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偉的事,是開發生命一勞永逸的事,是一次成功永不失敗,一次開悟永斷無明的大事,這麼偉大的事,那裏是附帶辦一辦就能成功的?絕不可能。
佛的十號之一──大丈夫,依孟子的說法便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以我們禅學會的戒條來說,便是“不可告人的事斷然不爲”。修行的大前提,是必須能心力集中,形成焦點,然後才能爆發出智慧的火花,綻放出生命的花朵。佛說:“製心一處,事無不辦。”你若“二、叁其心,精力分散”,別說修行,做任何事都不會圓滿,不會成功。
至于如何才不是追逐名利,那完全在于自己如何用心。你專心的工作,或研究學問,那是克盡責任,不是追求名利,而名利之不求自得,也只是伴隨著績效而來的副産品,就像是碾米的糠。學禅的人要追求真實,揚棄虛妄,不可以只是說一說,想一想,而不腳踏實地的去做、去行。很多人都想開悟,光說不行就能開悟嗎?所以一開始我就說:要收獲就先耕耘,想獲得必先付出,要成功得靠努力。這是活在相對的現實的人生,著手修行者的基本認知。
保持安祥精神自然充沛
問:我的工作在夜晚,生活不正常,體力和精神都受影響,在這種狀況下,原本紛亂的心,更無法控製,請問是否有解決的辦法?恭請開示。
答:像這種難題,應該你自己想辦法去解決,你不能把燙手的山芋丟給我。(衆哄笑)其實,問題也很簡單,在工業社會裏,上夜班的人很多,如果你能保持秒秒自覺和安祥,不睡覺都沒有關系,我說的話不是“黑白講”,是可以通得過實驗的;如果你聽(唱)安祥之歌、自性歌,聽(唱)得高興,到了早上四點去睡,六點鍾起床,精神不會不振,照照鏡子會發現自己容光煥發。如果那一夜你是給禅學季刊寫文章,一夜沒睡,第二天照樣的會精神好、氣色好;上夜班並不是影響健康的絕對因素,而是你的心態。你沒有辦法約束、管理住你自己的心;想念太多,先有成見;自認爲上夜班會影響健康,它就影響健康了。有些悲觀的人,總愛說這事要倒楣!一天到晚想著倒楣,結果真的倒楣了!“禱告”應驗了嘛!你心裏不要存有偏見、成見,想就朝好處去想,你如果說:白天睡覺最好了,起碼不必怕鬼嘛!(衆哄笑)你抱著喜悅的心情、管住自己的表層意識,不叫它胡思亂想,躺在床上把一切念頭停止,你如果能做得到,健康馬上恢複,精神會好得很!有空就多唱安祥、自性歌,試試看!保證會像太陽照上你的臉,感受到法的光熱。有人說:老師,我看不到那種光。人的眼睛對所有的光僅能見到百分之一,百分之九十九肉眼是看不到的,如紅外光、紫外光、X光……都看不到,但是可以感覺到熱輻射,當你唱歌唱到心窩發熱時,就會容光煥發,一個精神煥發的人,那裏會不健康呢?
反省從何做起
問:反省沒個入處,不知從何做起?恭請開示。
答:反省沒有入處,是反省得不夠由衷,馬馬虎虎、隨隨便便那是不行的。修行,只是在改變自己,如果你不要煩惱,你要潇灑自在,那就一定要找出煩惱的原因,把因數抽換,否則便永遠不會改變;因爲煩惱與錯誤同在,毀滅與罪惡同步!所以當你製造錯誤時,也就是在製造煩惱;當你走向罪惡的時候,就是在走向毀滅。
有些人雖然在修行了,但是,搞反了方向,總想改變別人,忘了改變自己。既然發心修行,要認識自己,要了解自己,那就要向自己開刀,向內收斂,這是個決心問題,決心能産生意志力和心力,心力跟反省有直接的關系。反省在意志力和心力的支持之下要由衷,所謂由衷,絕不是勉強,而是一種自我開發,是一種享受,有了這種想法以後你可以說:我要不反省,我就不認識自己,連自己都不認識,還說了解別人,那是自欺欺人。
當你認真反省、認識自己以後,就會發現這世界上有個不公平的現象:什麼人爲萬物之靈啊?很多人連狗都不如!狗對主人的盡忠職守,主人窮得沒有飯吃,它還是跟著主人,絕不離去;人不然,人很現實,追逐名利,不講道義,人雖爲萬物之靈,多出一個思惟能力和智慧的成分,但是人在放縱本能上遠超過所有的動物,人要不管製自己就一定會活埋自己、毀滅自己。這樣活著的人,能大言不慚地說是“光明磊落”嗎?所以當你徹底反省,認識自己以後,再也不會洋洋自得地自認高人一等了。你要想修行,得大解脫,必須痛自忏悔,下個決心,絕不再犯,如果以後不知悔改,明知故犯,還自己原諒自己,說一切罪性皆空,空不空你試試就知道了,不會空的!
如何做好反省?
問:每次當我反省時,總感覺滯礙難行,無法做得徹底,是否是業障太重,應如何做好反省?
答:反省要在沒有任何事情牽絆之下去做,不必訂進度,一周、一年都可以。最要緊的是由衷。反省之前,先合掌禱告,你家裏供奉誰就向誰禱告,如果你相信老師也可以,說:請老師幫助我,啓發我反省的樞紐,讓我所有過去的過失、罪惡都顯露出來吧!
以時間爲“經”,以對人對事爲“緯”,細細反省,巨細不遺的寫出來,寫出來就曝光了,如果有可以補救的,就向當事人去還債,向他道歉!比如說:小時候你偷了舅舅五塊錢,現在連本帶利的還給他,向他道歉。你說了某人的壞話,他如果已經死了,就觀想他,給他頂禮,請他寬恕,他人若在,就直接去道歉。本來你偷東西別人不知道,還把你當君子,那說出來不就成了個小人了嗎?別人看不起你沒關系的;罰了不打,打了不罰嘛!金剛經說:“若爲人輕賤,先世罪業則爲消滅,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曝光是一件好事,別人侮辱你,不是沒有原因的,應該感謝他,你被別人侮辱幾次以後,你會自省、自製,從此不再造業,再說心上的石頭搬走了,結打開了,不是很輕松嗎?所以反省要由衷,而且決心不再犯。不反省,就不能認識自己,連自己都不認識,又如何能認識佛?認識摩诃般若?反省之前,要先醞釀一個階段,等到真的清閑了,一切事都放下,不要有任何牽挂,然後很慎重其事的,把它當一件非常偉大的工程去處理,就會相應,就會反省得澈底。反省是徹底認識自己、糾正自己偏去個性的不二法門,也是掃掉修行障礙、消業去障的不二法門,努力認真去做,必有好的結果。
怎樣才能斷命根?
問:怎樣才能斷命根?如何才是懸崖撒手?
答:命根即是我執。斷命根就是完全放舍我執,全泯分別心。修行到達無事、無爲、無心的境界,無一事寓心、無一理萦懷、唯覺自在時,再進一步,便是“大死一番”,然後才得“大活”,“大死”就是斷命根。如果一個人的時候感到很自在,跟別人在一起時就産生相對,不自在,人我、是非、得失……又擡頭了,這是不究竟的;修行要只管耕耘,莫問收獲,“自覺”工夫做得笃實,到了如同死人全無分別時,距離“一得永得”就近了。問題在當事人努力夠不夠、到時舍不舍得撒手?敢不敢撒手?
如何參破難懂的公案?
問:指月錄上說: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但盡其最大神力卻無法使那個女子出定;罔明菩薩不過是個初地菩薩,卻能使那女子出定,請問師父這則公案如何參破?
答:就以修學“安祥禅”來說,根本就不必朝這裏用心,看過去了就算了,所過者化,所存者神。看指月錄有個要領:看過就過去了,你要是不肯過去,就抱定一個話題追到底,不悟不休。所以看指月錄有兩個方法:一個是看了之後,會就會心一笑,不會就放它過去。第二個方法,不會就死盯住它不放,但是修安祥禅只保任心態就夠了,安祥禅是省心省力的事,不必再去多事。
至于出定、入定的事,在經論上這樣的故事很多,我的答案是:有人喜歡吃香的,有人喜歡吃辣的,事情就是這樣,沒有什麼道理。
什麼是修行最好的境界?
問:在修行過程中可能出現何種境界?什麼境界才是最殊勝的境界?
答:溪頭公園有什麼好看,你去看看就知道啦!有時偶爾聽到一、二句超常識的話,那是心理誘導,是暗示法,非常不正確。如果勉強講,最好的境界是沒有任何境界,只有一顆心才是最好的境界,任何境界不管是好是壞都是邊見。
修行人重視境界,那是功利主義,與正法不相應,很容易得少爲足,以幻作真。爲什麼呢?管仲之器小哉!修行圓滿之後,全宇宙都是你的,只要那一點點,要那個小小境界太沒有志氣了。
我們修安祥禅只求心安。開春我曾講過四句話“時時自覺、念念自知、事事心安、人人調和。”你照著去做就夠了。若說求什麼好處,不如去買彩券、搞六合彩,小本錢得大利,搞久了以後連小本錢也沒有了,“甘苦莫郎哉!”所以學正法首先要揚棄功利主義,不要還不曾修行就講什麼境界。最好的境界就是現在,試問還有比現在更好的覺受嗎?你能保有現在的心態嗎?
宇宙中唯一的真實即是生命,真實的即是永恒的,是原本如此的。禅,是追究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本來面目就是大解脫境界,就是生命的圓滿和永恒。修行而問境界,那是小兒科,真正修行人不問境界,不求境界,不管它是什麼境界,只是甘于淡泊,樂于寂寞的。
青年學生不能教他無爲法
問:苗栗地區最近一次禅學座談會,來了一大群專科學校的學生,請問師父,以後對青年學生應該如何教他修學?
答:對學生,要他們多唱安祥之歌,人安祥、國安祥、世界安祥,當然,家庭也安祥。學禅的孩子不會變壞,但是學禅的學生不能教他無爲法,如果你說:把你知道的都丟掉,不知道的不要再充實……那就錯了,因爲人生有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他不同的成長過程和中心任務。禅學會過去是不吸收學生的,如果對他…
《解惑錄一(耕雲先生講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