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得戒和尚開示錄▪P14

  ..續本文上一頁利他、廣結善緣才有福報;不能說:“我到山上是來修行的、是要了生死的,還來做這些事情,那我來山上幹什麼?”這完全是打錯了妄想,根本不懂事!

   說到慧與福,如果你有慧沒有福,那是沒有廣結衆生緣,任你怎麼會說,講得再好也沒有人聽。如果有福,與衆生有結善緣,就是講得怎樣不好,人家一聽到你的音聲就歡喜、看到你的人就快樂,乃至到這兒來也不必聽你講什麼,就是要看看你,同你在一起就好了。

   所以佛家強調:“未成佛道,先結人緣”,與衆生沒結緣,就是成了佛,你的佛國土仍沒有菩薩,還是自己一個人。成了佛,國土有菩薩,是因爲行菩薩道的時候,廣與衆生結緣,解衆生苦、與衆生樂。這一切談起來都是因果、因緣法;你得將因緣做好,果才能圓滿。

   大家千萬不能想:“你們在這兒坐著,就要我來服侍,這樣享福啊!”有這種凡情,怎麼能夠學道?你沒道骨、沒道心、沒道氣,不與衆生結緣、不願服務別人,到那裏都沒有人緣!其實你也沒怎麼不好,可是人家一看到就是不順眼;真是奇怪,那個人也沒怎麼好,但是別人一看到就歡喜。這就是結惡緣、善緣之不同果報。

   就有一位出家人,到外面參學,學法二十多年,經教皆通,智慧如海。此時他的菩提心充實圓滿,就想出去說法度衆生,可是到那裏說法都沒人聽。

   有人告訴他:“人家一看到你的相就討厭、聽到你的音聲就煩惱,怎麼可能叫人聽你講?”他自己想想:“唉!這怎麼辦呢?辛苦研究經教二十多年,爲了研究經教不知下過幾番苦功夫,還吐過幾碗血,怎麼現在說法都沒人聽?”他非常懊惱,就回到自己初出家的寺院去,見了師父就訴苦;慚得他流淚,愧得他嚎哭。

   師父告訴他:“你現在的衣單還有多少?可以把它賣了,買幾十斤米,去山上喂鳥雀。”他就依師父的話做。做好後,師父再告訴他:“好啦!你現在好好用功,等個二十年再說法吧!”二十年後,他說法時很多青年歡喜跑來聽經。原來這些青年,就是他喂的那些鳥雀轉生的;在喂鳥雀的同時,他曾授叁皈依使它們解脫。

   你們也要好好用功,不要怕辛苦!在世間要想成就事業、學問、道德,都要經過一番努力,成佛更要經過叁大阿僧祇劫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怕苦,道業怎能成就?大家打起精神、鼓足勇氣,好好地學!研究經教的就好好研究經教、要念佛的好好念佛、要修苦行的好好修苦行,做什麼都要拿出成績來!好好地做就能培福培慧,這樣自己得安樂,才能利益一切人,否則懶惰人人都憎厭!勤勞爲人協助,所有工作都爲人忙,這就行菩薩道與衆生結緣。

   二塊磚培福

   諸位今天能夠住在道場,此刻安坐佛堂裏,都是過去修來的福;如果在叁寶門中沒修過福,根本坐不住。

   過去在大陸有座寺院,大殿破舊,四衆弟子就拿錢請工人來重修;雖請了工人,但很多雜工程還是要自己做,所以常住的師父都要出坡擔石頭上山。那時一切要靠人工,不像現在有車子,什麼都是機械化。

   古老建寺多數建在高山上,不要講九華山、普陀山那些大名山,就講五嶽中的南嶽衡山。那山頂上有座大寺,要是早上天未亮就從山頂起身下山,至山腳下再回來,來回一趟已是晚上不見太陽。這山就有那麼高,那雲就是天連地、地連天的。有雲就有濕氣,濕氣積水,到了春天,不但屋頂上滴水,連柱子也都在流水,濕氣就是那樣重!

   再回頭說建大殿的事。當時材料都是自家的師父下山去擔的。肯發心用力的人,當然就拼命地擔;可是有一位奸滑的人,一到出坡時就裝病,說他肚子疼啊!什麼病的。總而言之,會想方法騙人,出坡的事好像就沒他的份。

   僧值師父聽久了,知道他在講假話,有一次就聲色俱厲地對他說:“你有病?有病也要出坡!你叁天不吃飯就可以不用出坡,能吃飯就得出坡。”他看看這次沒辦法騙人了,才心不甘、情不願地擔了兩塊磚—這磚是用來鋪韋馱殿的。可是他只擔兩塊磚,就坐在那兒休息;僧值看他不是塊料子,會把大家帶壞了,于是把他“遣單”。

   下山後,他在外面東跑西跑的,過了十多年又回到這個山上挂單。他到客堂挂單時,知客師父已經換人了,客堂都不認識他,也不曉得十幾年前的事。可是由于他沒福報,業障還是在,所以知客師父一見到,不知何故心生氣,就自自然然地說:“不挂單!”

   其實在外省大叢林沒有不挂單的,出家人到寺院就是回家,那有不挂單的?怎樣才不挂單呢?沒有戒牒,連衣袍都沒有,那是不挂單;否則沒有不挂單的。

   他看看自己戒牒、衣袍都有,就詢問怎麼不挂單呢?知客師父說:“不挂單就不挂單,走!走!下山去!”這時他可憐地哀求說:“從山上再跑到別的道場就晚了,你趕我下山,外面天已經黑了,怎樣下山?”知客師父心中更生氣:“總而言之,我趕你出這客堂就是了!”

   這寺院大得很,光是山門就不知道離這客堂有多遠,他沒辦法,就走到山門,可是門已經關了,于是哀聲歎氣地說:“唉!到了這兒都不挂單,現在晚了,朝那裏跑呢?”就在大門內坐著,卻被管門的人趕走,就又跑到了韋馱殿裏,看到供桌下有兩塊磚的空位,就朝那兩塊磚頭上坐下,坐得舒舒服服的,一下子就進入睡夢中。

   夢中,韋馱菩薩喝斥他:“你這懶惰的人!以前不修福,現在來山上都不挂你單。總算你還修了一點點福,這兩塊磚就是你從前擔上來的;要是沒擔這兩塊磚,看你今晚怎麼樣?連站都沒地方,還想坐?”他被韋馱菩薩這麼一教訓,醒過來,生大慚愧:“唉!我實在太懶、太不像話了!大家都出坡做公事,我怎麼偏偏就告病假偷懶?”

   這時他看到韋馱殿前面園子長滿了草,“唉!我要修福。”他就連夜地拔啦!清啦!把這庭園亂草拔得幹幹淨淨的,又把庭園打掃得整整齊齊的,好一個清潔的庭園!

   第二天早上知客師父跑來一看,“哦!這庭園的草我剛想派人來除,那個人把它除得這樣幹幹淨淨的?真好!”望著望著就看到昨天被遣單的那位師父,坐在韋馱菩薩的供桌下。由于他生大慚愧,拔草修了福報,業障消了,這時知客師父看到他自自然然就歡喜起來,問道:“你怎麼跑到這裏坐呢?”他就把昨晚韋馱菩薩的教訓,以及發心除草的事情說出來。“哦!原來如此!”知客師父就歡喜留他挂單了。就有這麼一件真實的故事。

   所以今天你們能住在道場、坐在這裏自在念佛,都是過去在叁寶門中有修過福報的;如是因感如是果。大家聽了應該要怎樣好好地發心修福報啊!修福報不是幫別人忙,是幫自己做。千萬不要躲懶偷安,那樣韋馱菩薩可會趕你下山去!其實也不用韋馱菩薩趕你,同住的人就看不過去了,“十目所視,十指所指”嘛!

   在衆人之下做事就有這個好處:你好,大家贊歎你好;你不好,大家都罵你。這裏不是一個人住的小茅蓬,好也沒人贊歎你,不好也沒人罵你。一定要住大道場,大道場就是這樣有規則、有善友互相勉勵,諸位知了嗎?

   培福慧相好

   我們身爲住持佛法的出家人,要如何培養自己的福慧、如何修相好呢?來山出家爲什麼要經過一、二、叁年才圓頂?就是希望你把世俗人的相、世俗人的行動轉過來,更重要的,世俗人的習氣要轉。否則你身披袈裟又怎樣?俗氣不除清,著袈裟亦不像出家人!拿個龍袍給你穿也不像個大皇帝,坐在龍椅上也受不了萬民的叁跪九叩首。

   佛陀是“叁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福慧具足、相好莊嚴要度人就容易了。佛陀在世時,他用不著說法,只是威儀齊整、動止安詳地那麼走一趟,那種相好就把衆生攝住了!未說法就攝受人了,再一開口誰不聽從?而且佛陀說法具有八種微妙之音呢!你看西方極樂世界還有迦陵頻伽說法之音啊!所以說話言辭要清爽、柔和,相好、音聲都重要;你這些沒有,就算當了大法師,好像白玉中有了瑕疵,這就不圓滿了,所以我們該好好地培養自己啊!

   那如何種福慧、如何修相好?就是好事要隨喜,千萬不要生嫉妒心,更不要在雞蛋裏挑骨頭。有的人好事不但不能隨喜,還要挑人家的毛病,那怎麼會有福慧?相又怎麼會好?別人有毛病,你發一個慈悲心指點他、幫忙他,不要躲在背後說是非,把佛事破壞,于自己有什麼好處?

   如果你是非分明,有正義感,那很好,請你就以正義之心來令大家互相協助。你以正義來勉勵人家,人家也不會對你起反感;你反而帶一個嫉妒人的心情,好像要找人的麻煩,那人家怎麼接受你?做人要做好、做事要做好,這樣才能培養福慧,切忌嫉妒人家好事,損自己福報!

   相好又是怎麼種的?出家人是不幫人看相算命,這都是邪命。雖不談相,但不是就沒有相喔!如果沒有相,佛陀爲什麼還要百劫種相好?世間人都知道相隨運轉、運由心生;一個人相雖好,可是起了壞心,相就轉壞了;反過來講,相雖不好,但發善心、做了陰德事,相就轉好了。

   好相是操在我們自己,心好,相就轉好;現前只要你心裏一歡喜,面孔馬上有笑容,你的相多麼好看!馬上不高興、心裏嗔恨,臉拉下來,那樣子好像同人家有多大的仇恨!這相貌你想想!多麼令人厭惡!不要說人看了會怕,連鳥雀看了都嚇得飛掉了!鬼看了也怕!人一動嗔恨,血液中就有毒,這樣身體怎麼會好?不必轉世,這一世你的相就壞了!何必自己傷害自己?何苦要做自己的敵人!

   有的人相本來是好,怎麼搞壞了?心壞了嘛!大家注意聽!爲什麼相會不好?嫉妒心、障礙人家好事;這是自己虧心的地方,沒有了營養份,相貌怎麼會好?心裏要保持和善,不要有無明、貢高,嫉妒他人爲佛教發心辦事!

   自己無福無慧都可憐死了、慚愧都來不及了,爲什麼還要無明、貢高?業習就這樣重嗎?人家好你隨喜贊歎、協助,首先自己的心情就安樂自在了嘛!無故…

《得戒和尚開示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