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修心訣

  

修心訣

  

耕雲先生講述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廿四日于臺北市

  

目錄

  

一、爲什麼要修心?

  

二、真心被埋沒、失落的原因

  

叁、如何拾回自己失落的心?

  

四、修心法要

  

  

  一、爲什麼要修心?

  

   任何一個人的升沈、苦樂、正邪……都是由心決定的。

  

   人,是受思想支配,受認識指導的。爲什麼要修行?因我們從出生以後,由于自我意識的伸張,主觀意念把一切問題、現象、事實都扭曲了。如果不修行,便會一直扭曲下去,所活的環境是個變態的環境;心,是個走了樣子的心,不修心,會活得很苦。

  

   談到修心,要先搞清楚修的是哪一顆心?自己有幾個心?用分類法,起碼有兩種。儒家說有人心、有道心。佛說“心爲惡源。”又說“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由此可知,心有兩種。

  

   這兩種心並不是用解剖學解剖出來的,而是我們自出娘胎,第二種心就開始形成。十多歲時,雛形大體完成,受完教育以後,進入社會工作,人心不斷的增強,道心不斷的被埋沒,如果說我們一生下來便是道心,那也不是事實。佛說“心爲惡源。”又說“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不是矛盾?不是,心爲惡源的心是妄心、是人心;能夠作佛的心是真心、是本心。

  

   人心是怎麼形成的?它是由根、塵相對,第七識的自我意識,第六識的分別意識,透過五官的采集、見取、納入……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表層意識。在本心的表層上覆蓋了一層塵垢,這塵垢便是我們經常認爲的自我。佛說無我,是針對著我們的表層意識,說這不是你,根本沒有你。如果你認爲這就是自己,或自己的心,是絕對不正確的。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心,是原本的心,是摩诃般若,是心的原態,也是生命的共相。這個心本自具足,本自光明,本自圓滿,是不須要修的。須要修的是什麼心呢?是我們的表層意識。

  

   表層意識掩蓋、埋藏了我們原本真實、光明、圓滿、一切具足的本心,要修的就是這個虛假的妄心──表層意識。古人說借假修真,不是借肉體修法身,而是借我們虛僞的表層意識來修正、恢複、發掘出自己原本的真心。

  

   如果問你有心沒有?你一定會說我有心,我知道,我清楚,我不會把口袋裏的錢送給不相幹的人,我吃飯也不會吃進鼻孔裏;我清明在躬,很有理智……這並不正確,你是有一顆心,但是你現在沒有心。你原本的真心被六塵覆蓋住了,埋沒了,而你那個表層意識虛假的心,又支離破碎,四分五裂,欲振乏力,不起作用了。爲什麼?因爲你缺乏一個完整、統一的心──昨天決定的事,今天你會否定;上午決定要做的事,下午又不做了。你的理智時常和情感交戰,欲望和德性交戰,你的心是矛盾的,不是統一完整的。

  

   所以談修行,首先要把這個支離破碎、四分五裂的表層意識修好,真心則不用修。如果表層意識原本是好的,佛不會講心爲惡源;大禹谟亦不會說人心惟危。所以表層意識是我們要修的物件;不但要修,而且大部分要揚棄。借假修真的前提必須先具備一個完整統一的表層意識,而且要給它開個孔道,讓原本的真心出頭,來主宰這個統一的表層意識。如此才有修心(行)的可能,否則便是流于空談。

  

  二、真心被埋沒、失落的原因

  

   真心被埋沒,真心給失落,真心被迷失,真心被六塵所覆蓋,主要由于我們沒有認知它、肯定它、珍惜它,其錯誤原因如下:

  

   (一)心爲形役

  

   人的一生忙忙碌碌,就是爲這個肉體服務,我們所有的念頭、動機,都是根據肉體産生,古人說這叫“軀殼起念”。明明它是不永恒、不可貴、死了不多久就發臭的臭皮囊,但是我們卻一生都在爲它服務,做了它的奴隸。絕大多數人,以大部分時間來侍奉這個肉體;給它吃、給它穿,它不美,想法子要它更好看。所有患得患失,功利追求,都是爲了這具肉體。心既然做了肉體的奴隸,原本的本心就會因爲被忽視而漸漸地遺忘、迷失、沈沒在虛幻裏了。

  

   (二)與世浮沈

  

   人,大多沒有當家作主的意志。有些人寫自己的傳記,說他曾經做了些什麼,那是大言不慚,那並不是他做的,是周遭的環境爲他安排、逼他做的;一如趙匡胤,黃袍加身當皇帝;又如黎元洪,從床底下被拉出來作都督。

  

   大多數人都是如此,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人都沒有當家作主,都沒有自己人生的方向,都只是被環境所驅使,要他怎樣,他就得怎樣。這就是與世浮沈,時間過去了,他的生命也腐蝕、消失了。因此,看相算命者大行其道,大多數人都被算定了,一生都擺不脫命運的支配。其實,是大多數人都不肯自己當家作主而與世浮沈,自己原本的真心才被淹沒,不起作用的。

  

   我們看了“了凡四訓”以後,就知道人是可以當家作主,可以改變並主宰自己的命運的。佛經上說“種子變,則命根變。”只要你發心,你的本質變了,素質提升了,頑鐵忽然變成黃金,價值自然就不同了。我們修心,最重要的就是要糾正、改變這一點;如不改變這一點,人就不可能成佛,就不可能在茫茫業海中脫穎而出了。

  

   (叁)積業成障

  

   業,是思想行爲的總和,一如公司的業績。

  

   爲什麼叫各位反省?因爲真正反省的人是可以認知自己的。爲什麼要各位注意六歲以前?你能反省到六歲以前,進一步就能反省到出生以前,就可以自己證明生命是永恒的,是不朽的,不是這一世才有的;在座的有好幾位可以證實這一點。如果你不肯去反省,業障就障礙你最真實的本心,使你不得成佛,不得自在。

  

   我們既然在習氣汙染中,迷失了自己,只有靠反省、回顧,才能明白自己這個人格是如何形成的。“人心惟危”,是什麼原因使我們具備了一種毀滅的傾向?我們如果肯反省、肯忏悔,我們就能夠不再把錯誤重複下去,也才能不讓煩惱、痛苦再延續下去。

  

   如果我們能按照以前所說的要領去反省,靜靜的發露出我們內在的過錯,不求功利,不求速效,也不要趕時間,能夠反省到六歲以前;反省不下去時就等,靜靜的等,等它一年、二年,一定要把六歲以前的都反省出來,到那時,你就知道你原來是誰;再往前反省,你就知道你前世是誰;再反省下去,就是宿命通了。

  

   宿命通是真實的神通,不會退失(天眼、天耳都容易退失)。到那時,自己會清清楚楚的認知自己;不論你是中國人、外國人,你可以說那個時代和那個地區的話,那是萬萬假不了的。同時你也便肯定了生命的永恒,而珍惜自己的生命了。所以,打破業障,除了反省、忏悔,沒有第二條路。

  

   真能由衷反省的人,都得到了法的利益;沒有認真反省、忏悔的人,便停止在那裏無法前進了。反省、忏悔,並不是我發明的,我也是這樣做,而且很確實認真的做過的。我曾告訴過各位,當我反省到媽媽生我,反省到媽媽沒有生我以前,我便認知了真實永恒的自己。

  

   反省,不要急躁,不要求速效,要誠、要敬、要由衷,才會成功。

  

   路,是人走出來的,你不去做,只求知,那就上當了。裝一腦子名相,不停地拿它作分別妄想的素材,想來想去,最後便會落入想陰。

  

   (四)逐相而迷

  

   我們一睜開眼,便見五彩缤紛,如果沒有堵塞耳朵,又加上百音雜陳,對于這些,我們習慣地執著它是真實的,而忘記了這個地球並非永恒。

  

   其實,這些都不真實,都如夢如幻。我們如果不肯從夢中憬醒過來,就不免要迷失在現(幻)象當中了。有時照照鏡子,自己都懷疑自己:這是我嗎?我是這個德性嗎?我怎麼會是這種樣子呀?不但把自己的心迷失了,對自己的相貌都會打問號,而失去親切感。

  

   何以如此?因爲我們最善于對外在的幻象認同。既然認同了虛幻不實,我們的心自然也就變成了虛假。所謂虛假的心,就是生滅心;隨著環境在改變,後念出、前念沒,不停地生滅。如果你改變不了對外在幻象的執著,那就無法修行了,修亦不會成功。

  

   (五)隨想入陰

  

   很多人以幻想爲享受,想入非非。一個人坐在那裏想,越想越有味道;想到高興的事,情不自禁的會自己發笑。有時候,爲自己勾畫一幅未來的遠景,會興奮到整夜不睡覺,越想越有意思,幹脆喝杯茶,抽支煙,繼續想下去!可是到了明天,一出門,所想的不是忘了,便是一點兒也派不上用場。

  

   習慣多想的人,多半面不華色;氣色都不好,陰氣太盛。所謂五陰,想得太多,便墮入了想陰。禅宗典籍上說“寂子,莫入陰界!”(溫山示仰山語,寂子爲仰山名),意思是說,不要去想,問你問題,能答便答,腦筋一打轉,答案就不對了。要直截反應,就像一按扭,燈就亮才行。

  

   修行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那些陰暗、見不得人的、心的陰暗面曝光。

  

   現代人多患有時代病,最普遍的是神經衰弱和精神分裂;精神分裂就是意志不統一,想得很多,心力無法集中,所想的事情往往和他的工作脫節,與做人做事都不相幹,久而久之,就會由神經衰弱而精神分裂了。所以,人不能妄想;要想,一定要有個單一的、…

《修心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