪方面觀察,都堪稱真正的善知識,猶如金子,即使放在地上,光色也會普照天空。

  談到網絡,有的居士把我的照片也放在網上,可是缺乏介紹性的資料,就一再催促我寫。我說這實在沒有必要。因爲我在藏地以及漢地講法時,只是作爲一個翻譯者而已,自己從來沒有以上師的身份給他人講法。我們的根本上師就是喇嘛阿秋,我用翻譯的方式,在喇嘛仁波切和信衆之間起個聯結的作用,但真正的上師還是喇嘛仁波切。雖然上師及諸大成就者認定我爲活佛轉世,上師大恩攝受我十四、五年來,一直不斷的賜予教誨和加持,還予以贊揚和授記,但是我深深明白,上師的功德如同大海一般深廣,我所得到的僅僅是一滴水而已,所以我現在具不具備做上師的資格,我自己清楚。像我這樣的凡夫,寫什麼簡介呢?世上的普通人誰都可以給自己寫個簡介放到網上,但這有什麼利益呢?如果你們真實有這種發心,最好把喇嘛仁波切和法王如意寶的法像照片放到網上,尤其把兩位聖者導師關于共同乘法的一些教言,比如對業力因果、善惡取舍的開示等等放到網上,讓更多的人了解佛法。但我認爲密乘當中的一些不共教言不宜放在網上,以免造成泄露密法的過失。這樣如法的把一些資料放在網上的話,功德無量。爲什麼呢?因爲兩位尊者是真正的佛,美名傳遍全世界,很多人都想多了解他們的功德。即使難以按照他們的教言去修持佛法,只要或見或聞,臨時生起一刹那的信心,也已經種下了成佛的種子,終將獲得解脫。此義如無垢光尊者所言:“此諸怙主殊勝上師,若誰見聞憶觸,亦撒播解脫之種子,摧倒輪回之故,即諸佛事業一同,引導解脫道故,具殊勝之緣。”(《大圓滿心性休息

  叁處叁善引導文菩提善道》)。因此,在末法時代裏,龍蛇混雜,我們應該仔細地辨別。這是要觀察和選擇上師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壽命無常。如果我們的壽命是永恒的,臨時找錯了上師,未來還可以慢慢再找,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我們這個寶貴的十八種珍寶人身(八閑暇十圓滿之人身),隨時可能臨終。一旦失去後,何時再擁有?在昨天講授“暇滿難得”中,說得很清楚,極難再有第二次機會。今天的暇滿之身,是往昔無數世、無量劫中行持善法的果實,因此極其稀有,應當善加利用。

  正因爲人身難得、生命無常,我們才應選擇一個傳承清淨的具德上師,作爲永恒的依怙。世間人選擇伴侶時,尚且很慎重,因爲關系到一生的幸福。修行人選擇上師時,更應當慎之又慎,因爲關系到未來生生世世的幸福。前面已經講過,我們要依靠上師的加持獲得證悟。如果上師是善知識,則能用不同的法調整我們的自相續,引入解脫道;如果上師是惡知識,則會把我們牽引到叁惡道。“一失人身,萬劫不複”,誰願意承受這樣的痛苦呢?

  在這裏爲什麼給你們反複講前行呢?因爲我覺得對于初行者(還未具備了知、覺受、證悟之曆程者)而言,前行是基礎,沒有必要一開始就傳授正行。行者以後的修法,是在正道,還是在偏道、邪道之中,主要取決于行者的前行基礎。如同建房子時,地基打得越好,上面修的房子就越穩當。否則,恐怕會出故障,甚至垮掉。你們在漢地可能也聽到、見到過,有的人開始時對佛法很有信心,自己還是修行人,可是越到後來信心越弱,有的甚至已經談不上修行了,還對佛法産生誹謗。這就是基礎不紮實而出現的過失。

  所以,在長期的修法過程中,若能堅持觀修人身難得、壽命無常,我們對上師叁寶的信心,對修法的精進,時時刻刻都會具足。因此,我們就容易獲得上師的加持,究竟還能圓滿五道十地的一切功德。好比春天播下的種子,你要是不再管它,種子可能會幹枯至死;你要是勤于澆水施肥,種子不久就會開花結果。

  現在,我們解釋一下“上師”這個名詞。

  上師總括分爲六種,如法王如意寶在《大圓滿直指心性注疏》中雲:“總師引師誓言灌頂師,酬忏師與令解心續師,以及竅決傳承諸上師。”

  一、總師。

  也就是一般上師。凡是對自己說法,使自己獲得微少利益者爲一般上師。但未使自己獲得出世利益者不叫上師,因未能使自相續獲益。調整自己叁門之煩惱而講授對治法者才叫上師。違背普通人和違背一般上師,比較起來後者的過失更大。

  二、引師。

  賜予皈依戒等,將自己從無道與邪道引入正道法門者,爲引導上師。

  叁、誓言灌頂師。

  即賜予灌頂者。灌頂是當下所傳之法,誓言是此後所修之法。

  四、酬忏師。

  做忏悔、酬補之境者爲酬忏上師。如果你犯了戒,到某上師面前作忏悔,不僅靠你自己之力,而且此上師也幫助你忏悔清淨,成爲你忏悔時所依止的對境,所以叫酬忏上師。

  五、令解心續師。

  講授續部之法者,即是令解心續之上師。心續指上師講授的極密續部諸法,即使所講爲顯宗諸法,也包括在續部含義之中。

  六、竅決傳承上師。

  賜予甚深竅決者,如以“無上竅決法”,“成熟口訣法”方式傳法者,稱爲竅決傳承上師。

  “上師瑜伽”這個名詞裏面的“上師”,是指已經給自己賜予灌頂、講解續部或傳授竅決的上師,稱爲自己的叁恩上師,也叫根本上師。

  我們怎樣觀察和選擇善知識作爲所依止的叁恩上師呢?

  簡而言之,就是觀察這位善知識是否具有清淨的傳承,是否具備登地菩薩以上的功德。若不具備這兩個條件,就沒有救度輪回衆生的能力。

  詳而言之,這位善知識必須具足聞思修的智慧。也就是說,他依止他的上師聽聞過顯密諸法,並通過思考通達法義,已納入自相續。修持深奧的生起及圓滿次第,並獲得自在的禅定。以五道十地而言,自在的禅定是指見道以上的功德。

  現在有些人僅僅在口頭上說:把心安住在清明的見解當中,或者是明明了了的狀況之中,或者說一切妄念都是自心所現等等。但這些都可以通過文字而稍許了解。即使一個不相信佛教的人。看一些佛教理論後,只要把這幾句背下來,他就會稍許講解智慧當中的含義,但他就是善知識嗎?所以,能否講解“明空不二”一個名詞,並不能作爲判斷他是否善知識的標准,要從不同的方面去觀察,去尋找善知識,這是相當重要的。

  善知識應當圓滿具足內外一切功德,如無垢光尊者所說:“證悟何時無有變化相,彼若證得具有諸功德:自心恒具無常出離心,呈現無有偏袒之誠信,大慈大悲等顯諸功德。”因此,在“內”的功德當中,最根本的就是“無有偏袒之誠信”和“大慈大悲”。

  “偏袒”指什麼?就是指私心我執、贊自毀他。比如在宣揚贊美自己的宗派和導師時,隨便誹謗其他的宗派、诋毀其他的導師等等。

  “無有偏袒之誠信”指什麼?就是指見道以上所具備的大平等信念。什麼叫大平等信念?就是對自己的上師以及自他宗派的一切導師以及一切衆生,都具有不可思議的信念,這才是具德善知識的標准,也就是前面所講的圓滿的信心。如大恩根本上師喇嘛阿秋每到一處聖地時,就撿一顆普普通通的小石頭,放到自己的嘎吾盒(盛裝加持品的藏式金屬小盒)裏,天天戴在身上。有人問爲什麼,喇嘛仁波切說,即使是一個小石頭,它也具備一切諸佛菩薩的壇城。又如往昔噶妥寺的司德仁波切,看到狗的時候,他也給狗頂禮。因爲在他的眼裏,一切顯現都是清淨刹土。安住于大平等信念中的善知識,已經斷絕了偏袒之念,不會一面對甲産生信心,一面對乙産生誹謗,如同太陽的光芒普照大地,無有偏袒私心。

  觀察善知識“內”的功德時,還要看他對衆生的慈悲心如何。

  如果他已證悟見道以上的見解,自然會呈現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樣的善知識真實堪爲衆生的上師。需要注意的是,慈悲心之根本具足在內心裏,而不是僅僅流于表面。舉個例子,在漢地人們都覺得放生是一件好事情;只要是樂于放生的喇嘛,人們都願意相信他是一位具有慈悲心的善知識。于是出現了很多人到漢地去放生。一方面看來,通過放生畢竟挽救了很多生命,確實很好;另一方面,放生者的發心如何呢?如果僅僅是爲了個人的名利以及其它的欲望,那就如《毗奈耶經》所說:“利養及名聞,愚人所愛樂,能壞衆善法,如劍斫人頭。”在前行“業之因果”中也講得很清楚,善惡的界限與輕重,主要取決于發心,而不是外表。所以在依止上師之前,先要做好深入細致的觀察。

  “外”的功德指什麼呢?最主要的就是守持戒律,釋迦牟尼佛示現涅槃前,阿難等弟子問佛涅槃後,衆弟子依止誰爲導師?佛說以戒爲師,如《佛遺教經》等所雲。如今在濁世中,一位善知識必須守持戒律,才能自利利他,自度度人。佛在教言裏,反複贊歎並勸請弟子守持的就是別解脫戒。

  上面講了選擇上師,下面講依止具德上師。

  當我們通過仔細的觀察,選擇了一位善知識作爲自己的上師後,應當生希有想,生歡喜心,懇切發願,如法依止上師。如全知無垢光尊者《叁處叁善引導文菩提善道》中所言:“世上昙花難生出,如是諸佛亦難出,化身殊勝善知識,亦難出生于世間。”“此諸殊勝善知識,廣大密意如虛空,光明等持如日月,無量智慧如大海,猛厲大悲如瀑流,意性堅固如山王,無垢清淨如蓮花,爲衆平等如父母,自成功德如寶藏,引導世間如善逝。勝士一分之功德,極爲希有難衡量。”“吾今見師且依止,當生歡喜並發願,一切生生世世中,依止真實善知識,願其恒以大悲攝,願吾速得上師位。”“願諸信衆一切生,依止上師令歡喜,慈悲攝受祈加持。”

  因一切佛經、續部、論典從未宣說過不依止上師而能成佛,故蓮花生大士曰:“上師至要汝應知,千劫佛陀難比擬。皆因千劫一切佛,悉皆示現隨師相。將來亦無任何佛,不曾追隨親教師。”

  至于依止上師的方式,我們按照龍薩前行,從身、語、意叁方面來講述。

  一位具德上師,不會欲求世間的福報,不會貪圖供養。…

《《金剛精要·耳悅前行引導文》之上師瑜伽》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