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惑錄二(耕雲先生講述)▪P7

  ..續本文上一頁法,不如時時自覺

  問:觀心觀到念頭時有時無的時候,此時是追究念頭的來源?抑或是一直觀注下去?恭請開示。

  答:觀心這個名詞很容易使人誤會,爲什麼呢?我們看指月錄有一段很滑稽,說你在幹什麼?我在觀心。觀者何人?心是何物?

  他答不出來,他爲什麼這麼問呢?佛法講無我,既然無我,誰觀心?因爲心是無所不在的,一切都是心,它不是一個東西,你怎麼觀?連地球都看不完,不要說銀河系,更不要說宇宙。說“觀”不切實際,所以我們不如“自覺”。

  禅宗講參禅,參禅用現在話來講就是參詳,自己跟自己商量。有一種說法,說觀心是要看念的起處,所謂“坐看雲起時”,那你也看不到什麼東西。不如我的四句話,那是一直到成佛都夠了。

  這四句話就是時時自覺──我覺故我在。念念自知──你想什麼,知道就對了,從哪個地方出來你知道,它是從你心裏出來的!最通俗的解釋是這麼解釋,如果你要找到念起處,你就看到本來的面目了。我事先跟你預報一下,那就是本來面目。所以你不必去參,你就是時時自覺,念念自知,一念之起,自己都知道。然後事事心安──做每件事,只要心安無愧。然後秒秒安祥──你要能夠保持得住,每秒鍾都安祥。當然能夠保持到每秒鍾都安祥的話,年年是好年,日日是好日,人是愈來愈年輕,事情愈來愈通暢,沒有壞處,倒楣的事不會輪到你,你保持安祥就像你現在這個樣子,也沒有什麼內向外向,也沒有什麼對與錯,乃至于連價值標准都沒有了。

  實在來講,禅也是反權威、反傳統、反價值的。但是它有個特質,它會隨緣,它不會反到大家不能接受,這是它存在的道理,而且它只反不說,你就莫測高深。

  安祥這兩個字所形容的心態,你能測得出他有多深?多淺?只要你能保持它,安祥對成佛來講,不僅是必須的,也是足夠的,而且不假外求。

  動機要誠要正

  問:在某些工作場合中,必須說些善意的謊言,這對修行的人來說,是否是一種過錯?恭請開示。

  答:善意的謊言嘛!性質不同,所謂的善意,是非標准是大家公認的,比如說這個藥明明是苦的,卻說這個很甜,你一口吞下就很甜了,換句話說要不是一口吞下就很苦,那不叫騙,那叫哄,爲什麼哄呢?爲他好,爲他好的動機就叫哄他,你要是爲自己好,那就叫騙,不騙人比較好。

  我有時候講話好像在騙你們,其實我說的是實話,我一點都沒有騙過人,我只是很保守,我說安祥好,說了萬分之一,還有太多我沒有講,安祥的確是好,是成佛所必需的,也是足夠的。

  學習“用心如鏡”

  問:容易觸景生情、激動流淚,這對修行人而言,是否會成爲障礙?恭請開示。

  答:那是障礙,那的確是障礙。如果不觸景而生情,那就不是障礙,觸景生情要是抱著安祥心,那不叫障礙,那就是慈悲的發露,如果沒有安祥,用分別心觸景生情就不好,分別心不好。我是把各位看得人人都有安祥。我的觀察是大家都有安祥,用你現在的心去看可憐的人,你慈悲掉淚是好的,你要是用分別心,有什麼就會感光。什麼叫不分別?就像是鏡子,鏡子只照東西不感光,人來了清清楚楚,離開了一點痕迹都沒有。莊子說“用心若鏡”,你若能用心若鏡,就沒有這種痛哭流涕,痛哭流涕對一個人反省到某一點,那是好事,看到很痛苦的人值得憐憫那也是對的,假如你常常注意任何問題都會痛哭流涕那就不好,過與不及都不是中道。

  佛只是“覺”沒有內涵測個什麼

  問:六祖壇經機緣品裏說,諸天聲聞乃至菩薩皆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這句話,恭請師父解釋一下。

  答:這個太笨了,問這個問題太笨了!佛者覺也,佛的智慧是沒有內涵的,什麼是佛的智慧?沒有。我這麼講,有些外道會認爲這個太汙辱佛,我要是講錯了,我得惡報。佛是沒有智慧的內涵的,你要去測,測不到,當然是測不到,沒有內涵你測什麼?佛要是有內涵,那就不叫無上正等正覺。再高、再深只是個比較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大智慧還有更大的智慧,所以大智慧那是勉強的翻譯。

  佛的智慧是無上正等正覺,他不是“智”,是“覺”,他若表現在功用上才叫“智”,智是什麼東西啊!智是覺的流衍,覺是什麼?覺是佛的自受用境界,無上正等正覺,他有,你測得到嗎?比方說,我口袋裏有什麼東西,你猜吧!結果你猜什麼都是錯,因爲我口袋裏根本沒有東西,空的、空空。道理最簡單。

  不具條件的打坐不好

  問:以前曾學過打坐,坐時身體會動、會哭、能聽到耳語,後經人勸說,即不敢再盲修瞎練。今願全心意學習安祥禅,但每靜下來觀心時,以前的恐懼感就會襲上心頭。請問師父,如何克服這個障礙?

  答:我講的觀心是永不間斷,是時時自覺,是念念自知,不是靜坐;我沒有叫人靜坐,不要靜坐,什麼時候靜坐呢?到老了以後才靜坐,年輕的時候不要靜坐。靜坐的學問很大,我講了安祥禅,便懶得講其他,你若叫我講靜坐,占用的篇幅應該比講詞多十倍。靜坐是很難很難的。

  有很多人靜坐,沒有坐好,坐壞了。比如說有人叫你守黃中──就是上丹田,守得好了以後可以開天眼,開了天眼你就麻煩了,爲什麼?因爲平時吃飯很平靜,一個人吃飯更好。開了天眼以後,你在吃飯時一大群鬼瞪著眼睛在看,在流口水,你能吃得下嗎?

  有些血壓高的人,一守黃中就腦中風,一守丹田(又叫氣海),會造成什麼呢?首先的好處是引火歸元,那就是丹田發熱,丹田發熱的副作用是“五陰熾盛”,生命力超常的旺盛就有一種過剩的悲哀。我們的身體虧了、虛了,會力不從心、很煩,但是精力過剩了也很悲哀哦!過盛的時候,你想睡覺,睡不著覺;你想坐也坐不住;你想平靜一下,腦子亂動,念頭煞不了車,你如何使它不至于“五陰熾盛”呢?那你也做不到。像嚴格持律的弘一大師,是位大修行人,日中一食,他不希望五陰熾盛,産生精力過剩的副作用,所以他日中一食,這樣的保持半饑餓,就沒有機械慣性。

  什麼是機械慣性呢?我們這個肉體是個大工廠,是個化學工廠,我們吃的食物,澱粉質轉變成醣,醣跟許多元素産生化學變化,就支援每個細胞到五髒六腑。什麼叫過剩啊!假如消化液過多,我們總想吃,吃不飽,性荷爾蒙過多,那就産生性激素,激素就激動,你坐臥不安,甚至于變成了色情狂,製造性犯罪。爲什麼呢?他不平衡,你若控製不好,他會失衡。所以不具條件的打坐不好。我講的觀心,不是打坐的時候觀心,而是說隨時隨地,你每個念頭都知道,這就是觀心啊!當中還沒有空檔, Nospace,觀心最好了,不必打坐。

  心安祥後有緣的人會直接受惠

  問:自己造成的汙垢可以借修行而摒除,但是子女先天性的疾病,或是由于過去世的因果致病,請問該如何減少子女所受的苦難?恭請開示。

  答:你自己修行很好,秒秒安祥,就會影響到子女,因爲父母親跟兒女,有一條看不見的線在連系著。我講過曾子上山砍柴,家裏來了客人,他母親一緊張,那時候又沒有大哥大(哄笑),她就咬手指,曾子在山裏面忽然心疼,他知道家裏一定有什麼事,他就回來了。這條靈子線是連著的,你要想你的小孩活得比較好,那你就是先要把自己的心調和好,心安祥以後,你的孩子就直接受惠。有個會友叫吳瑞圖的,他原來身體很不好,行動都不方便;他現在生活過得很潇灑、很自在。你要是對你孩子說安祥好,叫他學,或許不可能;不如你自己保持安祥。任何事情如果通不過實驗,那就不是真實的,有些人帶小孩,睡到半夜裏會哭,他跟我說:老師,我們住的環境靈氣不好。我說靈氣的開關在你的手裏,你們夫妻第一不要吵架,第二努力保持安祥。他說:這個安祥保持不來啊!我說:你不付出怎麼能夠獲得呢?你光說牛奶很營養,每天早晨到別人家門口去拿一瓶來喝,那個是不對的;你必須要自己去訂購,也即是說你要付出決心,照著老師的話去做,先徹底的做一次反省,不要急躁,仔細反省了以後,慢慢找出一些錯誤來,把它丟掉。我曾說“錯誤是煩惱的原因,毀滅是罪惡的結果”。你看那些活在罪惡裏的人,叫做邊緣人,隨時都可能掉進毀滅的深坑。活在煩惱裏的人,他必定是活在錯誤裏,他爲什麼甘心活在錯誤裏?因爲他沒有反省,沒有發現自己的錯誤。你爲了精神有個寄托,就像五祖教人觀月輪一樣,你不妨先合掌說:老師啊!幫助我,讓我看到自己的錯誤……至于老師幫不幫你,那是另外一個問題,只要有誠意,事情就做得好。人就是希望有個依靠,有個依仗,單打獨鬥,他感覺不好著力,沒有地方使用力氣。你先禱告一下,然後就反省,把錯誤寫出來。爲什麼寫出來?見光死,你沒有發露出來,就不能曝光嘛!佛教裏有一本大智度論,說要在千人面前述說過去的不對,毫無保留,不要避重就輕,把自己最漏氣、最不能見人的都說出來,心裏的陰暗面就消失了。金剛經也說:若爲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則爲消滅。這個我不要求你在幾十個人面前述說自己種種的錯誤,用不著!其實你不說我都知道,我不是願意知道,知道那麼多人的過去不是太累嗎?那也是莫可奈何,也是一種無奈,因爲你喊我爲老師,我有什麼辦法?(哄笑)所以我們修行就要反省,把錯誤丟掉,其他枝枝節節不要去管他。

  禮多“神”不怪

  問:曾聽過有些師兄講,師父曾告誡弟子不要隨便到廟裏去,但我的父親在管理一座寺廟,有時需陪家人到廟裏去拜拜,自己感到兩難,請問師父我究竟該怎樣做才對?恭請開示。

  答:這個我也不怪你,爲什麼呢?你沒有到那個境界,到那個境界以後就理無礙,事無礙,任何事情都對的,都是恰如其分的存在。爲什麼說不要隨便到廟裏去?因爲“物以…

《解惑錄二(耕雲先生講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