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竹窗二筆▪P2

  ..續本文上一頁。得報其親也。豈不重可哀哉。顔氏家訓。古今人所贊歎。而其間獨曰必作佛事。顔朱皆賢者也。試合而觀之。

  鮑勔

  真诰雲。鮑勔未知道。但朝暮扣齒不息。鬼使不能取。蓋扣齒集身中之神。神不離。故鬼不得近。向使以扣齒之力修真。何真之不成。予謂豈獨修真。以扣齒之力。念念扣己而參。何佛之不成乎。夫身中之神。只是一精魂耳。力尚伏鬼。況經雲受持一佛名者。有百千大力天神爲之擁護。又雲念佛之人。佛住其頂。今也勤爲扣齒之細故。而甘舍念佛之大道。惜哉。

  門庭高峻

  古所稱門庭高峻者。如淨名示疾。諸阿羅漢俱雲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文殊亦雲彼上人者難爲酬對。是也。嗣後宗門諸大老。或棒或喝。或豎指。或張弓。或垂一則語。如木劄羹不可味。如太阿劍不可觸。如水中月不可執捉。非久參上士。莫敢登其門者。是之謂門庭高峻也。豈駕尊示威。厲聲作色之謂哉。

  魔著

  魔大約有二。一曰天魔。二曰心魔。天魔易知。且置勿論。心魔者。不必發風發癫。至于亵尊慢上。無複顧忌。囚首褫衣。不避譏嫌。而後爲魔也。一有所著。如耽財耽色。耽詩耽酒。耽書耽畫等。亦魔也。豈唯此哉。妄意欲功蓋一時。名垂百世。亦魔也。豈唯此哉。即修種種諸善法門。妄意希望成佛。亦魔也。豈惟是哉。即如上所說諸魔。普悉無之。而曰我今獨免于魔。亦魔也。微矣哉。魔事之難察也。

  參方須具眼

  爲僧于正法之世。惟恐其分別人。爲僧于末法之世。惟恐其不分別人也。何也。末世澆漓。薰莸雜處。苟藻鑒不審。決擇失真。以是爲非。認邪作正。宜親而反疏之。宜遠而反近之。陶染匪人。久而與之俱化。劫劫生生。常爲魔侶。參方可弗具眼乎哉。

  人身難得

  一失人身。萬劫不複。此語誰不知之。知之而漫不加意。與不知同。昔須達爲佛營室。佛視地上蝼蟻。而謂達言。此蟻毗婆屍佛以來。經今七佛。尚在蟻身。夫一佛出世。曆年甚久。矧曰七乎。釋迦而後。過五百余萬歲而慈氏下生。名第八佛。未知此蟻脫故身否。縱脫蟻身。未知何日當得人身也。今徒見舉目世人。比肩相摩。而不知得之之難如是。既得人身。漠然空過。真可痛惜。予之懈怠空過。不能不深自痛惜。而並以告夫同志者。

  事怕有心人

  高峰自敘悟由。而曰。不信有這般奇特事。事怕有心人故也。此語彼所自證。真實不虛。學道人所宜谛信。且何名有心。世間一技一藝。其始學不勝其難。似萬不可成者。因置不學。則終無成矣。故最初貴有決定不疑之心。雖複決定。而優遊遲緩。則亦不成。故其次貴有精進勇猛之心。雖複精進。或得少而足。或時久而疲。或遇順境而迷。或逢逆境而墮。則亦不成。故其次貴有常永貞固誓不退轉之心。高峰拌一生做個癡呆漢。定要見這一著子明白。是之謂真有心丈夫也。又古雲。叁昧不成。假令筋斷骨枯。終不休歇。又雲。道不過雪窦。不複登此山。又雲。不破疑團誓不休。如是有心。何事不辦。予甚愧焉。不敢不勉。

  老成然後出世

  古人得意之後。于深山窮谷中。煨折腳铛。潛伏保養。龍天推出。然後不得已而應世。後人漸不如古。然予猶及見作經論法師者。作瑜伽施食法師者。學成而年未盛。尚徐徐待之。比來少年登座者紛如矣。佛法下衰。不亦宜乎。

  繼祖傳燈

  世有恒言。凡大徹大悟。繼祖燈。續佛慧命者。須是叁朝天子福。七代狀元才始得。斯言似過。而理實然。昔中峰老人謂。無量劫來生死。今日要與和盤翻轉。豈易事哉。是故十善始得生天。人空方證小果。久積萬行之菩薩尚不免曝腮龍門。則叁朝七代猶近言之也。主六合。魁多士猶小喻之也。極之。蓋不可思議功德智慧之所成就也。雖然。亦烏可以難自诿。而付之絕望乎。但決心精進。逢魔不退。遇難轉堅。研窮至理。以悟爲則。不患無相應時節。何以故。以宿世善根難測故。

  殺罪

  孔明藤甲之捷。燒諸洞蠻悉成煨燼。其言曰。吾雖有功于國。損吾壽矣。世人鹹知殺人爲罪矣。而于牛羊犬豕等日就庖廚。則恬然不知怪。甯思薄乎雲爾。烏得無罪。禮雲。君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世人鹹知殺畜之大者爲罪矣。而于蝦蚬螺蛤等。一下筷以千百計。則恬然不之怪。甯思薄乎雲爾。烏得無罪。噫。據含靈皆有佛性。則蟻與人一也。何厚薄之足雲。如其貴欺賤。強陵弱。則人可殺而食也。亦何厚薄之足雲。梵網稱凡有命者不得故殺。其旨深哉。

  宗門語不可亂擬

  古人大悟之後。橫說豎說。正說反說。顯說密說。一一契佛心印。皆真語實語。非莊生寓言比也。今人心未妙悟。而資性聰利。辭辯捷給者。窺看諸語錄中問答機緣。便能模仿。只貴顛倒異常。可喜可愕。以眩俗目。如當午叁更。夜半日出。山頭起浪。海底生塵。種種無義味語。信口亂發。諸無識者。莫能較勘。同聲贊揚。彼人久假不歸。亦謂真得。甚至一棒打殺與狗子吃。這裏有祖師麼。喚來與我洗腳。此等處亦複無忌憚。往往效嚬。籲。妄談般若。罪在不原。可畏哉。

  看語錄須求古人用心處

  凡看古人語錄文字。不可專就一問一答。一拈一頌。機鋒峻利。語妙言奇處。以爽我心目。資我談柄。須窮究他因何到此大徹大悟田地。其中自敘下手工夫。刻苦用心處。遵而行之。所謂何不依他樣子修也。若但剽竊模擬。直饒日久歲深。口滑舌便。俨然與古人亂真。亦只是剪彩之花。畫紙之餅。成得甚麼邊事。

  夜氣

  蘇子瞻謂某公不學禅。臨終自知時至。諸子求教。教以第一五更早起。諸子不悟。謂爲勤家。公曰不然。謂五更勾當臨死時將得去者是也。昔人雲。萬般將不去。惟有業隨身。隨身之業。將得去者也。而業有二。一者事業。二者道業。事業有善有惡。惡業且置。善業則所修之福。道業則所修之慧也。而必以五更者。孟子所謂夜氣也。雖然。更有無所將來。無所將去者。此則不但五更。應念念勾當而不可須臾離也。

  佛印

  東坡詩有遠公沽酒延陶令。佛印燒豬待子瞻之句。予謂大解脫人不妨破格相與。然沽酒猶可。燒豬不已甚乎。假令俠客藉口子瞻。狂僧效颦佛印。初始作俑。誰當其辜。故此事未可信。古謂詩人托物比興。不必實然。是也。脫有之。子瞻且置。佛印依律趨出院。

  學貴精專

  米元章謂學書須是專一于是。更無余好。方能有成。而予聞古之善琴者。亦謂專攻叁二曲。始得入妙。斯言雖小。可以喻大。佛言。製心一處。無事不辦。是故心分兩路。事不歸一。情專志笃。叁昧速成。參禅念佛人不可不知。

  菩薩慈勝聲聞

  經雲。聲聞人于罵者。害者。或嘿然。或遠離。菩薩則不然。更加慈心。愛之如子。方便濟度。故遠勝聲聞。不可爲比。予唯世人恒苦辱之難忍。況不唯忍辱而更慈愛之乎。經又雲。衆生無恩于菩薩。而菩薩常欲利益衆生。予唯世人尚有受恩不報。況無恩于己而乃利益之乎。得斯旨者。天下無一人不可與。天下無一人不可化。

  宗乘不與教合

  曾宗元學士。以中庸大學參楞嚴。而和合宗門語句。質之雪窦顯禅師。顯雲。這個尚不與教乘合。況中庸耶。學士須直捷理會。乃彈指一下雲。但恁麼薦取。宗元言下有省。夫一代時教。修行人所據以爲准的者。不與教合。則魔說也。而雲然者。是即教外別傳之旨也。傳在教外。則教之所談者何事。夫亦離指見月。而得意于語言文字之表雲爾。且世尊拈花。迦葉微笑。萬代宗門傳法之始也。今翻案雲。這個尚不與拈花合。花外有別傳也。則何如。古人謂俱胝悟處。不在指頭上。今雪窦彈指。宗元有省。又翻案雲。這個尚不與彈指合。指外有別傳也。則何如。

  放參飯

  越地安禅。夜作齋。其名曰放參飯。競爲侈靡。勝于午齋。相沿成習久矣。昔有尊宿。聞鄰房僧午後作食。不覺泣下。悲佛法之陵夷也。故僧禁過午食。況夜食耶。律言人間碗缽作聲。餓鬼咽中起火。乃于漏深人靜。而砧幾盤盂。音響徹其耳根。又煎煮烹炮。馨香發其鼻識。忘慈悲之訓。恣口腹之欲。于心安乎。或曰。中夜饑。如之何。則代以果核餅餌之類。不煩鍋铫者可也。況持過午者。午後至明。不食纖物。我等晚有藥石。何不知足之甚。

  僧堂

  古尊宿開堂安衆。或叁百五百。乃至黃梅七百。雪峰盈千。徑山千七百。予初慕之。自悲生晚。不得入彼龍象之聚。今老矣。始知正像末法信非虛語。廣群稠會之中。覓一二真實辦道人尚不可得。故金企羅尊者。叁人爲朋乞食。慈明圓禅師。六人結伴以參汾陽。而叁人證羅漢。六人成大器。如其取數多。而證者希。成者寡。雖多奚爲。予作僧堂。僅容四十八單。較古人什不及一。茲猶覺其多。仍狹而小之。非無普心。在末法中理應如是。

  結社會

  結社念佛。始自廬山遠師。今之人。主社者得如遠師否。與社者得如十八賢否。則宜少不宜多耳。以真實修淨土者。亦如僧堂中人故也。至于男女雜而同社。此則廬山所未有。女人自宜在家念佛。勿入男群。遠世譏嫌。護佛正法。莫斯爲要。願與同衣共守之。又放生社。亦宜少不宜多。以真實慈救生靈者。亦如佛會中人故也。愚意各各隨目所見。隨力所能。買而放之。或至季終。或至歲終。同詣一處。會計所放。考德論業。片時而散。毋侈費齋供。毋耽玩光陰。可也。願與同衣共守之。

  蓮社

  世有無賴惡輩。假仗佛名。甚而聚衆。至謀爲不軌。然彼所假。皆雲釋迦佛衰。彌勒佛當治世。非廬山遠師蓮社也。遠師勸人舍娑婆而求淨土。其教以金銀爲染心之穢物。以爵祿爲羁身之苦具。以女色爲伐命之斧斤。以華衣美食田園屋宅爲墮落叁界之坑井。惟願脫人世而胎九蓮。則何歆何羨。而彼假名彌勒者。正以金銀爵祿女色衣食田宅誘諸愚民。俾悅而從己。則二者冰炭相反。不可不辯也。然蓮社中人。亦自宜避嫌遠禍。向所謂宜少不宜多者。切語也。予曾有在家真實修行文勸世。其大意謂凡實修者不必成群作會。家有靜室。閉門念佛可也。不必供奉邪師。家有父母。孝順念佛可也。不必外…

《竹窗二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竹窗隨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