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個方面來說,佛教具有開放性。因此佛教是講佛法真理的,但是佛菩薩在哪裏?就在社會上,在茫茫的人海裏,他可能是個科學家,可能是個醫生,可能是個政治家,可能是個農民,工人,路上的乞丐,也有可能是大學生。這並不是一種神秘主義的說法,這就是說佛性的光明在這個世界上到處閃耀。而佛法修行的完成呢,也不是說一個終極的結果完成了,OK,現在可以睡覺休息了,不是的。佛法沒有終極的果,即使是釋迦牟尼佛,即使是如來的果,它也是無限開放的,它超越時間和空間,同時它又可以隨時地落實到任何一個具體的時間空間,世界,衆生的環境裏去展現它,所以它是一個無窮的展現自己,當然那種展現呢是無功用的,佛法叫無功用行,它不用刻意,是無功用的。那麼在佛果的因地,就是菩薩行,菩薩行那更是廣闊無邊,它就在衆生的生活裏,在各種不同的衆生的角色裏面體現菩薩行。所以我們知道雷鋒是菩薩,孔繁森是菩薩,我們知道社會上有很多人,他不一定是佛教徒,但是在他的善行,在他的心地裏面,都有菩薩的影子,有菩薩的精神,有菩薩的光芒。佛法是善法,但是它不是和其他的善法對立的善法,它是一切善法的淵源,是善法的大海,所有其他的善法可能是小溪小江小河,都會歸入到佛法裏面,而這個善法的大海呢,也會變成小溪小江小河,天上的雲彩,散布到世界的各個角落。所以它是無限的,它是開放展現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當和尚也只是一種角色,從修行的無窮的大舞臺、大人生來說,也只是一個階段,一個環節,是一個培訓班,不是目的。我講的這些都是用你們熟悉的語言,但是我都有佛教經教的根據。佛教有一個牧牛圖,它講修行,有十幅圖,那十幅圖最後的一幅圖講什麼?講那個修行人到街上去,跟街上的那些店鋪的人打成一片,叫入廛垂手,垂手就是把手伸出來拉人,那麼到那個時候他就可以走到衆生的世界裏去幫助衆生。所以它是開放的,它是結束,它也是開始,開始結束沒有窮盡。
今天的時間不多了,以後我們有機會再交流,歡迎各位在夏令營以後,不斷地再回到柏林寺。佛教是大家的,佛教是所有衆生的,佛教是社會的,是我們大家的,它不僅僅是出家人的,我們每個人,只要我們皈依了叁寶,我們是佛教徒,我們要把佛教當成我們自己的,釋迦牟尼佛的事業,我們都有責任,有責任不一定說你們要拿個喇叭到街上去宣傳佛法,首要的是你們要做好佛教徒,承擔好你的角色,做好學生,做好妻子,做好丈夫……,做好你社會角色的每一個方面、每一份工作,用佛教的精神去淨化自己的人生,淨化周圍的環境,去莊嚴自己的環境。第二呢,作爲一個佛教徒,我們接受了佛法,我們受了佛教的恩澤,我們也可以考慮從我們的角度隨份隨力地幫助佛教,護持佛教。因爲今天的佛教在21世紀,今天的社會環境,科技手段,人類的根性已經是日新月異,今天我們這個晚會耳目一新,就好像我們在蒲團上打了一坐,睜開眼睛,世界已經變了,山上才七天,人間已千年,社會在不斷地變化,所以我們要把佛法的真理跟社會上的人去分享、去傳播,必須要有更多的人參與,更多的人介入,更多的有文化、有志向、有抱負的年輕人,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角色來介入到修行佛法、傳播佛法這個偉大的事業裏面去。所以我也以校友的身份,希望以後你們能多到柏林寺來,多參與,多幫助我們。
佛教是大家的,佛法是大家的,我們都來出一份力量,讓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從佛法裏得到受用。這並不是說,我們有一個野心,讓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來信佛,我們沒有這種野心。我們是希望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閃耀著佛法的精神、佛法的光芒,在那個時候,這個世界一定是和平的,每一個人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國家之間,民族之間,信仰之間,人和人之間是寬容的、平等的、和諧的,那就是人間的淨土。到那個時候我們可以說,佛教它反而不突出了,因爲它的光芒已經散布到各地、散布到每一個人的生活裏去了。所以我相信在佛的世界裏沒有佛教,因爲在佛的世界裏,佛法已經是現實,沒有佛教也沒有非佛教,沒有佛法也沒有非佛法,在佛的世界裏一切的對立都消融了。因此我們不是說要擴大自身哪,或者大家都信佛了,我們出家人會有更多供養,我們沒有這樣的想法。佛教沒有自己的利益,佛教以一切衆生的利益爲利益,佛教以一切衆生的幸福爲幸福,它沒有自己獨立的利益、獨立的目的、獨立的價值。一切衆生的所需,就是佛法要關注的,不管那個所需是精神層面的,還是物質層面的。從我剛才講的就知道,不同角色的人——有的人他就做物質的工作啊,不一定是做精神層面的工作,都需要。因爲時間有限,所以就跟大家講這麼多,講得不對請大家指教。再一次感謝各位的參與,歡迎大家以後經常來找我。講到參與佛教呢,可以來護持寺院,你們也可以以後研究佛學,傳播佛法。路是人走出來的,不要等一條路在你面前你去走,你自己去走,就會有路。我們十年中有很多營員,他們原來是學別的,後來學佛,研究佛學,又出國,蔚然成家啊。有很多工作,我們去做,就有路,我們去做,就能創造出來。謝謝大家。(完)
《明海法師同校友談佛法》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