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善用其心 善待一切▪P4

  ..續本文上一頁叫"扶得東來西又倒",沒有一天安甯的日子可過,非常的緊張。我想這都是因爲我們人類不能夠在一種良性互動的思想指導下,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處理民族與民族之間的關系,處理一切大大小小的政治問題,經濟問題,軍事問題,民族問題,科技發展問題。不管是大國還是小國,目前都是在以鄰爲壑。朝鮮那麼小,他說他要成爲核大國,那是叫自不量力,即使你有幾個核彈頭,你又能嚇倒誰呢?所以我看到這個事心裏就覺得,哎呀,怎麼這麼苦啊。朝鮮的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還要把大量的錢用來發展核武器,太可悲了。他無非是要用來對待中國日本韓國,對待它周邊的國家。我們國際關系和平共處不是非常好的事情嗎?何必要把那用糧食變成的錢再變成殺人的武器呢?人生難得,有多少人就白白死在那槍林彈雨之中了?何必呢?究竟爲的什麼?我看誰也說不清楚這個道理,就是這個誰也說不清楚的問題就爭論不休。人類失去了厚道,失去了互惠互利這些傳統的美德,失去了相互的關愛,人類只在追求利潤,追求金錢,追求霸權,我們人類的災難一天天地多起來。我不曉得我今天的話被網上的朋友聽見,他們會有什麼反應,也許說這個和尚在這裏胡說八道。(衆笑,掌聲)

  我是出于一個佛教徒,一個和尚對人類的關愛,對國家命運和前途的關注,才講了這樣一些推心置腹的話。我想把這些話講給我們年輕人聽,年輕人也許在某個時候,處理某個問題的時候,想起當時老和尚說過一些什麼樣的話,如果還能在某時某地,處理某個具體問題的時候,能夠想到今天的現場,我想我的願望也就滿足了。(長時間掌聲)感謝各位網上的朋友在浪費時間。(衆笑)

  問:這裏有一個問題,觀世音菩薩出生在哪個朝代,哪個地方,原名叫什麼?地方上的老母,叁皇姑,南海老母,是指一個人嗎?在實際生活中了解佛教信仰佛教的人少,信鬼神的人卻很多,對這個問題您怎麼看?

  淨慧老和尚:在這個地方我想我們應該對信仰有一個基本的評價,我的觀點也許是不對的,我覺得不管是信鬼神也好,信南海老母也好,信叁皇姑也好,總比那些什麼都不信的人好。(掌聲)對于這些沒有具足正信的人,我們不要去反對他,只可以引導他,而且這種引導要慢慢地做工作,一方面要尊重他的信仰,一方面要告訴他還有更高層次的信仰,還有更美好的信仰,我們是不是再往前走一步,這樣就可以了。如果我們對那些信鬼信神的人都嗤之以鼻,我想那不是我們善待一切的思想,不是我們和諧自他的思想。至于說叁皇姑啊,南海老母啊,是不是與觀世音菩薩有關,應該說有關,因爲觀世音菩薩說,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爲說法,觀世音菩薩現南海老母也有可能啊。佛教要包容一切,不要去排斥一切,這樣才有利于團結,有利于穩定,但是我們要積極引導,引導他正信正行,這是我們的責任。

  主持人:阿彌陀佛,現在網上的在線網友一共四十位,對法師的講法非常的贊歎歡喜,紛紛頂禮上淨下慧法師。

  淨慧老和尚:沒有吧,沒有那個事,都是你編出來的。(衆笑,掌聲)

  主持人:網友們跟著說,老和尚非常幽默。(掌聲)這裏是網友們提出的問題:頂禮法師,請問何爲佛法本意。

  淨慧老和尚:所謂佛法本意,它也有不同的角度來進行诠釋和說明。如果說從純粹的佛法來講,那就是所謂"緣起而性空,性空而緣起",那就是佛法的本意。"性空"是什麼呢?"性空"是大智慧;"緣起"是什麼呢?"緣起"是大慈悲。"性空"是什麼呢?覺悟人生;"緣起"是什麼呢?奉獻人生。

  主持人:這個問題也是網友提出的:請問覺知心乃十八界法,是無常生滅之法,修之令明了,有何益處。

  淨慧老和尚:如果是到了家的人,他最後就是說這句話。"趙州八十猶行腳,只爲心頭未悄然,及至歸來無一事,始知空費草鞋錢。"曉得原來走的路都是枉費心機,歸來原來如是。但是你沒有到家的時候,那一步都不能少,草鞋錢一分也不能少。主持人:下一個問題也是網友提出的:請法師開示一下南北朝時期傅大士的偈子"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在橋上過,橋流水不流。"請問作何解釋。

  淨慧老和尚:我不會解釋,因爲這是扯葛藤。

  主持人:下面現場的營員們有什麼問題,請舉手。

  某營員:尊敬的淨慧大師,您好。我想問的是《心經》的那幾句著名的話,來到禅宗的祖庭,智慧的最究竟處,我想請您解釋一下從"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一直到"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謝謝。

  淨慧老和尚:因爲《心經》的話,你要從前面開始讀下來,"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不要離開這個前提,"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然後是"照見五蘊皆空",五蘊:色受想行識。五蘊都空了,所以就"色不異空",也可以說"受不異空""想不異空"……,"色即是空",受也是空,想也是空……,因爲色也好受也好,都是緣起法,一切緣起之法無自性,故空。無自性是什麼呢?就是說它的位置可以交換,你看世間有哪一件事位置是不可以交換的;它是有條件的存在,你可以想一想世間有哪一件事是無條件存在的。條件是什麼呢?條件是緣,一切緣起的東西,緣生的東西,其性本空。所以色法也好,心法也好,都是空,"色不異空",這是從空的方面來說。另外"空不異色",這是從有的方面來說。"色不異空",是緣生性空;"空不異色",是性空而又能緣起。"性空"是指的理,“緣起”是指的事,事不礙理,理不礙事。"空"不等于是沒有了,"空"不是把這個茶杯打破了,茶杯打破了它也不"空",還有瓦片啊。世界上每天萬事萬物在出生,佛說從來沒有出生過一件事;萬事萬物都在消失,佛說沒有一件事消失了,所以"不生不滅,不垢不淨"。說到物質不滅,佛教是最徹底的,世間從來沒有增加一法,也從來沒有減少一法,只是在運動變化而已,這個是最究竟最徹底的唯物辨證法。主持人:這位網友的提問是:請問有爲法到無爲法的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和方法是什麼?

  淨慧老和尚:它只有方法,沒有環節。方法是什麼呢?就是用緣起觀來觀察一切的事事物物。

  某營員:謝謝淨慧法師,我覺得我這次參加夏令營非常有收獲。今天聽了您的開示之後,改變了我的一個想法。我以前以爲生活禅只是禅的一個低級階段,是爲了適應普通大衆的水平。我今天覺得,在現在的世界中,只有生活禅才能起到最大的作用,才能解決這個世界由于生産不斷發展所帶來的不可避免的矛盾。佛教是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和平的一種宗教,現在基督教徒和伊斯蘭教徒爲了維護他們的教理,發動了一些戰爭,可是沒有一個佛教徒會由于這個原因而訴諸武力。可是我又想,如果真的發生了戰爭,我們在戰爭中是被動挨打的,比如說抗日戰爭,我們怎麼辦。我曾經聽說,那時候日本人在占領區特別歡迎兩種人,一種是抽大煙的,還有一種就是念佛的,這兩種人他不反抗。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真的,如果在那種情況下,按照佛的慈悲心,我們應該怎麼作呢?謝謝。

  淨慧老和尚:她提了一個很尖銳的問題。我想佛教是講慈悲,講智慧,是希望這個世界人人都能遵守五戒十善,不要發生戰爭。這是佛教的前提。那麼萬一有戰爭發生怎麼辦?按照佛教的精神,首先我們是要調和,希望雙方都放下武器,懂得戰爭對人的生命財産造成的破壞。不管你是什麼性質的戰爭,死人總是不可避免的,從這一點來說,用佛法的觀點,希望雙方放下武器,坐下來談和。如果說這種戰爭就是強敵入侵,那麼佛教徒他雖然是一個教徒,但他同時也是一個國家的公民,在這個時候,服從佛教的教義和服從國家的整體利益發生矛盾時,佛教告訴我們一個處理的方法:當佛的戒律和國家的法律發生抵觸時,我們應該遵守國家的法律。因爲只有國家能夠保護我們,我們都生存在一個具體的生活環境中,所以我們在報四恩的時候,是報父母恩,報衆生恩,報國王恩,報叁寶恩。把國王恩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如果強敵入侵,我們作爲佛弟子的人,國家不會讓我們拿著槍杆子上前線殺敵,國家不會。那麼我們可以做一些服務性的工作,救死扶傷,做一些後勤服務的工作還是應該的。所以我們要站在國家民族利益一邊,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保護我們的國土,保護我們的人民。主持人:請問法師,基督教和佛教的關系能不能理解成,基督教是佛教八萬四千法門中的一門。

  淨慧老和尚:這個網友的想法呢,還是蠻好。(衆笑)但是實際去做起來,不大可能。因爲首先是基督教它不會同意,(衆笑)我是我,你是你,我怎麼成了你底下的一個分支了,那不行。所以我覺得不要這樣去理解,對各種不同的信仰,我們都尊重它的完整性,尊重它的體系性,相互尊重。不管信什麼教,有信就好,有信比不信好。因爲基督教提倡"因信得救",有信仰的人一定可以得到救濟。

  主持人:這個網友的問題說,"善用其心"就是大智慧,請問這個大智慧是在修學中得到的嗎?

  淨慧老和尚:這個大智慧是在不斷地修學中來獲得,來充實。我們獲得智慧有叁個途徑:聞、思、修。每一個人要獲得智慧,首先是從聽聞佛法開始,然後是思維佛法,然後是修學佛法。所以,獲得大智慧的途徑,不能片面地去理解,要從佛經當中全面地去把握它。這樣我們的心胸才會開闊,我們獲得智慧的途徑才是多個方面的。所謂"聞思修","聞"就是文字般若,"思"就是觀照般若,"修"就是實相般若。叁種慧,叁種般若。這就是我們獲得大智慧的叁個途徑。

  某營員:首先頂禮上淨下慧老和尚。從您的每一句話都可以看出,您對人類和青年發自內心深處的關心。我覺得收獲非常大,向您表示感謝。我想談一下關于剛才那位同學的問題,就是抗日戰爭來了我們怎麼辦。我以前也思考過這種問題,但是也不一定正確,我向大家彙報我的想法。我記得以前在一本書上看到古代有一個大禅師,當時是兵荒馬亂的年代,有一個起義軍的將領非常地殘暴,入城之後要把城裏的人全部殺光。這個禅師就找到他,請求他不要這樣做。這個將領就哈哈大笑,讓士兵拿出一塊肉來,說:你把這塊肉吃了,我就不殺全城的百姓。禅師當時毫不猶豫就把肉吃了,這個將領只好履行諾言。後來有人問禅師爲什麼這樣做,他說:如果我一個人破戒,但是能救這麼多的百姓,我爲此受再大的苦也是願意的。我覺得我作爲一個佛教青年,如果趕上抗日戰爭的年代,那我毫不猶豫地要去上戰場,而且我比誰都要勇敢,多殺敵人。而且我覺得如果我不去造這種殺業,還會有別人造這種殺業的。

  淨慧老和尚:剛才這位營員講的故事,就是破山祖師和明清之際打到四川去的張獻忠的故事。確實,佛教裏像這樣的例子很多。再說一個事情就是,我們受了五戒的人也好,受了比丘戒的人也好,如果真正國家需要我們抗起槍杆子上前線殺敵,是不是就是犯戒呢?就是你明明開槍打死了幾個人,你是不是就犯戒了呢?我想這個問題應該具體分析。首先你上戰場這件事,不是你的個人意志,這是國家的意志,是全民的意志,所以你上到前線去,你不能消極對待這件事,你不能把槍朝空中打,那你就亵渎了作爲軍人的職責,你對你的職責沒有誠實地去履行。打死了人,責任是不是在你個人呢?這個不是,因爲你個人不要背任何責任,這個責任由全民來背,由國家來背。如果前方的軍人殺死了一個人,我們雖然沒有親手去殺,但是這個責任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分擔。因爲軍人爲了我們的安全,他在殺敵,保衛我們國土的安全,所以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分擔許多許多這樣的責任。所以剛才他講到,如果碰到外敵入侵,他會勇敢地到前線去,我覺得這就是一種菩薩發心。(掌聲)爲了保護大衆的生命安全,不顧自身的安危,像這樣一種行爲,在菩薩精神中是可以得到解答的。所以大家不要把佛教完全看成一種消極的,看成是敵人來了我們就俯首就擒,不是那樣的。(完)

  

  

  

《善用其心 善待一切》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八念法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