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人共聚,怎麼不啓發我們的智慧?
不一定順的才能啓發,反的方面也能啓發智慧,那才是真正的菩薩道喔!如是正思惟、正行、正精進、不休息,福慧就圓滿啦!
那我們福慧何日才圓滿呢?須要畢竟先斷惡,斷惡修善才能達到圓滿;圓滿福慧才能證一切種智,而成就無上菩提。祝福諸位必要斷惡修善同時奉行,缺一件都是跛腳不良于行;所以必要做好萬行,方可圓成萬德莊嚴。
善待初發心
初來的菩薩參加出坡,尤其出重坡,要身體強健才可以;否則初來就跟著出重坡,怎麼跟得上?他本來是要發心修行的,因爲跟不上,自己不好意思就下山了。先進者要好好地安慰他、看著他;他不能做,你還要求他同你一樣嗎?不可能嘛!只要他能夠跟著,望望看看就好了!慢慢學習、慢慢訓練!要同情人、教導人,這就是培自己的福德。難道看到人家已住不下了,你還不同情?可以嗎?
人家發一個好心上山來,不善待他,那就等于趕一個人走。這個人的善根被你淹沒了,試問!你在山上怎會住得好?這地方要注意喔!要培養良心!
他若是個壞人,當然擊鼓而攻之;如果是很好的人,因爲你對人家不善,把人家氣走了,那你自己怎麼安住?
如果認爲:“你這個人我看不順眼,你走了,我才安樂。”那是世間人!只知手段不知因果。要知道,處處所作所爲都是落入因果的。智慧多麼重要!各人要拿出智慧,不要用凡夫心而失去你能做的大恩大德。一不小心就妨礙修道,什麼是道?你行爲不好就沒有道,你行爲好就有道。道者首重良心!良心不正,你想道亦道不成!
磨刀喻修行
以前大陸的大寺院,寺中幾百人、上千人,半年內所需要用的柴草,秋天時全都要先准備好;砍柴、割草,砍柴有砍柴的刀、割草有割草的刀。砍了柴、割了草,刀就要磨,不磨就鈍了、斬不動。磨刀要在“磨刀石”上磨,真正的磨刀石是一塊石頭;一個秋季下來,那塊磨刀石就沒有了。我們只要能修,這一世的煩惱石亦就沒有了。
但這不是今天磨刀,磨刀石今天就沒有了;你今天看著那石頭是不動的,明天磨,看著那石頭還是不動的。其實在磨刀的時候,磨的水有漿,漿從那裏來?就是那塊石頭的液。這就是刀磨利了,同時那塊石頭也損了;雖不見其損,到了時候,整塊石頭都沒有了。
同樣的道理,大家用功修行,用功喔!因果—有因必有果,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獲。我們用功當然是求福慧,實在也是消罪障。罪障消我們有福慧才能夠享。你不要說:“我現在這麼努力用功,自己的罪障沒有顯然地消啊!”它是在裏頭消,如果不是時時消,到時候也不會達到圓滿佛果。果要圓滿,那當然需要一段時間。也必要到圓滿的時候,才能得到滿分的受用。
現在雖得不到滿分的受用,有一分熱決定能夠抗一分的寒;有一分的清涼就能夠解除一分的熱惱。我們用功,在某個時候,你要一分一分、一層一層地看;到某個時候再看整體。其實我們用功的時候,就是在消業障,這點一定要記得!記得我爲何出家、爲何精進?就是爲消業。
這塊磨刀石,磨、磨,如果沒個刀在上面磨,只拿熱水洗,水是清清爽爽的,沒有漿出來;只要刀在上面用力磨一下漿就出來了。這就表示我們用功—至誠、慚愧、念佛這些刀磨下來,業障消、福慧增都在裏頭。但是不用力不行喔!如果你只把刀反覆地輕輕磨,刀也磨不利,磨刀石也不會損。這就表示:你不修就消不了煩惱石!
磨刀也有磨刀的法度,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學問。刀有兩面口,一面是平口,一面是陡口。磨平口的刀要把刀放平,手塵在上面,還要拿平。如果某個地方用力某個地方沒力,有力的地方磨得到,沒有磨到的地方就不平了。磨陡口的刀要順著刀口的位子,放的位子穩,手壓的力要均勻,按的角度要合,再執操一磨就好了。不會磨的就反了口,沒有磨利還磨鈍了。
做什麼事情都是這樣,你合法、順乎那個法,就可以做得很好。一件事情做不好、做得辛苦,那是自己的智慧不夠;或者智慧有,遇到一件難做的事情。
當然嘛!走路時你走到高低不平的路怎麼辦?不走嗎?不走前程怎麼達到?軍人打仗,逢山打洞、逢水搭橋,爲了成就國家還不是那樣沖?他們犧牲性命都在所不惜!我們大家學道、增福慧,總要下個本錢,用更大的力下去。你一切都要順利,那有那麼好的事情?希望大家都精進,精進再精進,進到最後五分鍾不退才能打勝仗喔!
精進就好像打仗突圍一樣,千萬懈怠不得。逃的時候固然槍炮*要充足,最大的還是精神要勇猛、戰鼓要驚天動地的,那才沖得過去。別人在沖,你還打瞌睡嗎?那別人沖走了,你留下來給敵人做菜吧!當飯吃了!不只是當飯,還把你的骨頭砍下來配酒。事實是如此!
我們無始來的昏沈、散亂—最大的二敵,你不戰勝他,他就要吃你!我們已經夠可憐了,被吃定到這個樣子,還不跟著大家後頭沖,還等著人來抱你走啊!
萬事通一理,大家懈怠千萬不可以,但也不要一用功,就又想馬上要得到一個好處。唉!什麼事都要循著因果,不要違背因果。大家各自好好努力,決定消業障、增福慧。祝福諸位:精進再精進,早日福慧圓滿!
功深萬事成
這是六十多年前的一件事。人間的老者那時都會說這個小故事:高山裏有個修行的老苦行僧。其實這老苦行僧是不是真正在用功呢?他是真正地用功,可是心裏有點急:“怎麼老這樣用功,道業都不成就?唉!在山上這麼辛苦,道業都還不成就。”心動了,就想下山走動走動、休息一下。當然這是一般凡情難免啦!長時精進自然就想休息一下;心一動,在山上住不住就下山了。
走到山腳下遇到一個老婆婆,這老婆婆手裏正拿著一只鐵杵在石頭上磨。老修行看這老婆婆的樣子、態度很受人尊敬,自自然然地就走到她身旁同她聊了起來。
他問:“老婆婆!你拿這鐵杵在磨什麼呢?”老婆婆回答:“老師父啊!你不知道,我的小女兒要繡花,買不到繡花針,所以我現在幫她磨根繡花針。”“哎呀!老婆婆!這個鐵杵磨成繡花針,要磨到什麼時候啊?”“平常啦!只要功夫做得深,鐵杵也能磨成針。”
這二句話一講,把這位老修行講得夢醒了;雖沒開悟卻開了智慧、通達了。他想:“是啊!”聽過這句話他不下山了,就回去繼續用功。一精進用功,道業終于成就。道業一成就才知道:老婆婆原來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提醒他:“只要功夫做得深,鐵杵也能磨成針。”
諸位!我們現在念觀世音菩薩,究竟什麼時候才能與觀世音菩薩相應,像觀世音的耳根圓通、六根互用?你只要好好地念佛、拜佛,按佛陀的言教、古祖的芳規,保持靜定心、坦坦然然地,這樣日積月累,功夫到了自然成—所謂“水到渠成”。
不要急!一急心就亂,亂則煩,煩了又煩,“欲免煩惱徒增妄”,業障又加重,最後你就說:“噢!我在這裏都用不上功!”怎麼用不上功?功夫到了你就成就了,沒到怎麼成呢?諸位菩薩!希望你們靜靜然然、寂靜,靜極光通達,智慧就有了。千萬急不得!心一急,用功容易著魔,這看看印光祖師嘉言錄、菁華錄就知道。
也不要亂想!般若法就是教你不要念一切法,所謂一切法不念;念般若,一切法皆能成。觀一切法心無所住,心無所住,心就開闊了!心原來是遍一切處的嘛!
修行用功是“功不唐捐,德不虛棄”,決定有成就;但何時成就,就看你往昔的福德因緣如何。這點記好了!只要精進,“但事耕耘,不問收獲”,舉竟有成就的。
就像佛陀都是經過叁大阿僧祇劫才成佛的,雖說叁大阿僧祇劫成佛,還要看你的福慧精進與否。若說無量無邊劫成佛,那是懈怠鬼啦!精進也可快速成佛。像學校讀書是論分數是否達到,不是你讀個二、叁年就一定能畢業。天資好讓你跳級,天資不好要留級,不是幾年定可畢業。
大家要知道“皇天不負苦心人”喔!也要知道功夫是經一段時間培養的。一天天地看著你們長進、上軌道。我心裏也不要急,好像世俗的父母不要對兒女希求太高了!太高,兒女有壓力,自己也辛苦。大家平平靜靜地,不要懈怠,到了時候恭禧大家:道業同體圓成!
修正精進行
大家既然住在山上,就要精進用功,但有時有些人用得太精進了。我常時說:懈怠不可以的,但太精進也是不可以的。所謂“暴雨無終日”,修行要能持久,持之以恒爲貴。“小水長流能穿石”,功夫要平靜,急暴不得!
人的身體到底是父母所生身,禁不起太辛苦的,但太護著它亦不必,不護它也是不可以;所以要忖量自己的身體來用功。會善用它的,就如善用擔子,它只能擔八十斤,你就擔八十斤;若要超量擔一百斤,它就會斷掉,一斷就永不能用了!不超過負擔可用百年哩!
這就表示你若太精進,應該睡卻不睡,應該吃飯又不吃,這並非正精進。正精進那裏是叫你不要吃飯、睡覺呢?只是叫你不多貪吃、不多貪睡就是了。睡眠要適可而止,吃飯不能太飽也不能太少;一切依中道而行,不要修行修出了煩惱,那是沒有智慧,愚蠢所招來的!
參、念佛守戒規
逃命旅行人
修行最重要的,要保持信心堅固,否則功夫難能進步。如何保持信心堅固呢?現在講個寓言故事來告訴大家。
有個人流落在外鄉,路途中走啊走,日快要落西山了,左右都沒有人家。想到夜晚在那兒棲身呢?真是前程茫茫。在曠野中朝西走,見一道河橫在前面,雖看到彼岸但跳不過去。這河是南北向,很長,兩端一望無際無邊。
他想往回走,卻發現盜賊從後追來了。左右呢?又有虎、狼、獅子、毒蛇正朝他襲近。盜賊固然要搶東西,甚至要命;虎、狼、毒蛇、野獸也是會吃人。這時怎麼辦?
…
《得戒和尚開示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