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人共聚,怎么不启发我们的智慧?
不一定顺的才能启发,反的方面也能启发智慧,那才是真正的菩萨道喔!如是正思惟、正行、正精进、不休息,福慧就圆满啦!
那我们福慧何日才圆满呢?须要毕竟先断恶,断恶修善才能达到圆满;圆满福慧才能证一切种智,而成就无上菩提。祝福诸位必要断恶修善同时奉行,缺一件都是跛脚不良于行;所以必要做好万行,方可圆成万德庄严。
善待初发心
初来的菩萨参加出坡,尤其出重坡,要身体强健才可以;否则初来就跟著出重坡,怎么跟得上?他本来是要发心修行的,因为跟不上,自己不好意思就下山了。先进者要好好地安慰他、看著他;他不能做,你还要求他同你一样吗?不可能嘛!只要他能够跟著,望望看看就好了!慢慢学习、慢慢训练!要同情人、教导人,这就是培自己的福德。难道看到人家已住不下了,你还不同情?可以吗?
人家发一个好心上山来,不善待他,那就等于赶一个人走。这个人的善根被你淹没了,试问!你在山上怎会住得好?这地方要注意喔!要培养良心!
他若是个坏人,当然击鼓而攻之;如果是很好的人,因为你对人家不善,把人家气走了,那你自己怎么安住?
如果认为:“你这个人我看不顺眼,你走了,我才安乐。”那是世间人!只知手段不知因果。要知道,处处所作所为都是落入因果的。智慧多么重要!各人要拿出智慧,不要用凡夫心而失去你能做的大恩大德。一不小心就妨碍修道,什么是道?你行为不好就没有道,你行为好就有道。道者首重良心!良心不正,你想道亦道不成!
磨刀喻修行
以前大陆的大寺院,寺中几百人、上千人,半年内所需要用的柴草,秋天时全都要先准备好;砍柴、割草,砍柴有砍柴的刀、割草有割草的刀。砍了柴、割了草,刀就要磨,不磨就钝了、斩不动。磨刀要在“磨刀石”上磨,真正的磨刀石是一块石头;一个秋季下来,那块磨刀石就没有了。我们只要能修,这一世的烦恼石亦就没有了。
但这不是今天磨刀,磨刀石今天就没有了;你今天看著那石头是不动的,明天磨,看著那石头还是不动的。其实在磨刀的时候,磨的水有浆,浆从那里来?就是那块石头的液。这就是刀磨利了,同时那块石头也损了;虽不见其损,到了时候,整块石头都没有了。
同样的道理,大家用功修行,用功喔!因果—有因必有果,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获。我们用功当然是求福慧,实在也是消罪障。罪障消我们有福慧才能够享。你不要说:“我现在这么努力用功,自己的罪障没有显然地消啊!”它是在里头消,如果不是时时消,到时候也不会达到圆满佛果。果要圆满,那当然需要一段时间。也必要到圆满的时候,才能得到满分的受用。
现在虽得不到满分的受用,有一分热决定能够抗一分的寒;有一分的清凉就能够解除一分的热恼。我们用功,在某个时候,你要一分一分、一层一层地看;到某个时候再看整体。其实我们用功的时候,就是在消业障,这点一定要记得!记得我为何出家、为何精进?就是为消业。
这块磨刀石,磨、磨,如果没个刀在上面磨,只拿热水洗,水是清清爽爽的,没有浆出来;只要刀在上面用力磨一下浆就出来了。这就表示我们用功—至诚、惭愧、念佛这些刀磨下来,业障消、福慧增都在里头。但是不用力不行喔!如果你只把刀反覆地轻轻磨,刀也磨不利,磨刀石也不会损。这就表示:你不修就消不了烦恼石!
磨刀也有磨刀的法度,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学问。刀有两面口,一面是平口,一面是陡口。磨平口的刀要把刀放平,手尘在上面,还要拿平。如果某个地方用力某个地方没力,有力的地方磨得到,没有磨到的地方就不平了。磨陡口的刀要顺著刀口的位子,放的位子稳,手压的力要均匀,按的角度要合,再执操一磨就好了。不会磨的就反了口,没有磨利还磨钝了。
做什么事情都是这样,你合法、顺乎那个法,就可以做得很好。一件事情做不好、做得辛苦,那是自己的智慧不够;或者智慧有,遇到一件难做的事情。
当然嘛!走路时你走到高低不平的路怎么办?不走吗?不走前程怎么达到?军人打仗,逢山打洞、逢水搭桥,为了成就国家还不是那样冲?他们牺牲性命都在所不惜!我们大家学道、增福慧,总要下个本钱,用更大的力下去。你一切都要顺利,那有那么好的事情?希望大家都精进,精进再精进,进到最后五分钟不退才能打胜仗喔!
精进就好像打仗突围一样,千万懈怠不得。逃的时候固然枪炮*要充足,最大的还是精神要勇猛、战鼓要惊天动地的,那才冲得过去。别人在冲,你还打瞌睡吗?那别人冲走了,你留下来给敌人做菜吧!当饭吃了!不只是当饭,还把你的骨头砍下来配酒。事实是如此!
我们无始来的昏沉、散乱—最大的二敌,你不战胜他,他就要吃你!我们已经够可怜了,被吃定到这个样子,还不跟著大家后头冲,还等著人来抱你走啊!
万事通一理,大家懈怠千万不可以,但也不要一用功,就又想马上要得到一个好处。唉!什么事都要循著因果,不要违背因果。大家各自好好努力,决定消业障、增福慧。祝福诸位:精进再精进,早日福慧圆满!
功深万事成
这是六十多年前的一件事。人间的老者那时都会说这个小故事:高山里有个修行的老苦行僧。其实这老苦行僧是不是真正在用功呢?他是真正地用功,可是心里有点急:“怎么老这样用功,道业都不成就?唉!在山上这么辛苦,道业都还不成就。”心动了,就想下山走动走动、休息一下。当然这是一般凡情难免啦!长时精进自然就想休息一下;心一动,在山上住不住就下山了。
走到山脚下遇到一个老婆婆,这老婆婆手里正拿著一只铁杵在石头上磨。老修行看这老婆婆的样子、态度很受人尊敬,自自然然地就走到她身旁同她聊了起来。
他问:“老婆婆!你拿这铁杵在磨什么呢?”老婆婆回答:“老师父啊!你不知道,我的小女儿要绣花,买不到绣花针,所以我现在帮她磨根绣花针。”“哎呀!老婆婆!这个铁杵磨成绣花针,要磨到什么时候啊?”“平常啦!只要功夫做得深,铁杵也能磨成针。”
这二句话一讲,把这位老修行讲得梦醒了;虽没开悟却开了智慧、通达了。他想:“是啊!”听过这句话他不下山了,就回去继续用功。一精进用功,道业终于成就。道业一成就才知道:老婆婆原来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提醒他:“只要功夫做得深,铁杵也能磨成针。”
诸位!我们现在念观世音菩萨,究竟什么时候才能与观世音菩萨相应,像观世音的耳根圆通、六根互用?你只要好好地念佛、拜佛,按佛陀的言教、古祖的芳规,保持静定心、坦坦然然地,这样日积月累,功夫到了自然成—所谓“水到渠成”。
不要急!一急心就乱,乱则烦,烦了又烦,“欲免烦恼徒增妄”,业障又加重,最后你就说:“噢!我在这里都用不上功!”怎么用不上功?功夫到了你就成就了,没到怎么成呢?诸位菩萨!希望你们静静然然、寂静,静极光通达,智慧就有了。千万急不得!心一急,用功容易著魔,这看看印光祖师嘉言录、菁华录就知道。
也不要乱想!般若法就是教你不要念一切法,所谓一切法不念;念般若,一切法皆能成。观一切法心无所住,心无所住,心就开阔了!心原来是遍一切处的嘛!
修行用功是“功不唐捐,德不虚弃”,决定有成就;但何时成就,就看你往昔的福德因缘如何。这点记好了!只要精进,“但事耕耘,不问收获”,举竟有成就的。
就像佛陀都是经过三大阿僧祇劫才成佛的,虽说三大阿僧祇劫成佛,还要看你的福慧精进与否。若说无量无边劫成佛,那是懈怠鬼啦!精进也可快速成佛。像学校读书是论分数是否达到,不是你读个二、三年就一定能毕业。天资好让你跳级,天资不好要留级,不是几年定可毕业。
大家要知道“皇天不负苦心人”喔!也要知道功夫是经一段时间培养的。一天天地看著你们长进、上轨道。我心里也不要急,好像世俗的父母不要对儿女希求太高了!太高,儿女有压力,自己也辛苦。大家平平静静地,不要懈怠,到了时候恭禧大家:道业同体圆成!
修正精进行
大家既然住在山上,就要精进用功,但有时有些人用得太精进了。我常时说:懈怠不可以的,但太精进也是不可以的。所谓“暴雨无终日”,修行要能持久,持之以恒为贵。“小水长流能穿石”,功夫要平静,急暴不得!
人的身体到底是父母所生身,禁不起太辛苦的,但太护著它亦不必,不护它也是不可以;所以要忖量自己的身体来用功。会善用它的,就如善用担子,它只能担八十斤,你就担八十斤;若要超量担一百斤,它就会断掉,一断就永不能用了!不超过负担可用百年哩!
这就表示你若太精进,应该睡却不睡,应该吃饭又不吃,这并非正精进。正精进那里是叫你不要吃饭、睡觉呢?只是叫你不多贪吃、不多贪睡就是了。睡眠要适可而止,吃饭不能太饱也不能太少;一切依中道而行,不要修行修出了烦恼,那是没有智慧,愚蠢所招来的!
参、念佛守戒规
逃命旅行人
修行最重要的,要保持信心坚固,否则功夫难能进步。如何保持信心坚固呢?现在讲个寓言故事来告诉大家。
有个人流落在外乡,路途中走啊走,日快要落西山了,左右都没有人家。想到夜晚在那儿栖身呢?真是前程茫茫。在旷野中朝西走,见一道河横在前面,虽看到彼岸但跳不过去。这河是南北向,很长,两端一望无际无边。
他想往回走,却发现盗贼从后追来了。左右呢?又有虎、狼、狮子、毒蛇正朝他袭近。盗贼固然要抢东西,甚至要命;虎、狼、毒蛇、野兽也是会吃人。这时怎么办?
…
《得戒和尚开示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