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地嫉妒、嗔恚,你嫉妒他,他就坏了吗?不是喔!那是你自己苦恼啊!菩萨们!修心先要修“行”—行为端正保养善心。
如果你前生少福少慧、恶业障深重,当然今世相就不好,但修行可以补相,修行能使颜色好、气色好。你就算相好,还要气色好喔!气色不好,这个相好还是不圆满。
修心补相,心一有正思惟,就有正行改恶修善,相就会好;好像植物得到了肥料,怎么不一天天高大、开花结果?肥料若不充足,就是开了花,花掉下来;结了果,果也是掉下来—瘦瘦黄黄的果不成熟就掉下来,即使成熟了也没人吃,果子不甜啊!恶业障也是如此!
一理通万事,要庄严相好,还须修忍辱波罗蜜。忍者无嗔嘛!人平时不但无嗔还能欢喜,那面相多好看!你喜看怪人吗?不喜欢!那你就要改革行为了。
人生在世,笑脸常开能化解好多是非。俗语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怎样对你误会、怒气冲冲地想来打你,只要向他笑笑、陪个不是:“我错啦!”那天大的事都能解决。“忍一句烟消云散,退一步海阔天空”,佛弟子嘛!确实要信受奉行。尤其我们想要化度众生,第一点不能同众生结怨,你同他结怨就没办法化度他,多可惜?
世间斗争的事情都是大家没有忍辱波罗蜜,以嗔报嗔,这不是解怨之道。忍一句,自己安乐,又免得对方造罪业。我们没办法令人家好,总不能令人家因我们而来造恶。这就是忍辱波罗蜜,自安乐,尤要令他人安乐。
寒山问拾得:“有人来打我、骂我,怎么办呢?”“有人骂老拙,老拙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你也省力气,我也没烦恼!”你想没烦恼吗?想没烦恼就要退让。一有烦恼,道心、道业都受障碍,烦恼就是是非的根;常时这么烦恼,心里就有大病,那身体就弄坏了!
忍辱得相好,慈悲是佛种;但是于此要注意啊!这是不能用凡情的,这一点我们自己要先做好才安乐自在!希望你们到了这里,能修随喜、慈悲、忍辱之法,每人都相好圆满、得大自在!佛心是常自在,凡情常有烦恼,所以我们要转凡情才能常恒自在。愿诸大众自求多福!
经云:“诸法得成于忍”,不忍则诸事难和合,我们为了成就一切众生成佛道,故必要忍耐、谨慎奉行!
修随喜功德
佛陀说:“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这是讲随喜功德的殊胜。我们见人修善,最低限度要欢喜赞叹,需要帮忙就帮忙;即使他不请我帮忙,我还是主动做不请之友,当仁不让、见义勇为,助之成就,使好上加好。这就是大乘经上教我们要修随喜功德,以增加福慧。
发这个心惠而不费喔!不费一个钱还能得大福德,这就要有智慧啦!如果大家都是善人聚会一处,要做到就不是什么难的,只要做利益人的事情,全体都会来协助的!
记得五十年前大陆灵岩山寺的住众,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外省那个冷,是冷到零下二、三十度!早上上殿,从膝盖到脚底下都冻得完全无知觉!冰天雪地的日子,也没有什么现代的暖气来调节,晚上就要用点热水洗一下脚;如果不洗脚,脚会冻得破裂受不了。
为什么讲这一点小事?希望我们也能学习。他们不论是念佛堂、外寮或其他的人,只要有人到大寮里打一桶热水来,大家就忙著拿盆啦、拿手巾啦、拿板凳啦!这都是抢著做的,没有一个人懒惰!都是顶好的人!
洗好了的脏水,当然是最后一个洗的人倒,但很多人脚洗好后,还等待抢著倒水,不愿意损一点福,“呀!我不要人家做好了,自己来享受。”大家都是精进向上、都是抢著这样做,不会有事无人做!这是我们要学的啊!
要是愚蠢懒惰的人这时是怎样?绝对不会利益他人一点、不会伸一点手来做,好像人家就应该服侍他!这种人不求福只是折福。还有一种人—你做善事,他不暗地捣鬼已是好的了,你还想叫他协助?不可能的!世间就有这些人!愚痴的众生不知修福,只是造恶业障,多么苦啊!
另有一种愚昧思想的人—小心眼、小聪明,错误地想:我做好事时,若大家都来协助,是否把我面子分去了?”不是这样喔!你一人做事,大家欢喜来协助,你的功德就更大,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嘛!而且大家都来做,你的福德既不会少,还更加多!这就是大量有大福。
就像黑暗中你点燃一盏灯,但这一盏灯不可能全照明黑暗;这时大家的灯,在你这盏灯上点火,这样有了百千盏灯,那光明多么大!一百人、一千人都来你这盏灯点火,你的光有没有少呢?一点都没有少!大家把灯点亮了,还增加你的光明呢!没有百千盏灯,能照破这黑暗世界吗?不行嘛!所以功德大家一起做就更加大。你若说:“我的灯不给人点火!”那黑暗就永黑暗了!道理就是如此。
修行人心量要广大,不要有凡情人那种小聪明、小心眼;那些完全要舍掉!否则你永远培不上大福德,有福也不会安乐。世俗有财富的人是否就安乐?没福的人因财富而受苦。贵的人是否就高高在上?别人不一定看得起他的贵,面上给他一点光彩,那是假的,内心不是真正对他恭敬;做人做得这样,多么可怜!我们要自强啊!
所以我们修行要闻法,你不闻法怎么知道如何修行?不闻法又怎么知道如何修福、增长智慧?你闻了法不修行,又怎么得到真正的利益?善法好难闻喔!尤其出世的善法更是不容易闻得到。闻到了,就要好好奉行随喜啊!
心安于道上
大家修道要好好将心安制在道上,那一切的烦恼境就不能入心;否则昏沉、迷倒,杂乱、妄想就入心,那里能够明静?心不明静,就好像“黑海无风三尺浪”,外境一切虽好,内心却反反覆覆、颠颠倒倒的,多可怜!
外境一起波浪,内心就不能平静,其实佛陀讲“万法本静人自闹”,只要心静下来,外境就没有波浪了嘛!世间人也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你对外境无心、不执著,或转于专心某件事,心在道上,那对其他境就看不见、听不到。你若偏要见、要听,那只是自讨苦吃而已。天台宗讲“止观”,大家要将心停“止”:制心在道上,一切万法就不会令你散乱;若有昏沉就再用“观”法。
现在末法时代,说你们笨,可是你们确实比周利槃陀伽好啊!他什么事都不会做只会扫地,他心想:地脏了要用扫帚来扫,一面扫一面思惟:那心里脏了也要扫!于是用佛陀开示他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受皆苦、涅槃寂静的扫帚来扫。如此一直思惟,将心地扫清了,最后开悟证罗汉果。这是在工作中证果,不是盘腿静坐证果喔!
又像某禅师开垦时,听到铲子碰到石头的声音就开悟了—在工作中开悟。所以你们一心出坡也能得三昧;一切境即是心,万法惟心嘛!若不甘心工作,则恐徒增烦恼!
再说到禅宗一代祖师—惠能大师,他做什么工作呢?在磨房里舂米,他因身体轻,后腰下还绑一块大石头来舂米。所以不管在动静中做什么事情,都要以安静欢喜的心接受,心安即是道!你看这不如意、那又不好,好可怜啊!希望你们做快乐人,不要做可怜人,苦乐是操在自己!
要做快乐人,什么事都要朝快乐处想。你想我们道场有这么多工作,正可以自利利人、修福修慧,这多么好!如果无端生苦恼,工作就不必做了吗?苦恼还是要做啊!你以烦恼心来工作,那多苦!以欢喜心做工作,那就愈做愈快乐、愈做愈法喜。在每一法上都能得到法喜,千万不要自找苦吃。不会做要学习,身不强要锻炼!
好多人一忙就觉得辛苦,在别人眼中看来,那有怎么忙?那有什么好辛苦的?当然这也是福慧、力量大小的问题。事情能依层次做,虽忙而心不乱,不会苦的。我们忙是行菩萨道,应该要快乐嘛!世间人为了生活糊口,赚钱都不怕工作多,何况我们是行菩萨道,怎能这样怕呢?
修苦行时要忍苦,身心要调和,勿生烦恼,有烦恼即会退道心;要惭愧自己不能在道业上增长、智慧不够。当思惟:若道场建好后才来,已没修福德的机会了。道场建好才来,不知有没有福德来享受?有福报享受当然好,没有福报怎么消受?就算你有福亦要多惜福修智慧。
其实佛法是很微妙的,你不要认为现在我们出坡的人没用,说不定将来能成为灵岩山寺的大和尚呢!过去大陆的大法师很多是出自行单,而有的人学一辈子的法师还不能讲经,或者讲经却没人来听。禅宗里当行单、出坡也是在参禅,不论水边林下都在办道。过去高僧大德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到了八十岁也照常工作,好吃懒做的人没有用!不能令佛法增光兴隆,那是何等可怜的人!
灵岩山寺随时随处无不是能念佛的道场,无不是你求福之处,要有心,好好把心安于道上。若无心,不能求福反而折福;折福损福,那太苦恼啊!
凡事要随遇而安、随处而住,到那里就吸收那里的空气,到那座山就砍那座山的柴;时时要这样使心安静,不要苦恼。“诸凡果报,惟人自招”,祝福诸位:好好求快乐!求做好人的本位、求成佛的大道,满足你的快乐。
以上所说的,大家不要嫌老和尚啰嗦,老和尚希望你们安心、道业增进。大家要知道老和尚的苦衷、老和尚的目的,无不是望汝等早成佛道,惟有成佛道你才称心啊!
《得戒和尚开示录》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