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只要稱他的聖號,都攝受于四十八大願中,可以帶業往生。
所以印光大師贊歎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度衆生,逆惡歸心也來迎;非是度生無揀擇,憐彼是佛尚未成。”這是說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願力的功德,連五逆十惡的衆生也要度。爲什麼要度?因爲憐愍他們的本性也是佛,只是尚未覺悟,造了惡因,做了苦惱的衆生;因此要把衆生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使他們安靜用功,恢複本性成佛道。
還有,阿彌陀佛爲什麼最第一呢?只要你念他的名號,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就來接引你。這是方便之中最方便、容易之中最容易、圓滿之中最圓滿的法門,可說是十方、過去、現在佛法中最爲殊勝的法門,堪稱第一。
至于其他的法門,上根的能修,下根的就很難,即使勉強去修,也得不到大成就。惟有法藏比丘阿彌陀佛所莊嚴的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淨土法門,叁根普被、利鈍均收;若老、若少,若男、若女,只要誠心念佛,那都是萬修萬人去!其他的法門沒有這樣殊勝。此是如因果而說也!
如果你對彌陀淨土沒這個了解、沒這個信仰、沒這個尊敬、沒這個虔誠,那念佛怎麼能功夫相應?將來怎麼能生到西方去呢?你一定要虔誠、五體投地的恭敬深信,信得:“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生死。”能這樣認清、把得住這個法門,老老實實、虔虔誠誠地念,方許可你是真念佛人,命終必生西方。
念佛要持戒
我們在這邊念佛,西方極樂世界八德池中就長出一朵我們的蓮花來。你看這奇怪吧?一點都不奇怪,因果就是如此、法性法爾如此。你精進、蓮花就越長得大,微妙香潔、光明殊勝、顔色鮮妙;如果懈怠,那花的光明、顔色就暗淡;假如犯了戒,那糟糕了!蓮花就萎了、斷了。
所以念佛決定要持戒,不要以爲可帶業往生,犯戒沒關系。要知道,帶業往生是帶過去的業—還沒現前的業報。業報要是一現前,若無功德化解就變成定業,就要受因果報應了;此時佛陀雖慈悲也不能救你,因爲佛陀也是因果所成,不能違反因果。但佛有無量慧、無量方便可以化解,這就是緣生緣滅嘛!不過善業要重,方可消滅惡業。
大家要注意!業果已成熟,業報一現前時,就沒有辦法免苦了;好像一個人已被冤家捉到,那就很不易脫離。在未捉到以前,你還可以逃脫。諸位!趁業障還沒有現前時,好好精進念佛消業障;縱使業障現前,也要“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一心一意求生極樂世界爲要務。
我在蘇州靈岩山寺時,見大家念佛往生西方是很平常的事;但也有臨終業障現前的,並非百分之百身無病苦。有一比丘因爲出家時沒遇到善知識,受了戒又回出家的小廟,一切行動同俗人一樣,很多戒都犯。他知道戒犯太多,業障太重,這樣下去不得了,就到靈岩山寺修行忏悔。
但因身體早已虧了,大衆起居生活他沒辦法應付。很勉強同住,念佛雖精進,知道要忏悔,可是造業太重了,臨終時業障現前,想念佛卻無法念,大家就幫他助念,他卻喊說:“不能念、不能念!”一助念,他的頭就痛。你看!業障到這樣子!這是業果現前的情形,太可怕了!
所以念佛的人一定要守戒;一有犯要趕快忏悔清淨,不可再造。這樣念佛持戒,持戒念佛,才萬修萬人去。
塗糞喻忏罪
佛法中你犯了戒,有罪就要忏悔,忏悔才安樂。但是不可想:“犯了戒,只要跪跪齋堂就沒事了。”如果有這種觀念就大錯特錯了!也不可想:“念佛一聲可以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那我犯戒、犯常住的規矩再念佛就好了!”不小心犯了戒規,那是不得已的事情,心裏要有警誡,有了過錯勇敢地忏悔,但總要覺得齋堂還是不要跪才好;雖然犯了戒可以忏悔,總是不要犯規則才好。
到犯了戒才來忏悔,這在經中有個比喻:鄉下有一個老人,清晨出門時,看到馬從路上經過隨地大便,有個賣藥的人去把馬糞拾起來。這老人問:“你拿馬糞做什麼?是不是拿回去做肥?”“不是,要作藥啊!”“什麼藥?”“要是有人跌打損傷、破了皮肉或什麼凍裂,這個馬糞一塗上去就好了。”老人一聽:“原來馬糞這樣好啊!跌了腿、破了皮,這馬糞一塗就好了!”他開心得很,也在路上撿了馬糞回去。
回到家裏他想:“真有意思!斷了腿、破了皮,這馬糞一塗就好了!”于是叫傭人拿條鞭子用力打他的脊背,傭人問:“主人呀!你爲什麼要我用力地打?”“我叫你打就打、叫你鞭就鞭,我叫你做就做,不做你就滾蛋!”他那樣說家裏的傭人也沒辦法,打小力也不行,一定要用力打,一定要打到脊背上皮破血流。打了以後怎麼樣?他就把袋裏的馬糞拿出來塗上,數日後傷處就好了。
大家聽了這個比喻覺得怎樣?唉!馬糞可以治好流血破皮,那是因爲鬥爭、跌倒或什麼原因造成了受傷,不得已才敷用。你無緣無故地要把皮打破再來用,你看!蠢到那裏去!上說雖寓言,但世間亦有此蠢人啊!
就像佛陀的戒律本來就不能犯,犯了雖可忏悔,但帶罪忏悔,你所修的功只能補過而已,得不到受用啊!又像一個人有重要事,當然可借債,可是以後決定要還啊!雖然可借債,但總是不要借債才好;世俗人所謂:“借債要忍,還債要快”。不可在借錢時講得那麼好聽,到還錢時就沒有,還同人家賴皮,同人家逞凶;這種人是絕自己以後的死路!債是欠不得的,戒更是犯不得呀!
同樣道理,你千萬不要說:“哈!犯戒可以忏悔,跪一下齋堂就好了。”犯戒不是那麼容易忏悔的!破根本戒沒有忏悔的余地,即使忏悔也要見光、見華才可滅罪。當然,人非聖賢,小過難免;但我希望大家注意!總不要犯戒、犯規則才好,不能認爲可忏悔就隨便犯戒規!
還有出坡要小心,平安爲第一,不能大意。不要一大意受了傷,你想:“反正有藥水可以敷。”受了傷再來敷藥,那多麼苦!而且不僅自己吃苦,好多天都不能工作,連帶他人更苦,多麼不值得!所以安全要第一。
你不要以爲:“我犯小過沒關系!”要知叢林規則,有叁次小過就是一次大過,叁次大過就遣單—叫你下山。因爲你長時間犯過嘛!你就沒資格住下去。衆人之下,規則就是不能依你;規矩要嚴格,人才能發道心。大家對祖規一定要恭敬嚴守。
飲血受佛度
法華經上提到:我們本師釋迦世尊,往昔之中在叁千大千世界,無有如芥子許之處不是他舍身之地。現在我們能聞到佛法、奉行佛法,往昔之中應該都是吸過如來舍身之血,吃過如來舍身之肉啊!這裏就講一則佛陀因地中舍身的故事給大家聽聽!
無量劫前佛陀曾爲一條大蟒,且以人爲食。在一個機緣中受到化度,奉守五戒。受五戒後它就改過不再殺生,不願再以人、以獸爲食,因此大蟒爲了堅持不殺生戒,就自己活活等著餓死。噫!彼乃畜生也,我人有此精神乎?
試想!我們受戒後應該要如何地守戒啊!所謂“甯可守戒而死,不願破戒求生”,戒的精神是如此喔!你守戒雖死,但法身活了;你破戒雖生,法身卻死了。你看!這個精神上、因果上如何要明了啊!我們衆生總是把這個色身保護著,爲這個臭皮囊造盡業障,而不知好好地守持戒法、用來利益衆生,無量劫來的苦何時消?
再說到大蟒在深山奄奄一息時,來了五個打獵的人,他們以爲大蟒死了,于是想把這條大蟒的皮剝掉拿去賣錢。其實把它的皮剝掉還不會死、還是活喔!你看鄉下有的小孩子把青蛙的腳一拆、皮拉開,那青蛙還在蹦、還在跳。小孩子惡作劇,雖沒惡心卻無知造了惡業,以造業爲快樂,將來受惡報可就不快樂、可就苦了啊!
因爲蟒蛇受了五戒,奉行不殺,所以任由打獵的人把它的皮剝掉;它要是守戒不堅固的話,只要它口一張、尾巴一絞,就可以把這五個人吃掉了。但是它甯可任由人殺,都忍住痛苦,一點也不敢動。
你看!大蟒蛇被獵人剝掉了皮,遍身的血流在山上,那萬萬千千的螞蟻都跑來吸食蟒蛇身上的血。這甚大的痛苦,蟒蛇依然忍住,任由萬千螞蟻吸食,而最後自己卻活活致死!這真是難忍能忍、難行能行,偉哉!
這就是釋迦世尊過去當蟒蛇行菩薩道舍身的因地事迹。打獵的五人就是世尊成道,初轉*輪所化度的憍陳如等五比丘。往昔菩薩的發心,不但嚴守戒律、不傷害衆生,還發個願:“凡是吸到我的血、用到我的皮者,我都要度脫他們!”像我們在末法時代,還能有因緣聞法修行,往昔之中都是那些飲血的螞蟻吧!這都是仰仗佛陀慈悲無量的功德。大家明白這點要知道報佛恩喔!
如何報恩?一、守戒,諸惡莫作、不害衆生。二、修戒,衆善奉行、利益衆生。如是做到報恩,亦成就自己了。
止語修口業
你們有什麼抱負、有什麼才華,可以自己說出來!隱著做什麼?那一件事你想要做?自告奮勇說出來,大家商量商量。有過大家互相警策、互相發露忏悔,使壞的要斬除。或是那一件事情做得不好,就要改良、改進;有好的要保持,使它再好。這還是大家要多了解、多商談。
“止語”是外道法,佛陀還喝斥止語。如果你心裏還在同人家吵架,或同人家搞得有點煩惱、壞脾氣而止語,什麼話都不講出來,那是在同人憋氣,那裏是止語?那裏是真正在修道?怕多說一句話而廢棄了用功?真的嗎?
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都是要你多說好話,而止語是“止”什麼“語”?止兩舌、惡口、妄言、绮語,那個語你要止。你說好話,對方聽在心裏,引動他的善業;說壞話,把人家心裏壞的種子掀起來了。所以殺盜淫這些話一定要止,不是叫你戒定慧的話也要止!不可顛倒呀!
記住!賭氣止語是外道人,佛子沒有的。那爲什麼我們還要挂禁語牌呢?那是叫你不應該說的話不要說、應該說的話還是要說,修口業嘛!你不說好話,怎樣修口業?修善語;止惡言,心中尤要止惡意,不可口止心不止…
《得戒和尚開示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