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惑錄一(耕雲先生講述)▪P10

  ..續本文上一頁包含了,八正道中的正念,如果不是爲了非分之念,所想無有不可對人言的,都是正念。所謂正念,是爲了國家,爲了工作,爲了學術而去思索,對人對己沒有傷害,對修行也不構成障礙。如果毫無目標的去想是妄想,妄想不僅容易心亂,而且容易造成重大傷害。至于說如何才能克製妄想?今年春節時我勉勵各位的四句話,如能做到前面兩句,那就萬事如意了。

  

  第一句:時時自覺──時時做自覺的功夫,自己覺自己,這也即是由“安分”而“守己”的落實修爲。

  

  第二句:念念自知──每個念頭來了就知道,需要思索的,沒有結論絕不甘休,絕不換第二個主題。這樣,我們的思想就會成爲一種創造力。無論你是想一個學術問題,想一種教學方法,想如何突破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障礙,這都是很好的正念,如果是想了一夜,第二天完全都用不上,那就不要去想。要能夠做到念念自知,這也即是觀心得力之處。一般人想什麼都不知道,這叫無明厚重,自己能知道自己有妄想,表示你在修行上已經有進步了。

  

  如果我們想一個主題,不停地想一個禮拜、二個禮拜,只想一個主題,一定會得到一個很可貴的答案,這個答案絕對不是沖動,而是靈感。

  

  要想修行,就要能夠克念──克製自己的妄想、妄念。克念的方便、方法很多,念佛、持咒、唱禅歌都可以把妄想攔住,不讓妄想像脫缰野馬。一切的妄想都會傷害身體、汙染心靈,要想把念頭止住,那是不可能的,要以正念代替妄念,每一個念頭來了自己都要知道,念起即覺、覺之即無,除了正念之外,自己若能做到沒有任何妄想,沒有任何邪念時,有念即是無念了。

  

  持咒的要領及回向

  

  問:持咒如何持才是正確?要不要回向?

  

  答:持咒可以消業障,啓發內心的光明,咒又叫總持,把叁藏十二部經典濃縮成幾個字,是佛法的總綱。

  

  持咒要領,第一、不要希求什麼,不求超常識的神秘,佛法是超功利的,一切無求,你所得到的遠比你所求、所想像的多得多。第二、持咒之前先調心,沒有雜念和妄想,也不求什麼,只爲朝向發掘真我、追求真實、認識自己而持誦,這是真正的持誦,真正的發心。

  

  至于要不要回向?回向不回向都沒有關系。回向是一種願力,我們的心一念叁千,願力可以改變周邊環境,可以改變自我,由凡夫修成佛是由于願力。密宗有活佛轉世,也是願力的實現,絕非迷信。回向很好,爲某事而回向,爲衆生而回向,爲世界和平回向,爲國泰民安回向,這都很好,你如果不回向,也不會落空,正因得正果嘛!

  

  持咒、參禅、觀心都是修行者很好的方便法門,但是要打成一片,有空就提起,坐公車、火車、騎機車……都可以念,可以默念,也可以用只有自己聽得見的金剛念。

  

  持咒的威力不在咒的本身,它只是一把鑰匙,可以打開你心靈的無盡藏,持任何一個咒,功德都是一樣。咒愈短愈好,文殊菩薩有“一字咒”。咒有一個字、二個字、十個字、二十個字的,再多就不頂好。有些咒很長,其實它的本文只有幾個字,持的時間、地點都無限製,睡覺可以持,上廁所也可以持,只要默念、不出聲就可以了。

  

  如何對治作惡夢?

  

  問:常常作惡夢,夢中充滿恐懼、生氣、憂慮,一只手麻木,手關節酸痛,這是否因爲想念晦澀、黯淡所致?應如何對治?

  

  答:身心是一元的,有什麼想念內容,就有什麼樣的健康狀況,你平常想念太多,想的多,做的少,想不是爲了做,只是爲想而想,想多了就會造成貧血、腦神經衰弱、夢多、不易入睡,這都是想出來的毛病。

  

  做夢是屬于陰暗的,修行人不大會做夢,有夢也多半是彩色的夢,不是灰暗的,能做彩色夢,象征心垢淡薄,距離找到真我就接近了。

  

  不易入睡,可用五個龍眼肉,叁十粒較大的花椒,用石臼(或請中藥店搗製)搗碎,充分混合,做成豌豆般大的丸子,睡覺時擺放在肚臍上,用一張撒隆巴斯貼住。睡前用熱水洗腳,睡下去以後把注意力放在腳心,這樣就容易入睡了。在尚未入睡前,千萬不要想任何事情,如果控製不住就默默持咒,唱安祥歌、杜漏歌──閉眼不出聲的唱,直到入睡,睡後便不會做惡夢。

  

  你有點腦貧血,要多吃帶顔色的青菜,不要偏食、不要喝茶,早上提前起來做二十分鍾倒立,如果心力夠,有恒不斷,半年後視力也會轉好,就不必戴眼鏡了,而且容光煥發,用不著化妝品了,中午不必午睡,精神一樣好,而且也不會做惡夢了,重要的是不要亂想。

  

  除了追求自己的心,此外沒有真實法,一切都是方便,方便是對症下藥,所以佛說種種法,爲治一切心,若無種種心,也用不著種種法了,八萬四千法門對治八萬四千種病態的心,所以不要隨便的想。古德有一首偈說“莫系念,念成生死河,輪回轉六道,無念出長波”,衆生之所以生死輪回,都是由失控的想念想出來的。想念能消耗我們的生命力,用腦雖然也會消耗熱量、消耗高等能量,但如果是正念,或爲法而思索,精神反而會煥發,夜無惡夢;若是爲了個人利益、得失、恩怨、是非……去想,生命力便會萎縮,而黯然失色,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莫妄想”!

  

  何謂“得來”如何才能“得來”?

  

  問:聆聽老師開示,曾在外島禅定中悟知得來“以子之覺,覺子之心,以子之心,覺子之覺……”所謂“得來”,如何才能得來?

  

  答:所謂得來,就是有了這個心得。古人修行大悟叁十次,小悟不計其數,這就是累積。有的是頓悟,譬如六祖,一見五祖言談之下豁然大悟,沒見五祖之前聽到人讀金剛經就已有所領悟了。我在外島時,因工作關系很少回家,那裏是禅定最好的環境,一日在禅定中得來這八句話。所謂得來,是從心裏得來,不需透過電波,既不是有線電,也不是無線電,凡是認真修行的人是會知道的,所謂得個消息,既不是別人告訴你,也不是你自己知道的,這樣就叫“得來”,這是只能意會,無法言傳的。

  

  什麼叫靈感?

  

  問:請老師說明什麼叫靈感?

  

  答:靈感在佛法來說,都是指自己的心,不要摻雜,一有摻雜就變成了二元。不要依賴外界,不要依靠任何物件,不要企求外在力量能幫你什麼?外在一切永遠幫不了什麼,修行就跟吃飯一樣無能替代。

  

  真實的靈感不從外來,我們思索一個問題,把全感情、全理智、全生命力集中成一個焦點時,在這個焦點上就會綻放出智慧的花朵──這就是靈感。

  

  今天跟各位講的主題──安分守己,對修行人來說,不但是必須的,也是足夠的。比如愛迪生,他只受了兩年家教,居然能發明出一千多種東西,他就是從安分守己、集中心力得來的。能夠“製心一處”集中心力的人,必然富有創造力;能夠安分守己的人,絕不可能埋沒自己。

  

  靈感的第一個層次,就是心力集中所迸發的智慧結晶,這是很可貴的,這是創造的力源,人如果不能“製心一處”而集中,以迸發其潛能,便不會有創造力。第二個層次即是一般人講的神通,神通有好多種:

  

  一、依通。你自己並沒有什麼能力,依靠外在的靈媒來給你傳遞消息,若無靈媒傳遞消息,你一無所知,而靈媒對你的修行,只有增加幹擾,對你的人生除了增加你的執著和傲慢以外,毫無幫助。它爲什麼能夠給你傳遞消息,因爲你具備著一種陰性的體質,如果你用現在的心態,它就無法憑依你了。在此時此地,它也無法給你傳遞任何消息了,因爲那是不可能的。這種依靠外界的叫做依通,對自己的生活、精神妨害很大,使你活得不正常,使你産生一種偏差的錯誤──自我執著,以爲高人一等,其實是低人一等。

  

  二、報通。什麼是報通?耕耘就有收護,努力就會成功,假如你修行一個法門,修了十年、二十年只爲證得天眼,那你或許可能修成天眼通,但是天眼通了的後果,可能使你受不了,可能使你精神崩潰……所以,佛法是無爲法,如果你錯用了心,修行是爲了達到某種目的,那你行善是會升天,天福再多、再久也是有限,等天福享盡,你還得下來。佛法在根本上,是要認知真實原本的自我,而真實的自我即是無限和永恒。所以佛是人天導師。

  

  叁、神通。真正的神通是什麼?是漏盡通,什麼是漏盡通?永遠不再有煩惱,杜漏歌講的那幾種是粗漏,還有很多細漏,都說出來別說一首歌唱不完,寫個十萬字的書也未必能容納得下。所以,一般人修行,漏啊!不停地漏,最多是修得五神通,在五通之中比較好的是宿命通,有了宿命通,知道自己前世是誰?是那裏來的?投入胎以前是誰?爲什麼要投入胎?有什麼使命?什麼時候走?都清楚了,修行發露了宿命通,就不會再退轉了,永遠不退轉,當他走的時候,可以來個惜別茶會, Seeyouagain眼一閉,就走了。

  

  假如你沒有發露宿命,連投胎以前你是誰都不知道,縱有天眼、天耳……也都是假的,它可能因爲你心態不好而退失。如果有人問老師:我們應如何修通?老師告訴你,神通是障道因緣,也是一種錯覺,一種虛妄,並不真實。真實的是原本的,我們的表層意識,它雖不真實,但是可做爲一種工具使用。王陽明說“天君泰然,百體從令”,如果能用真我主宰自己的王國,你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是必要的工具,是上好的工具,提高它的質,發揮它的能。如果你不能用真我主宰自己心的王國,六卿就不聽令,朝綱顛倒、讒臣當道,權奸作主、天下大亂……若是真正愛護自己的人,只保持你現在的心態就夠了。真實的是原本的,原本連人都沒有,沒有人就沒有神,沒有神又有什麼神通?或者說有神通我就能知道……你知道又能改變什麼呢?你知道也不能改變什麼,不要搬弄識神,不要叫表層意識作怪,真心沒有這一套,如果說發露了神通,表示他修行成功,那也不然,鬼神也有五通,你只…

《解惑錄一(耕雲先生講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