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得戒和尚開示錄▪P11

  ..續本文上一頁也是從真空實相中,反背真如而成的一切法。所以心有生滅法、不生不滅法,不生不滅法是真谛;真谛就是空、無相。生滅法是俗谛,就是有爲法;有爲法,修善感四聖,造惡感六凡。有爲有造作,是俗谛,一切法皆有之;無爲無造作,是真谛,了無一切法、一切皆空。

   真心是實相,實相無相。心未動、未生,一切法皆無相;心一動,一切相皆現,這是心生一切法生,那麼心滅一切法也滅。善法由心想,由心滅;惡業也是心造,還須由心滅。心是生滅之原本,萬法由心造。大哉!心力不可思議也!隨心動則變現一切法,隨心靜則息滅一切法。

   善惡皆是一心造。一般來講“邪不敵正”,但往往某個時候是正不敵邪;就像末法時代,信外道的非常多,信佛的少之又少,這是惡業障衆生多了。同樣的,惡業造多了,惡業的力量就勝過善業;但到最後還是邪不敵正。

   因爲正法與真如相契合,邪法與真如不相契;邪法有生有滅,正法不生不滅,生滅法怎能敵過不生滅法呢?況且惡業違背良心、違背本性,故感惡報;衆生因畏苦而不敢造惡業,故惡業有減無增以至于無惡。善業是合乎良心、合乎本性,故感善報;衆生因得樂而續修善業,故善業有增無減以至于純善。所以到最後,惡業終不敵善業,善業圓滿就成佛。所謂良心本性:即原有心、本來性。

   佛法常講“叁界惟心,萬法惟識”,這二句不易明白,換另二句就容易明白:“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注意這“造”字,不要只知一切惟心。惟心就有了嗎?還要造啊!造了才起因緣;所以我們要念佛才能成佛。我們的心即是佛,無始以來就有一個心,但到現在還沒成佛,就是沒有造!不是有心就能成佛,要修造才能成佛。

   就像一顆種子,把它播種到土裏,還需要有水、陽光及空氣和人來保護它,使它不受大風大雨及蟲蟻的侵害。這完全要靠各種緣來培養,不是不播種就可收成了。

   “造”,你想證真谛,還是要在俗谛上修好。就是要勤勞不能懈怠,沒有“天然的彌勒,自生的釋迦”,你修四攝六度,了解無我、無人修一切善法就是佛道;你有我、有人,修一切善法就感人天果報;你有我、有人,動貪嗔癡、造殺盜淫就是叁塗惡業;因果就這樣明明白白,一點都不錯亂。所以念佛你要念,拜佛你要拜;不要念佛怕口幹、拜佛怕腰痛、盤坐腿痛、跪下膝痛;這樣怕那樣懶,一事無成。大家都是佛弟子,要覺悟,學佛要精進!

   懂得這道理,你揀好路走就對了。祝福大家走好路、走菩提好路,同上佛道,決定此生成佛。

   正慧轉顛倒

   我們衆生—衆因緣和合所生,什麼因緣和合而生?顛倒、情欲而感生這果報身。“因地不真,果遭迂曲”,因地是顛倒、愚昧,所以依正二報皆不安然!不管做事也好、閑在那邊也好,總是心中不安樂,做事也無心!

   我們要解除自心中的我見、我執—總是自認爲我是對的,你以這樣的小心眼怎能應付廣大的一切人事?我執的情見不放下,還加上私心看法,這叫“法執”。我法二執重,不能合衆,你不要妄想得福慧,連想得個身心安然也得不到。做事你也別想求到福報,不要增加業障就好了。如此行爲改不了,不生大慚愧,如何得人和而共事?

   你沒雙幹淨的手,怎麼做出幹淨的飲食?修行要在這些地方檢討,一定要順其因緣,千千萬萬不要違反因緣而顛倒想。有粥時想吃飯,有飯時想吃粥,顛顛倒倒的。有粥吃粥、有飯吃飯,來什麼吃什麼,吃得多麼安然自在!

   諸位來到山上都是發好心來修行的,如果修行得不到利益、不能安然,在不安然之中要好好正思惟、用智慧,反過來想想!你有聰明喔!沒聰明怎麼會生煩惱?只是那種聰明顛倒了,叫做情識:衆生之情,情識用事。妄想顛倒,只要你用正慧一觀察、一反觀,不但馬上沒煩惱,想想連自己都會笑了!實在是如此!但不可老是這樣下去!

   修佛道:“是心想佛,是心即是叁十二相、八十種好”。衆生從地而倒從地起,你好好地再站起來就好了。要正念思惟,一切法皆是真如實相、法法皆是真,在那裏起病,即病爲藥。即病爲藥喔!藉這病來治你的病。

   如來大慈悲爲治衆生病製定了戒律。戒律就像危險地方的護欄一樣。人一定要依法、依軌道,不依法、不依軌道就是自己有病而不服藥,那病怎能好?有病不怕苦嗎?

   病總是有苦,怎樣能了除苦?這不單是求觀世音菩薩、求阿彌陀佛就好了。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還是指示我們諸法因緣生,那一種緣沒調和好,菩薩對你也幫不上忙!法法都是相對的,爲什麼?一切法皆是心法嘛!戒定慧是心法、殺盜淫也是心法,把殺盜淫那些觀念轉過來,嚴守戒定慧,當下即化地獄爲佛國土。睡在床上作顛倒夢,夢到在地獄受刀山劍樹之苦;心想一清淨,就夢到在八德池中蓮華樂。這沒什麼稀奇,看你如何用心就是了。

   世間對于人事有兩句話:“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凡夫用事都是顛倒,只看人家不對的,自己錯誤了,總是對自己好寬容,卻叫人家要如何合己;叫人服從好難,那就叫自己服從嘛!你自己都扶植不好,怎麼教人?自己扶植得好,做個榜樣,人家自然不教而自能。

   平時我們用凡夫心行煩惱道,現在轉過來,這就叫即煩惱成菩提!沒煩惱又怎麼成菩提?在這地方用心喔!

   身在靈岩山寺,怎樣續佛慧命?記住!化度衆生才是續佛慧命;你消除自己煩惱,智慧顯發,那才能續佛慧命。不是出了家、披了如來袈裟就叫續佛慧命。身著袈裟當然要擔荷如來家業、續佛慧命,但怎樣續法呢?這點清楚嗎?清楚了還懈怠,那你智福何時有啊!

   現在我們好好地看—看凡情,凡情轉過來就是大智慧;看煩惱,煩惱轉過來就是菩提。

   佛陀是知緣起、說緣起、行緣起。緣起就是因緣法、因果法。順乎因緣,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地都能成就你的佛國土;你看我們大殿少了一沙一石能成就嗎?有智慧的人,要順著因緣,不要違反因緣、心起顛倒想。你們就照這樣試試看|反觀吧!一觀就是返鄉歸宗。

   凡夫總是隨妄想顛倒,今者必要正念反觀,離想顛倒,暫斷情欲,正慧覺觀,扶正顛倒,成正覺、爲世尊。日向東邊走,轉回即是西;顛倒凡夫回光覺悟,則即顛倒正是解脫大涅槃之原本也。

   學二谛融通

   今天是初二,對于“二”字,臨時想到一點意義:

   我們佛法講二谛,所謂:真谛、俗谛。真谛是一法不立,聖凡空無所得;俗谛則立一切法,十界因果都有。這兩種道理都是真真實實的,不能偏于一邊。真谛法與俗谛法也就是出世間法、世間法,即平時所說的佛道、人道。

   若只知道俗谛,不明白真谛;只重于事修,而不明白第一義谛的真理;則所修一切善法只是人天的因果,想證個初果都不可能。人天的因果不管怎樣的快樂,那種樂是樂中有苦,那種樂是苦的根、是叁世怨,招來生苦。

   要得究竟的真快樂,還是要明白第一義谛;不明白第一義谛不能了生死、成佛道。雖明白第一義谛,但修行還是要在第二義谛上精進;否則偏于理廢于事,縱然你有智慧,也是幹枯之慧,沒有福德。舍了第二義谛,也不能入第一義谛,所以學佛法必要二谛融通,修事相,觀理體。

   要想真實地明白佛法,一定要有般若智慧,有般若智慧才能了解空谛—第一義谛的道理,要明白第一義谛,最起碼要明白“我空”。了解空谛而以無我的心來修一切法,那就是成佛的正因。不明白般若,而說你明白佛法,那是“相似”而已,並不是真實的明白。所以,大家一定要把這二谛學明白了才好。

   佛法講無我、無人,那是一種高深的境界,能明白真谛,自然就知道;可是我們也要注意俗谛法,因爲俗谛法沒做好是不可能證真谛的。第一義谛是講:無我、無人;但在第二義谛應該方便講:有(假)我、有(假)人。有“我”就會有“人”,有人就要尊重人,不可只有自己沒有別人;若無視于別人的存在,這種狂妄是不可有的!

   所以想要有智慧,過去不好的習氣要摒除,人家對的固然要尊敬,不對的最低限度要同情他,進一步要使其改正;不要認爲別人不好就棄之不顧,那是沒有悲心啊!

   依佛法言,對方不好那是他的業障、沒有智慧,所以做錯了,但他的本性還是平等平等的真如實相、有佛性的。我們還是要尊重他,同情他可憐沒智慧,被惡業障障蔽了;應該想辦法使他的惡業障消除。

   但也不要忘記了自己!首先自己要守戒法、守規則,好的要精進地學,不好的要努力去除。自己不學好,不但與人沒有益,也太對不起自己了。

   在僧團中若想要能利己又利人,那自己一定要有所付出、與人有所貢獻,否則太失責了。一個人若與人沒有貢獻,那就是負債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有(假)我”,這是以第二義谛來說。我們享受人家種種的付出,而維持我們的生命,說起來這一切都是靠別人的啊!所以這個“有我”千萬不要弄錯,以爲“有我”就自大—我一切都比人家強。這點是要不得的!必要當下就甩掉!

   今天是初二,希望大家都有二谛融通的智慧,有了二谛的智慧,你到那裏處處都能逢源,做事情一切都能得心應手,那你的大智慧中就具足圓滿的福德了。

   恭禧你們能聞到二谛法,太幸運了!二谛不圓明,千萬不可大言不慚說通達佛法了啊!

   不愁沒道糧

   古人有言:“只怕沒修行,不愁沒供養”。確乎不錯!只要你精進持戒、念佛、參禅,自然會感動人家來供養、感動龍天來護法。而且佛陀眉間白毫這一福,能令叁千大千世界的衆生修行,道糧都不會欠缺的。釋迦世尊本當一百歲才入涅槃,可是提早二十年入涅槃,就是留二十年的福給後代的佛子修行道糧無缺。說到這地方,我們多麼慚愧!若不好好修行,真是愧對世尊!是不肖子!

   再說佛法,我們…

《得戒和尚開示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