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P2

  ..續本文上一頁海縣的普陀山爲觀世音菩薩的道場。那是由于五代時有位日本僧人慧锷,來華求法,請到了一座觀世音菩薩的像,想要帶回日本,但是行船經過定海舟山群島時,被狂風阻擋了歸程,傳說當時海上長滿了鐵蓮花,船只無法通過,于是只好把觀世音菩薩送去供養在那座小島上,從此以後來此朝拜的人多了,于是更名爲普陀山,成爲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西藏拉薩有一座布達拉宮,也就是梵文普陀落伽的意思。而且西藏傳說他們過去有名的藏王和DL喇嘛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所以把他們的住處叫作布達拉(即普陀落伽),觀世音菩薩也成爲西藏佛教中最重要的一尊菩薩。

  

  在西藏,每個人都會念〈六字大明王咒〉──「唵嘛呢叭[口*彌]吽」,也就是觀世音菩薩六字陀羅尼,這和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的功能是完全相同的。

  

  如此看來,觀世音菩薩的道場,究竟是在印度,是在中國的浙江省,還是在西藏的拉薩?可謂莫衷一是。其實,我們對此問題,大可不必追問。只要你修觀音菩薩修行法門,念觀音聖號,觀音菩薩就在你的面前,所以太虛大師曾說:「清淨爲心皆補怛(普陀),慈悲濟物即觀音。」

  本論

  

  這次講說的方式和傳統的講經方式不太一樣,傳統對經文的科判都講得很仔細;但這些我暫時略而不說,只以幾個綱目爲主軸,每個綱目之下又分有數個子題。在此我把〈普門品〉分爲本論、重頌、結論叁個綱目,主要的部分是第一個綱目,最後兩個綱目比較簡單。

  

  一、爲何名爲觀世音菩薩?

  

  (一)觀聲救苦──救濟七難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若是沒人請法,釋迦牟尼佛就沒有機會說〈普門品〉。因爲有無盡意菩薩代表所有聽衆向釋迦牟尼佛請示觀世音菩薩的名字由來,所以釋迦牟尼佛才有機會說出〈普門品〉。

  

  法是必須有人請的,不是隨口就說的,所以經典中不問自說的經典,我所知道的有《阿彌陀經》,其他的經典則要有問法者、請法者,釋尊才會鄭重其事地應機說法。

  

  此處請說〈普門品〉的無盡意菩薩是東方不眴世界的大菩薩。他之所以請示佛陀有關西方世界觀世音菩薩的因緣,似乎也表示東方、西方的菩薩是相呼應的。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衆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因爲無盡意菩薩現的是丈夫相,所以釋迦牟尼佛稱他爲善男子,並告訴他如果有無量百千萬億衆生受到諸多苦惱,只要聽過觀世音菩薩的名字,一心一意稱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觀世音菩薩就立即聽到他們的聲音,而使得無量衆生同時得到解脫。

  

  「善男子」意指很有善心的男子,「善」有二解:一爲無煩惱、有智慧;一爲無瞋恨心、貪欲心、有慈悲心。男的稱爲「善男子」,女的稱爲「善女人」。

  

  許多人有時是善男子、善女人,但有時不是;聽經修持時是,生煩惱時不是,而無盡意菩薩則永遠都是。

  

  「受諸苦惱」即蒙受種種痛苦與煩惱。痛苦與煩惱有些是生理的,有些是心理的,生理的痛苦還好解脫,心理的苦惱則不易面對、處理;因爲真正的煩惱根源于我們的心,如果心中提不起又放不下,便會爲我們帶來種種困擾。

  

  臺北地區有一家專門收容特殊病患的醫院裏,有一位善女人,有一次我跟她說:「你在這裏住了叁十年,實在很苦。」

  

  她說:「師父,我已不苦了。」

  

  我說:「你的四肢殘缺,臉部五官不全,怎麼不苦?」

  

  她說:「師父,現在我的身體雖然有病,但心理沒有病,所以沒有苦。」

  

  我又問:「爲什麼不苦?」

  

  她說:「因爲佛法讓我不苦,如同師父說的『四衆佛子共勉語』中的兩句話:『時時心有法喜,念念不離禅悅。』我在聽了佛法後很歡喜,我現在會念佛、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覺得經常在禅悅之中,當然不覺得苦。」

  

  我再問她:「你不是自我陶醉吧?你是真的快樂嗎?」

  

  她說:「佛法教我慈悲,所以我雖然是個病人,也能協助照顧其他病人;當我看到其他病人痛苦,就去幫忙,就不會想到自己有病,所以也不覺得自己有什麼苦的,反而覺得那些病人好可憐啊!」

  

  從她的回答中,我相信她是真的很快樂。

  

  所以,苦惱、煩惱是在「心」,心苦才是真正的苦,身體的病不一定是苦。

  

  當身心皆苦,不知如何處理時,應該一心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就能得到觀世音菩薩的感應而離苦得樂。

  

  稱念觀世音菩薩有兩種念法:

  

  1.散心念:一邊念,一邊還會想其他的事;散心念也會有用,但就像牛乳裏摻了水一樣,是被稀釋過的,不過總比不念的好。

  

  2.一心念:念聖號時心無雜念,雖然耳中可聽到其他聲.音,但不去注意它,心裏可能還有念頭,但不要在乎它,只是一心稱念聖號。

  

  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爲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若有百千萬億衆生,爲求金、銀、琉璃、車磲、馬瑙、珊瑚、虎珀、真珠等寶,入于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刹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刹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這裏講的是火、水、風叁種災難。

  

  在「觀聲救濟」項目中一共舉出了七種災難,這就是〈普門品〉中著名的「七難」;七種苦難只是代表,其實觀世音菩薩是有求必應,所有的苦難都會救濟。

  

  觀世音菩薩之所以被稱作「尋聲救苦」,是因爲任何地方的衆生只要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他都能聽到而給予救濟。人世間大大小小的災難處處都有,時時都有,凡是人力無法克服和救濟的,便應當祈求觀世音菩薩救濟。

  

  七難中的第一是「火難」。我曾經聽過一個火災的故事:有一棟大樓失火了,全樓的人都不知道從那裏可以逃出來,許多人被燒死,也有許多人從窗子跳下而摔死;其中有一個人在危急之下念觀世音菩薩聖號,不久突然看到前方有個洞,像是出口,于是他往前走去,就走到了陽臺,結果因此而獲救。事後有人問他是如何出來的,他說:「我也不知道,只是念觀世音菩薩,就這麼出來了。」

  

  第二是「水難」,大水不限于大河、大海,如果下雨不停,海水倒灌,內陸也會變成汪洋一片。我童年時在大陸就經曆過兩次這種大水災,來勢洶洶,情況非常可怕,在那種情況下,逃也逃不掉,便應祈求觀世音菩薩的救濟。

  

  第叁是「風災」,除了臺風,應該也包括飓風、龍卷風。如果遇到這種大風,在海上的船只一定逃不過,在陸地上的人們同樣也會遭殃。

  

  香港昨天刮的臺風很奇怪(編案:本文講于香港),好象風勢不小,但有時候又很平靜。于是就有人問我:「今天晚上講不講經?」

  

  我回答說:「因爲是講〈普門品〉,所以我一定講,十個、一百個、一千個人聽,我都會講,乃至只要有一個人聽,我也照常講。」

  

  結果今天下午兩點,主辦人永惺法師打電話告訴我說:「臺風警報已經解除了,晚上可以講經了!」

  

  聽到後我直念:「南無觀世音菩薩。」

  

  其實經文中已經告訴我們,連在大海中遇到黑風,念觀世音菩薩都能躲過災難,更何況我們要講觀世音菩薩的〈普門品〉,所以我很有信心,講經法會一定能照常進行。這不是我的神通廣大,而是觀世音菩薩自己說的,他一定不會騙我們的。

  

  所以我們一定要相信觀世音菩薩所說的,有信心就一定有感應,他自己有這樣的願心,就有這樣的感應。所以各位有任何困難B,不妨念觀世音菩薩,一定能夠度過難關。

  

  經文中提到金、銀、琉璃……等八種寶,其實世上還有更多的寶,人世間以這些東西爲寶,但學佛的人以佛、法、僧爲寶,是爲叁寶。

  

  求世間財寶會遭遇危難,而求佛法的人也是會遇到災難的。例如,玄奘叁藏到印度求法時便遇到了種種災難,在他自己所寫的《大唐西域記》中記載,他曾經在沙漠中有許多次缺水、迷路,已經瀕臨死亡的邊緣,但是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就突然能找到水、找到路,化險爲夷。

  

  至于一般人在求法學法時,在佛法的大海中也會遇到「黑風」所吹的災難,但是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要成爲菩薩一定會遇到種種災難;因此,「黑風」也可以說是一種比喻,形容大魔難折磨修道人。

  

  「羅刹鬼國」可作二解,一爲吃人的惡鬼,一爲人心裏的惡鬼,如果我們爲了求財富、法寶而內心産生大矛盾,或外在社會中有許多人要我們的命,也可算是遇到了羅刹。

  

  所以當我們遇到內在掙紮或外在壓迫時,爲了救自己的身命及慧命,要念觀世音菩薩聖號。

  

  若複有人,臨當被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彼所執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若叁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刹,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複加害?設複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系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若叁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赍持重寶,經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于衆生。汝等若稱名者,于此怨賊,當得解脫。衆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

  

  這段一共

  述了「七難」中的四種難:刀杖難、惡鬼難、幽系難、險路難,都是遇到災難的人自己念觀世音菩薩而得到解脫,這與前面所說的「黑風難」,只要其中有一個人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就能使許多人離開災難,兩者略有不同。

  

  一人稱念而衆人得利,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爲相信觀世音菩薩的人就會相信因果,會去惡向善。一個人去惡向善就會影響、感化許多人,于是一個人念觀世音菩薩就有很大的力量。

  

  第四「刀…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