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竹窗叁筆▪P7

  ..續本文上一頁奉父母教子孫。得一好師示導正法。依而行之。是如來在家真實弟子。何以假名阿練若爲哉。如是。則彼言亦甚有理。又不可不知也。

  不朽計

  世人將平生所作詩文彙爲一集。乞諸名人序跋之曰。以此爲不朽計也。噫。古之人必也名喧寰宇。昭灼于人之耳目者。乃所著述方傳之至今。其次焉者。身沒之後。極之數十年間。墨之楮者或覆瓿。而劂之木者或資釜矣。安在其不朽也。必也镌之鼎彜。篆之碑碣。數百年之後。存者亦不多見矣。即孔子之文章。二帝叁王之典谟訓诰。傳諸萬世無弊。而叁災起時。大地須彌。諸天宮殿皆悉碎爲微塵。蕩爲太虛。安在其不朽也。真不朽者。其不生不滅之本心乎。此則先天地而無始。後天地而無終。鸾法師曰。此吾金仙氏之長生也。予亦曰。此吾大雄氏之所謂不朽也。何不舍世必朽之閑家具。而求真不朽之正知見也。不此之計。而漫勞其心。其爲計也疏矣。

  人不宜食衆生肉

  經言靴裘等物皆不應著。以其日與諸畜相親近也。夫此特著之身外。況食肉則入于身內乎。今人以犬豕牛羊鵝鴨魚鼈爲食。終世不覺其非。何也。夫飲食入胃。遊溢精氣以歸于脾。其渣滓敗液出大小腸。而華腴乃滋培髒腑。增長肌肉。積而久之。舉身皆犬豕牛羊鵝鴨魚鼈之身也。父母所生之身。見生即異類矣。來生雲乎哉。夫五谷爲養。五菜爲充。五果爲助。內經語也。人之所食也亦既足矣。而奚以肉食爲。既名曰人。不宜食肉。

  叁難淨土

  一人問。釋迦如來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佛具如是神力。何不即變此娑婆土石諸山穢惡充滿之處。便成七寶莊嚴之極樂國。乃必令衆生馳驅于十萬億佛土之迢迢也。噫。佛不能度無緣。子知之乎。淨緣感淨土。衆生心不淨。雖有淨土。何由得生。喻如十善生天。即變地獄爲天堂。而彼十惡衆生。如來垂金色臂牽之。彼終不能一登其阈也。是故刹那金色世界。佛攝神力而依然娑婆矣。又一人問。經言至心念阿彌陀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斯言論事乎。論理乎。噫。經雲。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又雲。禮佛一拜。從其足跟至金剛際。一塵一轉輪王位。今正不必論其事之與理。但于至心二字上著倒。惟患心之不至。勿患罪之不滅。事如是。理亦如是。理如是。事亦如是。何足疑也。又一人問。有人一生精勤念佛。臨終一念退悔。遂不得生。有人一生積惡。臨終發心念佛。遂得往生。則善者何爲反受虧。而惡者何爲反得利也。噫。積惡而臨終正念者。千萬人中之一人耳。苟非宿世善根。臨終痛苦逼迫。昏迷瞀亂。何由而能發起正念乎。善人臨終退悔。亦千萬人中之一人耳。即有之。必其一生念佛悠悠之徒。非所謂精勤者。精則心無雜亂。勤則心無間歇。何由而生退悔乎。是則爲惡者急宜修省。毋妄想臨終有此僥幸。真心求淨土者但益自精勤。勿憂臨終之退悔也。

  念豆佛

  僧有募化施主黃豆。每念佛一聲。過豆一粒。一人作之。余人效之。號爲豆兒佛師父。夫世尊教人念佛。製爲數珠。何乃不遵佛製。省力事不作。而作此吃力事也。且百八之珠。周則複始。乃至百千萬億而無盡。今一合之豆。周則複始。亦複無盡。而何爲念過之豆置不再用。更換新者。其言曰。念之至鬥至石。送諸庵寺作腐供衆。亦迂矣。或曰。古之人有行之者。如往生集所載是也。曰。彼非數豆。傍人計其念佛多不可計。約之當盈兩載。今糧舶大者。載米千石。兩載則極言其多耳。非數豆如今人也。即實數豆。其心亦不如今人也。

  真诰

  真诰一書。他且弗論。如曹操者。乃與古聖君如堯舜禹湯者同列而爲天神。吾不能無疑也。或曰。閻羅王俄登寶殿。則侍衛森嚴。俄吞鐵丸。則肢體焦爛。安知操之不朝在天堂而晚在地獄也。是不然。閻王者。其在生亦修福亦造罪。故報如是。操之爲人。有惡無善。何得罪福雙報如閻王乎。或更有說。非愚所知。據理評之。若果如斯。胡以寒亂臣賊子之膽。示老猾巨奸之警乎。亦盡信書不如無書之類也已。

  現報(一)

    報有叁。一者今生作惡。現生受報。二者今生作惡。第二生受報。叁者今生作惡。第二生未報。多生以後受報。惟善亦然。報之遲速。蓋各有緣因。但世人見惡者不報。或更昌隆。乃憤憤不平。未知叁世之說故也。夫後之二報。人不及見。惟重現報。今姑記現報數事。目擊而非傳聞者。一人撾笞婢仆。動以百數。一日將一仆系頸東柱。系足西柱。使伸縮無路。而痛責不休。其父大怒。遄往解放。而囑曰。汝速去。渠若告汝逃亡。我即告渠忤逆。遂得生還。後此人亦以己子賣與他家。而自身爲鄉宦守門。又一人平生笞人如官府。後亦受官刑。斃囹圄中。一人中家內室也。妄費無算。後子女滅盡。老無依賴。爲人縫補經絡。一人貴宦子也。驕奢佚遊侈費。不知慚愧。後追逐遊僧丐者趁食于諸方。一人毀訾天神。無所顧忌。後爲村民所毆。得疾身殒。一人辱詈如來。及諸賢聖。皆人不忍聞者。俄而客死于外。不得歸。一人瞋母不悉委財帛。折其供事觀音大士一臂。後走馬湖塘。墮落折臂幾死。又一人生七女七男。凡生一女。才墮地。即溺殺之。其七男先後相繼亦死。男女十四人無一存者。惟老夫老婦相對哭泣而已。又數人出家者。我慢自賢。凡時人或有言論。一概呵以爲非。乃複輕藐先哲。妄加毀訾。後俱不壽。或惡疾死。姑記之以警狂傲。

  現報(二)

    或問。如來神力不可思議。何不使惡人皆現受惡報。而日兢兢焉不敢爲惡也。善人皆現受善報。而日孳孳焉倍複爲善也。則無爲而天下太平矣。胡慮不及此。嗟乎。報之有遲速。衆生業報自然如是。雖大聖不能轉速而令遲。扭遲而爲速也。惟是叮咛诏告以因果之不虛。酬償之難逭耳。聞而不信。亦末如之何也已矣。曰。永嘉雲。了則業障本來空。空則何因果酬償之有。曰。汝今了否。曰。未了也。未了應須償宿債。

  念佛人惟務一心不亂

  或問。妙喜雲愚人終日掐數珠求淨業。念佛果愚人所爲乎。噫。予昔曾辯之矣。妙喜但言愚人終日掐數珠求淨業。不言愚人終日一心不亂求淨業也。又問。古德偈雲。成佛人希念佛多。念來歲久卻成魔。君今欲得易成佛。無念之心不較多。無念念佛。奈何以有念念佛。曰。此爲散心念佛而不觀心者勸發語也。不曰歲久而一心不亂者成魔也。未曾念佛。先憂有念。是猶饑人欲飯。先憂飽脹而不食者矣。又問。六祖雲。東方人造惡。念佛求生西方。意旨何如。曰。六祖言惡人念佛求生。不曰善人念佛一心不亂者求生也。且惡人必不念佛。其有念佛者。僞也。非真念也。喻如惡人修十善求天堂。惡人必不修十善。其有修十善者。僞也。非真修也。曾未有善人一心念佛而不生西方者也。又問。古德雲舍穢取淨。是生死業。奈何舍娑婆求極樂。曰。彼言舍穢取淨者爲生死業。不言一心不亂取淨土者爲生死業也。子未舍穢。先憂取淨。與前之憂有念同矣。又問。禅宗雲佛之一字。吾不喜聞。又雲佛來也殺。魔來也殺。則何爲念佛。噫。彼言佛之一字吾不喜聞。不言一心不亂四字吾不喜聞也。彼言佛來也殺魔來也殺。不言一心不亂來亦殺也。夫歸元無二。方便多門。是故歸家是一。舟車各行。以舟笑車。以車笑舟。俱成戲論。此理自明。無煩贅語矣。又問。近有人言吾不念佛。良由內有能念之心。外有所念之佛。能所未忘。焉得名道。噫。彼蓋以獨守空靜爲道乎。內有能靜之心。外有所靜之境。不亦能所宛然乎。曷不曰。一心不亂。則誰能誰所。何內何外也。吾與爾既修淨土。止愁不到一心不亂田地。若一心不亂。任他千種譏萬種謗。當巍巍不動如泰山耳。更何疑哉。

  修福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有專執前之二句者。終日營營。惟勤募化。曰吾造佛也。吾建殿也。吾齋僧也。此雖悉是萬行之門。而有二說。一則因果不可不分明。二則己事不可不先辦。或曰。果如子言。則佛像湮沒。誰其整之。塔寺崩頹。誰其立之。僧餓于道路而不得食。誰其濟之。人人惟辦己事。而叁寶荒蕪矣。曰。不然。但患一體叁寶荒蕪耳。世間叁寶。自佛法入中國以來。造佛建殿齋僧者時時不休。處處相望。何煩子之私憂而過計也。吾獨慨夫僧之營事者。其瞞因昧果。不懼罪福。克減常住。藏匿信施者無論矣。即守分僧。而未谙律學。但知我不私用入己則已。遂乃移東就西。將申補乙。或挪還急債。或饋送俗家。不知磚錢買瓦。僧糧作堂。枉受辛勤。翻成惡報。是則天堂未就。地獄先成。所謂無功而有禍者也。中峰大師訓衆曰。一心爲本。萬行可以次之。則所謂己事先辦者也。己事辦而作福事。則所作自然當可矣。至哉言乎。爲僧者當銘之肺腑可也。

  勘試

  世傳鍾離真人之于洞賓也。十試而後授以仙道。略記數事。初試以財。次試以色。次試以身命。然此猶世間實行者所能爲也。又一真人。需才煉藥。屢現變異。確乎堅持。至嬰兒墮地而失聲以敗。然此猶世間忘情者所能爲也。乃世尊昔爲菩薩。婆羅門乞其夫婦二人以爲奴仆。時世尊身爲太子。即與其妃。男入男群。女入女群。效忠竭力。備諸苦辛。勞而不怨。又或割身肉以償鷹。剜千燈以求法。則非惟世間所難。而亦非初心菩薩所及矣。是故舍利弗逢乞眼者而退大就小。菩薩道之難成如此。今日當洞賓之試。已十有五雙打退。而況爲奴仆乎。而況割肉剜眼諸苦行乎。嗚呼。此雖得忍大士境界。非下凡可企。然獨不可以是激勵其凡心乎。

  六群僧

  六群僧。如來所呵。諸大弟子所不齒者也。而古稱佛世六群。猶賢于佛滅度後馬鳴龍樹諸菩薩等者。何也。嗟乎。夫子嘗野仲田。攻冉有。小人樊須。具臣由之與求矣。其在今時。則皆卓卓乎希世之賢守令。振古之良宰輔。蕭曹龔黃。房杜姚宋。韓範富歐之所未必能及者也。而何疑乎六群。故知初五百年。次五百年。次之又次後五百年。解脫以至鬥诤。漸久而漸漓。愈趨而愈下。羽嘉鳳凰庶鳥。非虛語矣。甯不…

《竹窗叁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竹窗二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