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彌勒菩薩所問經要義(淨空法師)▪P7

  ..續本文上一頁守護心,守護如來正法,決不敢爲非作歹。

  『四者於一切法發生勝忍無執著心。』一切法皆是佛說的,佛法是世出世間真實希有之法寶。佛不固執,也不自大,佛經有五種人說,只要所說的內容與佛說的原理原則一樣,佛都承認這是佛經(覺悟人心的經典)。所以,佛經不一定是佛說的,只要內容是說明宇宙人生的事實真相,不管是什麽人說的,佛都承認它是經。因此,大乘經以「實相」印定,「實相」就是事實真相。

  佛經,除佛之外,有菩薩說、有弟子說、有仙人說、有變化人說。仙人包括各種不同的宗教,耶稣、上帝、先知所說的,只要說的是事實真相,佛門都承認是佛經。這才明白佛的心是多麽清淨平等,沒有界限。這些理與事,我們都必須懂得,才能與一切法發生殊勝的忍。「忍」就是承認、肯定的意思。殊勝的承認、肯定,沒有執著,就是《金剛經》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執著心」是應無所住,「發生勝忍」是而生其心。

  『五者不貪利養恭敬尊重淨意樂心。』於佛法與世法,絕對不可貪圖利養。「利」是利益,「養」是指物質的供養,「恭敬尊重」屬於精神生活。沒有貪戀之心,心才清淨,清淨裏有真樂。

  『六者求佛種智於一切時無忘失心。』修學有純正的目標,就是求智慧,求佛的「種智」。種智即「一切種智」,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智慧。佛說此智慧是真的,而且是一切衆生本來具足的,不是從外求得來的。

  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現前的世界,他方無量無邊的星球刹土,無一不清楚。佛說,一切衆生智慧德能本來如是,但是目前我們的能力智慧都喪失了。佛又說,喪失並非真的失去,而是暫時的迷失。因爲智慧是自己本來有的,當然可以恢複。其迷失的原因,《華嚴經》雲,「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就是因爲有幻想、有執著。執著是「煩惱障」,妄想是「所知障」,這是佛說的兩大障礙,障礙了我們的智慧本能。

  我們學佛,所求的是究竟圓滿的智慧。圓滿智慧是自己本有的,不是從外而來的,自己必須有信心,一定可以恢複。只要將煩惱、妄想、執著放下,我們的能力智慧就恢複了。一般人就是放不下,就苦在這裏。佛說,放下一分,能力就恢複一分;放下兩分,就恢複兩分。佛不是說全放下才恢複,而是放下一分就得到一分,非常有效果。

  現代人都追求財富,但不懂賺錢的理論與方法,用心機賺錢,其實都是命裏有的。若命裏沒有,多一分也賺不到。命裏沒有的也能賺到,就真的會賺錢。用什麽方法?布施!世間人不懂,不相信,不肯做。愈施愈多,實在不可思議。我早年學佛時,章嘉大師教我布施,我很聽話,照做。甘珠師說,「你有聰明智慧,沒有福報,過去生中修慧不修福,所以這一生一點福報也沒有,生活過得很苦,而且短命」。

  如何修長壽?他教我要發心弘法利生,一切爲衆生,不爲自己。若是爲自己,則得不到長壽。爲衆生,就是自己的壽命盡了,而現前的壽命是衆生的福報。因此,我學布施,果然就有福報,而且福報愈來愈大。有一次甘珠活佛遇到我,他說,「你現在的面相、命運,整個都轉了,不但有福報而且長壽」。甘珠是我的老朋友,也是很難得的善知識。我們有此純正的目標,求智慧、求清淨心,無量的智慧福德,自然在其中。

  『七者於諸衆生尊重恭敬無下劣心。』這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前兩願,「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對一切衆生,我們都要尊重恭敬,不可輕慢。

  『八者不著世論於菩提分生決定心。』世論是世間的言說,可以用,不能貪著,否則道業就産生障礙。淨宗第一代祖師慧遠大師,生於東晉時代,與中國的兩大文學家,陶淵明、謝靈運同時代。他在廬山建蓮社,歡迎陶淵明,而不歡迎謝靈運。因爲謝靈運貪著世論,喜歡詩詞歌賦,這與道業相妨礙。詩詞歌賦都是生於感情,佛法是要將感情轉成智慧。謝是很重情感的人,慧遠大師很尊重他,但是不歡迎到道場共修,免得擾亂別人。

  「於菩提分生決定心」。「菩提」是正覺,真正幫助我們覺悟的典籍、言論,我們肯定它。儒家的「經」是幫助我們開智慧的,「史」是幫助我們長見識的,所以經史是正說。四庫的「集部」就是世間言說,屬於文藝,抒發感情的、欣賞的。佛法重智慧,而不重感情。

  『九者種諸善根無有雜染清淨之心。』世法的「叁善根」,無貪、無瞋、無癡,世間所有的善法從此處而生。所以,貪瞋癡稱作「叁毒」,無量無邊的罪業從貪瞋癡而生。從貪瞋癡轉過來就是叁善根,身心皆不受汙染,清淨心就能現前。

  『十者於諸如來舍離諸相起隨念心。』此句說得究竟圓滿。學佛的人最尊敬的是諸佛如來,對諸佛如來也不執著,這才真的清淨了。我們要跟佛學,但不執著他,《金剛經》雲:「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佛絕不執著成佛之相,菩薩也絕不執著成菩薩之相,表現在日常生活中是和光同塵,恒順衆生,隨喜功德,皆大歡喜,多麽自在快樂。佛法的生活,活活潑潑地,確實充滿法喜,而沒有絲毫的過失,這是真實的幸福快樂。

  『彌勒。是名菩薩發十種心。由是心故。當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具足這十種心的人,念佛決定往生淨土。

  『彌勒。若人於此十種心中隨成一心。樂欲往生彼佛世界。若不得生無有是處。』這是佛從反面而言,假如一個人具足這十種心中隨成一心,他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不能往生的道理。決定得生!

  

  

《彌勒菩薩所問經要義(淨空法師)》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