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不讲话就不可能有这个效果。你不去看讲词,不肯从金矿里自己去挖金子,你叫我今天给你一钱,明天给你一两,这不合乎法则,你要自己去开发。我的讲词是没有什么道理,实在讲,那都是垃圾,但是你可以从垃圾里捡到夜明珠,捡到钻石,你去翻翻垃圾你就知道,的确有价值连城的东西。你不去翻,叫我给你,我也没有。安祥就是安祥,安祥会有什么道理吗?没有。
自修为上弘法随缘
问:师父说修行人要热情炽然,要有感同身受的慈悲心,这与师父在“叮咛”中说的“坚守独行道,交往简为宜,己溺难救人,专心己躬事”,两者之间应如何体会、如何去做?恭请开示。
答:这好像是很矛盾,一个普度众生,一个是独行道。古人讲水边林下长养圣胎,这是修行必要的条件。独行道不是叫你到山上独自一个人住,是说你走在熙来攘往人最多的大街上,好像只有自己一个人,那是独行道。你如果没有常独行、常独步的感觉,那你的安祥还没有现前。当你摩诃般若现前以后,你走在西门町,走在顶好市场,你就有常独行、常独步的感觉。
为什么讲独行道呢?交往不能太多,太多了以后你就有虚脱感,感觉四肢无力,为什么呢?说话最伤气,假如那个人的品质不好、太低,那正负相消,酸碱中和,他就把你生命力浪费掉了。假如你不“交往简为宜”的话,浪费你太多的生命力,你不能识根辨器,就不能度人,而且刚刚入门修行打基础,见性了也要三年不说话,这是最低的。如果是担负使命大任,要求更严格,像六祖开悟以后,在猎人队里隐居十五年。不是说悟了就讲,有一点安祥就散播出去,而是自然散播,当他饱和了以后,他就把多余的供养众生。“话说多了心会乱”,你不相信,你试试看,当你口沫横飞时,人家问你贵姓,恐怕你都忘了自己姓什么,迷失到言语之中了。所以这个独行道跟刚才讲的有密切的关系。
佛法讲“开”与“遮”,刚才我讲的就是“开”,没有讲的就是“遮”。你若是一个人问我,我跟你讲的又不一样,大庭广众我只能这么答覆。
瞌睡是因为阴气太重
问:香港有一位朋友持诵金刚经时会打呵欠、流眼泪,有时在手臂,有时在大腿,或者是腰部的肌肉会跳动,这是什么原因?
答:这个问题说得还不够完整,我给他补充一下:第一他平时喜欢作梦;第二他记忆力减退;第三他还有头昏、头痛的毛病。为什么会这样子呢?你若不读金刚经,过去的问题压在心底,一读金刚经,把你陈年的那些心垢搅动,因为你过去太贪玩,不大注重自已的健康,作息不按时,晚上不睡觉,白天爱困。为什么肌肉会跳动?胆固醇过高,血液的循环不好,神经衰弱。瞌睡就是因为阴气太重,跟阳气对照之下,阴气就会显现。对他来讲,这是好现象,打一阵以后就不打了。这就是发露阴气,把内在的阴气赶出来,这对他有帮助,因为阴气太重,容易作梦,容易头昏、头痛,这都是阴气作怪。
咒──叫你不起分别经──破除人的邪见
问:诵经与持咒有何不同?为什么咒是以梵音来发音,而经文是以翻译音来发音?恭请开示。
答:诵经持咒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因人的不同而有差别。咒就是总持,就是一心,就是真心。一心就是一念不生,就叫大总持。咒只发音,如果把意思注释出来,那你就生心了。最简单的是六字大明咒,嗡,嘛尼──升起大宝,巴米──莲花。吽──破碎。咒不是不可以翻译,大悲咒都可以翻译,但是翻译以后,心就不容易统一了,使持诵的人不易到达念而无念。佛法入门是以无念为开始,而佛法的究竟就是不二法门,真正的无念就是有念啊!真正有念也是无念。
陀罗尼就是“咒”,你固然是不懂,但是“经”你也未必能懂啊!经上讲什么?不知道。你说:我懂得意思,你所懂得的意思跟实在的法有差距。所以经咒没什么区别,咒的意思叫你不起分别心,而经的意思叫你破除邪见,各有功德。
用大家听得懂的发音
问:现在各地安祥合唱团都在练唱“心经”这首歌,在练习当中产生了一些小小的疑问,想趁这个机会向师父请示一下。就是每次在唱到“菩提萨埵”,“般若波罗蜜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时候,我们对它的发音有不同的看法,因为我们都知道师父曾经讲过,像“菩提萨埵”应该念成“ㄅㄨㄉㄚㄙㄚㄉㄚ”,请问师父:当我们在唱到这些梵语的时候,用什么发音才是正确的?
答:用大家听得懂的发音。我们念ㄙㄚㄅㄚㄙㄚㄉㄚ南无ㄅㄛㄙㄚㄉㄚ,他们不晓得是什么意思,他们不了解,大家念“菩提萨埵”,我们就这么唱念,跟大家念得一样就可以了。
“摩诃般若波罗蜜”,译为“大智慧到彼岸”,为什么不直说是大智慧到彼岸呢?因为有的人会说:那小聪明就不能到彼岸吗?会叫人起分别心。大智慧是一切智慧的本源,没有它,一切的智慧无从建立,无从发生。我们只要用安祥心去唱,我相信大家都能体会到安祥心是什么;安祥心不影响你说话,安祥心不影响你做事,安祥心可以使你没有压力。现在大家都是没有压力的,不会让你斩不断、理还乱,不会有过去、未来、现在一大堆事物缠著你,现在什么都没有了,现在都是自由的人了,自由就是解脱嘛!现在就是解脱,大家要珍惜现在这种感受。
心经随时都可以念
问:有人说“心经”晚上不能念,现在我们把它谱成曲来唱,晚上可以唱吗?恭请开示。
答:不但晚上可以唱,而且睡在床上也可以唱(哄笑),没有这个禁忌,你在厕所里也可以唱。比如说“佛头著粪”,你把水肥倒在佛的头上,佛也不会生气,因为佛是不垢不净,没有什么叫做干净,没有什么叫做脏的。
精诚所至便能一心
问:师父在《观潮随笔》里本来面目中写道:惠明上座在豁然开悟的同时,顺手抓住了生命的永恒。请问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像惠明一样的把握住而不致错过?
答:写文章嘛!都不免有点枝枝叶叶,不用“顺手”的字眼好像不潇洒、不风趣,用个“顺手”,也简直多此一举,画蛇添足,本来面目就是永恒啊!证得本来面目的时候就是永恒了,所以他不必另外“顺手”,也不必去“抓”,生命原本就是永恒的嘛!
你说我们怎样才能那么潇洒、那么容易呢?你只要保持现在的心态。证道歌说“但得本、不愁末”,这就是修行的根本,只要保持这个根本,就能够消千灾,就能够增加福慧,就能够使你现在活得没有压力,就在这个无压力的状态之下,本来面目就会浮现。
很多人问我修行境界,我都不跟他讲,为什么呢?每个人都不相同,因为讲了以后会影响别人,所以不能讲。
总而言之,说证得本来面目,本来就是没有面目,只有生命,为什么没有?我还是不讲。你不要看我这个人好像是语无伦次,其实我说话还是很谨慎的,因为我很谨慎,所以有些话我说,有些话我不说,在不传六耳的情况下,有些话我对你说。你若问我为什么顺手抓?因为顺手抓,不顺手也抓,不用“抓”就得到了,所以说是顺手的。
除安祥以外,没有更好的方法
问:自从阅读师父讲词以后便想学禅,心里也想改正自己的缺点,可是一碰到事情便被外境所转,请问师父应如何修行才能不被外境所转?
答:你要说不被外境所转是不可能的,平常修行很好,一涉及到客观的事物,你就手忙脚乱。古人修得很好的,还会被境所转,何况你才开始呢!所谓“才一涉动静,便成颓山势”,不见外人很好,一进入人群社会,就像山倒了一样,崩溃了!我告诉你,除了安祥以外没有别的方法。安祥就是你现在的心态,用你现在的心态待人接物、处理事情都不会乱,都是很好的;而且你跟人相处,别人总觉得你有无限的亲和力,别人都愿意接近你,你做事情也不会离谱,也不会做错,这个叫“中道”,也叫“摩诃般若”。摩诃般若是什么?很简单,就是王阳明讲的良知,就是直觉,一切的智慧建立在直觉上,没有直觉就没有办法建立智慧,大智慧就是智慧的空白,就是没有动笔以前的那幅名画。你们如果了解了,那是很简单的。
为自己而活不要太在意别人
问:弟子个性内向,沉默寡言,遇事容易紧张,缺乏自信,请问师父如何做才能修正这些偏去的个性?恭请开示。
答:还是安祥。一种药治百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都可以治。人为什么内向?我执太重,你说话,太在意别人的反应;你做一件事太在意别人的评价,所以处处好像为别人而活,处处让别人牵著鼻子走,好像跟别人都有距离,都有隔阂,不敢面对群众,群众对你构成压力。如果把自己冲淡一点,连我都没有,压谁啊!能够做到无我,那还是偏,有无是两个极端,莫如做到安祥。安祥是无我的啊!没有执著,没有想念。我相信你现在不会有内向、外向,没有执著的自我,但是你也不会把自己的钱放入别人的口袋里去。有我跟无我是不二的,你不要太在意别人的存在,不要太执著外境,也不要自我保卫观念太重,不要这个样子。佛法特别强调无我,人要能够无我的话,就没有什么内向、外向。人要有我的话,就有了俱生无明,“无明”与“我”同在;若没有我,无明根本没它立足之地。因为你太执著自我,所以才内向,内向是我执的发露。我执是什么?我执就是众生痛苦的本源,也就是苦根。
不要突出自我,就没有烦恼。但不突出自我,话说得很轻松,但是办不到。很多人外向、内向,这是一个人的性格,一生都难改变的,唯一能改变的就是王阳明讲的良知。他说:“我的良知犹如金丹一粒,点铁成金”。我也讲:我的安祥犹如金丹一粒,点铁成金。你现在绝对不是内向,也不是外向吧!能救你的只有安祥,能改变你痛苦根源的也只有安祥。
观,是有为…
《解惑录二(耕云先生讲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