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普遍如此的,是一般的,不是特殊的。
七、禅的基本架構
從“時時自覺、念念自知、事事心安、秒秒安祥”這四句話,可以了解安祥禅不是外于禅宗的,更不是外道──心外有法。禅宗乃即心即佛,“即心即法”,心、法、佛叁位一體。從安祥禅,祖師禅,如來禅,他的基本架構有二:
(一)正見
正見就是認知得很正確、很真實,很有深度、很徹底。
禅,語忌十成,不能說十成話,只能說九成九,一成留給別人悟,若把話都說完了,別人就沒得悟了。禅也就變成知識、學問了。學問雖然可貴,但不能代替由悟而得的正見。禅,不能沒有正見,不但是禅,整個社會,整個人生,也離不開正見,因爲理想決定目標,認識指導行爲。認識錯誤了,行爲就不可能正確,修行不具備正見,就會走錯路,就沒有勝方便,就不能萬變不離其宗。
(二)正受
正受就是真正的感受。原來我們被外在的一切現象牽著鼻子走,人家叫你哭你就哭;叫你笑你就笑。現在一切能自己當家作主。學佛法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能當家作主以行所知,否則你的知識就只是廢知識,和酒精一樣,有熱量而沒有營養。學那麼多的廢知識,就會形成理障,不但無助于解脫,反而助長了無明。如果能當家作主,任它環境五光十色、變化萬千,我則寂然不動、隨緣不變。不用閉目藏睛,眼睛只管看──菩薩眼見佛性。各位如能保持現在的心態而能保任無虧,這就是正受,也就能菩提日日長。
有了正見、正受,學禅才算圓滿。它如同禅的兩個翅膀,兩個翅膀都有了,就可以起飛、超越,而不至流于空談了。沒有正見,正行就缺少了眼;沒有正受,不但不能擁有佛法的真實受用,更遑言他受用,連自受用都沒有,那修行就落空了。釋迦牟尼的大慈大悲,就顯示在心靈救濟法門,使大家在生、老、病、死過程中,能免于痛苦,免于煩惱,使修行的人舒適自在。安祥禅的特色便是生活化,有些死的法門,死後才能升天。禅宗是生命的法門,不必等到死,立刻受用。人要有了正受,不須破五戒,也能經常飲叁昧酒;不用喝世間的酒也會飄飄然,保持微醺的狀態。“如幻叁摩地,彈指超無學”,一切感覺似幻似真,處處安然、自在、潇灑,年年是好年,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非常好,這就是真正受用,就是正受,沒有正受修行也是苦。
禅的另一特色:禅是自力法門,不講他力。自我發掘──從六塵中找出被埋葬的真我,然後自我肯定──認定真實地自我,真實的是原本的,原本的就是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要仔細品嘗,這個時候沒有根塵相對,沒有六塵的汙染,還沒有形成表面意識,所以沒有分別心,因此圓明常寂照。活在現象界,就是無上大涅槃。禅是自力法門,自我肯定這個無思也、無爲也的心就是原本的心態,就是生命的永恒相。那個每一轉瞬之間輪回一次,就形成一次不同的表面意識,這就是生命的輪回現象。然後就能肯定真我以進行自我淨化。
六祖大師很慈悲的說:“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見自己過,與道即相當。”相反的:“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一切的煩惱多來自挑剔別人、堅持己見。認爲別人不合我的意、看不順眼。如肯客觀地看看自己,將會發現自己更差勁。我請問你:你曾合乎誰的意思?你真疼愛你的兒女嗎?你孝順你的父母嗎?如果完全主觀,只要求自己獲得,不考慮自己是否曾付出,這是背離因果的。因果,在邏輯學裏是自然齊一律,也就是天律、天條,是大自然界的統一法則。人若違反天律、天條,當然活得不幸福、不快樂。要想別人合自己的意,自己就得先合別人的意 ;要想別人能滿足自己,自己必先滿足別人,這才是正常。我們不只要求別人,不要只挑別人的錯誤,自然就沒有煩惱了。?
八、如何參究安祥禅?
安祥禅不參話頭,如何才能入禅獲得安祥呢?有幾個重點:
(一)了解生命的屬性
水性濕,火性熱、生命的屬性是什麼?離開那個字就沒有生命,是個什麼字?自己領悟了,打電話或寫信來,我都可以替你印證。當你了解了自己生命的永恒屬性時,就找到永恒不變的自己,從此才是真修行,才能保任,不然保任個什麼?
(二)留心參究
留心自他不二,留心進入不二法門,經常把這些問題,做思惟的題材,何以自他不二?何以生佛平等?佛是大解脫,是地球上最大的成就者,爲什麼和衆生是平等呢?所以我們要參究“何以自他不二、生佛平等?”
(叁)在聖不增,在凡不減,是什麼?
有一樣東西,在聖不增,聖人不比我們多;在凡不減,凡夫也不比聖人少。悟亦不得,開悟了沒有得到什麼;迷亦不失,雖然無明厚重,你還是在擁有它。這在法華經中叫“衣珠”,絕大多數人懷寶迷邦,能得到這個衣珠清楚明白地肯決,就是悟了!
悟,不難。悟是本分,悟,只是認識自己。假如有人認爲自己悟了,跑去對大衆發表一篇演講,可能有人上去警告他,恐怕他走火入魔。悟的人,不會發表講演,講什麼道理?沒有道理可講啊!道理只會讓你迷,而不是悟。我在觀潮隨筆裏寫了一小段──理極必反。參究很多道理,那是示居學地,在學習累積道理,累積多了,把桶底壓得脫落了,這才是了事。桶底不脫落不了事,一分理障不除,障礙見性,一分事障不除,增長無明。
所以,安祥禅的特點是:昨天怎麼活,今天還是怎麼活;今天怎麼過,明天還是怎麼過,不要改變什麼外在。在家人不一定要吃素,也勿須忌口,只須在心地上下工夫即可。
安祥禅,非常容易、簡單,主要參究的是:一切事、一切理、一切衆生的本源,了解一切事、一切理、一切衆生的源頭,就可以說大事了畢”。參究的要領是製心一處,佛說:“製心一處,事無不辦”,就是說:“把我們的理智和情感統一和集中,讓它形成一個焦點,就會冒出智慧的火花,綻放生命的花朵。”佛教的觀與覺是同義字,觀自在就是自覺自在,平常無心可用,用心時,自然會集中成爲焦點,而易于有所突破。
今天,人類社會正形成一股逆流,好的被壞的打倒,稻子被稗子混淆,是反價值、反道德、反倫理、反進步的現象。罪惡穿上了美麗的外衣,自居爲時代的主流,這是很可怕、很可悲的。如果我們每個人能做佛的忠臣孝子,傳佛心印,我們的國家就希望無窮,世界也會更美好、更光明。
人人當珍惜自己寶貴的生命,以自己有限的時空,贏取生命的無限及永恒!
謝謝各位!
《禅、祖師禅與安祥禅》全文閱讀結束。