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情急之下再朝前望,還好河面有座橋;這橋東西向,從此岸到彼岸有四十八根柱子頂著,每根柱子相距九呎;但橋面狹小,只有四尺寬。且橋南面河中充滿強烈的大火,橋北面河水則是洶湧的波浪,波浪沖到火這邊來,打到橋上;火勢又朝水這邊燒過來,水火就在橋上兩相交沖!
想要過這條河,怎麼過得去?但不走怎麼辦?等死啊!還好,橋面雖然難走,可是左右兩邊有欄杆,不致于掉下去的。不過橋只有四尺寬,想把包袱擔過去,不行!一定得把包袱丟掉,空手才可能從橋上逃過去。
往後一望,眼見虎、狼、盜賊都逼近了。正猶豫著急時,此岸的空中忽然聽到一位長者的聲音:“仁者呀!趕快起步跑,再遲你的性命就沒有了。”又聽到一位長者在彼岸喚著:“仁者呀!快點過來!到我這邊來,一切的苦難都可以解脫。”他一聽心想:到這性命交關的時候,舍不得也要放下了,就把包袱擔子一丟,急急忙忙走上橋。
走到橋上,波浪沖擊上來,全身都濕了,水寒得徹骨;河中大火也沖燒過來如火箭刺心!又見河中不但有水火還有人呢!水中的人招手喚著:“親人呀!親愛的!你不要跑,我們要在一起。”火中的人則充滿嗔恨,手拿刀槍說:“不要跑!下來!下來!否則我用刀槍把你叉下來,用火把你燒下來。”在水火相交的困境中,又聽到此岸空中長者的聲音:“仁者呀!性命交關,趕快過去!”彼岸的長者也在催喚著。行人于是快步沖過危險,安抵彼岸。
這則故事合佛法怎麼說呢?曠野中的行路人,就是指我們在生死曠野中的衆生;河水中的人都是前生情感相結合的恩愛親屬;火中的人是無始以來因嗔恨打殺所結下的冤家敵仇。火代表嗔恨心,水代表情愛心—愛水嘛!水深如海,火高萬丈;嗔火,愛水劫害人身。佛法講萬法惟心、業感緣起,你以嗔愛所造的業,果報確乎是這樣。
橋下有四十八根柱子頂著,指這座逃生之橋是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所造成的;橋四尺寬代表四字聖號—阿彌陀佛。此岸是指娑婆世界,虎、狼、盜賊,“衆苦充滿,甚大怖畏”。此岸長者就是釋迦世尊,他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叁界無安,猶如火宅”;極樂世界“無有衆苦,但受諸樂”。要我們趕快求生彼岸—西方極樂世界。
彼岸的長者就是阿彌陀佛,他發了四十八大願,願願解救衆生:“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把國土莊嚴得好好的,只要放下包袱就可以去。不要親人一喊就跟著下愛水;沒有鋼刀斬情絲的勇氣,西方是去不了的。
有了四十八大願的橋,我們要一步步走過去,這就是要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句一句念下去。念佛就是“行”,平靜時念六字洪名,此時是緊要關頭,所以直念四字聖號。左右欄杆代表“信”、“願”,有了信、願、行決定能生西方。橋有欄杆,雖走過去辛苦,但不會跌入火水中。這也表示:念佛要具有欣、厭,沒有欣、厭就像橋少了欄杆,隨時都會掉下去。沒有欄杆,這邊的親人舍不得你走,隨時伸手就把你拉下去;另一邊的冤家對頭,你走過去,怎麼不會拿刀槍把你叉下去?又每柱相離九尺是代表九品,所謂“九品度衆生,威德無窮極”。
大家不要只當個故事聽喔!這實在是我們無始以來所造的業報呀!平時就要居安思危,不可貪圖現前的一點安樂。想想這一生造了多少惡?善業又有多少?善惡比較起來如何?不可惡多善少,到時閻羅王請你去,那就慘了!
聽到這話要生大畏懼、多多思惟,一心至誠念佛求生西方,深信切願,行持功夫不要間斷。否則仍舊在這火宅中,與盜賊相聚在一起,多麼危險!也不能等太陽落了西山才要用功,所謂“眼見紅日落西山,前程能有幾多時?”老年人、青少年人也好,等到病或死至才用功太慢了!
孝子憶母心
靈岩山寺是專修淨土法門、求生西方的道場,就像一艘大慈航,在此娑婆苦海,運載衆生到極樂世界的彼岸。
諸位來山的真正目的,就是爲了求生西方。求生西方又爲什麼?爲成佛、度衆生!從整體而言,念佛不但解脫人生之苦、六道輪回之苦,更可超脫聲聞、緣覺、菩薩,至究竟之境;九法界衆生念佛成佛,就能解除佛陀之苦。
佛陀不是已經究竟涅槃了,爲何還有苦?是啊!佛陀他已業障清淨、福慧圓滿了,還有什麼苦呢?唉!佛陀爲了要度我們呀!衆生沒有了生死,佛陀就苦!這就像世間的父母望子成龍一樣,孩子若不爭氣,父母的心最苦了。
父母最挂心的就是兒女,而佛陀最挂心的就是我們衆生。我們來此修行,若不知好好地發心求生西方,反貪圖名聞利養,讓阿彌陀佛天天空垂著手,望著你回去,這就是佛陀的苦啊!你看!阿彌陀佛時時手垂下來,就是要接引我們。他一手垂下來,一手托著蓮花,意思是說:“你來!你來!來了就把你接起來,朝蓮花座上一放,帶你回西方極樂世界。”但我們也要憶念佛陀、想回西方才行。
所以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雲:“十方如來,憐念衆生,如母憶子;子若逃逝,雖憶何爲?”十方諸佛都是憐念衆生、悲愍衆生,想令衆生得解脫的,可是衆生不信佛陀的教導,或信而不修,那佛陀也沒辦法。
大勢至菩薩又說:“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曆生,不相違遠。”念佛這個“念”不只是口執持名號,而是想念、憶念。口要執持名號,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明明白白,意根虔誠祈求十方諸佛加被,真切渴望彌陀慈父來接引;如同流浪在外的太保太妹想他母親一樣。小孩子在外頭受了苦,想到母親了;只要想回家,他隨時就可以回去。同樣的,我們念佛只要如子憶母地憶念阿彌陀佛,也可以回到西方的老家!
而且“母子曆生,不相違遠”,我們現在雖然還沒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可是離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時間不遠了。確實不遠了!我們總不會活一百歲吧!隨時都會走的;假如現在七十歲的人,壽命只有八十歲,那再過十年就可生西方了;假如你壽命只有七十一歲,那明年就可生西方啦!想到這裏就真快樂,渾身都舒服地像要升空起來了。啊!要是阿彌陀佛現時就來接引,那太快樂了!
希望大家就用這回家的心念佛。回那個家?西方極樂世界是我們的老家。我們在這娑婆世界的苦海裏漂流、求生存,多麼苦!時時都有生命的危險。回老家,有家可靠、有慈尊所依,那多麼安樂自在!釋迦世尊教我們念佛、十方諸佛贊歎念佛,是不忍心看我們在苦海裏,我們要趕快回去。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慈父,念佛就是要回老家鄉的盤纏資糧,好!趕快積資糧,同回老家吧!
所謂“當家才知柴米貴,養兒方曉報娘恩”。佛陀憫念衆生,如同父母惦念兒女一樣;諸位之中,有曾爲人父母的,你們應該更能體會佛陀的苦心。希望諸位存著孝子之心,知道如何好好地修行,精進念佛求生西方,不要讓佛陀爲你們挂心、爲你們流淚吧!
童真出家的青年比較不知道爲人父母的心情。兒女們都喜歡向父母要錢買糖吃,我希望你們也要時時念佛,向阿彌陀佛要錢買糖吃,把嘴吃得甜甜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希望你們念佛要念得有法味,如同吃糖一樣,愈吃愈有滋味。這樣你們的智慧就開了、福德也增長了!
念佛也好像嬰孩回歸到母懷中吃奶一樣,你看嬰孩在母懷中吃奶,多麼自在、安詳!只要日日吃,就可以長得白白胖胖。我們如果能把一切妄想雜念放下,那你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你念佛就在佛陀的懷中,就在佛陀的願力攝受中。希望你們能好好用功!
阿彌陀第一
淨土念佛法門是往聖前賢人人趨向,千經萬論處處指歸,諸佛菩薩諸祖師都是這樣指導。只要你念佛、何罪不消?何福慧不增?這是第一等大福,你不做太可惜了!
印光祖師說:“儱侗真如,颟顸佛性”,你道理沒弄清爽就會誤導人。我們念阿彌陀佛,梵語“阿彌陀”,此雲“無量”;“阿”就是無,“彌陀”就是量。什麼無量?以兩種代替—無量光、無量壽,即以橫遍、豎窮概括一切法。當然分開來講,就是無盡了,因爲諸法無盡嘛!百千萬劫也說不了;即使有人向你說,你亦無壽命聽啊!
有人問:“阿彌陀佛無量壽,爲什麼還要退位?”說阿彌陀佛無量壽,將來觀世音菩薩在極樂世界成佛補佛位,這是指無量之中的有量。阿彌陀佛讓位不是去休息了,而是到另一世界繼續度衆生,這是無量中之無量,菩薩道無有休息啊!
也有人問起:“十方叁世佛,佛佛道同,爲何你說阿彌陀第一?”何止佛佛道同?我們業障衆生的佛性與佛都是同等呢!道同—法身是道同,但是應身—依修因而感果,這個同不了的。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觀音十二大願、普賢十大願王,這怎麼會同?
大家要知道!“十方叁世佛,阿彌陀第一”,不是講法身第一。法身平等,還有什麼第一?如果法身是第一,那什麼是第二?這裏錯不得喔!淨土法門是特別法門,阿彌陀佛第一,這是指阿彌陀佛的應化身,以四十八願而說;阿彌陀佛應化度衆生之廣大願,是十方諸佛都共贊的。
我們修念佛法門,念的是阿彌陀佛。佛陀一代時教也是講念佛,但通指念十方佛,與念阿彌陀佛不同。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求生的淨土是專指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個淨土;十方都有淨土,可是各處淨土和阿彌陀佛的淨土不同—佛佛的差別願不同,阿彌陀佛有四十八願喔!你若認爲彌陀淨土和其他淨土一樣,那你還不知道法界藏身阿彌陀佛的西方淨土之殊勝。
阿彌陀佛因地爲法藏比丘時,發四十八大誓願度衆生,不但度善業的衆生,惡業障的衆生也度,所謂“九品度衆生,威德無窮極”,這是阿彌陀佛的慈悲大願攝受,這就不能說佛佛道同了。依因果來說,五逆十惡的人只有下地獄的份;但阿彌陀佛大慈大悲,逆惡的衆生…
《得戒和尚開示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