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得戒和尚开示录▪P14

  ..续本文上一页利他、广结善缘才有福报;不能说:“我到山上是来修行的、是要了生死的,还来做这些事情,那我来山上干什么?”这完全是打错了妄想,根本不懂事!

   说到慧与福,如果你有慧没有福,那是没有广结众生缘,任你怎么会说,讲得再好也没有人听。如果有福,与众生有结善缘,就是讲得怎样不好,人家一听到你的音声就欢喜、看到你的人就快乐,乃至到这儿来也不必听你讲什么,就是要看看你,同你在一起就好了。

   所以佛家强调:“未成佛道,先结人缘”,与众生没结缘,就是成了佛,你的佛国土仍没有菩萨,还是自己一个人。成了佛,国土有菩萨,是因为行菩萨道的时候,广与众生结缘,解众生苦、与众生乐。这一切谈起来都是因果、因缘法;你得将因缘做好,果才能圆满。

   大家千万不能想:“你们在这儿坐著,就要我来服侍,这样享福啊!”有这种凡情,怎么能够学道?你没道骨、没道心、没道气,不与众生结缘、不愿服务别人,到那里都没有人缘!其实你也没怎么不好,可是人家一看到就是不顺眼;真是奇怪,那个人也没怎么好,但是别人一看到就欢喜。这就是结恶缘、善缘之不同果报。

   就有一位出家人,到外面参学,学法二十多年,经教皆通,智慧如海。此时他的菩提心充实圆满,就想出去说法度众生,可是到那里说法都没人听。

   有人告诉他:“人家一看到你的相就讨厌、听到你的音声就烦恼,怎么可能叫人听你讲?”他自己想想:“唉!这怎么办呢?辛苦研究经教二十多年,为了研究经教不知下过几番苦功夫,还吐过几碗血,怎么现在说法都没人听?”他非常懊恼,就回到自己初出家的寺院去,见了师父就诉苦;惭得他流泪,愧得他嚎哭。

   师父告诉他:“你现在的衣单还有多少?可以把它卖了,买几十斤米,去山上喂鸟雀。”他就依师父的话做。做好后,师父再告诉他:“好啦!你现在好好用功,等个二十年再说法吧!”二十年后,他说法时很多青年欢喜跑来听经。原来这些青年,就是他喂的那些鸟雀转生的;在喂鸟雀的同时,他曾授三皈依使它们解脱。

   你们也要好好用功,不要怕辛苦!在世间要想成就事业、学问、道德,都要经过一番努力,成佛更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怕苦,道业怎能成就?大家打起精神、鼓足勇气,好好地学!研究经教的就好好研究经教、要念佛的好好念佛、要修苦行的好好修苦行,做什么都要拿出成绩来!好好地做就能培福培慧,这样自己得安乐,才能利益一切人,否则懒惰人人都憎厌!勤劳为人协助,所有工作都为人忙,这就行菩萨道与众生结缘。

   二块砖培福

   诸位今天能够住在道场,此刻安坐佛堂里,都是过去修来的福;如果在三宝门中没修过福,根本坐不住。

   过去在大陆有座寺院,大殿破旧,四众弟子就拿钱请工人来重修;虽请了工人,但很多杂工程还是要自己做,所以常住的师父都要出坡担石头上山。那时一切要靠人工,不像现在有车子,什么都是机械化。

   古老建寺多数建在高山上,不要讲九华山、普陀山那些大名山,就讲五岳中的南岳衡山。那山顶上有座大寺,要是早上天未亮就从山顶起身下山,至山脚下再回来,来回一趟已是晚上不见太阳。这山就有那么高,那云就是天连地、地连天的。有云就有湿气,湿气积水,到了春天,不但屋顶上滴水,连柱子也都在流水,湿气就是那样重!

   再回头说建大殿的事。当时材料都是自家的师父下山去担的。肯发心用力的人,当然就拼命地担;可是有一位奸滑的人,一到出坡时就装病,说他肚子疼啊!什么病的。总而言之,会想方法骗人,出坡的事好像就没他的份。

   僧值师父听久了,知道他在讲假话,有一次就声色俱厉地对他说:“你有病?有病也要出坡!你三天不吃饭就可以不用出坡,能吃饭就得出坡。”他看看这次没办法骗人了,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担了两块砖—这砖是用来铺韦驮殿的。可是他只担两块砖,就坐在那儿休息;僧值看他不是块料子,会把大家带坏了,于是把他“遣单”。

   下山后,他在外面东跑西跑的,过了十多年又回到这个山上挂单。他到客堂挂单时,知客师父已经换人了,客堂都不认识他,也不晓得十几年前的事。可是由于他没福报,业障还是在,所以知客师父一见到,不知何故心生气,就自自然然地说:“不挂单!”

   其实在外省大丛林没有不挂单的,出家人到寺院就是回家,那有不挂单的?怎样才不挂单呢?没有戒牒,连衣袍都没有,那是不挂单;否则没有不挂单的。

   他看看自己戒牒、衣袍都有,就询问怎么不挂单呢?知客师父说:“不挂单就不挂单,走!走!下山去!”这时他可怜地哀求说:“从山上再跑到别的道场就晚了,你赶我下山,外面天已经黑了,怎样下山?”知客师父心中更生气:“总而言之,我赶你出这客堂就是了!”

   这寺院大得很,光是山门就不知道离这客堂有多远,他没办法,就走到山门,可是门已经关了,于是哀声叹气地说:“唉!到了这儿都不挂单,现在晚了,朝那里跑呢?”就在大门内坐著,却被管门的人赶走,就又跑到了韦驮殿里,看到供桌下有两块砖的空位,就朝那两块砖头上坐下,坐得舒舒服服的,一下子就进入睡梦中。

   梦中,韦驮菩萨喝斥他:“你这懒惰的人!以前不修福,现在来山上都不挂你单。总算你还修了一点点福,这两块砖就是你从前担上来的;要是没担这两块砖,看你今晚怎么样?连站都没地方,还想坐?”他被韦驮菩萨这么一教训,醒过来,生大惭愧:“唉!我实在太懒、太不像话了!大家都出坡做公事,我怎么偏偏就告病假偷懒?”

   这时他看到韦驮殿前面园子长满了草,“唉!我要修福。”他就连夜地拔啦!清啦!把这庭园乱草拔得干干净净的,又把庭园打扫得整整齐齐的,好一个清洁的庭园!

   第二天早上知客师父跑来一看,“哦!这庭园的草我刚想派人来除,那个人把它除得这样干干净净的?真好!”望著望著就看到昨天被遣单的那位师父,坐在韦驮菩萨的供桌下。由于他生大惭愧,拔草修了福报,业障消了,这时知客师父看到他自自然然就欢喜起来,问道:“你怎么跑到这里坐呢?”他就把昨晚韦驮菩萨的教训,以及发心除草的事情说出来。“哦!原来如此!”知客师父就欢喜留他挂单了。就有这么一件真实的故事。

   所以今天你们能住在道场、坐在这里自在念佛,都是过去在三宝门中有修过福报的;如是因感如是果。大家听了应该要怎样好好地发心修福报啊!修福报不是帮别人忙,是帮自己做。千万不要躲懒偷安,那样韦驮菩萨可会赶你下山去!其实也不用韦驮菩萨赶你,同住的人就看不过去了,“十目所视,十指所指”嘛!

   在众人之下做事就有这个好处:你好,大家赞叹你好;你不好,大家都骂你。这里不是一个人住的小茅蓬,好也没人赞叹你,不好也没人骂你。一定要住大道场,大道场就是这样有规则、有善友互相勉励,诸位知了吗?

   培福慧相好

   我们身为住持佛法的出家人,要如何培养自己的福慧、如何修相好呢?来山出家为什么要经过一、二、三年才圆顶?就是希望你把世俗人的相、世俗人的行动转过来,更重要的,世俗人的习气要转。否则你身披袈裟又怎样?俗气不除清,著袈裟亦不像出家人!拿个龙袍给你穿也不像个大皇帝,坐在龙椅上也受不了万民的三跪九叩首。

   佛陀是“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福慧具足、相好庄严要度人就容易了。佛陀在世时,他用不著说法,只是威仪齐整、动止安详地那么走一趟,那种相好就把众生摄住了!未说法就摄受人了,再一开口谁不听从?而且佛陀说法具有八种微妙之音呢!你看西方极乐世界还有迦陵频伽说法之音啊!所以说话言辞要清爽、柔和,相好、音声都重要;你这些没有,就算当了大法师,好像白玉中有了瑕疵,这就不圆满了,所以我们该好好地培养自己啊!

   那如何种福慧、如何修相好?就是好事要随喜,千万不要生嫉妒心,更不要在鸡蛋里挑骨头。有的人好事不但不能随喜,还要挑人家的毛病,那怎么会有福慧?相又怎么会好?别人有毛病,你发一个慈悲心指点他、帮忙他,不要躲在背后说是非,把佛事破坏,于自己有什么好处?

   如果你是非分明,有正义感,那很好,请你就以正义之心来令大家互相协助。你以正义来勉励人家,人家也不会对你起反感;你反而带一个嫉妒人的心情,好像要找人的麻烦,那人家怎么接受你?做人要做好、做事要做好,这样才能培养福慧,切忌嫉妒人家好事,损自己福报!

   相好又是怎么种的?出家人是不帮人看相算命,这都是邪命。虽不谈相,但不是就没有相喔!如果没有相,佛陀为什么还要百劫种相好?世间人都知道相随运转、运由心生;一个人相虽好,可是起了坏心,相就转坏了;反过来讲,相虽不好,但发善心、做了阴德事,相就转好了。

   好相是操在我们自己,心好,相就转好;现前只要你心里一欢喜,面孔马上有笑容,你的相多么好看!马上不高兴、心里嗔恨,脸拉下来,那样子好像同人家有多大的仇恨!这相貌你想想!多么令人厌恶!不要说人看了会怕,连鸟雀看了都吓得飞掉了!鬼看了也怕!人一动嗔恨,血液中就有毒,这样身体怎么会好?不必转世,这一世你的相就坏了!何必自己伤害自己?何苦要做自己的敌人!

   有的人相本来是好,怎么搞坏了?心坏了嘛!大家注意听!为什么相会不好?嫉妒心、障碍人家好事;这是自己亏心的地方,没有了营养份,相貌怎么会好?心里要保持和善,不要有无明、贡高,嫉妒他人为佛教发心办事!

   自己无福无慧都可怜死了、惭愧都来不及了,为什么还要无明、贡高?业习就这样重吗?人家好你随喜赞叹、协助,首先自己的心情就安乐自在了嘛!无故…

《得戒和尚开示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