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先要從我們在不斷的輪回之中的叁種狀態去理解:
(一)生的狀態。(二)死的狀態。(叁)中有的狀態(中陰身)。
我們在叁種狀態中續受煩惱牽引,在輪回中不斷流轉,由于煩惱業障的導引産生了輪回,唯有把煩惱業障切斷,才能真正得到解脫,改變凡夫生命的叁種狀態,轉成佛境上的叁種狀態,這是生起次第的內容。
衆生在真正死亡之剎那,是處在最細死亡光明的狀態,和終究證得佛陀法身的狀態本質是相似、相隨順的;借著觀修生死次第觀修空明,證得佛陀的法身。如果將色身分爲報身和化身,在中陰身時,我們受最纖細的心牽引而來,幻化的報身和佛陀報身本是相類似、相隨順,所以我們借著中陰幻化身的修持來成就佛陀圓滿報身的因。佛陀化身的修持,我們以現在活著的狀況,來求證將來成就佛陀化身的因。這叁項若合而爲一,便是成就佛陀法身、報身、化身的修持;這也是生起次第的內涵。
簡要言之,配合 生有︱ ︱化身
死有︱修持︱法身
中有︱ ︱報身
更進一步講顯密修持的差別,例如,忿怒境産生時,顯教以修忍辱波羅密來對治,密法則用善巧方法來對治。瞋恨令自己産生煩惱境,怎麼用善巧方法?
因爲煩惱來自分別心,我們的心是駕禦在氣之上;貪瞋癡叁毒的産生是于風(心)來駕禦,也就是由于氣的作用,借著氣的修持光明之境或某種境來對治貪瞋癡的境;借著氣的修持也是顯密修行不同之處。
當我們修生起次第時,觀想自己在壇城中,觀想的境分能依和所依。
能依:自觀本尊之身體及壇城裏諸本尊眷屬。
所依:觀想外在的壇城,諸如無量宮殿。
我們在修持生起次第時,借著能依所依觀想,從粗分觀想到細分觀想:
粗分觀想:就是只觀想這些本尊眷屬壇城。
細分觀想:詳細觀想每位本尊的眼睛、四肢等,令細部亦了了如現眼前。
在進入圓滿次第之前有各種境界産生,讓自己逐步遠離凡夫的執著,最後才進入圓滿次第。在觀想時,要配合本尊光明之相作修持︱︱執著自己就是本尊(所謂的佛慢)。也就是生起次第修到最終究的結果,是自己所執持的佛慢和明相是一體,是無二無別;自己是本尊的形象,而且是在非常清楚的明相狀態,兩者相互並行運用,這時能夠遠離對凡俗的執著,這便是生起次第的究竟結果。
當生起次第要進入圓滿次第時,我們必須離開凡夫的執著,所以圓滿次第的修持有叁種遠離:
(一)身遠離。在生起次第階段有的,在圓滿次第一開始也有,借著氣的修持,讓氣引入中脈,安住于中脈中,生起俱生智能,讓我們原來對凡夫的執著(亦即對六根、六塵、五蘊的執著),因自己處于佛慢,遠離了六根、六塵凡夫的執著。
(二)語遠離。當我們到達身遠離的境界,平息了對五蘊、六根、六塵欲望的執著之後,借著金剛念誦(嗡、啊、吽,嗡、啊、吽的調息念誦),中脈脈輪之結漸漸松弛之後,氣在中脈運行,會生起俱生智能,這時候我們念誦的咒語和語言最細微的根本||風(心)或氣,是無二無別的,這種狀態便是語遠離。語遠離時持咒和氣息合而爲一,最細咒語和氣遠離了凡夫庸俗的執著。
(叁)心遠離。內緣繼續借著咒語運氣,外緣借著手印運氣,令脈輪松弛之後,氣在中脈運行導入心尖,與生俱來的智能便油然而生,這是離開各種錯亂思想的狀態,在佛經中稱爲意光明或心光明;但這仍不是究竟真實之光明,這只是一種譬喻,來解釋心遠離的狀態。
我們生命最細微的狀態是風心,一個是風是氣,一個是心。風爲因,心作伴隨之因緣,現起了幻化身,它是不淨的世俗幻化身。因爲衆生未到佛的境界,仍有不淨的煩惱生起,所以在最細風心生起的幻化身是世俗的幻化身,由此再不斷修持圓滿次第,最後會證得真實的光明景象。由證得真實光明,去除各種煩惱、所有業障所生起的化身,才是真正清淨的化身。真實光明和清淨化身兩者雙運的現象,就是藉密法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不斷修持的終究果位。
我們要先了解密法修持的內容、各種境界和道的産生,然後修持,這是很重要的;因爲未能真正了解密法內容及正確道次第之安立,隨便修學密法,很容易有錯誤觀念,隨便運用密法也很可惜。
我們對密法內容及道次第的安立作了簡單的解說,各位在參觀藏傳佛教文物時,可能會對佛相或事相表現之方式有疑問,先提一例作簡單的講解。
四、簡略介紹密乘本尊形相的象征意義
佛陀用不同方法,逐步引導衆生趣入佛法,終究解脫成佛:對因緣、根器適于修無欲行的衆生,佛陀開示小乘佛法,遠離各種欲望。對一些可以信解波羅密多乘的衆生、證得各種道次第的衆生、爲了利益他人而修行的衆生,佛陀開示波羅密多行的修持。對一些必須以某種形象來趣入佛法的有情、有欲望的衆生,佛陀運用密法讓他們逐步趣入佛法的內涵,證得佛果位。這是佛陀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引導各種根器衆生進入佛法之方便。
比如說小乘的修持者,煩惱現行時當下就把貪瞋癡煩惱去除。大乘修行者有時爲了衆生,對于煩惱當下並不對治,不立即去除這些貪瞋癡煩惱,而是藉修行轉煩惱爲菩提,用煩惱成就菩提,在顯教波羅密多乘有這樣的修行。
在密乘修行中,以空、樂不二的境界喚起情欲衆生對治煩惱,斷除輪回的根本,運用這些煩惱,更深一步利用密續的方法去證得解脫,成佛果位。所以,密乘有很殊勝的力量能對治煩惱,終究目的也是爲了解脫和成佛。
我們能不能值遇佛陀的因緣,並非佛陀當下現身,看到佛陀出現在眼前;關鍵在你自己心續裏所累積的因緣福報是否具足?如果具足,佛陀會以各種和你相應、能度化你的形象出現在你的面前;所以佛陀不一定在什麼地方,重要的是他是否在你的心續裏?佛陀以和衆生有緣的形象出現在你面前,不一定是穿著袈裟,他隨時因應衆生不同的根器而示現各種不同的形象,或是不同的本尊。
有些本尊左手拿盛血的頭顱,右手拿钺刀,不是要喝顱骨裏的血;頭蓋骨表示大樂之根源在頭顱,産生俱生大樂的根源在頭顱,父精母血産生俱生的根源在頭顱,當然還有其它根源,但以頭顱爲俱生之根源,裏面的血代表空性之內涵。本尊享用顱血表示提醒心緒處在空、樂不二的狀態,不斷提醒修行人證入空樂不二的狀態;右手的彎刀代表斷除輪回痛苦之根源,所示現的形象是爲了度化有緣衆生,讓他們皆能了解佛法的內涵。
有些本尊頭上有五方佛的寶冠是有意義的造形;在無上瑜伽密續,本尊頭戴五骷髅冠,意謂究竟成佛是一種清淨狀態。我們身體原本是有漏的,我們清淨了五蘊之後,它就轉爲清淨佛的五智。清淨的骷髅冠,代表五方佛清淨的五種智能。如果是不淨的象征,則有很多髒血汙垢雜染在骷髅上。所以,清淨潔白的骷髅代表我們把有漏不淨之色受想行識清淨後,轉成爲五方佛的智能。
唐卡中所示現的本尊以及其雕像,是讓我們逐步進入道的證量,有一些是爲了得解脫成佛果位的目的而示現,以導引衆生修持。一般本尊示現是爲了導引我們生起出世間的證量,也有少許是爲了圓滿我們世間法而示現這樣的形象。
疑問解答
問一: 在《長阿含經》和《啓示本生經》(達摩多羅譯)有言天人會駕金元寶降在南贍部洲、閻浮提世界來,和現在地球上各國有外星人駕飛碟降臨,這是否屬于同一類事情,對我們現代人有什麼特別的意涵?
答一: 天人駕金輪而來之目的或內涵,並非我們所要探究的關鍵,我們探究的是:每個人想要離苦得樂,其根本途徑是甚麼?釋迦牟尼佛來人世度化我們,在他之前也有諸佛度化我們,我們仍在輪回沒有被度化,仍在世間承受無量無邊的痛苦,仍在輪回中流轉;所以關鍵並不在于佛陀有沒有來到這世間,而是我們累積的資糧是否具足能見到佛陀?如果因緣圓滿,佛陀隨時出現。我們想要得到快樂的根源,就要不斷去造讓我們得到快樂的因,把痛苦的因逐步去掉,我們才能達到真正追求的目的,我們要將著眼點放在是否具足了福慧的資糧?在佛陀示現時能夠得到度化。
問二: 佛教講有六大神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他心通、漏盡通。近日在電視上看到聖嚴法師與DL喇嘛進行漢藏佛教對談,DL喇嘛提到天鼻通可以聞到很遠地方的氣味,這不在神通之內。另外,密勒日巴尊者的老師,可以令死者複活,故佛教所言之神通是否只是概略之說,不能涵蓋所有神通,應另有其它神通?
答二: 顯和密裏許多說法有差異,但兩者所執持都以菩提心爲根本,談到神通有差異而示現動機則無二。
問叁: 請問佛像腳下踩著衆生有何涵意?
答叁: 佛像兩腳踩在衆生上,所象征的佛法內涵是將所有斷常二邊的執著去除,調伏執著于斷邊或執著于常邊而住于遠離斷常二邊的真如自性。(斷:指執著一切都是空無。常:指執著一切都是實有。)另一種造形是踩在衆生的胸腹,象征伏壓貪瞋之內涵;又比如說腳下踩梵天、大自在天這些欲界具有極大勢力者,象征超越諸天而得到世俗的內在八大成就。
《藏傳佛教的內涵》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