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地嫉妒、嗔恚,你嫉妒他,他就壞了嗎?不是喔!那是你自己苦惱啊!菩薩們!修心先要修“行”—行爲端正保養善心。
如果你前生少福少慧、惡業障深重,當然今世相就不好,但修行可以補相,修行能使顔色好、氣色好。你就算相好,還要氣色好喔!氣色不好,這個相好還是不圓滿。
修心補相,心一有正思惟,就有正行改惡修善,相就會好;好像植物得到了肥料,怎麼不一天天高大、開花結果?肥料若不充足,就是開了花,花掉下來;結了果,果也是掉下來—瘦瘦黃黃的果不成熟就掉下來,即使成熟了也沒人吃,果子不甜啊!惡業障也是如此!
一理通萬事,要莊嚴相好,還須修忍辱波羅蜜。忍者無嗔嘛!人平時不但無嗔還能歡喜,那面相多好看!你喜看怪人嗎?不喜歡!那你就要改革行爲了。
人生在世,笑臉常開能化解好多是非。俗語說:“伸手不打笑臉人”,人家怎樣對你誤會、怒氣沖沖地想來打你,只要向他笑笑、陪個不是:“我錯啦!”那天大的事都能解決。“忍一句煙消雲散,退一步海闊天空”,佛弟子嘛!確實要信受奉行。尤其我們想要化度衆生,第一點不能同衆生結怨,你同他結怨就沒辦法化度他,多可惜?
世間鬥爭的事情都是大家沒有忍辱波羅蜜,以嗔報嗔,這不是解怨之道。忍一句,自己安樂,又免得對方造罪業。我們沒辦法令人家好,總不能令人家因我們而來造惡。這就是忍辱波羅蜜,自安樂,尤要令他人安樂。
寒山問拾得:“有人來打我、罵我,怎麼辦呢?”“有人罵老拙,老拙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你也省力氣,我也沒煩惱!”你想沒煩惱嗎?想沒煩惱就要退讓。一有煩惱,道心、道業都受障礙,煩惱就是是非的根;常時這麼煩惱,心裏就有大病,那身體就弄壞了!
忍辱得相好,慈悲是佛種;但是于此要注意啊!這是不能用凡情的,這一點我們自己要先做好才安樂自在!希望你們到了這裏,能修隨喜、慈悲、忍辱之法,每人都相好圓滿、得大自在!佛心是常自在,凡情常有煩惱,所以我們要轉凡情才能常恒自在。願諸大衆自求多福!
經雲:“諸法得成于忍”,不忍則諸事難和合,我們爲了成就一切衆生成佛道,故必要忍耐、謹慎奉行!
修隨喜功德
佛陀說:“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這是講隨喜功德的殊勝。我們見人修善,最低限度要歡喜贊歎,需要幫忙就幫忙;即使他不請我幫忙,我還是主動做不請之友,當仁不讓、見義勇爲,助之成就,使好上加好。這就是大乘經上教我們要修隨喜功德,以增加福慧。
發這個心惠而不費喔!不費一個錢還能得大福德,這就要有智慧啦!如果大家都是善人聚會一處,要做到就不是什麼難的,只要做利益人的事情,全體都會來協助的!
記得五十年前大陸靈岩山寺的住衆,在天氣寒冷的時候—外省那個冷,是冷到零下二、叁十度!早上上殿,從膝蓋到腳底下都凍得完全無知覺!冰天雪地的日子,也沒有什麼現代的暖氣來調節,晚上就要用點熱水洗一下腳;如果不洗腳,腳會凍得破裂受不了。
爲什麼講這一點小事?希望我們也能學習。他們不論是念佛堂、外寮或其他的人,只要有人到大寮裏打一桶熱水來,大家就忙著拿盆啦、拿手巾啦、拿板凳啦!這都是搶著做的,沒有一個人懶惰!都是頂好的人!
洗好了的髒水,當然是最後一個洗的人倒,但很多人腳洗好後,還等待搶著倒水,不願意損一點福,“呀!我不要人家做好了,自己來享受。”大家都是精進向上、都是搶著這樣做,不會有事無人做!這是我們要學的啊!
要是愚蠢懶惰的人這時是怎樣?絕對不會利益他人一點、不會伸一點手來做,好像人家就應該服侍他!這種人不求福只是折福。還有一種人—你做善事,他不暗地搗鬼已是好的了,你還想叫他協助?不可能的!世間就有這些人!愚癡的衆生不知修福,只是造惡業障,多麼苦啊!
另有一種愚昧思想的人—小心眼、小聰明,錯誤地想:我做好事時,若大家都來協助,是否把我面子分去了?”不是這樣喔!你一人做事,大家歡喜來協助,你的功德就更大,獨樂樂不如與衆樂樂嘛!而且大家都來做,你的福德既不會少,還更加多!這就是大量有大福。
就像黑暗中你點燃一盞燈,但這一盞燈不可能全照明黑暗;這時大家的燈,在你這盞燈上點火,這樣有了百千盞燈,那光明多麼大!一百人、一千人都來你這盞燈點火,你的光有沒有少呢?一點都沒有少!大家把燈點亮了,還增加你的光明呢!沒有百千盞燈,能照破這黑暗世界嗎?不行嘛!所以功德大家一起做就更加大。你若說:“我的燈不給人點火!”那黑暗就永黑暗了!道理就是如此。
修行人心量要廣大,不要有凡情人那種小聰明、小心眼;那些完全要舍掉!否則你永遠培不上大福德,有福也不會安樂。世俗有財富的人是否就安樂?沒福的人因財富而受苦。貴的人是否就高高在上?別人不一定看得起他的貴,面上給他一點光彩,那是假的,內心不是真正對他恭敬;做人做得這樣,多麼可憐!我們要自強啊!
所以我們修行要聞法,你不聞法怎麼知道如何修行?不聞法又怎麼知道如何修福、增長智慧?你聞了法不修行,又怎麼得到真正的利益?善法好難聞喔!尤其出世的善法更是不容易聞得到。聞到了,就要好好奉行隨喜啊!
心安于道上
大家修道要好好將心安製在道上,那一切的煩惱境就不能入心;否則昏沈、迷倒,雜亂、妄想就入心,那裏能夠明靜?心不明靜,就好像“黑海無風叁尺浪”,外境一切雖好,內心卻反反覆覆、顛顛倒倒的,多可憐!
外境一起波浪,內心就不能平靜,其實佛陀講“萬法本靜人自鬧”,只要心靜下來,外境就沒有波浪了嘛!世間人也說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你對外境無心、不執著,或轉于專心某件事,心在道上,那對其他境就看不見、聽不到。你若偏要見、要聽,那只是自討苦吃而已。天臺宗講“止觀”,大家要將心停“止”:製心在道上,一切萬法就不會令你散亂;若有昏沈就再用“觀”法。
現在末法時代,說你們笨,可是你們確實比周利槃陀伽好啊!他什麼事都不會做只會掃地,他心想:地髒了要用掃帚來掃,一面掃一面思惟:那心裏髒了也要掃!于是用佛陀開示他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諸受皆苦、涅槃寂靜的掃帚來掃。如此一直思惟,將心地掃清了,最後開悟證羅漢果。這是在工作中證果,不是盤腿靜坐證果喔!
又像某禅師開墾時,聽到鏟子碰到石頭的聲音就開悟了—在工作中開悟。所以你們一心出坡也能得叁昧;一切境即是心,萬法惟心嘛!若不甘心工作,則恐徒增煩惱!
再說到禅宗一代祖師—惠能大師,他做什麼工作呢?在磨房裏舂米,他因身體輕,後腰下還綁一塊大石頭來舂米。所以不管在動靜中做什麼事情,都要以安靜歡喜的心接受,心安即是道!你看這不如意、那又不好,好可憐啊!希望你們做快樂人,不要做可憐人,苦樂是操在自己!
要做快樂人,什麼事都要朝快樂處想。你想我們道場有這麼多工作,正可以自利利人、修福修慧,這多麼好!如果無端生苦惱,工作就不必做了嗎?苦惱還是要做啊!你以煩惱心來工作,那多苦!以歡喜心做工作,那就愈做愈快樂、愈做愈法喜。在每一法上都能得到法喜,千萬不要自找苦吃。不會做要學習,身不強要鍛煉!
好多人一忙就覺得辛苦,在別人眼中看來,那有怎麼忙?那有什麼好辛苦的?當然這也是福慧、力量大小的問題。事情能依層次做,雖忙而心不亂,不會苦的。我們忙是行菩薩道,應該要快樂嘛!世間人爲了生活糊口,賺錢都不怕工作多,何況我們是行菩薩道,怎能這樣怕呢?
修苦行時要忍苦,身心要調和,勿生煩惱,有煩惱即會退道心;要慚愧自己不能在道業上增長、智慧不夠。當思惟:若道場建好後才來,已沒修福德的機會了。道場建好才來,不知有沒有福德來享受?有福報享受當然好,沒有福報怎麼消受?就算你有福亦要多惜福修智慧。
其實佛法是很微妙的,你不要認爲現在我們出坡的人沒用,說不定將來能成爲靈岩山寺的大和尚呢!過去大陸的大法師很多是出自行單,而有的人學一輩子的法師還不能講經,或者講經卻沒人來聽。禅宗裏當行單、出坡也是在參禅,不論水邊林下都在辦道。過去高僧大德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到了八十歲也照常工作,好吃懶做的人沒有用!不能令佛法增光興隆,那是何等可憐的人!
靈岩山寺隨時隨處無不是能念佛的道場,無不是你求福之處,要有心,好好把心安于道上。若無心,不能求福反而折福;折福損福,那太苦惱啊!
凡事要隨遇而安、隨處而住,到那裏就吸收那裏的空氣,到那座山就砍那座山的柴;時時要這樣使心安靜,不要苦惱。“諸凡果報,惟人自招”,祝福諸位:好好求快樂!求做好人的本位、求成佛的大道,滿足你的快樂。
以上所說的,大家不要嫌老和尚啰嗦,老和尚希望你們安心、道業增進。大家要知道老和尚的苦衷、老和尚的目的,無不是望汝等早成佛道,惟有成佛道你才稱心啊!
《得戒和尚開示錄》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